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24|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8 14: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本文从《破解五行》一书中节选,主要是从本质层次上,分析五行相生与相克的科学原理。
  原创作者:容建平
  五行相生关系的基本性原理是什么?五行相克关系的基本性原理是什么?这些关系能够用现代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清楚吗?
  现在人们在解释五行关系时,主要是用五行的代表形象性物质所拥有的固定性质来解释,也就是以金、木、水、火、土的性质为基础,并以它们在自然界中体现出来的关系变化来解释,这样的解释虽然简单扼要,但始终觉得它有点僵化生硬,有点牵强附会,总是觉得有点以几种物质的关系强加于一切事物之中的感觉,原因是这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缺乏一套科学性的原理,特别是金生水,更是令人费解,金属本身不含水分,怎么能生出水来?
  单单以五行的代表性物质为主体解释五行关系,显然太过简单笼统,毕竟金、木、水、火、土只是五行的形象,既不是五行的本质,也不是五行的物质原形,虽然形象代表物之间的关系肯定能够体现出五行性质的关系,但也必须承认这只是个别物质关系现象的体现,而不是五行本质和五行物质原型的体现,如果简单笼统的解释,很难具有说服力,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五行没有科学基础,不能为现代科学原理所解释的重要原因。
  现时对五行生克原理的解释,只要是对远古知识的照搬,几千年来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过去怎么说的,现在照样这么说,这对掌握了现代化知识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不能容忍的,连科学性的基本原理都没有,要人们相信相生相克关系?不是太过轻率了点吗?
我认为,要说明白五行的关系,必须从五行的本质状态和五行的物质原型开始,再配合代表性的形象物质来参照,从多方面的观察分析中理解,如果不从五行的本质上解释五行关系,永远也不能令人信服,不从五行的物质性基础原型上比较,根本就不能解释清楚它们的生克原理。
  由于五行理论的创造,是以风、寒、湿、燥、火五气为原型,根据观察五气的性质特点和相互关系特点,再经过理性提高而产生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指导性理论,如果人们对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对五气的观察进行认识,只有结合五行状态,五行代表物等一起进行对照,必然会搞清楚五行的基本原理,通过追根问底,清本正源,从源头开始解释,才能够发现五行关系中具有的科学性质。
  一、五行相生的基本原理
  五行相生是一种扶助,在有相生关系的双方中,人们将施行扶助者称为母,将接受扶助者称为子,故此产生出了母子关系,施助者是一种没有条件的无私支持,受助者也没有负有什么必须回报的责任。
  五行相生关系具有普遍性,所有的事物之间的变化过程,都能表露出相生关系的踪迹,不同的物质变化,产生有无数个复杂的具体形态,尽管外表不一样,但所有相生关系的本质性原理,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其基本性的关系原理都相同,不同的只是物质形态和事物过程。
  五行的相生关系是对大自然中相生关系的归纳总结,它有实际的物质关系在支持,对五行相生关系的认识,完全可以通过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
  金生水的基本原理:
  金为什么要生水?金能生水吗?金的性质为从革,体现为干燥,干燥就意味着没有水分,既然没有了水分,又怎样生出水来呢?这不是很矛盾吗?从表面现象上看,金生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从本质上看问题,这却又是一个非常有科学道理的生化原理,为什么说它有科学道理呢?因为大自然也在遵循这个生化原理,经常在演绎这种生化过程。
  在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金处于阳消阴长状态,水则处于重阴极盛状态,阴极盛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形成,而是经过不断的阳消阴长逐渐积累而成,不断的阴长,成为产生阴盛的基础,没有阴的增长积累,那来阴极盛?从本质状态中,就已经典定了金是生化水的母体。
  在五气中,金的基本形态为燥气,由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状态产生,水的基本形态为寒气,由阴气极盛状态产生,在阴气阳气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燥气为寒气的前期阶段,燥气中阴气的不断增长积累,为阴气极盛打下基础,这一相生关系,在自然气候的运动变化中已经表露无遗,人们从生活的经历中知道,秋季中的阳气消阴气长,在季节中体现为以燥气为主,秋天过后,紧接着就是冬天的到来,冬季中的阴气极盛则体现为以寒冷为主,冬季的寒冷是建立在秋季中阳气消退后的结果,它显示出燥生寒是自然的规律之一。
