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52|回复: 1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谈谈糖尿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3 17:1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日出江花在 2008/08/23 05:36pm 第 1 次编辑]

[watermark]固然西医对糖尿病认识和治疗存在缺陷,而许多中医妄自尊大,以为这病很容易治疗,其实真的还差得远。现在我从神经和组织功能角度简单谈谈对原发性糖尿病的认识。

人体内存在控制血糖的组织,主要是胰脏,胰岛α细胞内分泌胰升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该细胞受交感神经控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降血糖,该细胞受副交感神经控制。对血糖这样单一的物质却需要两种方式控制,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控制方法,主要原因是血糖的物质性决定(这个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1.当人体的肝脏代谢增强时,可以使交感神经亢奋。从而使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血糖升高,于此同时抑制了控制胰岛β细胞的副交感神经。如果人体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逐渐使胰岛β细胞功能退化,胰岛素分泌不足。

2.当人体的肾脏代谢增强时,可以使水分丢失,血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阻碍了血液中养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营养不良。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是显著的,如果胰岛β细胞缺糖,则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长期缺糖可以使胰岛β细胞退化。

以上两点正是原发性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肝肾代谢长期增强,可以使交感神经亢奋,故原发性糖尿病患者可见胰升血糖素分泌增多,且不受血糖影响。而长期对副交感神经抑制以及组织缺糖将使胰岛β细胞退化,所以日久必定可见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肝肾代谢增强正是中医所谓的阴虚内热之症。如果因为缺氧而出现广泛的酸中毒,一般是中医所谓的阴虚火热之症。[/watermark]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这个贴子最后由日出江花在 2008/08/23 05:33pm 第 1 次编辑]

本病早期如果正确治疗,则可以收良效。但是往往发现疾病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本病日久可以产生以下变化。

1.血管硬化,这是一种衰老的表现,是功能耗竭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逆的。因而这是不可能通过治疗逆转的。

2.肝肾等脏器长期代谢增强,逐渐使这些组织耗竭,从而使代谢反而减弱,出现中医所谓的阳虚之症。故而糖尿病可能会从早期的阴虚内热变为阳虚。

3.胰岛β细胞逐渐退化,这种功能的衰退也很难以药物迅速逆转,这也是治疗的难点。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3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本病早期,血糖偏高是胰岛α细胞内分泌胰升血糖素过多所致。而后期由于各脏器功能衰退,血糖偏高主要是胰岛β细胞衰退所致。因而在治疗中不能以单纯的血糖指标衡量效果。

早期正确治疗必定使血糖下降,但后期正确治疗反而应该使血糖升高——只要不存在葡萄糖利尿作用,血糖升高不会加重病情,反而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但后期病人虽然出现阳虚,也不适宜补火助阳,应该以益气健脾为主。

各脏器功能衰竭或退化注定本病治疗效果有限,只有在发病早期介入治疗才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4
发表于 2008-8-23 20:03: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楼主日出江花老师,感谢您解释了糖尿病治疗中症状改善血糖升高的原理。看来我们应该多向西医学习才对。脏器衰退使贝打细胞升高,正确治疗后症状改善说明脏腑功能恢复血糖升高(只要不存在葡萄糖利尿作用)反而有利于贝打细胞恢复。
但是,关于衰老不可逆转值得商榷。
中医药有很好的修复脏腑损害的功能,应该同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在下老伴患隐性糖尿病,平时没有糖尿病症状,只是血压偏高,有时说无力。血压用中药控制在140-90(一般都会达到正常水平,她使我头疼?找不出原因)。去年五月的一天早晨6点钟,突发心痛,不能喘气,送到医院抢救,经过检查发现血糖33.2,医院下病危通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装了胰岛泵,氧气瓶,每天注射凯舒特(一种进口抗生素),脂维它(一种多种维生素)。病人胸腔大面积积液,心包积液,因此引起呼吸衰竭。体重一下子瘦了很多,几乎骨瘦如柴。医院连下了三次病危通知,
我见医院没有办法,于是自己开方煎药治,首先用五苓散利湿,当晚,小便9次,大便4次,第二天,病情大有好转,接着补肝脾肾肺心,化瘀解毒,病人很快恢复起来。但是血糖很不容易降下来,我就为她注射诺和灵30r胰岛素,配合中药治疗不久血糖血压都恢复正常,就是不能感冒,一旦感冒血糖又会升高。现在一年多了,基本正常了。
  另外,我治过一些四型糖尿病(全身浮肿,心肾衰竭,生命垂危的)病人,现在都比较正常。可见衰老虽然是必然的,但是是可以延缓的。
   真诚感谢楼主的病理解释!深受启发!
5
发表于 2008-8-23 23:0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你好!多吃维生素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吃一点甜的水果!应该以益气健脾为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14:3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版纳福龄堂先生不必客气!有益于读者,就是我发帖的目的。有益于临床医生那就更好了,必定也能有益于病人。

