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0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28 14:2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按:
1、这是川耗子的又一篇新作,我认为同样是又一篇探讨医理的好文。
2、希望桂总斑竹不要诬我此转贴为盗。
3、希望桂总斑竹象我一样作转贴说明。
                   《“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中医治病的重复性差,很多中医不服,并举例加以说明,如杏林萧客在《天涯社区》论坛就有这样的论说:“其实,并非中医不可重复验证,只不过验证的方式、内容不同如西医而已!西医重复验证是“病”,而中医重复验证是“证”!
  
   凡麻黄汤证者,以麻黄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凡桂枝汤证者,以桂枝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凡“胸肋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咽干” 属小柴胡证者,无论是何疾病,皆以小柴胡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
   当然,我也知道,老杏说这番话,完全是出于对贬低中医者的义愤,情激之余才打错了比方。其实他心里非常清楚,重复验证这些“证”尽管有效率达100%,可是没有可靠的数据说话,是很难攻破那些贬低中医者的奇谈怪论的,所以他才接着上述论点这样说:“仅凭古人留下的这些‘方症’是不够用的,但它给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如果中医界全面、系统、精确地研究、归纳、总结出各种病变的‘方’、‘证’,并在此基础上拿出具体的临床数据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则‘中医不科学,疗效不确切’等奇谈怪论将不攻而破,而中医将更趋完善与成熟,更趋科学与规范。” 他的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其实我们都非常清楚,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治疗的最终目标取向是“病”,中医所特有的“证”与中医、西医所共有的“症”,都是“病”的体表反映。只不过,从中医理论角度讲,“证”是一组“症”的集合,比如“桂枝汤证(伤寒表虚证)”,是由“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四个“症”组成的。中医认为,通过对一组“症”(即“证”)的分析、综合、判断,找出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就能找到发“病”的原因、位置和产生的机理。必须认定的一个事实是,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中医对“症”的提取主要靠眼耳鼻等感官来完成,通过这些感官对某些常见“症”的观察、归纳,把它确定为某个“病”在某个阶段(如如温病的卫分证、气分证等)、某个层面(如感冒的表实证、表虚证等)的固定格式,这就是“证”。可以看出“证”,在中医学里是一个对“病”的诊断过程,简而言之,中医整个诊断思路是用“症”定“证”,以“证”推“病”。但由于中医对“症”的提取,主要源于医者的感官,所以提取的“症”主观成分太多,对中医发展造成的影响很大,这是后话。
   然而,杏先生根据中医的证重复率为100%,得出了中医经得住重复的结论。我们姑且不追究医者的主观成分对“症”的准确表述有多大多影响。稍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中医的“证”和“病”也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拿“证”和“病”比较就已经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更何况中医和西医原本就是各走各的道,人家说治病的重复率高,我们却拿着诊断过程中的“证”的重复率高去反驳,这种对比不仅犯了严重逻辑混乱错误,其结论也有点答非所问的味道,实在是以己之短形人之长。既然中医、西医的最终治疗取向是“病”,为什么人家治病的重复率高,我们就不敢正视自己治病重复率低缺陷,还偏要拿“证”去把自己妆扮成无病不治的前超医学呢?当然,比起中医的生死存亡来说,犯点逻辑混乱这样的“小”错误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最多给人留下一点笑料。问题在于,如果把“证”当作中医学的特长拿来在西医的“病”面前加以炫耀,那确实是在把中医发展这样的大事当成儿戏耍了。
    应该说,“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大青龙汤证”……这些由“症”集合起来的“证”,也许稍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师真的会一见便知。不得不提的是,这些“证”在两千年以前就被老祖先人“格式化”了,只是这两千年来与我们现今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起居、饮食习俗……想来应该是和“证”时代已判若天壤了,加之我始终认为,由于环境的熏陶,现在的人比古人认识问题还是要深邃得多,所认再用这些“一层不变”的“证”来处理现今所有的的临床问题,恐怕就很成问题了,不过这到是应验了古人“愚者,以不变之法应剧变之世”的训导,只是没有令古人想到的是,他若干代后的很多“智”孙们,还在犯着这样的低级错误。
   由于两千多年,世间的一切都在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变、我们体质在变、我们患的病在变、疾病的病谱在变……,唯有我们“施治”时作为依据的“证”没有变。尽管“辨证施治”是我们的法宝,对证治疗的重复率达也到了100%,可狡猾的疾病已经变得可以使用“障眼法”了,把可以集合成“证”的“症”隐藏得无影无踪,最终让不变的中医走上了“无证可辨”的死胡同。有人说“辨证施治”是中医的优势,可是由于“证”不变,反倒成了中医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要想将绊脚石变为铺路石,方法一个——变,我们可不可以将X光机、CT机、生化分析仪下的一些症状(体征、指征)纳入“证”的范畴让中医来“辨”,比肺纹理增粗实属,纹理稀疏属虚;血液粘稠度高为热,粘稠度低为寒……?如果中医的证不变,如果只知道把“对证的治疗重复率为100%”作为优势来宣传,而忽略它给中医发展带来潜在危害,中医要想有质的飞跃永远只能“空了吹”。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西68路)张毅"
邮政编码:629000
2
匿名  发表于 2004-8-28 16:21:50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下面引用由天魔道士2004/08/28 02:24pm 发表的内容:
将X光机、CT机、生化分析仪下的一些症状(体征、指征)纳入“证”的范畴让中医来...
