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忘记历史,有关中医事件钩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1 16: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忘记历史,有关中医事件钩沉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1912年北洋政府为了推行新式教育,在厘定教育系列学科的过程之中,“漏列”中医教育,法规颁布后,引起中医界反对。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人带头提出抗议,还联合了其它省市的中医药同业人士,组成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至1913年10月已有19个省市的医学团体响应此举,推举代表晋京请愿,争取办学立案,将中医教育列入学制系统之内。未曾想,遭到教育总长汪大燮的拒绝,他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谓立案一节,难以照准。”又说:“按日本维新已数十年,其医学之发达,较之我国不啻天壤,乃日本乡间仍有中医者。我国欲全废中医,恐一时难达目的,且我国所有西医不敷全国之用也。”此论一出,全国哗然,也点燃了中医奋发图强,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火种。
北洋政府教育部在群众舆论压力下,1914年1月8日函复余伯陶请愿书,否认有意取消中医,“非于中医、西医有所歧视也④”。国务院也于1月16日正式复文:“查中国医学,肇自上古,传人代起,统系昭然,在学术固已蔚为专科,即民生亦资具利赖,前此部定医学课程,专取西法,良以歧行不至,疑事无功。先其所急,致难兼采,初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也。来呈述理由五端,尚属持之有故,拟办各宰,亦均具有条理,除厘订中医学校课程一节暂从缓议外,其余各节,应准分别筹办。仍仰随时呈明地方行政长官立案,俾资查考以便维持。此批。”教育部和国务院的答复,明确表示并非于中医有所歧视、废弃之意,基本同意了全国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准予分别筹办。虽然对中医学校课程要暂缓议定。但原则上已表示准许不加反对。这次请愿的初步胜利,为以后各地中医学校立案成功奠定了基础。
1916年,留日西医余云岫撰写《灵素商兑》,率先对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进行系统批评;1920年,余氏发表《科学的国产药物研究之第一步》,又提出了“废医存药”。这些攻击言论得到了恽铁樵等中医的反驳。1922年恽铁樵著《群经见智录》对《灵素商兑》进行反击。杨则民所著的《内经之哲学的检讨》用辩证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分析中医学,从全新的层次和角度批驳了将阴阳、五行学说视作迷信的说法, 令当时医界耳目一新。
此为20年代初的中医医理之争,是局限于学理上的探讨。中医在“当时的学理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余云岫反中医的举动越演越烈,从反对中医教育列入学校系统,到利用行政措施通过废止中医议案,再到反对成立国医馆,逐步升级。尽管当时的社会行政政策、学术思潮,不利于中医学的存在,但是,反中医活动并没有获得成功。
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废止中医论者得到当局或明或暗的支持。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汪企张首次提出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了由余云岫、褚民谊等人有关废止中医药的提案共四项,分别是:中字第14提案《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生字第22号提案《统一医士登录方法》;生字第36号提案《制定中医登记年限》;生字第42号提案《拟请规定限制中医生及中药材之办法案》。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的四点理由是:(1)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2)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3)中医无能预防疫疠;(4)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 并指出“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①”
1929年2月26日废止中医案,一经报纸刊出,全国为之震动。上海市陈存仁通过自己主办的《健康报》,张赞臣办的《医界春秋》杂志召集全国有识之士,并先在上海召集同仁组织统一的“上海市中医协会”, 全体停业半天在六马路仁济堂举行上海医界联合抗议大会。会后,陈存仁拟了一篇很长的新闻稿,在当时上海最大的五家报纸刊登, 得到报界的支持。同时上海的许多社会团体,如总商会、商联会、中华国货维持会、各地旅沪同乡会等, 纷纷发表通电, 拥护中医中药,反对废止中医。各省代表纷纷抵沪后,于1929年3月17日(后被定为国医节), 在上海总商会大厅举行大会。参加的有15个省、243个县、4个市代表,共计281人。大会宣言,对于反中医人士借参政之势力摧残中医的做法进行了猛烈抨击,强调“中医之真价值,决不在西医之下”,并明确提出:“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公开宣告提倡中医中药之目的是:“促进健康,强种强国,维护民权;职业自由,扫除障碍,张吾民权;发挥天产,推销中药,富裕民生。”
中医界之抗争及请愿活动,迫使中央卫生会议通过之“废止中医案”取消,中医药重新获得了生存机会和空间。但实际上,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没有消除。不仅西医界及政府轻视、歧视、排斥、打击中医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政府及西医界对中医的打压之势亦未根本减弱,而且中医界谋求10多年的将中医学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努力并未能实现。当中医请愿代表返回上海仅仅一个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便发出布告,通令中医学校一律改称传习所。不久,卫生部通令将中医医院改为医室,并禁止中医参用西法西药,引发了1929年12月的第二次抗争风潮。中医代表再次赴京请愿。
中医界一直努力促进《中医条例》出台,利用法律保护中医。废止中医案后,卫生部长薛笃弼发公函到上海,聘请陈存仁、谢利恒两人为卫生部顾问。受聘后,陈存仁提议订立《国医条例》,使国医有法定的地位,恰好此时中国国医馆成立,副馆长施今墨把国医条例的初稿拿到了南京,经修改,由国医馆馆长焦易堂联合石英、叶楚伧、陈果夫和邵力子等国民党中央委员29人,在1933年6月草拟了《国医条例》,提交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此条例虽获立法院审议通过,改《国医条例》为《中医条例》,但因行政院反对而搁浅。
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在会议上狂诋中医:“国医言阴阳五行,不重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殊为渺茫”。主张“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药店限令歇业。⑤”
汪精卫不仅自己反对中医,而且还写信给立法院长孙科,阻挠《中医条例》通过。他说:“对于所谓《国医条例》,弟意此事不但有关国内人民生命,亦有关国际体面。若授国医以行政权利,恐非中国之福。----惟盼吾兄设法补救,是所至祷⑦”。这一消息披露之后,曾经引起中医界强烈不满。
汪精卫反对中医,取消中医,竟然还撤出来“国际体面”!他日后投降日本,当了汉奸,不知置“国际体面”于何顾!
