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86|回复: 1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到底该怎样运用?请您畅所欲言(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7 09:2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常兵 于 2015-9-7 15:10 编辑

(注:这个帖子是三年前发起的,旨在讨论五行的临床应用问题,得到了诸多同仁的支持,汇聚了很多颇具价值的帖子,现在转帖过来,希望能够对同仁们认识五行有些许的帮助。为了便于阅读,此次转帖做了一些简单的编辑。谢谢诸位同仁!)


1、梁常兵 发表于 2012-2-29 15:20
五行,到底该怎样运用?请您畅所欲言

五行,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其实际价值,历来褒贬不一。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在临床是否真的能用到五行?怎么用?是像阴阳一样,缺之不可?还是可有可无?



对此欢迎大家畅所欲言,为中医学的正确传承出一分力!谢谢大家。


2、杏园春 发表于 2012-2-29 16:50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根本。
五行学说别树一帜,补充了阴阳学说的不足,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法。
五行学说的应用离不开阴阳!

3、王锡民 发表于 2012-2-29 19:23
回复 3# ylkk

最好能把五脏相生相克的例子具体举出来,才有说服力。
比如说,肺克肝的例子,肺生肾的例子。

4、llyyjj 发表于 2012-3-1 00:08


判断五行学说有无价值。很简单,把现行中医教材里的五行字眼全部去掉,看行不行。能去,就是没有保留价值,不能去,就先保留着。

5、铁骨铮铮 发表于 2012-3-1 0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ylkk
阴阳五行是古人尤其是中医大师认识事物,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大智慧。他从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相生相克,运动变化角度看问题,部分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这种认识是科学的。

6、杏园春 发表于 2012-3-1 13: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诸位的高见!

各位大侠能否从临床的角度谈谈五行的实际意义呢?谢谢诸位!
引用 9# | ylkk 发表于 2012-3-1 08:51 AM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43673-1-3.html

“12月16日,患者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是甜味,别的味尝不出来。
  处方:1.前方续服两剂。
        2.佩兰6g 两剂 服法同前。
  12月18日,患者诉:不仅吃什么东西都是甜的,且涎水较多。
  处方:1.前方两剂续服。
        2.木瓜6g 生白芍6g 两剂 服法同前。”
   12月20日,动则气喘,味觉恢复正常,纳可。
以《内经》脾瘅论治没有效果,反而出现“涎水较多”。
以《内经》五行生克“甘伤肉,酸胜甘”论治,效如桴鼓!

治疗方药也主要以地黄直入少阴补其本脏,以参麦汤益水之上源,金水相生则功力倍常!

7、铁骨铮铮 发表于 2012-3-1 13:09


回复 11# ylkk
孔嗣伯学术思想述要

□ 马小丽 北京同仁医院

  孔嗣伯是中国近代“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子,1948年即随父学医,临诊左右,并先后从师于萧龙友、杜文甫、汪逢春、陈慎吾等诸名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2011年6月病逝于北京。孔嗣伯继承并发展孔伯华的学术思想,父子两代在京城行医近百年,为燕京地区中医学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今总结其主要学术思想如下。

  两纲六要的辨证思想

  孔嗣伯继承了孔伯华两纲六要辨证思想,即强调阴阳为总纲,下统表里寒热虚实为六要,两纲六要不能平列,临证之时,先辨阴阳,以求其本。表里、虚实、寒热,分别指疾病的部位、正邪之消长、疾病之征象,皆可上属于阴阳。作为六要,其间病邪由表入里,寒热夹杂,虚实互见等错综变化,深入辨证,始终不离阴阳,以阴阳为总纲。例如,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寒证为阴,热证为阳,寒证又可再分为实寒证、虚寒证,实寒为阴,虚寒为阳,相应热证也可以此类分。

  两纲六要辨证的实质是强调中医辨证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针对临床疾病的复杂多端,相应的辨证也并非简单的平面化的划分,而阴阳作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始终贯穿于中医多层次辨证治疗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孔氏父子两代长期临证实践的总结。