  具体的金生水又是怎样呢?金的性质为干燥,水的性质为润下,具体表现为凝聚和寒冷,从物理学的知识中知道,干燥是一种物理过程的结果,重点是将水分从物体中分离出去的结果,物体没有水分后,就成为干燥之物。
  必须注意到这样的情况,金由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产生,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出来,是靠金中的阳气发出热量所起的作用,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分离出来后,并没有消失,它重新回到大自然中,成为大自然制造水的来源,而金中的阴气发出的寒冷,则将空气中的水分凝聚,转化成为水,这就是金生水的奥秘。
  在秋季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白天里,干燥的热气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分离出来,而当夜晚来临后,这些水蒸气在寒冷的作用下,又凝聚成为露与霜。
  金生水的基本原理是一边蒸发,一边凝聚,蒸发在先,物体干燥,将自身的水分重新归还给了大自然,才有了凝聚为水的基础,而凝聚在后,又必须在寒冷的条件下,水蒸气才能凝聚。简单地说,物体在不断的干燥中,蒸发出了水分,于是才有金生水。
  在人体中,肺脏为金,起到蒸发人体内水分的作用,肺除了将水分化成为蒸气外,一方面通过呼吸将部分水分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又通过调通水道,将大量的津液布施到肾脏过滤,成为肾水之源。由此可见,无论是自然界的金生水,还是人体中的金生水,都是以干燥的方法,将水分从物体中分离出来还原,虽然形式不同,但原理相同。
  水生木的基本原理:
  在阴气阳气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水处于重阴极盛状态,而木则处于阴消阳长状态,在阴盛中出现阳,即预示着阳气在复苏,成为万物生长之开始,事物兴旺的前奏,由于阴盛为阳长提供了一个发生的基础,故说水为生木之母。
  在五气中,水的基本形态为寒气,由阴气极盛状态产生,木的基本形态为风气,由阴气渐消,阳气渐长状态所产生,寒是怎样生出风的呢?寒的基础本质为阴气盛,阴气的特点是收缩凝聚,密度增大,而风呢?风体现的是阳气的不断增长过程,为阳气处于上升状态,阳气的特点是扩张膨胀,能令到密度减少。当在阴气中加入阳气后,便产生出风,原因是由于阳气的加入,令到阴气膨胀扩散,气的扩散生成了风,用现代的科学原理来解释,就是空气受热产生风,而空气能够受热,说明它的温度相对来说比较低,这说明了冷气受热产生风,从本质上看,由寒冷而聚集的大密度,成为了生成风的基础,在寒冷中加入的热量越多,冷气扩散的速度越大,形成的风也就越大。
  从自然生态的基本原理上看,水为生命之源,木为生命体,没有水,木就没有生存的可能,这一点,人们都比较容易理解,在人体中,肾脏属水,为人体寒冷之中心,肝脏属木,为人体内升发阳气之脏,
  肾脏为肝脏的升发提供了一个寒冷的基础和物质水,也只有在这个寒冷的基础上,肝脏才能有效地利用肾脏提供的水分,调动热量进行调和,产生出不断扩散的风。
  木生火的基本原理:
  在阴阳运动过程中,木处于阴消阳长状态,而火则处于重阳极盛状态,重阳极盛在是阴消阳长中,由阳的不断增长积累而成,故此阳长是阳盛的前提,所以说阳长是生化出阳盛的母体。
  在五气中,木的基本形态为风气,由阴气渐消,阳气渐长状态产生,而火的基本形态则为热(火)气,由阳气处于极盛状态产生,风怎样生火?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风能助火势,只有一点星星之火,在风的吹拂下,必成燎原之势。如果再深一层认识,火气这个阳极盛,是由风气中弱小的阳气经过不断的积累增强而形成,可见,风中的阳气是生成熊熊烈火的起源,如果没有这点阳气的不断增长积累,又那来阳所极盛的出现?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风生火都是自然的规律之一。
  从现实的生活当中,用木生火基本上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在现代电器和工业燃料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前,草木基本上是生活中的必备能源,因此说到木生火,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个燃烧的道理。
  在人体中,肝为木,心为火,从表面现象上看,真的不容易理解肝脏是如何扶助心脏的,只要明白肝脏的本质状态为阴消阳长,而心脏的本质状态为阳极盛,从两者的性质次序比较中,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4:55:2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火生土的基本原理:
  可以说,在五行相生关系中,问题难度最大,原理最为复杂的,就是这个火生土,或者有人觉得奇怪,物质燃烧后不是变成为了灰烬吗?这灰烬就成为了泥土的一部分,这火生土不是最好理解的么?怎么说它是最难理解的呢?
