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发表于 2004-5-9 22:36:40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夸夸其谈!用回阳饮还不如三七的方子,理阴煎还勉强靠谱。三七属于仁厚之人,不愿暴他人之过,请五先生收敛一些。
3
发表于 2004-5-9 22:41:48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下面引用由痴道人12004/05/09 10:36pm 发表的内容:
夸夸其谈!用回阳饮还不如三七的方子,理阴煎还勉强靠谱。三七属于仁厚之人,不愿暴他人之过,请五先生收敛一些。
有过不暴非君子。
再者,这里是讨论学术。
4
发表于 2004-5-9 22:56:28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白(瘖字去日加口)是指皮膚表面突起的白色(病去丙加包)疹,形如水泡,色白晶瑩,破之有清稀漿液流出,多見於頸項及胸腹部,四肢較少見到。
本證首見於《溫熱論》,其後許多溫病學家的著作如《臨證指南醫案》、《溫熱經緯》中皆有述及。因白(瘖字去日加口)內含漿液,呈水晶色而瑩亮,故一名"晶(瘖字去日加口)";若(瘖字去日加口)色枯白,殼空無漿,則稱"枯(瘖字去日加口)"。
[鑒別]
常見證候
濕熱鬱阻白(瘖字去日加口):身熱而不揚,熱勢纏綿,汗出不解,面色晦滯,或帶有面垢,神情淡漠,胸腹脹滿,納少泛惡,口枯,渴不欲飲,胸腹部可見白(瘖字去日加口),晶瑩飽滿,顆粒分明,擦破之後,有澄清水液流出,其色微黃,舌苔黃膩,脈濡數。
津氣兩傷白(瘖字去日加口):身熱久羈,口舌乾燥,神倦氣怯,心悸,煩躁,意識模糊,呼吸急促,鼻翼煽動,手足蠕動,甚則瘛瘲,白(瘖字去日加口)枯白無華,顆粒不清,空殼無漿,舌紅少津,舌苔黃,脈細數無力。
鑒別分析
濕熱鬱阻白(瘖字去日加口)與津氣兩傷白(瘖字去日加口):兩證均發生於溫、熱病中,前者乃濕熱鬱阻氣分,濕因熱留,熱困濕中,故身熱持續不退,汗出不留,因而釀發白(瘖字去日加口);後者因身熱久羈,耗氣傷津,正不勝邪,邪毒內陷,津液枯竭,遂成白(瘖字去日加口),但與濕熱偏勝者不同。其次從白(瘖字去日加口)的色澤、形態方面觀察:前者潔白,晶瑩,飽滿,有光澤,顆粒分明,擦破後有漿液流出,其質澄清,故稱晶(瘖字去日加口);後者(瘖字去日加口)色無華,白如枯骨,顆粒乾癟不清,空殼無漿,因稱枯(瘖字去日加口)。
濕熱鬱阻之白(瘖字去日加口)為實證、順證,熱勢隨白(瘖字去日加口)的透發而遞減,臨床症狀亦隨之緩解,但濕熱之邪粘膩,白(瘖字去日加口)一次難以透淨,往往隨患者發熱的休止而變化,即出一次汗,則出一批白(瘖字去日加口),此乃濕熱外泄,正勝邪退之佳象;津氣兩傷之白(瘖字去日加口)為虛證、逆證,因津氣已虛,濕熱之邪內陷營血,雖有白(瘖字去日加口)發出,臨床症狀反見加重,如神倦氣怯,心悸煩躁,呼吸急促,鼻翼煽動,手足蠕動,甚則瘛瘲,乃正氣欲脫之象。
濕熱鬱阻白(瘖字去日加口)治宜清熱化濕,方用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湯化裁;而氣津兩傷白(瘖字去日加口)宜急救氣陰,扶正祛邪,方用生脈散合清營湯化裁。
總之,白(瘖字去日加口)形成,主要是濕熱之邪留戀氣分,纏綿不解,鬱蒸肌膚,蘊釀而成,多見於溫病,如濕溫、伏暑、暑溫夾濕等病。凡溫病見白(瘖字去日加口)出現,即可斷定病在氣分,其性質為濕熱。再觀察白(瘖字去日加口)的形態,可進一步辨別邪正消長的情況。凡白(瘖字去日加口)光澤晶亮;顆粒飽滿,且透發之後,熱勢遞減,神識清爽者,為氣津俱足,正勝邪退的佳象;若(瘖字去日加口)色枯白,空殼無漿,透現之後,身熱不減,反見神識昏迷,則為津氣兩傷,正不祛邪,邪毒內陷的危候。
[文獻別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引何廉臣曰:"溫熱發(瘖字去日加口),每見於夏秋濕溫伏暑之證,春冬風溫兼濕證亦間有之。初由濕鬱皮腠,汗出不徹之故,白如水晶者多,但當輕泄肺氣,開泄衛分,如五汁蘆根最穩而靈。若久延而傷及氣液,白如枯骨樣者多凶,急用甘潤液以滋氣液,如麥冬湯、清燥救肺湯之類,挽回萬一,切忌苦燥溫升,耗氣液而速其斃,謹摘發(瘖字去日加口)症如下:色白點細,形如肌栗,摸之觸手而微癢,抓破微有水,狀如水晶珠而明潤者吉,熱勢壯則外見,熱勢緩則隱伏,出無定期,甚至連發三五次。若乾白如枯骨者大凶,脈必微弱或細數,神倦氣怯,粘汗自出。"
5
发表于 2004-5-9 23:06:04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何廉臣曰:"溫熱發(瘖字去日加口),每見於夏秋濕溫伏暑之證,春冬風溫兼濕證亦間有之。初由濕鬱皮腠,汗出不徹之故,白如水晶者多,但當輕泄肺氣,開泄衛分,如五汁蘆根最穩而靈。若久延而傷及氣液,白如枯骨樣者多凶,急用甘潤液以滋氣液,如麥冬湯、清燥救肺湯之類,挽回萬一,切忌苦燥溫升,耗氣液而速其斃,謹摘發(瘖字去日加口)症如下:色白點細,形如肌栗,摸之觸手而微癢,抓破微有水,狀如水晶珠而明潤者吉,熱勢壯則外見,熱勢緩則隱伏,出無定期,甚至連發三五次。若乾白如枯骨者大凶,脈必微弱或細數,神倦氣怯,粘汗自出。"
北杏12  白蔻仁8  生薏仁15  谈竹叶10  苏叶5  茯苓12  法半夏10
白通草8  芦根12  麦冬15  山茱萸6  滑石15  瓜蒌皮10     二剂
6
发表于 2004-5-10 00:13:24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赤水先生在 2004/05/14 12:50pm 第 1 次编辑]




