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将中医叫作复杂性科学是对中医的医药科学知识主体的否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4 15:0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医是医药科学,世人皆知。中医也是医药科学,亦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然而它们在理论体系上,在疾病诊断和医疗技术上都截然不同,尤其是对生理病因的解释上差异很大。这就给人们造成了许多困惑,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中、西医的科学内涵有本质区别的想法。
      有人说,西医是“还原性科学”,中医是“复杂性科学”。这种说法似乎既肯定了中、西医都是科学,又照顾到了中、西医的特点,从而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歪曲了中医的医药科学属性。
      首先,这种说法是不清楚科学内涵的表现。大家知道,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反映客观事实即事物真相的知识。事物的真相包括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的本质和众多属性,以及事物现象中的真相。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它来自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就是说,自然存在物的真相只有被人类发现,取得了认知,才能成为自然科学知识。因此,自然科学多样性的意义,在于自然界的多样性,对不同自然物的认知,会产生出不同内容的自然科学知识。但同一种自然物,自然科学内涵不会出现不同的性质,只不过内涵有深有浅而已。中、西医都是医药学,它们对人体同一器官的结构或功能的论述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有深浅之分,绝无性质之别。这是因为人的生理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客观存在,并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所以无论在中医那里,还是在西医那里,都不会出现另一个性质不同的人的生理。当然,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像语言、文字、医术和艺术等文化现象均属于技术范畴),可以导致人们的医学理念不同,便有了切入点的不同,侧重面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创造出不同风格的医术。然而医药科学不同于医疗技术。它只能在探索中发现,不能在创造中产生。因此,医药科学不会因为中、西方文化不同,而分属“复杂性”和“还原性”两种内涵性质不同的科学。
      由此看来,将医学分类为“复杂性科学”和“还原性科学”,是与科学的内涵不相融的。大家知道,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又可分成许多学科,这是由于事物类别不同,可以分属不同类型的科学。当然,就同一种事物来说,由于人们对其认知的程度不同,科学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形态,如有科学知识单元和科学知识体系之分,功能科学知识架构和结构科学知识架构之分。以上这些科学分类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标准,然而它们都维系了科学的认知内涵。可是将医学分为“复杂性科学”和“还原性科学”其结果就不同了。我们可做如下分析,所谓“还原性科学”,是说西医药科学具有还原的属性,其医药科学知识能够重现,容易被人们认识和理解。所谓“复杂性科学”,是说中医药科学具有复杂的属性,其医药科学知识高深莫测,“模糊”而多变,“混浊”而难以触摸。西医相对中医来说,其医药科学知识不具备复杂性,应该是简单的,清晰而明了,触摸的到。中医相对西医来说,其医药科学知识不具备还原性,无法或难以被认识和理解。如此一来,复杂性就背离了科学的认知属性。因为科学是人类的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没有认知,就没有科学。科学概念本身已经包含了认识和理解,无法辨别的“模糊性”和“混浊性”既不是科学的特征,又违背科学的认知属性。所以“复杂性科学”这个概念,不是科学的正概念(肯定概念),而是科学的负概念(否定概念)。
      实际上,有人提出“复杂性科学”这个概念,目的是强调复杂性是中医学的特征。
      其一、中医运用“元气论”来说明生命现象;用五行附会人的内脏器官、五官、五体、五志,附会病变反映的五声五色,附会药性的五味,并与五方、五季、五气、五化、天体星宿相附会;用阴阳说明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部位属性和功能区别,以论述人体构造和生理结构;用阴阳失调说明人的病因,用阴阳消长解释临床表现,阐述“温证”与“寒证”,“阴证”与“阳证”随病患的发展而转化。大家知道,“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并非医药科学知识。所以,中医用“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等哲学理论,论述人的生理病因产生的复杂性,不是科学的复杂性。