  说理解火生土问题的难度最大,原因是从现象显示的规律上看,这个生化不点不正常,在四季气候变化中,夏季过后便是秋季,但偏偏又搞出个长夏落在中间,这是为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其中成因,也没有人能用科学的道理作出合理的解释。说它原理复杂,原因是它牵涉的范围最为广阔,一年的四季中分布着辰、戍、丑、未四个土月,为什么土会有这样的分布呢?这辰、戍、丑、未的产生依据和原理是什么呢?现在人们对于土的成因思考中,猜测的成分较多,有道理的解释基本没有,它犹如组合成了一个迷宫,令到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既得不出要领,也找不出头绪。
  五行是对现实的模拟,既然土有这么复杂的内容,那么就肯定有其合理的原因,只有抹去一切眼花缭乱的表面现象,从本质上进行分析,才可以令人恍然大悟。
  在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火处于阳极盛状态,土则处于阴阳平衡状态,由于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过程是非常有序的,先由阴消阳长开始,转变为重阳极盛,然后转入阳消阴长,最后转变为重阴极盛,从程序上显示,在阳极盛过后,紧接着的就是阳消阴长,但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五行的生化却不按照阴阳的规律运行,而由阳极盛状态突然进入阴阳平衡状态。
  从表面的现象看,火生土似乎没有依照阴阳运动规律运行,但实质上,它是严格遵循阴阳运动规律运行的必然过程,由于五行的关系是以阴气阳气为基础的抽象思维,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还必须选择大自然的五气来演绎分析。
  在五气中,火的基本形态为热(火)气,由阳气极盛状态产生,土的基本形态为湿气,由阴气与阳气处于平衡状态产生,当阳气极盛后突然转变为阴阳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要真正地认识这个转变,就需要从阳气的本质——能量说起。
  能量由物质燃烧产生,物质燃烧有一个过程,首先是燃料存在,然后点燃,接着是火势由弱逐渐变强,在燃烧最旺盛时,火势达到了最大的顶点,之后,火势开始由强逐渐减弱,到最后熄灭。当火势达到燃烧的最大限度时,就是这个具体燃烧过程中的阳气极盛状态,当分析这个阳气极盛状态时,就会发现,这个阳气极盛状态,其实也是阳气在空间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全新平衡状态,在阳气极盛点上,阳气已经不能再增强,但又未开始消退,这个不消不长的暂时状态就是平衡状态,因为在这个点前,燃烧还处于上升趋势,但过了这个点后,燃烧就开始进入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具体事物的阳气极盛状态,也是它在宇宙空间中发展过程的最高潮,这个高潮点也是一个静态平衡点,一个量变的平衡点与量变的转折点,所以,阳气的运动变化达到极盛时,接着会产生一个不长不消的暂时停顿,这就是重阳极盛后又马上转入阴阳平衡状态的原因。
  在阴消阳长过程当中,和在阳消阴长过程当中,不是各自都已经存在着一个阴阳平衡点么?这和重阳极盛的平衡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过程中的平衡点,为动态的平衡指示,它表示的是在阳极盛走向阴极盛过程中,和阴极盛走向阳极盛过程中的平均值,它包括质的平均值、量的平均值,重点体为质变,在这个平衡点之前,以下降趋势一方的性质为主体显示,在这个平衡点之后,则以上升一方的性质为主体显示,在平衡点上,双方的性质对等平衡。
  阳极盛点上的平衡点,为一个静态的平衡指示,为阳气在扩张过程中的唯一停顿,它重点体现的是量变中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点之前,阳还在处于上升趋势,在这个平衡点之后,阳开始走向下降趋势,在平衡点上,显示为不消不长的平衡状态。
质变中的平衡和量变中的平衡,是阴阳消长中平衡点与重阳极盛中的平衡最大不同处,消长中的平衡为事物内部对立双方比较的平衡,而重阳极盛的平衡为则为事物在对外部环境比较中的平衡,共同点都是出现不消不长的对等均衡。
