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医易答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8 07: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易答问
20年前,抛出本书的时候,还没有人像本节这样比较详细地讨论中医和《周易》的关系。那时我想,本书有机会正式和读者见面时,稍微系统地介绍一下《周易》。没想到迅速出现的《周易》热,达到使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与中医有关的《周易》热,尤其使一些人头脑发昏。
比如,有的大作在封面上如下说:
“医易同源!
中医为易学的一个分支!
中医现代化最终爆发科学革命!
还有的书销量10万并“荣获1993年世界太极科学金奖——人体科学奖”。而这个奖是“为下一个世纪建立一个新的科学方法论。”
其实,这种书不过是捧捧中医多赚中医读者的钱而已。它们的作者不懂中医,也不懂《周易》,更不要说什么科学革命和下一个世纪的科学方法论了。
岂知真有些人上当,跟着刮起了一股中医玄学热。
看来确实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周易》是怎么回事。
于是写下这篇医易答问。
问:《周易》是什么性质的书呢?
答:现通行本《周易》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叫做《易经》,另一部分叫做《易传》。《易经》完全是算卦(古人叫卜筮、占筮或蓍筮)的书。《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其实大都是借题发挥。其中也要讲怎么算卦和为什么算卦。不过,也涉及一些哲理。有的句子或段落,单独拿出来,看不出是在解释占筮。
问:如此说来《周易》与科学无关吗?
答:历史地看问题,算卦和一切乞求鬼神的活动——包括各种宗教和数术,属于科学的原始形态。即在人类文明早期,科学和宗教、鬼神迷信、数术等分不开。一旦科学独立——以伽利略向天主教奉为上帝创世理论依据的地心说宣战为标志——它不但坚决和宗教分道扬镳,也和一切迷信和术数不相容。如果说此后它们还和科学有关,也只是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不过,研究它们主要是社会科学的事。总之,可以认为《周易》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
其实,中医和鬼神迷信、宗教分道扬镳更早。读者都知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句话。所以,《内经》是坚决反对迷信的。其中只有一次提到术数,却从未提到过占筮,也没有引用过《周易》的一句原话。扁鹊更说,“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看看筮字就知道,占筮属于巫术。可见,早在《内经》之前,医家和“易”家就是对立的。那时的其它学科,如天文历算也和《周易》无关。总之,汉代之前,《易经》早已不属于科学。《易传》涉及部分哲学问题,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不是源自《易经》,相反,《易传》讲的哲理,倒是来自当时的哲学思想。此后,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只有个别人据《易传》发挥。
不过,由于自汉代开始,《易经》居于六经之首,今《内经》中也混入一点“易学”的内容。但总地来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没有一种和《周易》关系密切,尽管其中有些内容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
问:科学反对宗教和鬼神迷信是人所共知的,为什么占筮或算卦这种数术也为科学所不容呢?
答:简单说来,科学和占筮或算卦的区别有三。
一是科学和算卦、占筮认识事物的途径不同。科学认识事物,首先要尽量全面地收集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比如,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而后才能辨证施治。算卦或占筮则不然,它不需要了解病史,也不做任何检查。它得出结果的依据和病史、症状、切脉、察舌等毫不相干。
二是科学技术和占筮关于问题的答案不同。比如有了病去算卦,占筮只能告诉人们结果是吉是凶(《周易》中还有休咎悔吝等,只是把吉凶分得细一点)。即占筮不想、也不能告诉人们有什么具体的操作和手段治疗疾病。科学技术(对看病来说就是医术)就不同了。医生也常常要告知后果如何,但是,医术必须告诉人们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得这种病,有多少种治疗方法,最好怎样治等。
当然,永远有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癌瘤晚期,医生宣布是死症。病家可能去算卦,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为什么占筮等术数永远有存在的空间。假如医生判断失误,占筮告知的结果与医生不同,病人没有死,那么,占筮就会被认为很神奇。而科学是不承认“神奇”的,即一定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才算科学。
三是科学和占筮对人们的要求不同。占筮首先要求人们相信它。《周易》就说:“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卦卦辞)。科学则不要求人们首先相信它,而是提倡怀疑精神。只有经得起怀疑和严密检验的理论和技术,才属于科学。比如,现代天文学能够很准确地预报日月食,任何人只要有比较正常的视力,又在预报所说应该观测到的地区,都可以看到。再如麻黄的药理作用,不管人们相信与否,用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出现。
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的标准判断“术”的科学与否。
就是:凡是“信则灵”或“心诚则灵”的“术”都不属于科学。
科学的“术”是不信也灵,不诚也灵的。
只是,这个标准对解决心理问题的“术”不很准确。医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但他不靠数术等形式取得,而是要靠他的同情心、爱心、责任心、医学和其他知识等。
如果用上述三个标准来衡量《周易》,占筮之不科学就昭然若揭。
  问:似乎没有人如此小看《周易》,你确信上述看法没有成见或大错误吗?
