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 13:4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邓来送  邓莉
  二陈汤是一首应用广泛、化痰和胃、治一切痰饮的基本方剂。
  二陈汤的方义及组成:陈皮6g(胁下隐痛醋炒,干咳蜜制),半夏6g(生姜汁制,热痰竹沥制,妊娠恶阻醋制。),茯芩6g(停饮心悸),甘草15g(痞胀砂仁汁制),乌梅6g,生姜15g。方中半夏辛温行散,体滑性燥,能燥湿化痰,和中止呕,消痞散结,健脾和胃;“除痰需行气,气行痰自消,”故用陈皮调脾肺之气,达行气燥湿、调中化痰之功;痰由湿生,脾健则湿去,湿去则痰消,故用健脾渗湿的茯苓;甘草和中补脾,生姜和胃,乌梅敛肺生津,使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而不伤阴(但近代人此方中不用生姜、乌梅)。方中半夏、陈皮二味,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现将临床应用举例如下:
  1.头痛
  大凡外感、内伤和外伤,气血逆乱以及体虚之气机不调均可导致头痛,治疗多以疏风平肝、补气滋养、去瘀化痰为主。临床应用二陈汤则以疗痰浊头痛较为满意,凡头痛如蒙或偏一侧,胸腔满闷,带下黄白,呕恶痰涎,苔白腻或微黄,脉弦滑或濡滑数,可加味治之。
  2.眩晕
  眩是眼花,晕为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中,其因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眩,无火不晕”,“无虚不作眩”,“和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等。治疗多用平肝潜阳,滋肾填精,益血补脾等。此用二陈汤治眩晕者,多为浊阴凝聚、清阳不升所致。症见眩晕欲倒,视物旋转,头重如蒙,胸闷多痰,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濡滑者,稍佐熄风之品于方中,眩晕自可安定;若痰郁化火,而见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苔黄腻,脉兼数者,更佐芩、连清热,以达化痰泄热之功。
  3.不寐
  不寐一证,证情不一,起因也有不同,有思虑伤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胃中不和,痰涎壅滞等,均影响心神而致不寐,治疗着重在内脏的调治。二陈加味的温胆汤则治疗因热痰内阻,症见不寐、头昏、痰多胸闷、口苦目眩、脘腹胀满、惊悸呕吐、苔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滑数者,治以化痰清热;热象显著者更佐山栀、芩、连清热安神。
  4.咳嗽
  咳嗽既可由外邪所致,也可因内伤而成,古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说,凡因脾虚生湿聚痰,上犯于肺,引起痰湿咳嗽,症见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闷、苔白腻脉濡滑者,可用本方治疗;有痰蕴化热者,更可佐银翅、芩连清热之品。
  5.泄泻
  泄泻致病因素虽多,主要在于湿胜,脾胃功能障碍,治疗应当调理脾胃。临床上凡因久病体虚,运化失司,脾湿生痰,症见大便不实、时溏时泻、完谷不化、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濡缓者,可用本方,更可佐以补虚之品。
  6.呕吐
  呕吐有虚实之分,治疗方法不离降逆利胃。凡临床因食滞中脘,脾胃不和,水湿内停,凝聚为痰,痰饮停留,胃失利降,而反上逆呕吐者,症见呕吐清水痰涎、胸闷脘痞、纳食不下、头晕心悸、苔白腻、脉滑或濡滑者,用此方多能奏效。兼食积加消导之品,有虚者配合四君子汤更好。
7.胃痛
  胃司受纳,以和降为贵,举凡一切使胃失利降者,易致胃痛发生,治此证必须宙证求因,辨证施治,不能一概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方法治疗。临床凡因痰饮阻滞,气机不畅,证见胃脘胀痛,胸闷脘痞,嗳气倒饱,甚则吐呕酸浊,苔白滑,脉弦滑,方用二陈佐以香砂,行气和胃,能有较好效果。再从因用药,更能符合症情。