反对中医、主张取消中医的人,虽然像汪精卫那样当汉奸的是极少数的。但是,很多人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有学习、亲近日本的倾向,因此希望效法日本取消中医的,则不在少数。
1934年1月22日,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召开,全国中医药界代表方富建、丁仲英、程调之等54人赴南京请愿,要求立法院通过的《中医条例》。
1936年1月22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医条例》,这是南京政府制定的第一部有关中医的法规,标志着中医在医药卫生系统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1946年2月,南京政府教育部命令上海市教育局取缔上海中医学院及新中国医学院。1946年6月9日,南京政府卫生署命令各地卫生局,规定中医不得再称医师,公然否定了1943年公布的《医师法》。11月1日,南京政府卫生行政会议决定,严禁中医使用新药等。再次引起中医界抗议。
1948年8月3日,行政院抢先公布了《修正医师法草案》,将中医从《医师法》中剔除。为了维护中医师的利益,卫生部中医委员会起草了《中医师法草案》,并于1948年6月18日发出《关于中医师法草案征求各方面意见函件》,由于时局原因,《中医师法草案》未见正式公布。
由此看来,国民政府关于中医立法的过程就是中医界不断抗争的过程。从最后总体结果来看,中医界的抗争是基本成功的,中医药事实上得以完整保留。
2007、9、15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6:22:03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忘记历史,有关中医事件钩沉

说说建国初期关于中医的种种争议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然而,摆在亿万人民面前的是一种百废待兴的局面,贫困和疾病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活。
在旧中国饱受被取消之苦、遍布于全国城乡的50万中医药人员,在新中国“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中,本应该比只有2万人、基本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西医人员,更有发挥作用、大派用场的机会。即使仅仅从“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出发,也不能轻视50万中医的作用。它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但是,当时的情况却与人们想法截然不同,中医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几乎到了难于生存下去的境地。
1950年8月7日至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报告》专门论述了“团结和改造中西医问题”。《报告》指出:中医几千年来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中医理论缺乏现代科学的基础,如果中医仍然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就不可能完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任务,“因此中医必须提高,学习政治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将中医的经验与科学结合起来,使中医科学化。”“所谓中医科学化,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涵义:第一要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知识,懂得生理、解剖、细菌、病理和传染病的管理。其次与科学家配合研究中药,分析秘方,确定性能。再次,研究中国的针灸,发掘古代的临床经验,使之科学化,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8月13日下午3点到6点的中医座谈会,是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座谈会的精神,对中医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看看代表们在会上发表的意见,对理解建国初期错误中医政策的制定过程很有帮助。
这次座谈会对于中医的命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令人惋惜的是与会的中医代表,都未能大胆地说明中医学是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他们大多只承认中医有某些经验,有的甚至连经验也抹杀了,说“经验未必可靠”,值得研究的内容只剩下“火罐、灌肠”等简易有效的方法了。会议未能充分肯定解放前中医界求生存、反废止斗争的历史意义,把那时的中医存废斗争简单地当成中西医的不团结,好像中医不是为了生存而奋斗了20年,而是搞了20年的宗派斗争。余云岫等大肆宣扬过的废止中医的主张虽然没有被提倡,但他“中医近乎巫神,中医理论都是陈腐玄虚的唯心思想”的观点,却像一个难以驱除的阴影,笼罩着不少代表的心头。所谓“中医是要科学化的,而不是产生新中医”,实际上就是改造现有的中医,使无后继之人,与余云岫废止中医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代表中无人提出把中医纳入教育系列以培养中医接班人的问题,这比解放前中医界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创办期刊、编辑教材、开办教育、力争将中医纳入学系的奋斗精神,的确是倒退了一大步。
主张废止中医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团结中西医”的方针而放弃对中医学的偏见。如宋大仁指出:“在某一条件之下,曾一度有‘中西医合作统一战线’之口号。现在旧医据此为依据,大肆鼓吹,歪曲事实,抑知此一号召,系指‘人事’上的合作而非‘学术’之汇通,因正式西医缺乏,故须团结合作为人民服务,如曲解为旧医‘理论’与新医‘学术’之沟通,等于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统一合作,宁非滑稽也。”
1949年,东北卫生部长王斌等“以科学立场出题”,在东北全区举行了医务人员的考试,结果绝大部分中医不合格。1950年,王斌还在东北地区通过“甄别”,对中医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甚至将接骨、推拿等专科中医贬入江湖医生之列加以取缔。仅热河朝阳县经过登记、甄别,就有420名中医被认为“不合格”,其中225名被停止执业。王斌还主张将中医训练改造之后,改称“医助”;停止中医招收学徒等,这些都在1951年以后都变成了现实。王斌关于中医是封建医,必将被社会主义消灭的观点广为流传,影响很大。1951年8月上海市卫生局就将王斌的文章列为“医务工作者学习资料”广为散发,使广大中医师认为自己毫无前途而意志日趋消沉,许多青年中医在上海市卫生局号召参加市政建设时,被分派担任了“助手”。上海某医学院还接收了大批中医成立内科专修班,以实行促使中医“改业”。
