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0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31 14:4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中医典籍,浩如烟海,穷毕生之精力,亦难尽阅。故学习中医,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欲面面俱到,必然浅尝辄止,杂而不精!
       如何学习中医?有人云:先学四大经典,然后了解《周易》,并熟读《医理传真》、《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名家著作。个人以为,此方案更适合立志成为中医大师者学习,而对于初学自学者来说,有些不切实际,且不切实用。
       民国之初至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国恰逢乱世,民不聊生。民众文盲率极高,能读懂一封信或看懂一篇报纸的人,在当时的很多地方,似乎就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了。而且,当时的民众普遍贫困,当时的出版业也远不及如今发达,出一本书或买一本书都是一件很重大的事。然而,那时所诞生的一批中医学者,其素质及疗效却远胜过今天的中医业内人士。
       如今,书多得成了望不见顶的山,看不到边的海。书越多越容易迷失方向,越容易抓不住重点,学习起来不得要领,事倍而功半。
       《内经》、《难经》言词艰涩,义理深邃,且有很多篇幅讲的是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及针灸技能,自学中医者若只欲掌握辨证论治,所需重点钻研的内容只是原著的1/5。至于《易经》则是另外一门独立的学问,非极有机缘悟性者,不宜习之;否则,耗尽一生却一无所获。
        我们尊崇经典,但更要注重实效,切不可在理论的海洋中游得太远而回不了岸。纸上谈兵者,既误人,也误已!
      《三国演义----舌战群儒》中,有人问:“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亦何取哉”!
      “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大道至简。
      中医入门,只需学好四门功课即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
      实际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所讲的内容皆源于《黄帝内经》,它们可谓是通俗版、精华浓缩版的《黄帝内经》。临床上千变万化,说来道去的,都是那些最基本的理论的反复运用。
      宋代一位禅宗大师曾说:三十年前,老纳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参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同样的中医基础理论,初学时与大成时的区别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丰富,理解的层度大不相同而已!
2
发表于 2007-3-31 16:47:21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7/03/31 05:04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7/03/31 02:41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入门,只需学好四门功课即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
甚是!
再补充几门:《方剂学》《中医各家学说》《温病条辨》
自学中医的,用一年时间学习如下课程即可: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
如何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呢?
市面都有出售的这类检测题,如果检测低于95分,建议你重头再来,对于自学的要求和科班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连中基的很多概念都还不清楚,就天天研究《伤寒论》,其实是浪费时间,既耽误自己,也耽误他人。
中药的学习和方剂的学习同步比较好,教材的《中药学》编的不是很好,不过也没有办法,针对学生,也只能这样编写。
中药的学习,可以参阅古代比较有名的几本本草著作。
有的爱好者虽然自学中医多年,一样也搞不懂什么是伤寒什么是温病,看谁都是阳虚,关键就在于基础不牢。
自认为我已经懂了中基,没有学习的必要了,其实呢?
这类人无论谁和他讲医理,那都是没用的,关键是还没学会走,就学跑的样子了。
唉,大多数事物的成功都决定于重复。

3
发表于 2007-4-1 05:25:23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好!在理
4
发表于 2007-4-2 20:04:17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楼主所言极是,二楼所言亦在理,余以为再添上经典医案之学习更妙
5
发表于 2007-4-2 21:27:21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书多得成了望不见顶的山,看不到边的海。书越多越容易迷失方向,越容易抓不住重点,学习起来不得要领,事倍而功半。有的人连中基的很多概念都还不清楚,就天天研究《伤寒论》,其实是浪费时间,既耽误自己,也耽误他人。
再添上经典医案之学习更妙!!!!!!!!!!!!!

6
发表于 2007-4-3 09:47:25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五积散先生说的不错。《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
确实是基础,应该先学。
7
发表于 2007-4-4 06:12:08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7/04/04 06:13am 第 1 次编辑]

杏林箫客 :大道至简。
      中医入门,只需学好四门功课即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
     会者不难,至深亦如至简。如何以《伤寒论》中经方正确用于诊断所得,是一关键。
曾见一退休儿科中医专家,在询问,饭后肋下胀,服小柴胡汤为何无效?此乃虽然是专家,却不知自身虚实及小柴胡汤作用之根基。又如普遍以治疗急惊风的钩藤羚羊角珍珠治疗慢中风之眩晕,此皆张冠李戴也,老老百姓最善良,一则认为得病容易脱病难,再则你的治疗效果好,下次再来,不好,也不与你分说,下次不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老百姓的善良造就了专家的功成身退,实质粗工危若走钢丝矣!

8
发表于 2007-4-5 00:02:09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临床当中使用经方的机会是不多的,并不是经方不好使,而是确实是寒病的患者并不多。
温病的方剂和时方在临床当中是最常用的。
9
发表于 2007-4-5 07:26:08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国医馆主人在 2007/04/05 07:30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4/05 00:02am 发表的内容:
临床当中使用经方的机会是不多的,并不是经方不好使,而是确实是寒病的患者并不多。
温病的方剂和时方在临床当中是最常用的。
不知楼主是否临床,谓经方应用机会不多,不好使,是不对的,事实上经方的临床应用极为普遍,本人是一中医临床医生,经方每天必用,且处方十之六七皆为经方。本人之所以习用经方,皆在于其简捷有效,临床可靠。不知楼主何来‘寒病的患者并不多’。《伤寒》是单为外感所设吗?
10
发表于 2007-4-5 22:23:07 | 只看该作者

也说"如何自学习中医"

下面引用由国医馆主人2007/04/05 07:26am 发表的内容:
不知楼主是否临床,谓经方应用机会不多,不好使,是不对的,事实上经方的临床应用极为普遍,本人是一中医临床医生,经方每天必用,且处方十之六七皆为经方。本人之所以习用经方,皆在于其简捷有效,临床可靠。不知楼主何来‘寒病的患者并不多’。《伤寒》是单为外感所设吗?
能否告诉先生的详细地址,我准备随时拜访先生,看先生如何使用经方来治疗诸多的寒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1:39 , Processed in 0.0907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