  答:我完全自信上述看法是相当准确而公正的,因而愿意和任何持不同看法的人——最好是《周易》专家,平等地论辩。其实,凡是严肃的学者,都不认为《周易》是科学。
  问:如此说来,你对《周易》了如指掌吗?
  答:那倒不是,特别是对《易经》,更不是这样。不但我不敢说对《易经》了如指掌,古往今来的学者,没有一个人敢这样说。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对《易经》不可能了如指掌——即对今卦形、卦辞、爻辞等都能说清楚,由于四个原因。
一是它的年代久远,特别是将近一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几乎没有留下资料,完全说清起初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及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已经不可能了。
二是因为《易经》是非逻辑的。就是说,今64卦、384爻和对应的所谓卦辞、爻辞之间,本来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各卦卦辞和爻辞之间也很少有逻辑关系,一条卦辞或爻辞中也常有毫不相干的几种内容。这种先天性的无序就决定了后人不可能再把它变得有序。通行本的卦形是最有规律可循的部分,但也有后人不可能想象到的演变过程。
三是卦爻辞所述,大多是被历史完全忘却的事物,不能考出其所指了。
四是其中有些错讹脱漏和有意无意的窜乱孱入,更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从《易传》开始,后人在很多问题上只能猜测。假如不是求其真——古代人至少99%不是求其真——所谓易学,都是借题发挥。
问:可以举一个你如何猜测的例子吗?
答:本节(时代第八节)就有当初是猜测,很快发现极可能完全猜错的一卦的爻辞。即咸卦的爻辞。原文是:“咸:亨,利贞,取女吉。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五:咸其脢,无悔。上六:咸其辅,颊,舌。”
  关于这一卦的爻辞,最好的解释是:男女调情活动的几个步骤。卦辞的“取女吉”,也提示应该这样解。曾经有人这样解过。但正统儒家即便看出来,也不大会这样解。他们会认为,六经之首的《易经》,怎么能诲淫呢!
  当然,还可以猜做买卖奴隶时像买牲口那样看看身体好不好。不过,买卖奴隶似乎无必要检查脚趾头,更无必要看舌象。
  如何理解这样从脚趾到面口地测试人体,是很重要的,因为艮卦爻辞的主要内容也几乎相同。原文是: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六四:艮其身,无咎。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敦艮,吉。”
《周易》的“象辞”对卦辞和爻辞都有解释,但完全无助于理解这两卦是怎么回事。“象辞”解“咸”为“感”,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等——不管目的是什么,语法上还说得通。它解“艮”为“止”,艮其趾等语法上就不通。
  无论古今学者怎样解这两卦,我认为,必须把它们的爻辞实指看作一回事才解得通。
  问:易学大家也有人猜错吗?
