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诊脉六字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7 16: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诊家枢要》提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至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至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生也;去者自皮肤之际,环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的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坚毅而颇切使用的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决”。《辩脉指南》称其为“脉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为“诊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在一般情况下,虽然男子尺脉较沉,女子尺脉较盛,然而阴阳互根,尺寸协调,其大小强弱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一旦寸或尺某一部,出现偏盛偏衰的失调情况,则说明阴阳平衡被打乱。例如,尺弱寸强,则会出现阳浮阴弱或上盛下衰的病症,而寸弱尺强则说明邪入下焦,或相火亢盛。
     来去与至止都是针对脉搏的跳动而提出的,脉搏由内向外跳起为来,由外返内为去,其来去应该从容,力量应该均匀。来而有力去而无力则为阳盛,来而无力去而艰涩则阳衰。脉来为至,脉去为止,至与止应交替而有节奏的出现,也就是至数均齐,这样阴阳协调,反之,节奏的任何失调都标志着阴阳的失调。
     另外,张景岳认为:此六字还具有初中末三侯之侯诊法。其曰:“初诊之先,应当详审上下,上下之义,有升降焉,有阴阳焉,有藏象焉,有补泻焉。上下确然,则证治条分而经济自见,此初侯之不可不明也。及诊治之侯,即当察来去,来去之义,或指下之和气未来,形证之则气未去,此进退之可别也。或何者为邪气渐去,何者为生气渐来,此消长征矣。来去若明则吉凶可辩,而权衡再我,此中侯不可察也。再统初中全局,尤其详见至止,至止之义,即凡一举一动,当料其势所必至,一闻一见,当思其何所抵止,知终知始,庶乎近神矣,此末侯不可不察也。”此段议论将六字之精义与用法,闻发几尽。只是将至止二字理解为医者当知疾病之终始,而举止有方,则是从,《黄帝内经》中思入,可谓触类旁通,胜人一筹,亦值得参考。

   ! 还有一点顺便提出,希望大家讨论一下:
    在临床过程中,大多数出现的都是兼脉为主,这时就应该注意兼脉的主次问题。由于病症的不同,显然它们之间所占有的比重也不可能相同,亦就是在很多情况下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弦滑脉,或者两者之间的比重大致是一比一,还是弦中带滑,亦或是滑中带弦,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而作为诊断疾病的根据。另外,由于中国文化的习惯与文字声韵等关系,在称谓中习惯上的兼脉排列次序并不是按照其比重大小而排列的。例如,浮数脉,可以是浮为主或二者之间的比重相同,但如是数为主略兼浮象,习惯上称为浮数,不称为数浮,其他如沉细、弦滑亦是如此。这个问题不易解决,但应注意。
2
发表于 2004-1-27 16:49:34 | 只看该作者

诊脉六字决!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4/01/27 07:3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寿宏堂主2004/01/27 04:04pm 发表的内容:
“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至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至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生也;去者自皮肤之际,环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
这段话最早见于滑仁伯(金代)
《诊家枢要》李中梓
《诊宗三味》张潞
这两本书都不错,值的一读。
后者似乎更耐读。
3
发表于 2004-1-29 17:35:41 | 只看该作者

诊脉六字决!


     寿宏堂主著文介绍”诊脉六字决“很有意义。但其解释”来去,至止“的概念似乎有不太确切处,文中说:“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生也;去者自皮肤之际,环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 脉搏由内向外跳起为来,由外返内为去,”“脉来为至,脉去为止”,总感到其区别不太分明。
     参考滑伯仁之文:“凡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处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也。”此解释应比上文更明白些。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4
发表于 2004-1-29 17:42:37 | 只看该作者

诊脉六字决!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4/01/27 04:49pm 发表的内容:
这段话最早见于滑仁伯(金代)
《诊家枢要》李中梓
《诊宗三味》张潞
这两本书都不错,值的一读。
...
经楼主指正,修改如下:
滑仁伯(元代)
《诊家枢要》滑仁伯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31 15:42:03 | 只看该作者

诊脉六字决!

下面引用由caoxibai2004/01/29 05:35pm 发表的内容:
寿宏堂主著文介绍”诊脉六字决“很有意义。但其解释”来去,至止“的概念似乎有不太确切处,文中说:“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生也;去者自皮肤之际,环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  ...
谢谢先生指正!
6
发表于 2004-12-21 20:23:30 | 只看该作者

诊脉六字决!

上楼诸君对学问的认真态度可敬。
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1:30 , Processed in 0.0554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