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创新一药抵万药
李德敏
一种天然药物能治疗一切感染性疾病听起来就像是神话,神话的起源是异味消,一种无毒的纯植物消毒剂,它能杀灭芽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应称之为灭菌剂。异味消即是灭菌剂.纯植物消毒剂的出现打破了化学消毒剂的一统天下,消毒剂可以不姓毒,不仅外用还可内服,不会被胃酸破坏,不受有机物影响,它就可以进行人体和动物体内消毒。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目前公认的致病性最强、死亡率极高、死亡得很快的一种病毒,本次申请的天然药物新药“全谱灭微生物药酒”做过动物试验,患禽流感病的鸡与健康鸡同笼喂养,健康鸡一只也未得病,未死一只,而且在体内查不到H5N1病毒(见检测报告附件),治疗一切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要等到本药完成临床试验后才能做结论.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临床试验不足为凭.就申请全谱 解毒灭菌剂本身而言就是世界医药史上的奇迹。申请人敢于申请这类药,自然有它的道理,李德敏、韩玉芝夫妇带子女研究中药是从1975年开始的,研究的初衷是破译千年古尸不腐之谜。种豆得瓜是常有的事,在科学试验过程中偶尔会有新的发现,抓住不放弄个明白就会有科学发现,李德敏一家人有六个科学发现,这六个科学发现奠定了一门新学科的基础,嗅觉的科学气味学就诞生了,见1994年2月11日《中国科学报》文章,标题是1993年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其中有一篇“气味学及其应用”,气味学的六大科学发现已经上报湖北省自然科学奖,转摘如下:
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必然带来应用技术的飞跃发展,气味学应用于医学之后,医学上面临的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中医治证西医治病,证分八纲病分多科,中成药万种,化学药数千,仍不能维系人类的健康。所以,医学理论必须创新,创新的起始点在哪里?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是科研的钥匙.从野生动植物能与人类并存去领悟真谛。医学的失误和无能源于生命科学的误区和盲区太多,最大的误区是只知有生物链,不知有反生物链,只看到了谁吃谁,不曾看到谁都不让谁吃,找到吃的是生存斗争的结局,生命得以延续,千方百计地抵御生物的来食才是生存斗争的实质,反被吃是生物的本能,其手段主要是产毒。生物体的组成成份不能为其他生物消化吸收,甚至会造成破坏,这就是产毒的结果。消化吸收称同化作用,将食物转化成自体的成份,异化作用就是消耗自身的成份转化成能量,将弃物排出体外,消化吸收的同化作用就是解毒过程。微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各有千秋,所以毒的概念因物种而异,同物种之间也有微小差异,称作特异体质或过敏体质。产毒与解毒的斗争贯穿生存斗争的始终,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达尔文从考古中发现生物形态上的差异找到了生物进化的轨迹,李德敏一家人从生物斗争中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原动力即产毒与解毒。植物是动物和微生物的食源,处于生物链的最低层,它的反抗能力也最强,它的化学成份种类最多,所以它才能与动物和微生物并存。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本领也全靠它多变的化学成份,没有恶劣环境与病虫害,植物哪来一身金?植物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本领皆可以被人类利用,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如何利用植物呢?
