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6 21: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有人在网上说:“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情形真的如此吗?我个人从事中医工作有年,认为有必要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思考与探讨。
有人在7年前曾发表过的一篇论文“变亦变,不变亦变”中说:“目前肩负我国12亿人口医疗保健的主力是西医而不是中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医学术本身的落后而不是其它。”你是否同意他这个说法?很难设想,一个“落后”的中医竟然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传播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岂非笑话!
今年,一个在读医学博士研究生也撰文说:“中医在现代科学划界标准下当属于非科学范畴。“但是,我要问:所谓的萨伽德的科学划界标准就是准确的或不可置疑的吗?中医学的科学与否就一定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吗?现在张功耀又提出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下,中医学还能有幸跻身于“科学”的宝座吗?
这个博士生还说:“中医没有必要证明自己是科学”,“如果中医界本身上上下下都赞成中医是科学这一说法,那么中医将变成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但是,请问:难道中医的科学地位就这样无端的被人剥夺了吗?中医连为自己辩护的权利都没有了吗?“赞同是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吗?真是奇谈怪论!
他还说:“中医自身的发展,窘境依然。”但是,我要问:今天的“窘境”是如何造成的?是因为把中医看成是一门科学造成的吗?或者说中医“必须在承认其非科学地位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和延续”吗?
如果说,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知识性、规律性、真理性和实践性的话,那么中医学是否具有这些特征呢?古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总结经验、描述现象和猜测性的思辩,中医学是否具有这些特点呢?诚然,中医学的确有些不太严格,但是不太严格是否就等于不科学呢?现有的实验验证能力,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相比较,究竟二者谁更落后?
中医学主张“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夫变化之为用,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等等,这些是否已超出了西医学乃至现代科学的视野,因而不被认同?
有人主张尽快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早日实现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试问:这做得到吗?它能够阐明吗?许多疾病的原理,它连自己都还闹不清楚,又怎么能去阐明?这不是让糊涂僧去判葫芦案吗?
用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及制造动物模型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某种病证(如小儿支气管哮喘),究竟于中医有多大实用价值呢?它与中医临床基础实际上相去甚远,如果把这种研究也称作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如某中医药大学学报上就是这样刊登的)的话,是不是有些错位了?传统中医药的特色在当今的一些中医药期刊上越来越淡化,甚至有些模糊,中医与中医西化内容的文章比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主次颠倒。当前中医生命力削弱之虞在哪里?是否在于其学术失真与异化?中医科研的契入点是什么?是研究中药如何作为西药的辅助药,以纠正或减少其毒副作用吗?中医形态学是否需要重建?为什么在我们的某些中医期刊上经常出现一些貌似讨论中医学而实际却与中医学基本原理不大相干的文字?
图表、数字、化学符号及药物成份、百分比、动物实验、T细胞、统计学等内容有时充斥全刊。某中医大学的学报竟然不以刊登传统的中医理论及临床方面的文章为主,不引导学生围绕中医教材和中医经典著作深入探讨,这样的办刊方向是正确的吗?这样的文章有多少中医师阅读并能读懂?又能对中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起多大作用呢?不能让“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的作法再延续下去了!
有人说:“中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向微观发展。”比如某某“证候到底缺少了什么物质,微观病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把这些证候、物质量化”。但是这样作的结果,不是把中医西化了么?当用还原分析方法把生命分解到基因,分解到蛋白质的时候,我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就已经很透彻很清楚了吗?那为什么对许多疾病的应对措施和治疗仍然不够理想呢?中医学虽然是从整体上看待疾病,有些模糊,缺少精确,但是否它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就不能触及其本质呢?
为什么古老的中医可以治愈许多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为什么有的人总喜欢用“现代”一词否定“传统”?现代的东西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完美或科学的吗?现代医学中就没有错误吗?
中医经典著作是否就应当抛开或抛弃?中医理论非得要“突破”吗?中医研究历来就十分重视临床,只是在现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为的干扰。中医药大学培养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中的许多人,好像更热衷于在实验室中做动物实验和各种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这种“借用了大量的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并获得一定成果”的研究,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学研究,或许它离开中医学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难道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突破”吗?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人就是想抛开古人的规矩,想当然地来画一些所谓的圆。中医科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他的研究生竟然不能看懂《本草纲目》的“序”,请问:这样的研究生水平是否差了一点?