中医辨证确实应该从宏观辨证深入到微观辨证
3
发表于 2004-8-29 04:43:2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简而言之,中医整个诊断思路是用“症”定“证”,以“证”推“病”。但由于中医对“症”的提取,主要源于医者的感官,所以提取的“症”主观成分太多,对中医发展造成的影响很大。”
   这些话确实言之有理,发人深思!
4
匿名  发表于 2004-8-30 10:20:06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04-8-30 11:59:3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川耗子的文章没有被骂了,好。
6
发表于 2004-8-30 13:44:5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三七生在 2004/08/30 01:55pm 第 2 次编辑]


……想来应该是和“证”时代已判若天壤了,加之我始终认为……
     如是如是,说来说去不过都是未经验证的想来认为而已。
     顺便问一句,哪一项需要人来操作的工作不需要人的主观判断?杂技演员判断失误就会摔下来,司机主观判断失误就会出车祸,飞行员主观判断失误就会机毁人亡,医生主观判断失误就会贻害患者。你的意思是,唯独医学可以发展为不需要主观判断连白痴都可以准确无误操作的程序吗?另外,整体的判断失误(西医)就比个别的判断失误*(中医)高明吗?
     你认为人类的一切都在变,请问人类是不是还一如既往地直立行走,还一如既往地用嘴吃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干活?感冒风寒了是不是一样要怕冷(恶寒)、头项强痛、或有汗或无汗?如果都没变,人类有必要改变粮食的种类吗?有必要改变治病的方法吗?明明可以辛温发表一剂而愈的麻黄汤证(久经考验,正所谓百分之百的有效率),中国西医偏偏用抗生素(当然你也可能一下会想到银翘散)引邪深入变成咳喘或其他内脏疾病,甚至致命的血液病。这就是你所想来认为的时代的进步吗?或者你根本就不肯面对事实,把你的治病水平造成的治疗结果(主观判断太差,不努力或者先天禀赋太差所造成的)等同于正确的辨证施治,进而用自己不成功的经验来否定这种方法。随后十分主观地想来认为只要是现代的就一定是进步的,而根本不去面对现代医学治疗疾病十分低能的客观事实,却刻意用你自己的银翘散的水平去贬低伤寒论百试百验的医学成就(很显然,没经过刻苦练习的你因为自己不能倒立就否定别人能空翻,并进一步否定存在练习空翻的方法是不合逻辑的,尽管你也按照那种方法试了一下,结果是摔在了地上)。
     这也许才是你这些貌似公允的伪客观的奇谈怪论之所以能坚持不断问世的真正原因。说白了,是你无证可辨,不是中医。像你这种面对疾病无证可辨的人都能自命为中医,才是中医最大的悲剧!
     *虽然目前的中医由于管理者的纵容,在整体水平上很少表现为正确,但这种整体的判断失误仍属于个别,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按照经典所指引的六经辨证的方法处理问题。而西医则是整体上不折不扣地贯彻着现代医学的错误认识,所以可以说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整体的判断失误。
7
匿名  发表于 2004-8-30 14:30:23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这也许才是你这些貌似公允的伪客观的奇谈怪论之所以能坚持不断问世的真正原因。说白了,是你无证可辨,不是中医。像你这种面对疾病无证可辨的人都能自命为中医,才是中医最大的悲剧!
--------------------------
不攻击别人就不会说话,是不是和生存状态有关?
8
发表于 2004-8-30 17:29:5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一文,虽然言不尽意,但也确实指出了中医传统四诊存有不足之处。传统的望、闻、问、切,流传千古,为中医学临床诊病断证,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虽然如此,然而它毕竟也有鞭长莫及之处,因为单凭人的感官能力,肯定是有局限性的。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参与肾病研究,就发现有许多患者经过一定的治疗之后,就会出现全身无任何不适,毫无主诉可言,饮食起居如常,亦无体征可查。而且精神气色,脉舌一如平人。乍看起来,患者已经康复。其实不然,多次查尿,患者仍有潜血或蛋白,足以说明患者病未痊愈。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根据四诊的结果,认为患者身体健康,无疑会贻误病机,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可以说川耗子的《“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一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
发表于 2004-8-30 18:44:4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虽然有时疾病是无证可辨,但也有几种方法应对:
1无症状求于脉象。
2有时用见微知著,从细小得症状来辨;有时用见著知微,从疾病发展明显的角度来反观疾病不及的时候,即采用辨病论治。
3吸取他人的经验,在临床中不断验证,去伪存真,毕竟医学需要靠经验积累。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8-30 20:30:2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川耗子《“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艾滋病潜伏期:自感染病毒时即开始,平均长达五至十年。
在艾滋病发病前,中医怎么辨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2:26 , Processed in 0.0516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