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1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0 08:5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3 01:26 编辑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主要内容】
     本篇论述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呕为有物有声;吐为有物无声;哕为无物有声,又称呃逆,是胃膈气逆之证。呕吐门中包括了“胃反”,即幽门不开,食入反出之病。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这些均属胃肠疾患,且可相互影响,合并发生,故合为一篇论述。
  本篇所述病证,以中焦功能失调为主,但亦论及肾与肝胆。治疗原则依据《内经》“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凡属实证、热证的,病多在胃肠,治以和胃降逆,通腑去邪;属虚证、寒证病多在脾肾,治以健脾温肾。
  本篇旨在系统地论述脾胃病的病机和证治,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1条
【原文】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释义】
  呕吐本为胃气上逆所致,可见于多种疾病。所以呕吐既是一种病症,而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人体排出进入胃内有害物质的保护反应。因此治病必求其本,不可见呕治呕。如痰饮、宿食、痈脓,以及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举呕家有痈脓为例,呕吐为病之标,痈脓乃病之本,若仅治呕吐之标,必然应用一些止呕降逆之品,阻碍脓液的排出,邪毒不去,壅留体内,必加重病变。故治疗应以除痈排脓为法则。痈消则脓尽,脓尽则呕止。原文“脓尽自愈”,并非不服药以待脓尽,而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排脓去毒,消除痈脓,从而达到脓尽呕已的目的。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内有痈脓而致呕吐的治法。
【参考】
  [按语] 本条精义在于审征求因,治病求本,反对那些只看现象,不求本质的片面治疗方法。后世医家王好古在《医垒元戎》里:“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止血”等学说,实渊源于此。至于治疗,《张氏医通》认为“轻者金匮排脓汤,重者射干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忍冬、连翘,皆因势利导之法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吴谦《医宗金鉴》:“呕家呕吐,或谷,或水,或痰涎,或冷沫。今呕而有脓,此内有痈;脓溃而呕,非呕病也,故曰: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0:14:10 | 只看该作者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 第1条

      【夫呕家有痈脓】
       开篇第一条,说明当时胃中有痈脓是一个常见病。为什么?这和热实结胸证有关。
     热实结胸证与上腹部急性腹膜炎是一个证态,在古代没有外科手术,没有抗菌素,医疗条件非常有限,胃十二指肠穿孔、肝胆胰感染以及胸腔感染均可引起上腹部急性腹膜炎,其结果一部分死亡,另一部分形成膈下脓肿,膈下脓肿可以穿破胃壁,引起呕脓。这样的病人现在非常少了,但是在古代是非常多见的。
      本条没有治疗方法,只有治疗原则。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09:45:22 | 只看该作者
        呕为有物有声;吐为有物无声;哕为无物有声,又称呃逆,是胃膈气逆之证。此处的“物”主要是指胃内容物甚至于胆汁,包括:不消化的食物、胃液、有毒的刺激物等等。呕吐哕的中枢在丘脑附近,是一个复杂的非条件反射,或者本能反射。
       奔豚病、欲做奔豚、冲气等,是指胃肠道反流。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感觉有气从下腹部(下焦)、腹部向上反流(上冲),到达胸部、咽喉甚至于从口腔中涌出,常常与腹胀同时存在。严重者有恐怖感、频死感,类似于心绞痛。因为气从下腹部开始上逆,中医认为起于下焦肝肾,加之与恐怖感,起病往往与负性情绪刺激有关,只有把奔豚病看做肾阳虚与肝气郁结引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15 , Processed in 0.0521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