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对当时中医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951年5月1日,卫生部发布《中医师暂行条例》、《中医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51年11月30日,卫生部发布《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51年12月27日,卫生部发布《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和中医进修班的规定》;1952年10月4日,卫生部发布《医师、中医师、牙医师、药师考试暂行办法》。这些文件都先后得到贯彻落实。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与1936年国民党政府公布的《中医条例》相比,新的《中医师暂行条例》对中医师资格的规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关于学历的规定,对中医函授教育及传统的师徒授受与父子相传的教育方式一概不予承认,只有在私立或公立3至4年制中医学校毕业者,才发给中医师证书。而当时的中医界尤其是分布于广大农村的几十万中医中具有这种正规学历者为数极少。《条例》虽然仍承认国民党政府颁发的中医师证书,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政府1936年公布的《中医条例》基本上没能实行,取得中医师证书者自然寥寥无几。
《条例》规定,本条例公布前,经省、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机关考试及格,发给中医师证书者,可以承认其中医师资格。而实际上各地在考试中偏差相当突出。据“1949年东北医务人员考试总结”附表记载,参加中医师考试者共有2347人,合格者仅173人;参加中医外科考试者128人,合格者仅8人;参加中药士考试者902人,合格者仅121人。组织考试的基本精神是:“对中医师试题主张以科学立场出题,推翻五运六气老一套”,“中医师、中医外科、中药士等出题,大都是选用与近现代医学相吻合者为标准,故于解题时,须说明答题态度,不可用五运六气,妄谈空论”,并规定“凡年逾六十岁以上,或技术恶劣,及有影响医疗工作之疾病者”不准参加考试。1953年全国92个大中城市和165个县登记审查的结果,合格的中医只有1万4千多人。中医水平较高的天津市,参加考试的530多个中医只有55个合格。
中医进修学校或进修班所从事的教育,不是“产生新中医”的教育,而是以西医基础理论和技术改造现有中医的教育。任应秋先生解放初任重庆市第一中医进修班教师,对这种教育提出了异议,在《我对中医进修教育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一文中,他不无忧虑地说:“中医通过进修以后,在预防工作方面获得一些成就,是不是便等于丰富了中医医学,而提高了中医的临床治疗经验,逐步进入更科学化?可说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相反的,在个别进修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有‘中医西医化’的倾向。有的甚至把在进修中的中医们的思想弄得一团糟,比较有中医学基础的,被‘不科学’三个字吓退了,而发生动摇;中医学基础较薄弱的,便‘尽弃所学而学焉’,干脆摇身一变而为‘西医’,即被一般叫作新江湖医生。这种新江湖医生,他们无论私人开业或参加联合诊所,信手处方便是醋柳酸、辛可芬、乙酰氧乙本胺等,甚至随手便使用青霉素、链霉素一类抗生素药,中药的处方,只字不提了 。”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很普遍的。
解放初期,由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阶级斗争的惧怕、对中西医学优劣形势的重新比较,在中医学存续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中医界并没有像30年代那样奋起抗争。倒是毛泽东主席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发现了卫生部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时进行了批判和纠正,才改变了中医发展的历史。
在“三反五反”的“反官僚主义”斗争中,毛泽东主席看了白学光写的一篇反映军委卫生部官僚主义作风问题的报告后,联想到其他政府部门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形,于是,1953年4月3日就白学光的报告写了如下批示:
“周恩来、习仲勋、胡乔木、彭德怀、黄克诚、贺诚各同志:白学光同志这个报告,深刻地揭露了军委卫生部的领导方面所犯的极端严重的官僚主义。因为白学光的揭露,使我想到政府卫生部的领导工作是否和军委卫生部的领导工作有多大的差别,我怀疑政府卫生部的领导工作可能和军委卫生部的领导工作同样是一塌湖涂,既看不到政治领导,也看不到认真的业务和技术领导,只是没有白学光这样一个人做出这样有条理有根据的揭露,所以我们还不知道。请习、乔参考白学光的报告,严肃地检查一次政府卫生部的工作,看和军委卫生部好的多少?并对存在的问题决定解决方案,付诸施行。无领导、无政治,也不认真管业务的部门──专门吃饭、做官、当老爷的官僚衙门,除军委卫生部外,可能还有别的部门,请你们在此次反官僚主义斗争中,撕破面皮,将这些彻底整垮改换面目,建立真正能工作的机关 。”
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批示,中央文委对卫生部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检查,从而发现卫生部在贯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方面,存在着轻视、歧视、限制中医的严重错误。
毛泽东主席于1954 年春节座谈会上再次指示必须改进中医工作,为卫生部门制定中医政策确定了新的指导思想。1954年2月25日政务院第206次政务会议批准的《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决议》,在总结卫生部过去4年来的工作情况时指出:“我们对中医常常片面强调他们的缺点,没有看到中医是我国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在广大人民中有很大作用,因而产生轻视和歧视的现象。”
《决议》强调,必须采取下列措施,以加强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力量:
(一)在各级卫生人员中,普遍进行关于团结中医政策的教育,坚决克服忽视和歧视中医的偏向;
(二)各级卫生机关应酌情吸收中医参加工作,建立和加强管理中医的机构。各大区、省(市)均应在最近期间召开一次中医代表会议,听取其意见,改进中医工作;
(三)保证中医的正常开业。中央卫生部原已公布的“中医师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医师暂行条例”,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应行修改。联合诊所中,并行实行按技术、劳力取酬的工资制度,其内部成员的关系不能视为劳资关系;
(四)中医进修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进修内容应交流中医临床经验,同时学一些必要的西医基础医学知识和政治知识;
(五)对成药管理应制订妥善办法;
(六)举办中医药研究所,扩大针灸研究工作,举办针灸训练班。为防止中医经验的失传,对全国各地有经验的年老中医,应用通讯和访问等办法,把他们的经验记录下来,鼓励他们传授。在西医中指定有研究能力的人研究中医学,吸取其合理部分;
(七)健全中医团体,加强领导。改进和提高中医药刊物。