      其二、如中医学在对病因的论述中,那许许多多的“风”与“火”,看不见摸不着的“邪气”,“阴毒”、“阳毒”,以及“阴”和“阳”的“虚”与“盛”等病理及致病因素,它们既无法探测,又做不到定量分析,只能由患者的证候进行定性分析。又如中医学在关于人的生理论述中,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却不是血管,具有针感却不同于神经,有着管状形态却在解剖中见不到它。大家知道,中医学这些病因说,以及生理中的经络理论,仍然处于假说阶段,并未上升到科学。因此,中医假说的复杂性,不是科学的复杂性。
      再者,中医开创的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一致性,经络的经内联系和经间影响的关联性,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协调和制约的统一性,以及个性化施医中的总体把握,构成了中医对人的生理认识的整体观念,对防病治病认识的调理与治疗相结合的健体固本观念,中医这种贴近自然、整体联系、调理固本的医学理念和方法论,的确与西医的单一治疗形成了鲜明对照,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中医的复杂性。然而我们不能把这种医学理念和方法论的复杂性,当作科学的复杂性。
      实质上,中医药科学知识并非是复杂的“模糊”和“混浊”,同样具备认知的科学属性,是可以还原的。例如中医对人体器官功能的科学论述,关于某一病症的体征症候循行分布规律,针感的传导与放射现象等经络现象的论述,这些生理现象无论是对于古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是对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重现。又如中医用以诊断病症的脉理,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等,不是都可以“还原”重现吗?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中医学里的所有医药科学知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可以“还原”重现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中医用哲理解说医理的复杂性,假说推理的复杂性,以及医学理念和方法论的复杂性,当作科学的复杂性。从而认为中医有着性质不同于西医的科学内涵,把西医叫作 “还原性科学”,而把中医叫作“复杂性科学”。如果将中医叫作“复杂性科学”,实际上是在将哲理当作了中医的主体,反而否定了中医药科学知识才是中医的主体本质。
2
发表于 2014-12-4 15:17:46 | 只看该作者
                                几句话说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内蒙鄂尔多斯市东康中医医院李开弟
      摘要《目的》:中国文化有高度自觉,并有疾病二字的特殊写法出现,这就是病体内有剑为疾,病体内有丙为病。这就是病是三方面形成,并提示后人治疗疾病要三方面治疗,要使病人心情愉快,这是重要的治疗疾病的条件,第二就是要保证外周四肢躯干暖和,并内脏要加热或变冷,这就是病字的具体含义!所以过古神医治疗疾病要首先注意三方面治疗疾病的结合,并有神医治疗疾病的出现!并中国古文化有大道至简一说,并把过度花样的治疗技术比作淫巧。所以用科学化中医学,我几句话说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方法》:用人体组织细胞被水分包围,水分阻止氧气随意进入组织细胞产热,用水中有氧气与一氧化氮气体共同溶解,并NO与O2会竞争性溶解水或出现置换,这就是共同溶解组织液与细胞液的NO增加就是O2溶解度减少出现,而NO减少就是O2溶解度增加出现。这就是组织细胞会变热与变冷的出现。又因为NO分子量小为30,而O2的分子量大为32,所以组织液或细胞液温度增加,就是小分子NO被驱离或蒸发溶解度减低而大分子O2存留并溶解度增加,这就是必然的NO负富集冷处,而O2富集热处规律的出现。也是人体外周四肢躯干组织变冷而NO富集而O2溶解度更低更冷出现。而内脏与血液O2富集更热出现。从向日葵热收缩而阴面冷舒张本能,就可有中医加热外周,内服热药凉药与愉悦病人神医治疗疾病的原理再现!并从人体现实存在的内外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系统存在与在氧气与一氧化氮不同含量下,回有不同的散热储能增温降温形式出现!这就是古人所观察到的阴阳五行学的出现。《结果》:中医阴阳五行的科学原理被发现!《结论》:大道至简,温度控制一切!
氧化产热与抑制氧化产热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研究的阴阳学基础!人的所有组织器官,除角质的皮肤外,都有水分包围组织细胞的事实,所以水能阻止氧气过多进入细胞,所以水分是阻止氧气大量进入细胞引发产热的主要介质,所以人与动物不能缺水。而水中能溶解氧气,也能溶解一氧化氮,这是化学知识被确定的事。并NO分子量小为30,而氧气分子量大为32,所以NO与O2有竞争性溶解水的特性,这就是NO增加而O2溶解度减少,而NO减少而O2溶解度增加出现,又因为NO分子量小,液体温度增加,小分子NO会被驱离或蒸发而溶解度减低但大分子O2存留并溶解度增加出现。这就是共同溶液于人体组织液与细胞液内的NO与O2会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这就是NO富集冷处而O2溶解度冷处减低,这也是热处O2溶解度增加而NO溶解度减低。所以会有NO冷处富集而O2热处富集的自然现象出现!
   所以会有外周四肢躯干变热,O2溶解度增加而NO溶解度减低更变热出现。而NO被驱离或蒸发进入循环动脉肌与内脏组织NO溶解度增加而O2溶解度减低变冷出现!这就是血液NO浓度增加而O2溶解度减低舒张循环增加外周组织变热并内脏获取更多NO而O2溶解度变低,冷而舒张储能储水减低内脏温度出现。而四肢躯干外周组织过冷,冷富集NO而血液与内脏内过热组织内NO外移而O2溶解度增加,这就是外冷必然内脏高热出现!