  火是怎样生湿的呢?原理就是现代物理学上的蒸发,在火的高温作用下,水分会蒸发成为水气扩散,这是个物理学上的基本知识,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当火产生的热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出来,就会制造出一个充满弥漫水气的湿润环境,当然,还的一个基本性的前提,就是物体必须有一个足够供应水分的基础,否则的话,在沙漠中是不可能制造出湿气来的,但在树木茂盛的森林和沼泽就不同了,它们恰恰有这个基本条件。
  在金生水中已经解释过,燥气就是通过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出来,制造出干燥,火气同样是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出来,为什么却制造出了湿润?过程一样,为什么效果却相反?其实,产生出两种相反效果是有原因的,燥气由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产生,当燥气中阳气将水分从物体身上蒸发出来后,燥气中的阴气马上就将水分凝聚,于是物体中水分蒸发后变成干燥,而空气中的水分被凝聚后,也变得干燥,这就是秋季天地一片干燥的原因据。火气为阳气重叠极盛,就这点差别,制造出来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火气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出来后,由于没有阴气进行凝聚,于是水分就在热的蒸发下到处弥漫,形成一个润湿环境,人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炎热夏季中往往有一种闷热的感觉,这种闷热,就是这湿气与热气相互纠缠所造成的效果。由高温的作用而产生潮湿这一自然现象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表明,火生湿不是人为的臆想,而是自然的变化规律之一。
  在人体中,心为火脏,脾为湿脏,单从两脏的表面关系上,根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相生关系,只有从热能够生湿的过程中认识,才能理解为什么会心生脾。
  火生土的原理就是物质燃烧后化为泥土,这个道理大家明白,夏季为火,火后生化出一个未土,也显得合情合理,但人们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在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都有一个土将存在?只要看一看地支就会发现,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当中,总共存在有四个土,这十二地支,寅卯为东方木,已午为南方火,申酉为西方金,亥子为北方水,这都好理解,但对于辰、戍、丑、未这四季土就费解了,它令人感到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谁能知道辰、戍、丑、未四季土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
  我以前在看十二地支时,对四个土的出现也感到百思不解,总是不禁在问:为什么丑土必然要位于冬与春的季节转变之间?为什么辰土必然要位于春与夏的季节转变之间?为什么未土必然要位于夏与秋的季节转变之间?为什么戍土必然要位于秋与冬的季节转变之间?我相信人们在思考十二地支时,会有我一样的同感,一样会产生疑问,这个土的存在怎么这样怪,为什么喜欢置身于两个不同的性质中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到土必然性地要座落在两个季节交接的位置上?
  对辰、戍、丑、未的上下连接进行理顺,就会产生这样的连接顺序:辰与上下的连接形成为木土火,戍与上下的连接形成为金土水,丑与上下的连接形成水土木,未与上下的连接形成火土金。稍为分析这四个连接就会发现,在木土火的连接中,在金土水的连接中,在水土木的连接中,辰土、戍土、丑土根本就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既不受前者生化,也不生化后者,唯独未土例外,形成的连接有相生关系,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原本在木与火、金与水、水与木之间已经存在有相生关系,如果没有土在中间阻隔,上下之间的相生还会更加顺畅,如果说夏季为火,火生出土尚有道理,但春季木、秋季金、冬季水又怎样也会生化出一个土来?