  结语:“二陈汤”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凡痰饮、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脘痛泄泻、不寐癫狂等症,均可应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13:46:31 | 只看该作者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二陈汤加味治疗偏头痛
  《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第27卷第1期报道了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闫坤明医生应用二陈汤加味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
  闫医生共收治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0例。
  治疗组用二陈汤基本方:半夏、茯苓各12g,陈皮、甘草各6g,生姜3片,乌梅1枚。兼瘀血证者,加赤芍、桃仁各10g,丹参15g,川芎、红花各6g;肝火偏亢者,加桃仁、酒黄芩、龙胆草、丹皮各10g,钩藤6g;痰多者加苍术10g;便秘者加大黄10g。各型均可酌情加用蔓荆子、荆芥、蒺藜。对照组:发作时服麦角咖啡片2片,30分钟后疼痛未缓解者,加服1~2片,24小时内不超过6片,1周内不超过10片。同时口服安定,1日3次,每次5mg。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 <0.05。
  本病多系肝经风火上扰或瘀血阻络所致,故治疗多以平肝熄风、化瘀通络为法。宿痰阻络是本病主要病机,故治以祛痰为主,辅以疏风、泻火、化瘀等法。二陈汤方中,半夏辛温而燥,最擅燥湿化痰,且能和胃降逆止呕;陈皮理气燥湿,令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痰,亦可制半夏之毒,且可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乌梅收敛,与半夏为伍可收可散;甘草调和诸药。对症加减:有肝经风火偏亢者,加栀子、龙胆草、黄芩直折火势,并制半夏、生姜之温,可收泻火、清热、化痰之良效;有瘀血者,加桃仁、丹参、红花、赤芍、川芎,以祛瘀、化痰、通络;荆芥、蒺藜、蔓荆子均为祛风之要药,寒温并用,制其性而扬其功。诸药相配,力并兼行,使痰消、瘀祛,经脉通利,则头痛自宁。(
3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13:47:46 | 只看该作者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临床新用二陈汤举隅
(1)阴茎囊肿:患者男,33岁,因阴茎部肿物1个月就诊,诊断为阴茎囊肿,证属痰湿蕴结,治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通络,用二陈汤加味,药物组成:陈皮10g,砂仁10g,半夏12g,香附12g,麦芽20g,谷芽20g,路路通20g,甘草5g,茯苓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连用6剂囊肿消失。(2)痹证:患者女,27岁,因2月前突然双下肢麻痹、疼痛、以膝关节以下明显,夜晚尤甚就诊,证属痰湿蕴藏结经络,治以燥湿化痰,行气通络,用二陈汤加味,药物组成:陈皮10g,络石藤10g,桂枝10g,砂仁10g,路路通20g,海风藤20g,党参20g,牛膝15g,香附15g,茯苓15g,半夏12g,甘草5g。用法:日1剂水煎服。连用8剂痊愈。(3)脑外伤后流涎症:患者男,21岁,因车祸致脑外伤术后逐渐口流涎,证属脾虚,痰湿蕴结,治以健脾和胃,燥湿化痰,用二陈汤加味,药物组成:陈皮10g,半夏15g,茯苓15g,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2g,苍术12g,甘草5g。用法:日1剂水煎服。连用15剂缓解,随访2年未复发。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年第18卷第1期第40页
4
发表于 2006-5-1 13:47:49 | 只看该作者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二陈汤是名方,临床加减运用 ,临床运用广泛,效果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13:48:57 | 只看该作者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

扩展使用二陈汤之心得                                              □陈国华