医学的发展,至今仍然可以说尚处在较低级的水平和阶段,对许多疾病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的还不知其然。包括现代医学也有许多未知的东西,还有许多属于揣测的地方。如果说中医学能够自圆其说,又有什么值得过多指责的?归根到底,无论能否自圆其说,最重要的还是看其能否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
你是否认为,“对于医学,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有疗效、能治病、保全真,不致残、无毒副作用”?中医学的历史证明,它是否与这样一个标准比较接近和吻合呢?难道它还需要另外一个什么标准来衡量和检验吗?
有人说,现代医学如此发达,有无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果其然乎?为什么“越来越
西医西药化的中国医院”却“越来越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有人说:“中医院如果没有西医检查设备,老靠号号脉卖点中药能生存下去吗?”但是,我要问:中医几千年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中医必须首先创造价值,或者说首先必须赚钱才能生存吗?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吗?中医外科目前在医院中已经消失了,中医骨科也在逐渐淡出或消失,是因为赚不到钱或赚钱少么?
有人说:“现在是西医在朝,中医在野”。你认为这个话是否说得有些道理?不然为什么几乎在所有的医院里,都是西医药人员和科室大大地多于中医呢?一些中医院校的主要领导也是西医院校毕业的。中医药现在已经是一种“补充”了,已经是非主流医学了,已经是偏居一隅了,然而幸运的是它现在还保留在国家医疗体制内,没有被打入另册。张功耀等人现在就是想掀起一场将它打入另册的运动,但可惜,从之者盖寡,民心不服,众怒难犯,奈何!
目前我国的中医师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为什么却会出现中医学生比西医学生更难于就业,并且多数改行呢?现在的问题是重西轻中,中西医二者并没有被“并重”,难道说,张功耀还要想站出来落井下石,必欲将中医驱除出国家医疗体制而后快吗?
医疗改革之所以失败或不成功,讨论来讨论去却始终未拿出一个可行的好方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看病贵,究竟贵在何处?看病难,究竟难在何处?民众对医药费之昂贵而难以承受的反响意见之大,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强烈和突出,这是为什么?如果把目前中西医二者的现状作一全面的对比,就可明白。
目前,相当多的中医大学生毕业后难于进入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有的只好继续留校考研,或改行另谋它职,连一些中医院本身都不支持中医的发展壮大,而宁愿聘用西医,采用西医的方法和西药治病,试问这又是何故?英国招收中医师的广告已在《中医杂志》上刊登过多次,这不是说明中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么?
有人说:“中西医结合便是使中医变相地西化。”你认为呢?邓铁涛教授说:“中西医结合自1958年到现在,到底出现了几位高明的理论家呢?••••••如果不能走自己的路,只套用西医之模式,则所培养的是中医的功臣还是中医药学的掘墓人,未可知也。”现在看来,有些事情证明邓老所说的话是不幸而言中了。中医和西医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可否把中医知识作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编入中小学教材,或在媒体上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呢?国家在扶持和发展中医药方面是否还做得不够,还没有做到使绝大多数中国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相信中医,走近中医?我们是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的价值?2003年的非典灾难,中医药得以局部地闪亮登场,以其卓越的疗效,极低的死亡率和无后遗症的优势,赢得世界的瞩目与评价。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世人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大好机会,为什么却让它白白丢掉?岂不可惜!我们的宣传部门,卫生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为什么会坐失良机呢?这本来是多么有说服力的一个例证呵!
椐说泰国官方拟制定法规,激励国人更多地采用草药,而我国是否也应采取一些类似的措施呢?建国50多年了,为什么我国还没有一部正式的“传统医药法”?
据说,我国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5%,中药出口额不到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这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与中医药发源地的地位极不相称。据统计,到20005年11月底,当年我国中草药出口总额为7.34亿美元,而在2003年我国进口的“洋中药”就达26亿美元,这是为什么?
为了能打入国际市场,在开发新药时处处向西方标准看齐,把中药提取分离得越来越纯,这样作是否离中医治病的本质越来越远?中医药治病是靠什么成分吗?这样以扭曲中药的特性为代价去服从外国人的“标准”换取西方人的准入,值得吗?单单把中药的质量标准订得再精确,再纯净,是否就一定能与疗效挂钩?