  
7
发表于 2004-5-10 20:38:10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4/05/10 08:42pm 第 2 次编辑]

“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便是戎”这是今早夫人告诉我的顺口溜,还说小学就背下了。
奇怪,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惭愧!
“我看你宜喝酒后,话就多,和我说不上话,就跑到论坛去发贴,结果都是错别字,真丢人!”
8
发表于 2004-5-13 13:36:52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本来以为五积散多次丢脸到家,教训应该深刻,轻狂嚣张之无赖相已经收敛不少。不想近日又见其旧病爆发,借点评三七一则医案,对三七医术大加贬斥......实在令众人惊诧莫明。
可以说任何人批评或者贬损三七医术、医德都在情理之中,因为三七为医之陋可谓有目共睹,但是五积散与三七的交情亦有目共睹,二人也一直是惺惺相惜,五积散以挚友的身份进行如此严厉的贬斥,话语中甚至显露出一种幸灾乐祸的畅快.....我相信震惊了包括三七在内的每个会员。
为什么?为什么会如此?
以我之观察,最主要的无非二点:
1、此为五积散之本性使然。其本性如何?人品如何?我不再孽述,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评断。
2、观此论坛之上,有几人有资格出专集,大抵在他五积散的良好感觉里,论坛上仅仅有三七的风头盖过他,是可忍孰不可忍?五积散此一心态已经在上次须弥山等人棒喝三七时显露过一次了,这次大好机会,五积散难道还忍得住?此为最重要的原因。
我之贴,可以理解为拨弄是非,也可以看作为正本清源。随你们理解得了。
还有,关于我是谁?我倒是非常想说明,但是论坛好象就是不让我说真话,看来只有继续披这件“见不得人”的马甲了。


9
发表于 2004-5-13 23:36:32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4/05/13 11:43pm 第 1 次编辑]

补充一点:我在和一个网友的交谈中,说过如下的话:
我认为三七不适合从事中医这个工作,如果三七独立应诊的话,很有可能要有官司缠身的的问题,一个中医可能一生处理不了一个大病,但是,无论大病小病处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治疗寒症是中医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六气而言,除了寒之外,其余五气多从火化(湿可从寒从热)唯有火证在临床当中复杂多变(用温药也可以治疗火证,此为变法)所以不能简单的运用几个治寒的方剂来统治百病,或者片面的认为,百病都从寒所得,这个思想不转变,一旦实际临床是相当危险的。就从抢救病人的角度而言(但说虚症)至少要从脱阴脱阳两个角度来处理,这是最基本的法则,不但三七分不清脱阴脱阳,就连李可也分不清脱阴还是脱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李可还逊于三七不少。
学习讨论一个方剂和医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提高,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新的认识,所以,关于学术上的争论的问题,我本人认为,与私情本没有任何关联,也根本不存在你强我弱的问题。
也难怪这个患者死去,根本的原因在哪里?是中医理论认识上的缺陷造成的。
可能一个医生行医一世也遇到不了一个脱阴的病人,但是你的思想里,一定要有这个认识,一旦真的遇到这样的病人,哪怕一开始辨证是错误的,就说改正,你也应该会改正才行。最怕的是什么?改正都不知道怎么改正。这是我们临床中医最棘手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原来也经常遇到,有时候是真的黔驴技穷,没有办法,只好多读书,这是我参与讨论这个医案的根本目的。
另:能一贴兼批三七和五积散的人,除了“老狼”一人能所为,他人是不可及的。
10
发表于 2004-5-13 23:38:46 | 只看该作者

五评三七案

下面引用由老狼2004/05/13 01:36pm 发表的内容:
但是五积散与三七的交情亦有目共睹
正因为有交情,才更应该直言不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17:27 , Processed in 0.0603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