中医有长处,西医也有长处。如能取长补短必定能提高认识。

关于衰老以及你所提到的东东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供参考。
1.衰老确实可以延缓。

2.只有长期严重的糖尿病才容易导致血管硬化等早衰。这是难以逆转的。

3.病情比较轻的糖尿病即使出现阳虚并不一定是早衰,这可能是能量耗竭以及胰岛功能衰退比较快所致。这是由先天后天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4.肝脏肾脏等器官早衰往往病人外在难以看出,但是病人的脏器已经存在缺陷(包括胰岛功能退化),因此这样的病人无法承受比较强的外界刺激,譬如如你所说感冒后血糖就升高——这可能是感冒导致交感神经亢奋(可见心率加快)而促使分泌胰升血糖素过多,以及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减少了胰岛素分泌所致——这也显示胰岛正常功能的恢复是很缓慢的。这种由于疾病而导致的脏器缺陷将长期存在,即使能缓解,也需要比较长时间。所以对于这样的病人,应该注意保养,避免过强刺激导致功能不足脏器诱发疾病。

5.高血压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无论肾脏功能不足(中医所谓肾脏阳虚),或肾脏功能过强(中医所谓肾脏阴虚,可见尿多尿频等)都可以导致高血压,这个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7
发表于 2008-8-26 12:1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糖尿病从肝论治,
     1.是肝脏功能减低所致,肝糖元合成分解异常.
     2.肝脏输送到胰腺的能量不足,胰腺合成胰岛素功能下降,
    以上二点导致血糖增高,因此从治本的角度出发,一定要从肝而治.
8
发表于 2008-8-26 12:44: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日出江花老师学问好,中医,西医融会贯通,希望您多发表意见!
高血压病与肾相关,这就是高论!
这种能抓住本质谈病情的医生才是中医的中坚力量!
那些撇开本质一辈子研究这个证那个证的人,一辈子也治不了高血压,糖尿病。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09:2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由于胰岛正常功能恢复比较缓慢,而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恢复比较快,因而在实际临床中,容易因为错误治疗而导致病情振荡反复,从而难以治愈。无论中医西医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例如,如果以西药降糖,可能因为能量消耗而使肝脏肾脏功能下降,从而改善多尿等早期肾阴虚病症。但是由于血糖下降,胰岛始终难以恢复正常。并且血糖是维持血容量的重要物质(许多中药以蜜炙增强益气作用,实则有补充血容量功效),所以长期服用西药降糖必然出现血容量不足等中医所谓气虚病症(血容量不足可以使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因而出现乏力酸软无精神等现象,中医谓之气虚。血容量不足必定脉象空虚),而血容量不足可以使血液流速变慢,从而容易出现血瘀,可见舌黯淡。并且肾脏长期缺糖则可以导致严重肾阳虚,出现肾功能衰退,水分在人体内滞留,出现局部水肿积液等病症。因而如果长期以西药降糖治疗本病,不但不可能治愈,反而会出现上述病情。


中医的错误治疗同样也会如此。譬如,如果早期仅仅单纯以清热养阴治疗阴虚病症,而没有注意到气虚,肝肾功能的正常改善也是比较快的,但胰岛也不能很快恢复正常,如果继续误治,也会出现上述气虚阳虚等相同病症。

又如,如果已经出现肾功能衰退肾阳虚病症,但妄下补火助阳或长期过度利尿,则可以导致肾阴虚再度出现,而加重胰岛病情。

因而在实际的治疗中必须慎重,如果肝肾等功能改善,则应该避免药物继续损伤肝肾功能。

胰岛功能恢复缓慢,病人不能急躁,医生更加不能急躁,只有坚持长期正确治疗才能慢慢康复。只要治疗正确,血糖最初可能升高,但随着胰岛正常功能恢复,血糖随之必然下降。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09:4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糖尿病

版纳福龄堂先生提到症状改善而血糖升高实在是临床之真知灼见。但是我却并未见到相关的资料,即使言论如此自由的网络上也未见到有论述,我不相信全国的中医中就没有人还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也可见这个病治疗的错误实在很多。中医西医研究更多的是如何降糖,许多研究还未开始已经犯下主观错误。

只有对中医有清晰的认识,又能正确理解疗效,还能反省现代医学之不足,才可能坚持真理。遗憾的是要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8:42 , Processed in 0.0600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