近年来,为什么中药在国外引起风波的报道时有所闻?(据报道木通在西欧国家引起肾毒性而受到抵制;黄连、黄柏在新加坡引致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小柴胡汤在日本引起间质性肺炎等)这难道是中药本身的错吗?非也!不就是因为它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吗?须知中药离开了中医理论来应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了。不见其证,而用其方与药,当然会带来毒副作用。前辈医家王孟英早就说过:“用得其宜,硝黄可称补剂;苟犯其忌,参术不异砒硇。故不可舍病之虚实寒热而不论,徒执药性之纯杂以分良毒也。”
“人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宇宙全息的缩影,生命的奥秘原本就是宇宙的奥秘。”中医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来研究人体,研究健康与疾病,因而它必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就自然地带有模糊性和所谓“玄”的特征。但这“模糊”和“玄”中就含有“道”,就含有对人体健康与疾病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它一点都不模糊,一点都不玄,一点都能精确计量得分毫不差,那倒才真是一门奇怪的、不知是不是“伪科学”的东西了。《老子》说,“道”(又名曰“大”)常常隐藏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即“大曰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把中医学当成“伪科学”来批驳,来攻击的是些什么人?其中有没有一些所谓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乃至于院士?为什么他们也骂中医陈旧、落后、不科学、不如西医,非革掉性命不可,非现代化不可?
如果我们不是主动地套用西医药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待中医学,不是力争与FDA接轨而是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和具体国情制订方针政策,主动地推广中华中医药这个大品牌,不是片面地强调中药出口创汇,会造成今天这样自己扼杀自己的局面吗?
你是否认识到,中医药是当今“中国经济成分中最具特点潜能,最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你是否认为应当“对中医药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和求真务实的管理办法,真正保护中医药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真正解放中医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切实地促进中药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我们是否具有这种宏大气魄与战略性眼光?
我们的中医教育是否已经严重“西化”,办得半中半西,或亦中亦西,因而办得并不太成功?是到了应该大力改革的时候了。而且我认为,培养中医学徒不应当仅走大学教育这一条路,也不应当一定等到18岁高中毕业以后,而是可以提前(比如15岁初中毕业)。这样对学好中医更有利。
你怎样理解邓铁涛教授所提倡的在临床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并用”?以及他对于“中西医并举”所说的“真正做到并举,重点应大力向中医方向倾斜”?即“矫枉”是否应当“过正”?
西药是不断更新换代的,但是中药从来没有淘汰之说,有的已经延续使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伤寒杂病论》上的中药不是至今还在有效地使用吗?(距今已约1800年)为什么中药没有被淘汰呢?为什么西药的毒副作用、产生的抗药性和药源性疾病明显地高于中药呢?
我国中医药要实现快速、强势化发展,应该也必须重视农村市场的开发。但是,据对某地农村的调查,人们在生病时选择中药治疗的仅为35%(其中,中成药是26%,汤剂是9%),尤其是大部分青少年更远离了中医中药。从全国来看,中医药占医疗服务市场还不足30%。我认为,如果选用中药汤剂治病的比例越小,则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和优势就越不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出来,其疗效也必然受到影响。但是许多人至今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是否应当加大一点宣传和引导的力度呢?
有学者说得好:“现代医学越发达,就越是容易显示其变态与畸形的一面!能克隆人又怎样?说不定有一天某位科学家心血来潮,将人和动物的基因混在一起,真的造出一个‘人头马’来!能将猪的心脏移植于人体又怎样?这项‘人面兽心’的成就难道不是一种讽刺?”——而中医学则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张功耀说:中医的死亡是必然的,它已经“行将就木”了。而我则要说:中医虽然古老,但却又很年轻。中医药文化是有“道”的文化,“道”法自然。以阴阳为总纲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学,无疑是符合天地之道的。天地永存,可以长久。符合天地之道的中医学岂能夭折?延续了五千年,“寿人功德自绵绵”的中医学术,岂能不“万岁”吗?
总之,中医药即将要大振兴、大发展的曙光已经初露出地平线了,让我们展开双臂去迎接它吧!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sup] [/sup]
2
发表于 2007-5-7 10:12: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对,打破条条框框.政府不是鼓励创新?在中医上怎么就不能先来个制度创新?不拘一格求人才!
3
发表于 2007-5-7 13:29: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中医西医能治病好才是关键!顶!
4
发表于 2007-5-8 16:11:2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作为一名民间中医,只想有一个公平竞争发展的环境空间就已足亦,好医生的唯一标准医理通,疗效好,医德好。
5
发表于 2007-5-8 18:03: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此帖建议加"精"
6
发表于 2007-5-8 18:26: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精辟、到位!
7
发表于 2007-12-10 21:06:3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sdffffffffffffffffff
8
发表于 2007-12-11 05:19: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大部分青少年更远离了中医中药,扭曲中药的特性为代价。
9
发表于 2007-12-11 09:17: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问题50问

好好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22:25 , Processed in 0.0569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