  答:不但有,而且在很重要的问题上都有不少完全猜错的。
  比如,阴阳爻是怎么来的,应该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前人有过不少猜测。郭沫若和钱玄同有一种大胆的猜测,说阳爻是“划一而像男根”,阴爻是“分二而像女阴”。然而,近三十年来有了充分的根据,证明阴阳爻不但和男根、女阴无关,也和阴阳完全没有关系。这就是数字卦的发现。原来,大约秦汉之前不久,卦形还不是由现在见到的阴阳爻组成的,而是由数字组成的。这一发现是张正烺先生的功绩。我想,如果今《易传》“象辞”中没有“用九”、“用六”两条,恐怕就永远不会发现阴阳爻卦形源于数字卦了。
  再如,乾卦的象辞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人提出应该改为:天行,乾。君子以自强不息。简单说来这是认为“健”就是“乾”。当时著名专家李镜池,完全不同意此说。现在发现,马王堆《帛书周易》中,乾坤分别称为健和川,可见改“健”为“乾”更正确。
  再如,“占筮”的“筮”字是竹字头,故最初占筮应该使用竹子。今《易经》没有说用什么东西,《易传》则说用“蓍草”。于是到底古人用什么和怎样揲蓍,完全无可确考了。
  至于《易经》开头的四个字“元亨利贞”——即所谓四德,大约自春秋中期就解释得完全走了样。
所以,近代以来,没有一个学者敢说他真能弄清《周易》的“经”。郭沫若是很少见的聪明而且博学的人,他就说《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用近代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将近90年了,当代第一流的学者,还是不敢说他很明白《周易》。为此引一段比较长的原话: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注释论述极多,据有的经学论著书目统计,竟有2500余种。去年12月,台湾研究《周易》的学者黄沛荣先生发表了一篇《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汉学研究》七卷二期),所列近十一、二年间出版的《周易》方面专著,大陆、台湾都约30种,论文当然还要多得多。关于《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流传广,甚至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
  这样多《周易》的书,流派纷繁,但就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两大派,一是义理,二是数术。《周易》本来是筮书,属于数术的范围,以数术讲《周易》可以说是本色,起源古远。《左传》、《国语》所载关于《周易》的议论,虽有涉及义理的,为数不多。真正由义理角度研究《周易》,恐怕还是始于孔子。”
  这位学者最近也有研究《周易》的专著和文章,上文的意思却在说《周易》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
  问:这是否意味着《周易》确实很深奥呢?
  答:显然不是,否则,就不会“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了。试看我国的航天飞行刚刚成功,此类书应该很热门,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却不是俯拾即是。道理很简单,因为真正比较深奥的科学著作,一般人读不懂,也不感兴趣。
  问:不是说极少人能读懂《周易》吗?为什么“易学”会热起来呢?
  答: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常人印象当中的《周易》就是算卦,而“算卦”是神秘的,很多人对神秘感兴趣。二是有些作者故意引诱读者,比如上面提到的同时打着中医的牌子,而且说《周易》曾经并将继续领航科学发展即是。
  问:为什么有那么多著名学者研究《周易》呢?
  答:任何民族的历史学者,自然要研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就不算学者了。自西汉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的主要文化支柱,《周易》又是六经之首,自然有很多人研究。废除读经之后,儒家的东西也必然是文化遗产中份额最大的,按新思想、新观点研究文化史也要研究《周易》。显然,自新文化运动起,关于《周易》的研究不再是为封建统治服务。比如,郭沫若著有《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周易之制作时代》,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周易》的开山之作。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辞所反映的中国奴隶社会中渔猎、牲畜、商旅、工艺等方面的社会生活。其它流派的研究也很多,不必要也不可能一一介绍,但著名学者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周易》曾经并将继续领航科学发展是肯定的。
  问:既然《周易》与科学基本无关,当代青年完全无必要了解它吗?
  答:由于《周易》长时期影响中国人,很多重要名词和日常用语是源于《周易》的。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的重要传统文化连常识也没有似乎不好。
  比如,“革命”这个近代以来最重要名词完全源于《周易》。它出自革卦的彖辞,原话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再如,近代国人称洋人为“鬼子”或“洋鬼子”,源于《周易》既济。原话是:“九三:高宗伐鬼方”。鬼在这里不是鬼神,而是指异族敌人。鬼方是殷高宗打了三年仗才打败的一个国家。
再如,蒋介石,字中正,就是出自豫卦的系辞和象辞。原文是:“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近代医家有张山雷、陈无咎,他们的名字都和《周易》有关。
  还有些连文盲也可能脱口而出的词语,如“乾坤”、“阴阳八卦”、“变卦”、“有喜”、“亨通”、“大亨”、“群龙无首”、“不速之客”、“夫妻反目”、“观光”、“突如其来”、“九五之尊”等,都源于《周易》。书面语言、特别是文言文中,还有很多词语出自《周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最好有所了解。
显然,近年泛滥的所谓“易学”,完全没有起到普及有关常识的作用。
学中医的人,最好能多一些常识,但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认为中医和《周易》是一家,甚至胡说什么中医是《周易》的一个分支。
问:那么,中医学院的在校生,应该怎样学习《周易》呢?