  原来这四个土座落在两个季节之间,是有原因的,它不是人为的操作,而是大自然的配备,有着必然性的存在,它产生的原因,从表面看似无道理,但细细分析,却是理应存在。在一年四季中,春为风木,以寅卯为体现,夏为火热,以已午为体现,秋为燥金,以申酉为体现,冬为寒水,以亥子为体现,四季的变化稳定有序,四季的性质各具特色,而辰、戍、丑、未在季节的转变中,成为了两个季节的转换过渡期,实际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春木在辰土中开始渐消,夏火在辰土中开始渐长;夏火在未土中开始渐消,秋金在未土中开始渐长;秋金在戍土中开始渐消,冬水在戍土中开始渐长;冬水在丑土中开始渐消,春木在丑土中开始渐长。辰、戍、丑、未作为季节转变的过渡期,它不被单独一个季节占有,既不全属于前者,也不全属于后者,成为由前后两个季节的性质组成的,变成一个具有个性化的独立性质。
  在季节转变的过渡期中,从整体来看,前个季节的性质开始逐渐消退,后个季节的性质开始逐渐增长,从具体来看,这个季节转变过渡期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在过渡期的开始阶段,前个季节的性质刚刚开始渐消,还处于占多数的强势,后个季节的性质刚刚开始渐长,还处于占小数的弱势,这时整体性质以前个季节的性质为主体显示;在中间阶段,前个季节的性质已经大大衰减,后个季节的性质已经大大增强,双方处于对等平衡的均势,这时整体的性质既不体现为前个季节,也不体现为后个季节,但双方性质都参与其中;在后期阶段,前个季节的消退已经接近尾声,成为弱势,而后个季节的渐长已经壮大,成为了强势,这时整体的性质以后个季节的性质为主体显示。
  分析四个季节转变过渡期,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体现为平衡,过渡期中的中间阶段,体现为前后两个季节的性质平衡,而将过渡期的开始阶段与后期阶段对比,又体现为双方的对称平衡,总体上的平衡,始终是贯穿整个过渡期的主体思想。
  阴阳理论表明,任何形式的平衡状态,其本质都是阴阳平衡,平衡是一种对峙,一种稳定,其特点就是对立的两种性质处于不消不长的停滞状态,粘滞是湿气的特征,而湿的形象物质就是土,由于四季转换过渡期都体现为平衡,也就表明四季都有土这个物质形象存在,这就是辰、戍、丑、未产生的原因。
  由于辰、戍、丑体现为土的性质特征,故在各自的连接位置上显得有点别扭,它们既得不到前方性质的相生,也不能对后方的性质作出相生,力量就显得比较单薄。唯有未土与上下的连接与众不同,未土前方的火与的后方的金本来是相克关系,而未土的加入,不但隔离了双方的相克,反而与前方和后方组成了一条连续的相生链,在这条相生链中,得到火生,土的性质明显加强,又顺利生金,土的特点得到发挥,因此未土的生化原理最为明显,性质尤为突出,作用特别强烈。未土的这些优秀特点,也早已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它们明白到,在四季的土中,未土的相生相克能力最大,是一个最体现本色特点的土,由于未土位于夏季的后期,故《黄帝内经》将未土称之为“长夏”。
  土生金的基本原理:
  在阴阳运动规律中,土处于阴阳平衡状态,金则处于阳消阴长状态,从道理上说,当阴阳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它既可以向阳消阴长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阴消阳长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偏偏要走向阳消阴长的方向?原因是这个阴阳平衡状态,是指处于重阳极盛与阳消阴长之间的平衡点,故此它的发展方向就必然是走向阳消阴长。
在五气当中,土为湿气,由阴气阳气处于平衡状态所产生,金为燥气,由阳消阴长所产生,燥和湿简直互不相容的两种相反状态,湿为什么能生化出燥?燥的动作方法是从物体中将水分蒸发出来,然后再将水分凝聚,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湿润的基础,才能为干燥提供一个发挥的场所,物体必须原先是处于湿润状态,才有可能通过蒸发水分转变成为干燥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湿就是生化燥的母体。
  燥不是将水分从物体中蒸发出来了吗?反过来燥是否可以生湿?不可以,原因是燥气由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组成,渐弱的阳气将水分蒸发出来后,马上就被渐强的阴气凝聚为水,因此不可能生化出湿润状态,只能生化出带寒冷的水。
  老实说,如果单单抓住土生金来看,的确很难看出它的生化原理,在现实世界中,土不但生金,也生长草木,只要明白这个土在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位置后,了解到湿与燥之间的生化关系后,才能真正理解土为什么只是单单生金这个看似荒谬的关系,当然,最简单也最直接的理解,是金属中必然要从土地中产生出来。
  在人体中,脾脏为土,肺脏为金,脾的湿润状态为肺的干燥功能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脾生肺就基于这个条件的因素。
    二、五行相克的基本原理:

   搜索“容建平”,会找到更多作者发表的有关阴阳、五行、中医的文章。
3
发表于 2006-9-8 21:37:2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比较好解释五行原理。
4
发表于 2006-9-9 06:36:59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好!