  二陈汤,方出《和剂局方》,由制半夏15g,陈皮、茯苓各12g,炙甘草6g组成。方中制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气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为辅药;炙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故合之,为燥湿化痰,和中降气之良方。原方主治因痰湿内停所致之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眩晕,失眠,心悸,苔白腻,脉缓濡等证。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镇咳、镇吐作用;陈皮有被动痰作用,对胃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道积气;茯苓有镇静、利尿和预防溃疡之作用;甘草有镇咳祛痰,预防溃疡病发生之作用,此外,尚有解除肠道痉挛之作用。故合之,本方则具有燥湿化痰,镇咳降逆,健胃止呕,行气止痛之功效。基于此,现今以本方加减,广泛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衰弱、甲状腺肿及小儿流涎等病。
  实际上,二陈汤所治之病,远非上述。为什么呢?因为痰湿内停,既可阻滞气机,壅塞经络,寒化热化,生风致瘀,兼挟外感、内伤,又可累及五脏六腑,故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出入,灵活化裁,其所治之病证,是非常广泛的。兹将笔者扩展使用本方之肤浅经验,简述如下。
  痰湿滞胃,气机受阻,其证胃脘胀痛,嗳气稍舒,食少乏味,厌吃油腻,苔白腻,脉缓濡等。应除痰湿,消胀痛,和胃气。此病笔者常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木香、砂仁各9g治之,每收良效。嗳气食臭者,挟食滞也,宜加山楂、麦芽、神曲各15g;自感脘部发凉者,痰湿寒化也,宜加干姜9g,厚朴15g;痛而拒按者,挟有瘀血也,宜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2g。
  痰湿中阻不解,又见胃脘胀闷发热,吞酸吐酸,苔色变黄,脉来滑数者,痰湿化热也。笔者遇此病,每用二陈汤加黄连9g,黄芩12g治之,数剂即效。若痰湿化热,伤及胃络而呕血色黑者,宜上方再加枳实15g,竹茹、侧柏叶炭、荷叶炭各9g,甚验;若呕吐不止,大便干结不下者,加大黄9g治之,得泻病减。
  痰湿不解,阻滞经络,致阳气不得通畅者,其证尚见身麻或肢麻。应祛除痰湿,通经活络。此病笔者常用二陈汤加苍术、天麻、胆南星各12g,橘络、丹参各18g,并坚持守方,每获良效。
  中焦痰湿不解,蒙被清阳而致眩晕者,其证除痰湿中阻外,尚有眩晕,如坐舟车,甚则恶心呕吐等。当涤除痰湿。用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各12g,蔓荆子9g,大枣4枚治之,其效颇佳。苔白腻变黄,又心烦口若者,痰湿化热也。宜加柴胡15g,黄芩12g。恶寒发热,无汗,头身不适者,挟有外感风寒也。宜加荆芥、防风、紫苏各12g治之。
  手足厥冷由痰湿内聚所致者,笔者常急用二陈汤加苍术、藿香各9g,竹沥、生姜汁各30滴,以除湿逐痰,痰湿去则手足厥冷自除。若上证继而又见汗出不止,脉来沉弱者,为痰湿致少阴阳虚欲脱之候也。宜用二陈汤加附片(久煎)、黄芪、干姜以祛痰除湿,回阳救逆。
  痰湿内聚,浊气上攻而头痛者,其治应以祛痰除湿为主,止痛为辅。用二陈汤加苍术9g,川芎12g,白芷5g治之,数剂即见著效。若只见偏头痛者,挟少阳风热也。宜于二陈汤加柴胡15g,黄芩、川芎、防风各12g治之。久病头风不愈,用此方治之,也有一定效果。
  喘、哮,二陈汤本不能治。由于二陈汤能化痰降气,故喘或哮因痰湿而发者用之,其效甚佳。喘或哮由泡状痰或清痰引发者,笔者喜用二陈汤加炒白芥子、炒苏子、炒莱菔子各9g,或更加枳壳、桔梗各12g治之,如由黄色稠痰引发者,笔者常用二陈汤加冬瓜子15g,生苡仁30g,芦根18g,鱼腥草30g治之,且均可收到满意之效。
  中风往往挟痰,二陈汤能顺气化痰,用之有效。治中风挟痰,每用上方加乌药、炒枳壳各12g,水竹沥、生姜汁各30滴,胆南星、远志、石菖蒲各9g治之,收效者颇多。
  此外,二陈汤还可用于痰湿所致之失眠、健忘、癫痫、痿痹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24 02:29 , Processed in 0.0981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