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03|回复: 10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五行说为中医提供认识的方法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8 09:5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妙之门 于 2014-11-18 09:58 编辑

        阴阳五行说在我国古代是最重要的哲学理论。由于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念,包含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因而为我国各哲学流派所接受,并且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医也不例外,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给自己带来了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思维方式。为认识生理病因药物药性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有人却说:“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但是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却无明确的标准”,“都是主观的划分”。“既然万物都可以随意划分阴阳,而阴与阳之间又可以存在任何关系,这样的学说当然能够解释一切事物及其变化,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当然,起初阴阳指的是日光向与背的自然现象,然而自从它被抽象出来,作为一对哲学范畴以后,就不再具有原来质的确定性,已经成为了没有实体的“抽象的概念”。其实,阴阳作为“抽象的概念”,乃是一对矛盾范畴,就像正反、前后、高下、表里、强弱等矛盾概念一样,用来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但是,它们却不像生死、有无、损益、祸福、进退等矛盾概念那样,是事物自身呈现的具有对立关系的具体状态。因此要问“什么是阴,什么是阳”,那是没有独立答案的。因为阴阳这个概念来自于相关事物关系的抽象,它们不能单个独自存在,这就决定了事物的阴阳分属,只能是人的“主观划分”。不过,这种“主观划分”却不是“随意”的,它既有一定的原则,又有“明确的标准”。一般来说,凡是正面的、上升的、燥动的、发散的、温热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分属为阳;凡是负面的、下降的、沉静的、收敛的、寒凉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属为阴。例如五脏与六腑的阴阳分属,由于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划归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划归为阴。又如六淫中的 “凤”、“热”、“署”属于温热,被划归为阳邪,“湿”、“寒”属于寒凉,被划归为阴邪。以此类推,八纲中的“表”、“热”、“实”归属为阳证,而“里”、“寒”、“虚”则归属为阴证。由此看来,阴阳分属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只要遵循划分的原则,就能反映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因此,它所“解释的一切事物及其变化”,具有客观上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他们还说“五行的相生相克最初来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者属性的观察,这种观察是非常原始、粗陋的,根本经不起推敲”。在“牵强附会”中,“五脏和六腑...... 的各种关系的可能组合都能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中找到对应关系,似乎什么都能解释了,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我们必须承认,古人对五行属性的观察是“非常原始”的,由这种认识产生的观念,所固有的片面性,不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不过,这是由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决定的,不应该拿现代科技水平去苛求古人。然而,值得称道的是,古人从这五种自然物某些理化关系中,悟出的五行生克的辩证哲理,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循环更替的世界画面。
      自从五行被看作世界的始基和本源后,人们对这五种自然物的解说,便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赋予了哲学的内涵。“五行说”不仅指出了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且还说明了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对五行属性的观察是“原始”的,但不应该说是“粗陋”的。相反是那样的细腻,古人用相生相克阐述的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往复循环阐述的事物的不断变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思想发展史。
      “五行说”和“阴阳说”均是我国先贤的哲学理论,属于认识的方法论。这两个学说通常合并在一起,称为“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含有朴素的唯物观念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不但阐述了人的自然属性,摒弃了巫术及神鬼天命思想,开辟了从人本身和自然的原因寻找病因的途径。而且把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结合起来,把人的生理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论述了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学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不同病变,呈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以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类别的系统归纳,梳理了复杂现象的纷乱。例如中医提出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等概念,梳理了因病变而生理功能发生异常的各种证候,从而为中医的病理学奠定了基础。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与体外孔窍等联系了起来。同时把四时与五气、五味、五官、五体、五志及脏腑关联起来,建立了人体组织器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确立了调理固本、平衡阴阳的医学理念,以及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法和原则。
      人和其它生物一样,自身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人体各组织器官总处在一个动态的生理平衡状态。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说”的哲理,解说了这种状态。对于疾病的产生,器官功能的损伤,可以用阴阳失调来说明;对于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又可以用阴阳分属和五行对应来概括;对于疾病的发展与转化则可以用阴阳消长来解释。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的哲理,解说了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论述了脏腑经络内环境的运行机制,内脏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的规律;阐述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及药性的阴阳变化,从而建立了与人的五脏六腑各器官的主治功效关系。
      总之,中医把人的生理与病因,养生与医疗,统一于阴阳转化与消长、五行相生与相克之中,解说了人的生老病死,解说了生命和生理现象,解说了病症的体征和证候的变化规律,解说了中药药性和主治功效。从而为中医药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因此不能说阴阳五行说“什么也没有解释”。实际上,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阐释的生理与病因,即便是目前仍有科学探索的价值。可以说,“阴阳五行说”为中医提供的辩证的思维方式,是关于方法论的宝贵财富。为全面把握人的生理病因开辟了认识途径,又必将为现代医学注入新的活力
2
发表于 2014-11-18 16:00:4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
      