答:我的看法是,有一点必要的常识,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以了。本文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问: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吗?为什么不提倡学好《周易》呢?
答: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学习要有轻重缓急。进入医学之门,有那么多中西医基本知识必须掌握,《周易》就不是当务之急。在我看来,单单为了做一个好大夫,没有必要专门学习《周易》。不但现代中医教育不设《周易》课,古代中医教育也不设这门课。这足以说明,医学和易学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医完全不必先学《周易》。
再看历史上的名医,最早的扁鹊、仓公、华佗都根本没有学过《周易》。张仲景可能了解一些,但他不说学习《伤寒杂病论》必须学好《周易》。张元素、刘完素、李时珍、吴又可、叶天士等人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到《周易》。《医林改错》等则一字不提。
况且如上文所说,那么多“易学”专家都闹不清,学中医的人没有必要去钻这个无底洞。
问:为什么有人说“医易同源”呢?
答:古代著名医家中,最先提到医易关系的是孙思邈,但他提到的只是“六壬”和“阴阳禄命”意义上的《周易》,即医家也要知道点当时盛行的此类“术数”。
最先强调医易关系的人,是明代医家张景岳。他研究《内经》分三大部分,即《类经》、《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显然《附翼》是次要的,“医易”又是《类经附翼》的一卷。即便如此,“医易”立论也是对孙思邈的歪曲。文中说:“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其实,孙思邈的话不是这样说的。读者可以查看《千金方》的第一篇“大医习业”。张景岳有意歪曲前人之说,是为了阐述他的看法——“医易同源”。此话也首见于《类经附翼•医易》。
问:你同意“医易同源”之说吗?
答:如果此话指一切科学和术数,在人类文明早期,都以鬼神迷信的形式出现,它的意思是对的。比如我国的甲骨文,都是关于占卜的记载。不过,“医易同源”显然不是说医学应该再回到甲骨文时代去,而是为了强调“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
显然,即便承认医学和易学在思想渊源上有一定的关系,也不能由此得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的结论。
实际上,说“医易同源”,也就同时承认了“医易异流”。
摆脱了鬼神迷信和术数的医学,不应该再回头和迷信、术数靠拢,更不可能再借助它们求发展。上文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医学和数术区别,不再重复。
总之,这个问题本来很容易说清,却因为不少人受到张景岳的误导,几乎成为流行的常识。几个别有用心的人,更胡说什么“医源于易”。
问:那么,中医和《周易》在思想渊源上有无关系呢?
答:就《易经》而言,和《内经》的思想渊源完全没有关系。《易传》方面,也只能说其中借用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内经》有关。
但是,医学和易学研究的对象基本上不同,想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研究和实施的方法尤其不同,所以,对医学家来说,研究《周易》主要是探求中医基本理论中有什么思想和“易”是同源的,或者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文化背景。这显然主要是医学史家或研究早期经典的人需要的。
问:可以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下《周易》吗?
答:这是本文应有之意。只是预先说明,关于占筮的操作演变等异常繁杂,本文也不是让读者学会算卦,故不介绍有关内容。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08:00:1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医易答问

某网友建议,再补上这篇东西。内容和旧帖子一样,只是还是没有写完的。
3
发表于 2006-5-28 20:20:2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医易答问

谢谢代肖言重贴<医易问答>此文。由于本人的操作失误致错把原文删除。于此再次致歉意。
医易根本不可能同源。医是关于如何诊疗疾病的知识体系,而易则是观念,思维意识。医易同原论既歪误着中医人,更是阻碍着人们认识中医理论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面目和本质。<医易问答>对于正医本源,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无疑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发表于 2006-5-30 19:05:0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医易答问

医易根本不可能同源??????????????
请看两者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切就自明
5
发表于 2006-5-30 19:11:0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医易答问

结合<系辞>,就知道<易经>是一种科学积累经验--------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预测的结论,认为是天象人命,必然陷入宿命论的泥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0:24 , Processed in 0.0798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