  诸郁以气郁为首

  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孔嗣伯对此颇以为然,认为朱丹溪的“郁证学说”在内科杂证治疗中很有价值。至于郁滞何来,则要详加辨证,但往往气郁为首,血、痰、湿郁从之。今人不知持满养精,不知静心养神,外感六气、五志过极皆能化火,令人耗损真阴,因此阴虚肝郁,木郁土壅,湿热证候为多,治疗多“热者清之,湿者化之”;“开郁”则遵《内经》“木郁达之,火郁发之”的原则,将通经、活络、疏散、清利、渗透等治法夹杂灵活应用,重视协调肝脾肾之间的关系。

  善用“柔肝法”

  孔嗣伯在临床辨证中不泥于古,主张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提倡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在杂症的治疗中,不仅善用常规的疏肝法、平肝法,更常用“柔肝法”。他认为肝为刚脏,要以柔克刚,与常规的平肝之法平戟肝阳,直折其势不同,“柔肝法”更强调用阴柔濡润之品滋阴濡津,柔肝平潜,这也是其两纲六要辨证思想的体现。同为肝阴不足的虚证,“平肝法”强调潜阳,“柔肝法”强调滋阴,前者针对阴中之阳证,后者针对阴中之阴证,在治疗上也有重用龙牡潜阳和重用海蛤、熟地滋阴的不同。如对消渴病提出“柔肝濡津”的治法,认为现代之人所罹患之消渴病,肝阴不足,肝木克土,肝胆湿热及其继发的脾胃湿热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在治疗上也与现代疾病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平肝潜阳不同,强调“柔肝濡津”。

  疑难杂症常用“和法”

  孔嗣伯善于辨清疾病的起由、病机,理顺脏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临证施治则常用“和法”,可以说“和法”的使用贯穿于孔嗣伯治疗内科杂症的始终,特别是对疑难杂症,因为波及脏腑经络多而复杂,治疗颇为棘手,“和法”的使用往往成为首选。

  “和法”的实质是强调脏腑功能之间的紧密相关和协调配合,甚至包括中医疾病观中正邪之间的对立统一。从临床实际来看,某些疾病尤其是老年病,病人脏腑功能减退,一味攻伐有害无益,单纯补益又容易助邪生变,均衡脏腑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新的平衡就尤为重要,这也是中医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的体现。

  孔嗣伯临证常重视以下脏腑之间的关系:1.心肺之间的关系:心肺同居上焦,心肺的协调关系,在顽固性肺系疾患和心胸疾患中具有辨证意义,笔者随诊孔老的病历记录中常有“心肺不清”、“心肺未和”等记录。2.心胃之间的关系:心阳和胃阳相互影响,胃不和则卧不安。3.心脾之间的关系:心脾两虚常见“体气萧瑟,夜不安寐”。4.心肝之间的关系:心阳不约而肝阳亢越,治以镇肝宁神。5.心肾之间的关系:心火与肾水的相互既济。6.肝脾之间的关系:木旺克土,肝热脾湿,湿热为患,常因于此。7.肝胃之间的关系:肝胃两阳并盛而上犯头目,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孔嗣伯常用石决明、白蒺藜、旋覆花、代赭石等平肝清热,往往有较好疗效。8.肝肺之间的关系:外感肺热常因内生肝热,肝胆郁热引动外邪。9.脾与大小肠之间的关系:孔门术语“脾肠欠和”,意指脾胃湿热与大、小肠湿热之间的相互影响。

7、llyyjj 发表于 2012-3-2 00:56
大家把现在中医理论里面的五行内容摘在这里,讨论一下,我看是能够判断出五行学说的用途的。

比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木乘土……
大家用这些具体内容来讨论,比较容易说明白,请大家继续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09: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头我再编辑一下。
3
发表于 2015-9-7 10:16: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0:42:36 | 只看该作者
LIKAIDI6789 发表于 2015-9-7 10:16
模糊的推理的文化性五行学说,应科学化,要用人的内外热调节系统,用热学原理解释,就是新五行学说,也是 ...