上述各项措施基本上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对改进中医工作的指示精神。 毛泽东主席的批评与指示,1954年6月29日在卫生部进行了传达。对歧视、限制中医的错误做法展开批判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传达、贯彻毛泽东有关指示的过程。台湾关心中医事业的陈立夫先生曾说:“毛泽东对中医药,他是有功的。-----所以,我将来要给毛泽东写传,要颂扬他。”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中医走进了西医独占的医院,并在全国成立了多所中医医院,为验证中医疗效、开展中西医结合,奠立了基础;开展了大规模的西医学习中医的运动,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自本世纪开始之后,中医长期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只有中医学习西医的必要,而没有大规模西医学习中医的可能;成立了中医研究院,使古老的中医学术能够逐渐得到科学的解释、验证,走进现代科学的殿堂;成立中医学院,使古老的中医学成为吸引有志青年的高等学府,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医后继乏人和自生自灭的低素质循环的状况……这一切为中医的复兴奠立了基础。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卫生部总结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情况报告上批示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可以说这是中医学在本世纪内获得的最高评价,一向被认识为不科学的中医学以及它的从业人员,此前是不敢奢望的。
中医的地位恢复之后,中医学的完整性才得以保存。
2007、9、15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6:22:42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忘记历史,有关中医事件钩沉

2006年为何有关于中医的一场大争论?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2006年出现的这一股反对中医的思潮,首先由张功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在理论上进行舆论导航,并且同时祭出来“科学、文化、生物多样性、人道主义”四面显赫旗帜,宣扬说“我们有充足理由告别中医中药”。
一时之间,虽然有少量的如曾昭武博士的批评文章,但是在网络里,“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校报强文:取消中医、取消中药”的叫嚣铺天盖地。再加上他是“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的显赫招牌,网络世界里变换莫测的真名假名,风起云集,引燃一片争鸣。他们使不明真相的网络民众十分困惑,以为中医药已经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境地。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摸索上阵,贴了几篇文章:《奉劝张功耀迅即告别固执与偏见》、《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张功耀只知化学医学,不懂辩证法》、《张功耀反中医有违宪法精神》、《张功耀反中医根于文化自卑》等等。张功耀也陆续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中医不具备谈论人的资格》、《中医诸‘优势’辨析》、《向中医的护医使者们提八个问题》等网络文章。
这些文章在2006年5、6月发出之后,有的网友大声疾呼《张功耀终于等来了对手》、《好一篇猛文!》。曹东义此后又贴出去《张功耀为何误读了科技史》、《张功耀误解了孔子》、《中医倡导反巫几千年》、《张功耀来了告诉我,捍卫中医没商量》等文,西医王明华发表《张功耀涉嫌造假》、《张功耀的五大伪科学问题》,其他网友也参与进来,纷纷发表论战文章。
张功耀见他的《告别中医中药》已经从《医学与哲学》杂志公开发表,就从隐身化名之中走出来,发表《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网络论战升级了。
张功耀在《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中说:“我就是《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作者。就像有些读者所说,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百姓。我从来就不曾想像过,我要受到现在这样的鼓噪。但是,既然我已经被大家鼓噪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也就不得不就网络读者关心的有关问题表明我的态度了。”“这篇近乎宣言书式的檄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终于打破了‘中医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话!经过热心而勇敢的读者转帖,和与中医护医派人士之间的短兵相接的舌战,这篇文章就像‘共产主义的幽灵’那样在中华大地上徘徊。”
他宣称,日新月异的科学,与从来不进步、以鬼混过日子的中医之间的搏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厌恶进步,甚至根本没有找到一条使自己进步的道路的中医,自不量力地与不断进步的科学医学(即所谓“西医”)唱对台戏,甚至更加自不量力地宣称,要通过抱残守缺的“复古”战胜科学医学。这就决定了“中医”必然要被“西医”毁灭的命运。他说:“在科学的照妖镜面前,中医不但不科学,而且简直就是文化垃圾。我们甚至应该不只是告别它,而是应该把它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拒不创新的技术必然要被不断创新的技术所毁灭。这条原理,几乎是一种铁则。中医也决然逃脱不了这个铁的规律的惩罚。”
他说:“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医既不是什么积极的文化,更不是什么科学,甚至还不够格称‘伪科学’,而是中国古代落第文人,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刻意做成的骗局。什么‘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七经八脉’,全都是热混了的胡话,没有丝毫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过去人们受骗,是因为中国的科学落后。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科学,就不应该继续容忍这种装腔作势的欺骗性文化了。那些愿意躺在他们的‘文化归宿’中说梦话的,我们可以去唤醒他们,但不要勉强他们。但是,他们没有权力继续诱导我们的年轻人跟着他们一道去说梦话。一个混乱而自满自足的思想体系,无论怎样‘弘扬’和‘保护’,都绝对不能与集中了全世界人民智慧的科学去竞争。所有对中医的‘弘扬’和‘保护’,无非就是继续培养一些睡大觉、说胡话的人。如果被《红楼梦》养活的教授,终归不至于一开口就说胡话的话,以《黄帝内经》作为自己的‘文化归宿’的人,则每每开口却尽是些热混的胡话。”
他诽谤中医是“装腔作势、满口‘土匪黑话’(庸医理论)、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他说:“我断言,不出20年,中医中药就将退出科学的殿堂,回到它原来的起点。但这个工作仅仅是中国文化改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全部。我们还得为中国文化在各个方面的革新和改造而继续努力。只有努力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才可能有走向未来的希望的萌芽。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你们愿意为此欢呼的可以欢呼,愿意为此谩骂的还可以继续谩骂。不过,我可能会支持你们的欢呼,但可能不会因为你们的欢呼而雀跃,我可能会厌恶你们的谩骂,但绝不会因为你们的谩骂而畏缩。我要告诉那些曾经试图骂倒我的人我的一句座右铭:如果我连谩骂都感到害怕,那我就将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废物了。很明显,我将继续战斗下去!你们当中的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我‘悬崖勒马’,‘告别固执’!”