3
发表于 2014-11-18 22:06:5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先生到来讨论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医阴阳五行的认识,不敢苟同先生的观点,提出来大家讨论。
   
起初阴阳指的是日光向与背的自然现象,然而自从它被抽象出来,作为一对哲学范畴以后,就不再具有原来质的确定性,已经成为了没有实体的“抽象的概念”
-----------------
  请问,【起初】大地没有万物,日光有向背吗?【抽象】的阴阳,不是真实的阴阳,也就反映不了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属性。

  阴阳作为“抽象的概念”,乃是一对矛盾范畴,就像正反、前后、高下、表里、强弱等矛盾概念一样,用来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但是,它们却不像生死、有无、损益、祸福、进退等矛盾概念那样,是事物自身呈现的具有对立关系的具体状态。
-------------------------
  前者【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却不是阴阳;后者是因果关系,也不是阴阳关系。

  要问“什么是阴,什么是阳”,那是没有独立答案的。因为阴阳这个概念来自于相关事物关系的抽象,它们不能单个独自存在,这就决定了事物的阴阳分属,只能是人的“主观划分”。不过,这种“主观划分”却不是“随意”的,它既有一定的原则,又有“明确的标准”。一般来说,凡是正面的、上升的、燥动的、发散的、温热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分属为阳;凡是负面的、下降的、沉静的、收敛的、寒凉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分属为阴。
-----------------------------
  谁说没有独立答案?《内经》“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不是独立答案吗?阴阳“明确的标准”却与阴阳毫无关系。

  五脏与六腑的阴阳分属,由于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划归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划归为阴。又如六淫中的 “凤”、“热”、“署”属于温热,被划归为阳邪,“湿”、“寒”属于寒凉,被划归为阴邪。
----------------------------
  人体阴阳是三阴三阳六经,六腑属三阳经,为阳;五脏属三阴经,属阴。你不懂六淫就不要说六淫了,只说六气吧。三阳,风,暑,火;三阴,燥,湿,寒。

  八纲中的“表”、“热”、“实”归属为阳证,而“里”、“寒”、“虚”则归属为阴证。由此看来,阴阳分属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只要遵循划分的原则,就能反映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相对关系。因此,它所“解释的一切事物及其变化”,具有客观上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先生点错了鸳鸯。【表】由阳经主,是上升;【里】由阴经主,是下降。寒、热是邪,不是阴阳。实是邪气盛,虚是正气虚。

  “五行的相生相克最初来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者属性的观察,这种观察是非常原始、粗陋的,根本经不起推敲”。在“牵强附会”中,“五脏和六腑...... 的各种关系的可能组合都能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中找到对应关系,似乎什么都能解释了,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
  敬请先生不要说没有根据的话。中医的五行是气,是五方的主气,用于脏腑是因五脏之位上火下水,中土,右肺,类于五行。经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如同脏气相生。“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这才是五行相克。
  先生论中医,应以经典为准。
      
  古人从这五种自然物某些理化关系中,悟出的五行生克的辩证哲理,却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循环更替的世界画面。 自从五行被看作世界的始基和本源后,人们对这五种自然物的解说,便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赋予了哲学的内涵。“五行说”不仅指出了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且还说明了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对五行属性的观察是“原始”的,但不应该说是“粗陋”的。相反是那样的细腻,古人用相生相克阐述的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往复循环阐述的事物的不断变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思想发展史。
--------------------
  请先生把哲学同医学廓清,内经借鉴哲学,而是把哲学之理运用于医学实践,成为医学的理论。所以,医学跳出了哲学的圈子,不再是哲学概念。

  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不但阐述了人的自然属性,摒弃了巫术及神鬼天命思想,开辟了从人本身和自然的原因寻找病因的途径。而且把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结合起来,把人的生理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论述了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学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不同病变,呈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以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类别的系统归纳,梳理了复杂现象的纷乱。例如中医提出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等概念,梳理了因病变而生理功能发生异常的各种证候,从而为中医的病理学奠定了基础。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与体外孔窍等联系了起来。同时把四时与五气、五味、五官、五体、五志及脏腑关联起来,建立了人体组织器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确立了调理固本、平衡阴阳的医学理念,以及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法和原则。
--------------------
  先生说的很实在,阴阳五行贯穿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和中医的人体结构以及中医的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还仅仅是【作为认识的方法论】吗?
4
发表于 2014-11-19 13:5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4-11-19 13:56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8 22:06
先生说的很实在,阴阳五行贯穿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和中医的人体结构以及中医的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还仅仅是【作为认识的方法论】吗?