谢谢李先生惠顾和赐教
5
发表于 2015-9-7 10:5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9-7 10:56 编辑

孔嗣伯临证常重视以下脏腑之间的关系:1.心肺之间的关系:心肺同居上焦,心肺的协调关系,在顽固性肺系疾患和心胸疾患中具有辨证意义,笔者随诊孔老的病历记录中常有“心肺不清”、“心肺未和”等记录。2.心胃之间的关系:心阳和胃阳相互影响,胃不和则卧不安。3.心脾之间的关系:心脾两虚常见“体气萧瑟,夜不安寐”。4.心肝之间的关系:心阳不约而肝阳亢越,治以镇肝宁神。5.心肾之间的关系:心火与肾水的相互既济。6.肝脾之间的关系:木旺克土,肝热脾湿,湿热为患,常因于此。7.肝胃之间的关系:肝胃两阳并盛而上犯头目,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孔嗣伯常用石决明、白蒺藜、旋覆花、代赭石等平肝清热,往往有较好疗效。8.肝肺之间的关系:外感肺热常因内生肝热,肝胆郁热引动外邪。9.脾与大小肠之间的关系:孔门术语“脾肠欠和”,意指脾胃湿热与大、小肠湿热之间的相互影响。
————————————————————————————————————
       在上述9个关系中,只有木旺克土提了与五行的关系,而其他8个都是脏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与五行相联系。       五行学说,说到底还是临床应用问题。所以,应从临床上讨论五行生克才有实际意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5-9-7 13:16:2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9-7 06:52
孔嗣伯临证常重视以下脏腑之间的关系:1.心肺之间的关系:心肺同居上焦,心肺的协调关系,在顽固性肺系疾患 ...

五行学说,说到底还是临床应用问题。所以,应从临床上讨论五行生克才有实际意义。
————————————————————————————
王教授说得对!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3:35:15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9-7 10:52
孔嗣伯临证常重视以下脏腑之间的关系:1.心肺之间的关系:心肺同居上焦,心肺的协调关系,在顽固性肺系疾患 ...

五行学说,说到底还是临床应用问题。所以,应从临床上讨论五行生克才有实际意义。
8
发表于 2015-9-7 13:56:44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9-7 13:35
五行学说,说到底还是临床应用问题。所以,应从临床上讨论五行生克才有实际意义。

梁常兵,你的这个帖子所提出的问题很好,你想得到解决疑问,用你的话,不要在这里叽叽喳喳,到诚邀那里去报名,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5:3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常兵 于 2015-9-7 15:34 编辑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9-7 13:56
梁常兵,你的这个帖子所提出的问题很好,你想得到解决疑问,用你的话,不要在这里叽叽喳喳,到诚邀那里去 ...

五行,到底该怎样运用?请您畅所欲言(转)(续)(注:这个帖子是三年前发起的,旨在讨论五行的临床应用问题,得到了诸多同仁的支持,汇聚了很多颇具价值的帖子,现在转帖过来,希望能够对同仁们认识五行有些许的帮助。为了便于阅读,此次转帖做了一些简单的编辑。谢谢诸位同仁!)

8、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2-3-2 06:58
大怒生气后咳嗽、咯血,肝→肺,肝木侮(反克)肺金。怒伤肝,肝伤而反克肺金,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咳嗽、咯血。咯血:肝郁化火,灼伤肺络。

如果从经脉循行来解释也可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循经上扰。


王锡民
评分坛友同时说:
王锡民 说:大怒时咳嗽、吐血并不特异,还可出现胃出血,冠心病发作等。

9、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2-3-2 07:07
肝硬化,后期出现水肿(腹水),肝→肾,子(肝木)病及母(肾水)。

肝硬化出现腹胀,肝→脾(脾主大腹),肝木克脾土。

10、梁常兵 发表于 2012-3-2 09:42
肝硬化,后期出现水肿(腹水),肝→肾,子(肝木)病及母(肾水)。

肝硬化出现腹胀,肝→脾(脾主大腹 ...
引用 19# |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2-3-2 07:07