他的落款是“你们的同志、朋友或敌人:张功耀”
曹东义见到他公开表态的张狂气焰,立即写了《欢送张功耀教授进入史册》、《警惕张功耀现象由可怜走向可耻》、《解析反中医的张功耀现象》等文。当然,对于张功耀引来的身在美国的王澄,曹东义也同时揭露和批判,写了《王澄看中医,横竖不顺眼》《王澄误解了中医》等文章。
后来,张功耀在和讯开了博客,成了反中医专门博客网站,成了一个反中医的专业户。在这上边他发表了大量的反中医文章,很吸引眼球,是一个专业化的运作。过去反中医的都是一些西医网站,兼作反中医买卖。比如,捌号楼网站、新语丝网站等,都没有张功耀那么专业,也没有他那么“敬业”。
开了网站,张功耀觉得人气大涨,因此,积极搞专访,以为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他的反中医伎俩了。因此,在2006年9月21日,搞了一个网络访谈:“为何主张告别中医中药”。也许他以为网管要顺着他的意思走,把反中医的闹剧演向高潮,但是现场的气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反对声一片。就如他自己所说“被淹没在庸众的思潮里”。曹东义参加了这场大战,而且与杭州王明华等网友一道奋战,击溃了他的访谈,并写了《即使以主的名义也救不了张功耀》,本来以为他应该看出民心所向,知难而退。没有想到,国庆节之后他和王澄闹出来更大的动静:搞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因为,张功耀的身后站着王澄,他身不由己。
反中医的几重唱里王澄走的最远,他不但说“当今照亮世界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天上的太阳,一个是地上的美国”,而且,在他的眼里,中华民族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他说:“我站在美国纽约遥望大洋彼岸的神州大地,赵XX曾说到的那个‘礼仪之邦’今天在何方?我看到的是一个道德沉沦良心泯灭的中华民族。中医就是在这样一个低劣文化氛围中求得生存,而中华民族又因为中医的泛滥进一步走向堕落。”
张功耀会骂人的朋友不止王澄,在他的反中医专业博客上另一个被他推崇的人安希孟,在《近代西医和传统中医药学》中说:“中国,恶人的国度,败类的天堂,岂止丑陋!如此劣等之民!”张功耀把他引为朋友,不仅发他的文章,而且还发他的“诗歌”。
张功耀的博客上,还有王澄的文章《中医能治疗非典?鬼扯!》。王澄的做派,除了漫骂,就是睁着眼说一些黑夜里的“鬼扯”,因为他把颂歌都留给了“天上的太阳,地上的美国”,对于中国、对于中医,他没有那份好心情。
这样的二重唱、三重唱,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典范。他们要给国家发改委出主意,提医疗改革的建议,不知要把中国引向何处?!他们发起的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不过是趁机进其毒剂,希望发改委“饮鸩止渴”而已。
10月10日,卫生部表态,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言行。当头棒喝,张功耀立即把签名单由他的网站转到美国网站上,他在国内继续攻击中医。
曹东义全面记录这次反中医思潮的书《捍卫中医》,已经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于2007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
现在这股思潮虽然已经退却,然而并没有彻底消除其不良影响。有朝一日,可能还要卷土重来。尽管会改头换面,但是我们不可放松警惕。
痛定思痛,在国家重视中医、世界各国欢迎中医的新世纪,为什么会出现反中医思潮的再度泛滥呢?我们认为与不正确的科技观、文化观分不开。
2007、9、15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6:23:18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忘记历史,有关中医事件钩沉

访谈已过周年,张功耀还取消中医吗?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2006年9月21日张功耀在和讯博客接受专访“为何主张告别中医中药”的消息,我是20日下午在南通出差的时候知道的。我参加了这次论谈,也见证了张功耀取消中医药的言论引起群众不满,被广大网友批评的热烈场面。
本来以为,张功耀经历这次访谈,应当偃旗息鼓,改弦更辙翻然醒悟的。不成想,10月7日,他在王澄的撺掇下。又搞起来取消中医的“网络签名”,10月10日,被卫生部发言人批评制止。此后,张功耀仍然不时有反中医文章出炉,顽固坚持他的主张:“我将继续战斗下去!你们当中的任何人都不要指望我‘悬崖勒马’,‘告别固执’! 你们的同志、朋友或敌人:张功耀”
一年之后,我们回忆这场风波,仍然晃如昨日一般;
一年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张功耀醒了吗?还要取消中医吗?历史还会重演吗?
让我们再回首,看一看当年的那个场面吧!
我2006年9月18日从石家庄出发,19日到达南通,准备参加“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开业典礼”和80万字的《朱良春医集》首发式。
现年90岁行医70年的朱良春先生,学术与事业都很辉煌,桃李满天下,能够“观礼器、闻韶乐”的一次盛会,自然是很难得的一次机遇。
突然接到杭州王明华朋友的电话,他说,张功耀21日要在“和讯网”接受专访,谈论“为何主张告别中医中药?”
这个因为反对张功耀取消中医而与我新近结识、尚未谋面的朋友王明华(后来,12月5日,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室里,我们见了面,互相交谈了感兴趣的问题),一条“紧急情况”的短讯,使我有些不知所措:出差于外地,手边没有资料、没有上网工具、与原定行程冲突,所谓“人在旅途,身不由己”,使我有了第一次深刻的体验。
他说:“明天是摊牌大较量的日子,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作战方案,争取首战胜利!”
我稍加思索,立即回话说:“用人民战争的方式,淹没他!”
此后,我把短消息转发出去,希望战友们一同参战。当时已是20日的晚上7点多,而我改变行程的话,也只有21日“专访”开始前才能上网。
参加过盛典,到达朱老的研究所办公室,还好,离访谈开始还有50分钟,粗粗地浏览一下网页,已经是200多个回帖,最早的回帖是19日下午7点钟。
只见画面上是一座“炎黄子孙”的石雕,主贴之下的“第2楼”网友“喜塔拉”在张功耀的介绍下面,也有一段很精彩的文字:
“呵呵,看到了这个啦,不过没有具体的说法呢!不过我要在这里说一说,张功耀先生是一位不懂得中医却在这里一再强调中医无用的人,他的有力武器是文字游戏,而中医师们却是只懂得技术不懂得说话的人,所以经常会被钻空子,有的时候他们说话和发起的辩论简直就是自投罗网,直接钻进善于玩弄文字的人设计的圈套中去,于是落入了中医不科学的陷阱。特别是由于中医内部的门派斗争和技术保密,使中医不能够真正的统一到一个战线上来表示反对。而其他的中医呢,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我有技术又不怕你说我的技术是假的,就更不把这个关系到国粹存亡的事情放在眼里了。其实中医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了。而现在却被人认为是坑害人民的东西,这实在是没道理的,所以借着这里呼吁,能拿出强大的中医理论依据的中医人,好好的和他斗斗法,好好的让我们的国粹表现出其本身具有的威力。”
“喜塔拉”是个真实的名字,而不是虚拟的网名,这是此后“喜塔拉”同学从黑龙江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的。我们汉族的百家姓里有没有喜姓我不知道,也许他是一个少数民族?