方法论与指导思想和维方式是一回事,虽然同属于哲学范畴,却是中医的灵魂。即使与理法方药融为一体,这个灵魂始终存在。除非中医不存在了,中医的灵魂才会消失
5
发表于 2014-11-19 17:35:47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咱俩得纠缠一阵子。三阴三阳还是方法吗?【中医把人的生理与病因,养生与医疗,统一于阴阳转化与消长、五行相生与相克之中,】能说阴阳还是哲学吗?中医阴阳五行不同于古典哲学,就在于阴阳五行跳出了哲学的圈子,成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医学,即当今所说的科学。
6
发表于 2014-11-19 19:50:26 | 只看该作者
俺这个中医,干了几十年了,对五行基本上就不感冒,您说俺哪里有错误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0:10:3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9 17:35
看来咱俩得纠缠一阵子。三阴三阳还是方法吗?【中医把人的生理与病因,养生与医疗,统一于阴阳转化与消长 ...

“中医阴阳五行不同于古典哲学,就在于阴阳五行跳出了哲学的圈子”,这句话说明先生将哲理当成了医理。先生出发的方向错误,必然得不出正确结论。
8
发表于 2014-11-19 20:30:56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4-11-19 20:10
“中医阴阳五行不同于古典哲学,就在于阴阳五行跳出了哲学的圈子”,这句话说明先生将哲理当成了医理。先 ...

谢谢先生回复。看来先生还不懂中医的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不明,如何区别哲学与医学?哲学指导医学,而不能取代医学。先生下面的论述:

【  中医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不但阐述了人的自然属性,摒弃了巫术及神鬼天命思想,开辟了从人本身和自然的原因寻找病因的途径。而且把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结合起来,把人的生理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论述了人的思想情绪变化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学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不同的致病因素,导致的不同病变,呈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以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类别的系统归纳,梳理了复杂现象的纷乱。例如中医提出的“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等概念,梳理了因病变而生理功能发生异常的各种证候,从而为中医的病理学奠定了基础。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把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与体外孔窍等联系了起来。同时把四时与五气、五味、五官、五体、五志及脏腑关联起来,建立了人体组织器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还运用“阴阳五行说”作为认识的方法论,确立了调理固本、平衡阴阳的医学理念,以及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法和原则。】
  你自己说是哲学还是医学?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22:17:4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4-11-19 17:35
看来咱俩得纠缠一阵子。三阴三阳还是方法吗?【中医把人的生理与病因,养生与医疗,统一于阴阳转化与消长 ...

      我想先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猴子在山上是猴子,到了马戏团穿上人的衣服,戴上西洋镜,骑上自行车,它还是它,却成不了他。同样,阴阳五行说作为哲学理论,不仅中医运用它,而且它在我国古代运用到了许多领域,然而不管它在那个领域,其哲学本质是不变的。先生也许会说,中医里的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不尽相同,可先生别忘了,中医是运用它的哲理,运用它关于当时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来解释生命现象,解释生理病因,而不是宣讲阴阳五行学说。
10
发表于 2014-11-19 23:02:52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4-11-19 22:17
我想先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猴子在山上是猴子,到了马戏团穿上人的衣服,戴上西洋镜,骑上自行车, ...

  先生说的很好。【猴子在山上是猴子,到了马戏团穿上人的衣服,戴上西洋镜,骑上自行车】,它就不是山上的候子了,它就成了马戏团的候子,成了马戏团的成员。同是一个它,其作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吗?
  阴阳五行的本质是什么?是气,是天气和地气,是天气生化地气,生化四时,生化万物和人的。中医是对阴阳五行生化规律的实践认识,怎是哲学?比如,中医的外感,是邪气侵入人体,能说这是解释而不是事实吗?古代各领域运用阴阳五行的侧重不同,都是推理,合之为一门哲学。这个哲学不适于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5 01:22 , Processed in 0.1783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