谢谢金兄 。这是一种说理、解释的方式!应该也有临床指导意义,譬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11、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2-3-2 13:23
大怒生气后咳嗽、咯血,肝→肺,肝木侮(反克)肺金。怒伤肝,肝伤而反克肺金,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咳嗽、咯血。咯血:肝郁化火,灼伤肺络。

如果从经脉循行来解释也可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循经上扰。
引用 17# |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2-3-2 06:58 AM


大怒后血液循环增快,有毛细血管破裂之虞。同理用力大便,还会使脑血管破裂呢。
怒后使肝内胆汁分泌不规律,排泄不通畅,胆汁淤积即易受到病原维生物的感染,故尔产热。有热(邪热)后,人体脏器无不受损伤,但肺脏受伤后易发现。
十二经循行路线,根本是不存在的。


水镜先生
评分坛友同时说:
水镜先生 说:地下有石油、岩浆。。。可惜你看不见啊。。。。

12、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2-3-2 13:30

判断五行学说有无价值。很简单,把现行中医教材里的五行字眼全部去掉,看行不行。能去,就是没有保留价值,不能去,就先保留着。
引用 7# | llyyjj 发表于 2012-3-1 12:08 AM


这就是对五行学说有无实用价值的试金石。
请中医同仁们将五行学说丢掉看一下。
事实上,废除五行学说后,中医理论更明了、更精确。然后再吸收了当代科技,那才叫中医现代化。

13、王锡民 发表于 2012-3-2 13:56
先别说废除,也别说有用。还是先举出五行相生或相克的例子来,才有说服力。

先不要举反侮的例子和相乘的例子,这两种例子没有说服力,是咋说咋有理的例子。

14、llyyjj 发表于 2012-3-2 14:19
回复 17# 河间金栋

大怒生气后咳嗽、咯血,肝→肺,肝木侮(反克)肺金。怒伤肝,肝伤而反克肺金,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咳嗽、咯血。咯血:肝郁化火,灼伤肺络。
-------------------------------------------

我试着去掉五行内容看行不行:

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火伤肺络。(此火非五行之火)

15、llyyjj 发表于 2012-3-2 14:21
回复 19# 河间金栋

肝硬化,后期出现水肿(腹水),肝→肾,子(肝木)病及母(肾水)。

肝硬化出现腹胀,肝→脾(脾主大腹),肝木克脾土。
---------------------------------------------

肝失疏泄,水湿内聚,脾不能运化,肾不能行水。

16、llyyjj 发表于 2012-3-2 14:23
回复 18# 河间金栋

肺心病咳喘,后期出现水肿,肺→肾,金水相生,母病及子。
-------------------------------------------------

痰饮水湿内聚,上壅于肺则咳喘,外溢于肌肤则水肿。

17、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2-3-2 14:47
好帖子!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学术探讨。

18、zm2222 发表于 2012-3-2 16:05
即可随意举出来,也可轻易驳回去
别说五行,本帖加上阴阳也是一样

玉庆国等整理出了41种代表性的伤寒六经说(经络说、脏腑说、气化说、六病说、体质说、阶段说、八纲说、、、、、、),每说都有名医在,每说都见疗效谁又说服了谁

仲景说:“随证治之”
曹教授说:“病象河流,证如舟,系列方药似码头”

那谁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说来说去是各自的理解认识,阴阳五行吵吵闹闹,干起活来都惊人的统一,就是按“随证治之”去实践
仲景的“证”和“治”已经把阴阳五行用好了,即使反对阴阳五行抛弃阴阳五行,只要还是“随证治之”,不想用阴阳五行也是在用,随你怎么说,管你怎么说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7 15:41:23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帖共34页、500楼,自即日起,将对此帖逐步进行整理、汇总,希望诸位同仁的真知灼见不被埋没,而能够得到传播、发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12:25 , Processed in 0.0572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