紧接着的第3楼“游客”的评论,已经是火药味很浓烈了:“汉奸时代,就有个叫余岩岫(笔者按:余岩,字云岫)的提出过废除中医的提案,不知此君是余的后代还是啥人的后代.余的提案当是就被否决了.事隔几十年后,张又重提此话,不知是何用心?”
第四楼说:“在中医药的发源地,有人恨不能把它打入18层地狱的时候,日本和韩国却利用中医的理论和从中国进口的草药,制成中成药,迅速占据了国际中药95%的市场份额.外资也迅速打入同仁堂,想垄断我们的王牌产品。真不明白像张先生这样的博导究竟是为谁摇旗呐喊?”
第5楼的“游客”网友按着张功耀的思路,为张功耀出主意:
“张‘教授’,请问你喝中国的汤吗?就是那种用含中药煲的汤!知道为什么会放中药一起煲吗?外国可不会这样的呵!我想你一定不会喝的了,因为那含有中药,即你说的含有不科学的,甚至是有毒的中药!千万别喝啊,因为你一喝一定会死!或者不得好死!中毒嘛,那会好死?我不是在诅咒你,只是在提醒你罢了。还有,茶也是不可以喝的,因为茶叶也是中药的一种。反正还有很多,建议你买本《本草冈目》看看,凡是上面有列出的药都不要用,因为不科学,用了你一定会中毒而死!一个关心你的人敬上”
第6楼:“我从《南方周末》看到西医在治疗非典后病人有后遗症。而中医没有后遗症。”
第7楼:“本人嘴拙说不出大道理,但从小到大很多时候生病都是西医来处理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有感冒发烧就吃四环素,病就好了。但那要(药)很快就不能用了,有后遗症。但有几样病是在西医就(救)治不愈的情况下,被中医看好的,而且费用极低。不知有没有小时候到天冷就容易咳嗽的朋友,我小时候就这样,除了四环素,还师(使)过很多偏方一直不得好,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年端午被一中医在两手腕上敷了点新鲜草药汁,后来敷处起泡,每天要把泡挑破让水出来,过了一星期,慢慢好了。以后基本病就好了。还有被西乙(医)查出二十多年的早博也在前几年被中医看好了,先(现)在我基本不太看西医了。”看来,这是一位已经有些阅历的中年人了。
读了一段网友的留言,我也打开“全球中医药论坛”网页,那里边有“南京陈斌”帮我建立的“曹东义捍卫中医,反击张功耀”的论文目录,20多篇文章都带着超联接,只要一点就打开了过去的文章。在网页论战的后期318楼,我把这个连接20多篇文章的目录也帖到了网上。我在朱老研究所办公室打字员小张的帮助下,很快在“第206楼”帖上去一篇文章《张功耀的反中医情结,根于文化自卑》,紧接着又连续帖了《解析反中医的“张功耀现象”》、《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
这时候,一位网友dreameng在209楼发话:“张功耀,如果说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我觉得应该从张先生开始把,我想张先生连曾经救过自己祖辈性命的中医中药都可以倡导摒弃,如果让他摒弃姓氏的束缚应该不难把(吧),也许从明天起,张先生就是改名换姓,也许叫李功耀、王功耀,或者随便交(叫)个查尔斯、胡说八道司机(斯基)算了,我想除去派出所管户籍的比较头痛之外,对我们其他人是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只当我们养的小狗今天叫豆豆,明天叫狗狗一样。其实狗狗也经常犯错误,虽然捉老鼠不是他的工作,却有时也冲着老鼠发几下威,用此换来主人扔来的几个骨头。”
叫“深海迷情”的网友,在第210楼插话:“坚决支持中医”。
紧接着,我在211楼又帖出一篇文章《跪在洋人面前写不出正确的科技史文章》。
212楼的网友劝我:“劝曹先生一句,对张先生不必如此认真,他只不过是在炒作,你对他越认真他就越得逞,他并不想得到认同,只是个想出名而不择手段的可怜虫。”
下面几楼网友的反驳情绪也很高涨。
216楼的网友感到大战即将爆发,因此,发出警告:“请注意:所有的老外正开始以惊叹的神情,朝圣的虔诚,考古的认真:面对中医!而另一边,本来生的黄皮黑眼的某些人却在自虐!不过,祝贺你!我不但点击了,还回帖了。祝贺你!”
在217楼主持人牵牛续锦宣布了访谈的开始:“大家好,这里是和讯博客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在我们这里开博客的张功耀先生。张先生,您好,很高兴今天您能抽出一段时间来与网友做在线的交流。在访谈开始前,很多网友就跟贴向您提问,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开始。”
218楼插上来发话:“张教授没有从事过中医,却高举取缔中医中药的旗帜,不能让人信服。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为什么非得只留西医呢?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中医西医对人类社会都是有巨大贡献的,岂能是您张教授之流可以抹杀、修改的?请三思而后行,以免将来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站在这个言论的风口浪尖上。历史由人评说,请看过往,你觉得自己能胜出吗?”
219楼主持人继续说:“张先生,您的关于‘告别中医中药’的系列文章,在网络上发表以后,引起了网友强烈的关注,你觉得大家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这么关注呢?”
张功耀的回答还需要时间,立即来了他的帮手上海的王新军,号称是交大的博士,并且经常亮的底牌是“中共党员”,在220楼出手一块大字广告:“从实践三个代表的角度论废除中医的必要性”。难怪221楼的网友立即反驳:“好大的帽子!”
