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9~272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 08:3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69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词解
    阳去入阴:太阳表邪已去而入里的意思。“里”包括阳明病、少阳病以及三阴病。
    270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
    271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词解
    寅至辰:黎明至早晨。即3~9时。还有三日
    《伤寒论》中的六经病欲解时,有明确的昼夜规律。太阳病欲解时,9~15时;阳明病,15~21时;少阳病,3~9时;太阴病,21时至次日3时;少阴病,23时至次日5时;厥阴病,1~6时。这种规律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能被科学实验所证明?如果现在还没有被科学实验所证明,是否能说明这种规律性不存在?这些问题目前还不好回答,有待科学的发展去解决,至少现在还不能否定它。况且,《伤寒论》中的“欲解时”并不完全是按照理论推算出来的,太阳病欲解时为9时至15时,这是一日中阳气最隆盛的时候,太阳病得本经之旺气而解;少阴病并不解于阴盛之时,而解于子、丑、寅阳气生长之时。余无言认为:“此不过示明中医三阳三阴病自解之大概而已,然而不敢信之也。……其三阳三阴自解之时间距离,亦有偏重之嫌,殊难自圆其说。此种说法,可算是中医书中之一个绝大的谜,盖六经之传,尚无定轨,病之自解,岂可准时以计,而一无错误耶?不过病果自解,每在第七日,以时计算,每每约在六个24小时左右。徵诸实验,此则无疑者也。”无论中医、西医都在将信将疑之间。
     人体疾病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与过程。对于如此复杂的系统与过程中的“状态”的判断,即中医证的诊断、西医病理状态的诊断,或者说证态的诊断,需要许多证据(状态变量)包括症状体征各种实验检查脉象舌象等,证态在疾病过程中的时间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状态变量,仅此而已,不能无限夸大时间规律的作用,也不能否定这种规律性的存在。
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部分:(1)少阳病的提纲:口苦、咽干、目弦;(2)少阳病的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3)少阳病的副证: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1)少阳病的提纲:口苦、咽干、目弦, 还包括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这是一组头面部症状。
     (2)少阳病的主证,在太阳病中篇已经证明,少阳证与肝、胆、胰的感染是一个证态。小柴胡汤证与肝、胆、胰的亚急性慢性炎症是一个证态;大柴胡汤证与肝、胆、胰的急性炎症是一个证态。
    (3)少阳病的副证几乎包含了人体各脏腑的病理表现。
    中医认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小柴胡汤证即少阳病的主证,小柴胡汤证与肝、胆、胰的亚急性慢性炎症是一个证态;广义的小柴胡汤证即少阳病的副证,几乎包含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亚急性慢性炎症。
      关于六经本质的争论,至今没有统一,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参考系,有人用经络为参考系,有人用脏腑为参考系,有人用八纲为参考系,有人用征候群为参考系,有人用时空结构为参考系,因此各自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某种目的,选择某一参考系,是论证某一理论的前提。首先要把张仲景写作《伤寒论》的目的和采用的参考系搞清楚,其次要把大多数学者认识一致的观点作为参考系,这样再讨论六经的本质就容易得出统一的认识。
    《伤寒论》是把所有外感热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规律,所以六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经既是这个连续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是独立的某种体质;外邪一般首先侵犯太阳经,循经相传,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本经引起该经的病变;每一经病又分为许多证,证与证之间、病与病之间、经与经之间、证与病之间有着广泛的有机联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由于这些复杂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六经病分类的系统。
     疾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参考系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伤寒论》六经分类的参考系是经络和脏腑,而这种分类还要符合六经传变这个连续的过程,这就需要机智巧妙以及合理的取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0:06 , Processed in 0.0481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