   人的内外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系统的具体发育,就是中医学五行活动的具体基础。而外循环好为中医学的阳症,外循环弱为中医学的阴症!也是中医阴阳五行的具体所指!  
   所以完全用现代热学原理,看待人体的生理与病理活动,并用热药补药的NO吸附剂吸附内部NO而增加O2溶解并氧化产热或释放NO抑制内部O2溶解而变冷组织,就是中医学的补与泄的原理!
   而人体组织内,除有氧气溶解外,还有水分阻止氧气溶解与氧气共同溶解的一氧化氮阻止氧气溶解并进入组织细胞产热。
  所以外周组织冷NO富集外周而内部NO减少而O2溶解度增加,这就是内脏组织高O2产热疾病的出现。外周组织变热并热驱离或蒸发小分子NO而O2溶解度增加,就是外周组织变热并热驱离或蒸发小分子NO进入循环与内脏,循环动脉肌变冷舒张增加循环与内脏多获取NO而O2溶解度减低储能储水正常出现!
   人现存的内外散热储能增温降温系统是现实存在。腹腔干动脉供应肝脏胃肠脾脏血液,脾脏可舒张增加存储血液,这就是肝脏与胃肠组织供血减少而变冷肝脏与胃肠,向日葵阴面冷而舒张并增值富能富水就是证明。而脾脏收缩,就是脾脏存储血液减少或脾脏分流血液减少,这就是胃肠肝脏供血增加变热,并像向日葵阳面产热热收缩出现!热就是过热收缩少进食或吐泻外排能量水分出现!
   胃肠脾脏的血液回流必须经过肝脏门静脉,并肝脏对胃肠高热高能量血液与脾脏高氧血液进行储能,冷舒张组织储能储水,热收缩外排能量水分,过热收缩肝脏阻止胃肠脾脏血液回流,这就是肝脏过热并热外排小分子NO而O2溶解度增加更热出现,肝脏热收缩阻止胃肠脾脏血液回流,并胃肠脾脏继续接受腹腔干动脉血液,能量水分瘀滞胃肠脾脏而高产热吐泻与全身迅速减少循环体液缺水出现,全身供血减少,四肢躯干组织变冷,冷而血液内与内脏NO外排富集变冷四肢躯干组织,内脏O2溶解度增加出现,这就是肝脏更热收缩阻止胃肠脾脏血液回流疾病出现。也是肺脏血管动脉肌O2溶解度增加而NO减少更变热收缩,阻止右心血液通过肺循环进入左心出现。这也会是肺脏气管肌高O2与低NO溶解而气管肌痉挛而呼吸困难出现,其实是人体减少O2摄入与增加肺泡负压增加肺泡中热水转化成热蒸汽散热出现!这就是急性肺动脉高压症出现!
  也会是心脏供血动脉肌高O2溶解而低NO溶解而产热收缩,减少心肌供血,心肌组织变冷舒张储能储水更冷,冷而小分子NO富集心肌而O2溶解度减低更冷舒张无力心衰出现或死亡出现!
  也会是血流变热并血液高O2溶解而心脏供血动脉肌痉挛死亡出现与脑供血动脉肌痉挛,脑组织持续变冷并NO富集而O2溶解度减低昏迷出现!
   而加热外周组织或使用热药NO吸附剂进入外周变冷组织,吸附剂吸附NO而增加O2溶解度,这就是四肢躯干脑心变冷组织变热,并产热收缩增加出现!
  肾脏是个排水降温器官,热并O2富集肾脏脂肪囊或肾脏,就是热收缩皮质而开发髓质排尿散热,而变冷肾脏与肾脏脂肪囊,NO富集肾脏与肾脏脂肪囊,就是冷开发肾脏皮质血管增加会吸收而关闭肾脏髓质排尿散热系统出现!
  甚至是全肾血管热收缩而肾脏衰竭出现!
   这就是中医学大致的全部!因为大道至简。

点评

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论述,真乃天马行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5 09:47
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论述。  发表于 2014-12-4 19:52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09:47:39 | 只看该作者
LIKAIDI 发表于 2014-12-4 15:17
几句话说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内蒙鄂尔 ...

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论述,真乃天马行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38 , Processed in 0.0536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