这位王新军可真是张功耀的得力干将。说来也是不幸,整个访谈过程,甚至从19日到25日整个550多个回帖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支持张功耀,比“秦桧也有三个相好的”孤立了许多,只此一个,别无他人。甚至到访谈的最后,连这个经常出来“替张功耀回答”,为张功耀鞍前马后奔走的独角戏也演不下去了,他眼看大势已去,也忙不迭地开脱自己“不是挺张派,对张教授某些观点也并不认同”。
可怜的张功耀,500多回帖,竟然400大几是批驳他的回帖,不像是专访,倒像是一场批判会、声讨会,他真正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成了众矢之的,万炮齐轰的重灾区。让人真的感受到了古人所说:“天心自我民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力量!张功耀的不得民心,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尽管他“高举着”科学、文化、人道、生物多样性的四个金光闪闪的招牌,来势汹汹,似乎锐不可挡,现在却成了灰飞烟灭的纸老虎,即使是有西方“无所不能的主”来保佑他,也无济于事了。
整个访谈,张功耀只能把他过去的陈词滥调翻出来,应付主持人的提问,无法应答愤怒的网友的质问,也无法回答王明华紧追不舍的“张功耀涉嫌造假五大伪科学问题”。
从主持人的提问里,我们也能体味出他的不得人心:“我的第二个问题:您做为一个主要学术方向是科学思想史的学者,是什么让你萌生提出这一个论点呢?并且中医在中国很多人心目中地位很高,你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些冒天下之大不违啊。”
“第三个问题,张先生,中医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为中国人的诊病疗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您基于什么认为中医中药已经无可救药,而必须该告别?”
“第四个问题。有网友认为,日本和韩国利用中医的理论和从中国进口的草药,制成中成药,迅速占据了国际中药95%的市场份额。而在我们看到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面,也将中医演绎得神乎其神,说明在东亚中医还是很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而有些网友还认为,既然现在国外都在提倡中医,在中医药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要主张抛弃掉呢?”
“第五个问题:有人认为,西医治标不治本,而中药标本兼治。还有认为西药的成分过于简单,西医治疗某些疾病有后遗症。而中药是来自自然生长的植物,中医没有后遗症。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第六个问题,有网友认为,作为中国人要提倡废除中医,就和废除汉语一样,不可理遇(喻)。您觉得两者有可比性吗?”
“第七个问题,有很多网友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说明中医比西医更有效,比如网友遏飞说:我小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西医说是白血病,又说是败血症,还说是袋子化浓性关节炎等等,差一点要椐掉我的左腿。最后是中医治好了我的病,如果按西医的方法去治,那我永远是个残疾人了。这个你如何看呢?刚刚网友曹东义也提到了中医中药在非典时期起到一定作用,对此你如何看呢。”
张功耀面对提问,只好将他过去强词夺理的谬说与王澄对于中医治疗非典的污蔑之词拿出来,应付局面。这当然会引起网友的不满。
273楼的网友说:“从张先生的几个回答来看,臆造和猜测的东西太多!就拿对主持人第四个问题的回答吧。什么中国人就找中医,印度人就找印医……,全是不顾事实的臆造!我的一个中医朋友,就有很多老外的患者,他们来广州时还常常从他们的国内带朋友过来看病。我就介绍过欧洲的朋友给他。张先生如何解释这些?难道他们都是华人?可正儿八经都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哦!”
278楼的网友说:“从张先生的回答中看不出‘告别’中医观点的正确,恰恰证明了任何一门学科或科学,只能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改进,而不是无端的‘告别’。”
279楼的网友说:“我只能说,楼主(张功耀)是一个完全根本不懂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浅要的说,是先有中医的术语,而后才有一些后人学习西医时,套用中医术语来翻译西医术语,于是造成了现在的不懂医学的人把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和西医的心肝脾肺肾等同起来,两种理论互相纠缠起来。其实中医研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奥秘,生命的本原问题,即为什么会有生命,生命从哪里来,生命要向何处去的问题。西医只是把人当成机器,只能是末流之道了。”
286楼的网友说:“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执着于己见也就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更何况执着于错见呢?隔行如隔山,所谓专家,也就是专门学问的一家之言,更无论是其他学问的范围了,可惜他们非得要冒充大家,在其他领域频频指点,好象只有他才通晓天地似的,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发明毛粒子的何某某了。真是,可笑可笑。”
王明华在《为张功耀先生不平》一文里说:“专访一开始就出现混乱:王新军的贴子最抢眼《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由张功耀教授访谈说起》,署名是中共党员王新军,内容则有‘毛主席是读文科的,没有科学的思想’和‘我党参与医学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等骇人听闻的主张和结论!如此胆大妄为的宣言自然引起众多是非和口舌,抢了张功耀专访的风头。我在提出请求发言和得到主持人许可后提出‘五大伪科学’的问题。我想到伏而泰的名言:‘我不见的同意你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认为在专访张功耀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我必须支持张功耀先生的说话权利。为了能引入客观学术讨论和避免无谓争吵升级,我很快又贴出:‘我想做一些补充说明:首先,我应该不属于任何对立派别,我本行西医正在研究中医,我反对西医和中医的不必要内耗,我的博客主题词是‘西医中医是战友’。第二,我不是反张派,我只反对伪科学。我和张功耀同龄同是浙大校友,我非常尊重他本人,也愿意向他学习他的长处,我的博客的创建是跟他学的。我也为王新军开办《反对伪科学》圈子献计献策。第三,如果一定要定位,我提倡‘科学和谐发展之道’。科学是表明我反对任何伪科学的坚定立场;和谐是主张和为贵,我和王新军就达成了‘和而不同’的共识;发展需要创新,我认为在和平时代可以不立不破,先立后破;道就是坚持真理,就是不争输赢,就是互相礼让,就是要创立网络科学讨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就是要让健康时代在中国早日实现,就是要让中华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为人类做更大贡献。这也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张功耀要的是出风头,是反中医,他老谋深算,是不会轻易回答对他不利的问题的,王明华的失望是必然的。他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王新军很快就能引用我的上述发言,无上风光地说:‘在这些方面,我和王明华先生的观点是相同的,我和王明华先生都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同的学术观点。感谢王明华先生对“彻底废除中医,科学怎能向愚昧低头?”博客圈发展所做的贡献。另外,我也澄清一下,我不是挺张派。张教授其中的某些观点我也并不认同。早在2005年9月11日, 我在丁香园医学论坛上做内分泌版版主时就打响了对中医战争的第一枪。2006年4月18日,张教授的论文《告别中医中药》走向网络世界。我只不过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发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而已。’王新军在看到张功耀先生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就自行转向了!他和王明华先生才是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他不挺张,可以和张功耀随时划清界限;张功耀算什么?王新军比张功耀资格更老,张功耀只不过是被发现的一个战友而已。厉害!新手王新军博士实在厉害!悲哀!堂堂张功耀教授实在悲哀!我开始为张功耀先生感到不平!”