生命科学第二个重大误区:植物靠吸收毒气来净化空气,实际上与此恰恰相反,植物是靠释放解毒气体来净化空气的,论据之一:植物吸收毒气后毒气中的许多矿物元素在体内找不到或者很少有积存,植物没有排泄系统,铅、汞、硫等元素哪里去了?论据之二:从植物体内找到了大量的解毒物质,这些解毒物质不因植物的干枯而消失,它的解毒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提取和利用,它们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许多种植物中都有,解毒能力相当惊人,包括化解一切致病微生物的外毒素和内毒素,故李德敏一家人得出结论:强力消毒剂藏在植物中,这就是植物抵御微生物伤害的本领之所在。
中医将中草药的机理解释为扶正祛邪,孰不知中药的祛邪作用远远超过化学药中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的效能之和。已上市的中药消毒剂(异味消、百毒克星、巨方消毒剂、天惊牌消毒剂、爽得牌消毒液等等不同商品名称的同一种制剂)就是例证。通过解毒而杀灭致病微生物是李德敏一家人的原始创新,中毒是百病之源,解毒是百药之本.毒物的种类很多,对人和动物而言,毒物的差异不大,对动物和微生物相比较,毒的概念就有天壤之别了,对微生物是剧毒的东西恰恰是对动物和人无毒,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着的,这就是生命科学的误区,未将对谁有毒区分开来,单纯以人划线区分毒与非毒,这就使得人们对致病微生物的斗争一直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尴尬境地,不分青红皂白,两败俱伤。致病微生物攻击动物和植物靠产毒,毒虫和毒草对动物的伤害也是物毒,通称为化学致病因子。从这一概念出发寻找治病的药物就有了方向,方向就是解毒。能致病的毒物无数,解万毒的药物仅仅使用一种,这就是本注册的天然药物——全谱灭微生物药酒。
动物和微生物对单一成份的毒物很容易产生适应性,是生命科学的又一个重大盲区.杀虫药和抗生素使昆虫和细菌产生抗药性,新近出现的抗病毒药又重蹈覆辙,人们埋怨昆虫和微生物太狡猾,不是它们太狡猾而是人类太愚蠢,愚蠢得不如植物,植物尚知道利用复合物对付动物和微生物而人则不知。人们发现了细菌的不同类别之间有拮抗作用,于是就出现了青霉素、氯毒素、红毒素、万古毒素等林林总总的许多抗生素,但是弄巧成拙,将起拮抗作用的化学物质提纯了,其结果是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促使细菌进化了,解毒能力增强了,昆虫对化学农药的适应性出于同一个道理。抗生素失败了,细菌菌种之间的拮抗作用仍然存在,这就充分表明拮抗物质不是单一化学成份,微生物和昆虫同属低等生物,但是它们出现的年代也许比人类还早,它们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能力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认识这一进化过程难亦哉。
生命科学的误区和盲区太多,李德敏一家人研究生命科学三十五载,有四十个新发现新观点,这仅仅是认识生命科学的冰山的一角。李德敏哀叹,不了解生物的相生相克休论医,不了解植物的保护本领休论药。植物离开了微生物就不能生存,微生物是植物的营养成份的制造者,动植物的尸体靠微生物分解还原,固氮菌为植物制造氮肥,人体离开了寄生菌也不能存活.
生物三界皆有嗅觉,嗅觉是生物三界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感觉器官,生物的进化程度愈低,它对嗅觉的利用率愈高,气味是物质的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这里讲的物质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单纯物质、复合物质和生命体,任何生命体都有气味不断散发出来,这种散发有无意识的和有意识散发两种,有意识地散发气味是对其他生物体的交流,交流对象包括同种生物和非同种生物,气味是一种信息,李德敏将它称作气味语言,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生物的嗅觉器官千奇百怪,嗅觉的功能五花八门非万言而不能尽其详,这里不是专著,只能将与医学相关的部分撷其一二。嗅觉的最主要功能是觅食和辨毒,对任何生物而言,它嗅闻到的难闻的气味都是对他有害的,好闻的气味对他是有益的,这是生物与生俱来的本领。人在生病时其气味发生变化,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包括了闻人体气味,但是现在已经搁置不用了。以四性五味辨药性中的五味就不是气味的味而是口味的味了。舌是辨营养的,与嗅觉感到的气味不是一码事。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是吃了这个亏。一味中药一种气味,气味相近的中药有相似的药性,以气味定药性最准确,气味有互补性,两种互补的气味结合以后两种气味全消失,新结合成的气味往往闻不到,闻不到即表示对人无害。李德敏积30年对气味的研究,用十几味中草药合成的药酒能消除万余种对人有害的气味,得出了气味致病又治病的结论,这种去臭味的药酒取名“异味消”。经国家秘密技术审查领导小组核准,异味消为机密级国家秘密技术项目。异味消就是本申请注册的天然药物,因涉及到国家秘密,新药的配方及工艺不能公开。
气味学是科学发现,2008年申报了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公示期已经结束。用气味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药是原始创新,作为消毒剂和空气净化剂已有16年的应用史,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天然药物注册和防治禽流感的中药兽药注册已经四次受挫,四次未通过初审关。不予受理的原因是未公开配方,采用了新的方法学研究中药和采用了国际上未曾出现的新药评价方法,即用气味辨药性,用实验室检测药物的解毒效果和用微生物法检测灭菌效果,这本来是最先进的手段,最直接、最简便,但是中国药典上没有此方法。我想药物初审者提出这些仅仅是一个借口,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是想逼人交出配方.药物初审一人说了算,不公开、不透明就不可能公正。对秘密技术申报新药只看效果就可以了,能拯救人类拯救地球上一切生灵的新药何日得见天日,我将拭目以待,十年的保密期已过七年,三年以后就将解密,那时此技术必将成为外国人争夺的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