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本草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4 12:0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草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
长期从事敦煌中医药研究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敦煌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丛春雨教授说,尽管目前中国国内仅有甘肃省敦煌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少数几家单位从事敦煌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但从已经进行的临床应用来看,这些有千年历史的古医方显示出了不错的疗效,特别在妇科疾病、外感热病、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兰州青华苑名老中医诊疗中心就是一个以敦煌中医药为特色的治疗门诊,由于有专门从事敦煌中医药研究的专家坐诊,每天都有许多患者前往就诊。丛春雨教授说,用敦煌医方治病救人,并不是古医方简单的重复再利用,而是汲取其中医药思维和精华,结合现代中医药理论和药物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敦煌医方是敦煌医药学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5万余卷文书中,截至目前研究者已发现88卷有关中医药的文献,除掉重复的部分,光手抄医方就有1024个。这些隋唐五代时期医学家们留下的经验医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内、外、妇、儿、耳、鼻、喉、眼、口腔、皮肤等各科疾病,此外还有美容方面的方剂,如面脂、乌发、洗发、香衣等。丛春雨教授说,从这些医方本身可以看出,远在隋唐五代时期,药物剂型使用和用药种类就已非常多样化,在民间,中医药已经在临床各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敦煌保存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时至今日仍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敦煌医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此前学者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上。1919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发表了《中国本草学的起源与神农本草经》一文,首揭敦煌中医药学研究序幕。此后,中国学者陆续加入进来,丛春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光主持完成了对敦煌中医药学研究具有奠基作用的《敦煌中医药全书》,而且还率先开始了敦煌中医药学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发。(完)
  新闻背景:敦煌“本草”
  新华网兰州6月4日电(记者王艳明)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数万卷文书中,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医药学经典,其中以《本草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等“本草”类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其它医药学资料,它们尽管残缺不一,却使中国千年中医药精华得以延续。
  《本草集注》是南朝时的一部著作,由梁人陶弘景所作,它是对中国最早本草书《神农本草经》的注解,并在药草种类上做了增补。可惜的是,这部医药学大成,在宋代失传了。庆幸的是,一部几乎完整的《本草集注》在失传之前放入了莫高窟藏经洞。1900年,敦煌宝藏被发现,这部失传近千年的医药学经典得以重见天日。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中国第一部官颁药典――唐朝《新修本草》残卷。《新修本草》是唐高宗年间,唐朝政府组织人员编写的一部医药学大典,图文并茂,共记载药物800多种,是此前1000多年中国药物学知识的集大成之作,可惜的是,它在宋代以后也失传了。后来人们在日本发现了该书的部分残本。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后,人们又发现了《新修本草》的6个残卷,正好弥补了日本传本之阙和其中之误。
  《食疗本草》是敦煌文献中发现的另一引人注目的医药学残卷。该著作成书于唐代,共收药物200多种,以专讲动植物营养和药用医疗价值为特色,是中国唐代的一本食疗著作。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中,人们还发现了唐初写本《脉经》。由于原书早已佚亡,敦煌《脉经》中保存的一些诊法、药方、脉学理论等就有了极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在敦煌文献中还保存了5篇珍贵的古藏医药文书,为人们研究藏族医药学的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截至目前,从敦煌文书中,人们共发现了88卷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文献,涉及本草、针灸、诊法、医理、医方、古藏医6个门类。另外,从敦煌壁画中,学者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形象医学”资料。(完)(来源: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33 , Processed in 0.0502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