连“和讯”与“何训”也没有弄明白的王新军,搅浑了张功耀的专访,王明华自然很不满意,他说:“专访已经结束,张功耀先生的非常劳累却引来了非常不好的专访效果和影响。我为张功耀先生不平!我为张功耀专访变成王新军广告作坊而不平!王新军的《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由张功耀教授访谈说起》的确是打着张功耀牌子抢张功耀风头和吸引眼球的杰作,但是这篇署名中共党员的文章也有贬低伟大领袖、攻击党的政策之重大政治错误嫌疑!请王新军先生不要无知无畏,因小失大,慎之重之;也请王新军先生能尊重张功耀先生的各种人身权利,不要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王新军博士学科学反对伪科学,当然知道简单逻辑。你既然向大众表明:不是挺张派,对张教授某些观点也并不认同,你就不能继续以张功耀先生的代言人自居,你就无权过问张功耀先生自己才拥有的决定权和说话权!”
王明华先生错怪了王新军,张功耀或许感激还来不及呢,趁着一片乱哄哄的责骂,趁着夜色正浓,正好可以使用“走为上”的最后一着,溜之乎也!
我们低估了张功耀的能量,也低估了张功耀顽强精神。
本来以为张功耀应该看出民心所向,知难而退。没有想到,国庆节之后他和王澄闹出来更大的动静:搞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因为,张功耀的身后站着王澄,他身不由己。
张功耀走向了更大的错误,铸就了一段不可更改的历史。
鲁迅先生七十多年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他老人家善于黑色幽默,也是在那个时代特有的辛辣。他说:“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紫衣”。因此,他才有如此的悲愤。现在不同了,中华的天空,已经是朗朗的了。我们既见不到“城头变换大王旗”,也不用“梦里依稀慈母泪”了。张功耀反中医的言行,他张狂之极的《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等等,不仅网络世界里一搜即得,而且曹东义编写的《捍卫中医》一书里都有收载,真正的进了史册。即使是删除了网页,还有石家庄市公证处的公正材料存在,要想抹杀历史,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写这篇文字,不是为了忘却,恰是为了纪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撼山易,撼中医难。因为中医是科学的医学,是未来科学的医学,而不同于简单化学医学。
2007、9、21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6:24:04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忘记历史,有关中医事件钩沉

从张功耀为他爷爷治病谈正确认识中医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邮编:050031  电话:0311—86738352、电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张功耀自己述说的:“给爷爷看病肯定多开了药”(原文回放):
年轻时,张功耀对中医药非常相信,还下过一番苦功研究。“中学毕业后,开始看中医书。我采过草药,也炮制过一些药,还开过方子,治过病。说起用草药,现在一些中医专业的人可能还比不上我。”
    直到现在,张功耀还对其中一个病例记忆犹新。那是1974年,当时,张功耀学中医已经一年多了。一天,他的爷爷突然昏迷不醒。更严重的是,后来,他爷爷只进不出,吃了9天饭,没有排泄。家里人找来当地许多医生,但都不见好转,命在旦夕。
   “那时候胆子就是大,我就拿爷爷做起了试验。”张功耀说,他开了党参、生地、大黄、黄芩、枳壳、猪苓、泽泻、滑石,用灯芯草和木通做引,抓了三剂。
头一服两剂一起熬,水开即起,凉透再服。服后大约一个小时,奇迹发生了。张功耀的爷爷突然有了知觉,有要解手的表示。下午,再喂药。第二天,他居然开口说话了。吃完第三剂,爷爷的病居然好转了。更神奇的是,此后,张功耀的爷爷除双脚有些麻木外,再没得过别的病。
  但这对张功耀来说,并未成为传统中医药有效的佐证,他反而更加认为:中医药有弊端。“学了科学史以后,我发现,这个‘成功’病例,用现代医学来分析可能会更准确。比如,当时我把这个病例判断为“胃腑热积”,可能掩盖了不少更精细的东西。现在我猜,我爷爷可能当时属于轻微的脑血栓,脑血栓自动修复以后,病也就自愈了。”
  张功耀认为,这个例子说明,在中医的“成功”背后,可能蕴含了相当多的失败,包括病因判断模糊等。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给爷爷看病,肯定多开了药,浪费了钱,也破坏了本不应该破坏的生物多样性。估计,在这个方子中,有一味大黄就够了,其它都可以节约。”

1974年,张功耀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治好了他爷爷的只吃不拉、失语证。
后来,他爷爷逢人就说,是孙子救了他。老爷子也因此又砍了三年柴。

======================================================================
简短评论:
就是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张功耀用几个“可能”、“可能”、“我猜”、“估计”,就得出来一个“肯定多开了药,浪费了钱,也破坏了本不应该破坏的生物多样性”的判断,就否认了事实,不说中医正确,反而这个事件成了中医的罪状!
对于诡辩,如果人们不太了解的话,可以从这个例子,得到深刻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04:25 , Processed in 0.0932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