5
发表于 2006-9-25 16:00:5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刘易斯·托马斯 著  周惠民 石珍荣 周云 译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前言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
推荐《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 祖述宪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3)是美国杰出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纽约的一个医生家庭,毕业于哈佛医学院,曾经在许多著名的大学医院行医,主持研究和领导教学工作。他亲身经历了本世纪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做出过许多创造性业绩。他的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和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一样,托马斯的兴趣广泛,关心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并且爱好音乐,长于诗文。70 年代初,他应美国最负盛名的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主编之约,为该刊撰写专栏文章,笔触所及纵情宇宙万物,讴歌生命、大自然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对医疗技术和保健体制的论述鞭辟入里,富有远见。这些寓意深刻、情理交融、文笔清新的科学随笔,后来集成《细胞生命的礼赞》和《水母与蜗牛》;中文译本近年由湖南科技出版社纳入“第一推动丛书”出版。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The Youngest Science: Notes of a Medicine Watcher)是刘易斯•托马斯继上述随笔之后所写的回忆录。此书记述了从本世纪早期至70年代作者亲历的美国医疗职业的变化、科学研究活动和医学的进步,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哲理浓厚,启迪思考。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思维、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公共卫生和大学管理诸方面都有很多真知灼见。此书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现代医学发展以及医疗职业、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了解,而且使人增长智慧,加深对时下我国医学和医疗现实的认识。意大利医学史家卡斯蒂格略尼说:“医学思想始终保持着明显的历史统一,只有具备了对过去历史的知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和判断今天的医学。”(《世界医学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第5页)因此,这本书特别值得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细读体味,青年医生、教师和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教益。
人类试图认识和解释疾病现象、创造疗病的医术,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由此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传统医学或民族医学。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可以说是欧美的传统医学;它历经漫长的蒙昧幼稚阶段,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肩上逐渐成长发展,最后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科学的医学,即现代医学,有时称为西方医学或西医。虽然建筑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医疗实践仍然存在相当的技艺成分,即除了运用系统的科学原理和技术之外,还需要从实践经验获得的、难以言传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然而,医学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医疗主要还是一种技艺。当时医生能够做的只是诊断、向病人解释预后和安慰作用,以及不要把极少数有有效治疗的疾病漏诊了。
1933年托马斯还是一个医学生,他回忆说:“在这些医院(指哈佛大学的几所著名的医院)的病房里我们逐渐明白了:我们对真正有用的东西了解甚少;我们虽然繁忙地对疾病进行分析,但却无法改变它们的大多数的进程。表面上看来很有学问的医疗专业,实际上却是个十分无知的行当。”(见该书第24页)1937年磺胺药临床应用产生的奇迹才是医学革命的开始,其后青霉素和抗结核病药物相继问世,才真正改变了医疗的面貌。由于其他科学技术发展对医学的推动,托马斯认为本世纪50年代初期才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因而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
6
发表于 2006-9-25 16:01:1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刘易斯·托马斯 著  周惠民 石珍荣 周云 译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前言现代医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科学的基本特征,即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实践上的可检验性,能够自我验证和自我改正,不断弃旧创新,向前发展。这里指称的实验包括疾病的认定、病因的确立和治疗方法效果的评价等,其中对照的临床试验是评定疗效的试金石,它的应用大大地推动了治疗方法的革新和进步。一切声称有效的医术都必须接受它的检验。此书中提到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威廉•奥斯勒教授(W. Osler, 1849 -1920),是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他对那个时代常规应用的各种疗法,如放血、导泻、发疱、拔火罐、药草煎剂和大量的药物方剂等,勇敢地提出了挑战,抨击这类治疗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扬起了治疗虚无主义学派的旗帜。这是医学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历史已经证明奥斯勒的创新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这些庸医陋术现今仍在流行。近半个世纪之前,北京的协和医院的外科学家们曾经写道:“以往在外科学界里,我们作了很多不必需或无意义的工作,我们曾信靠和应用许多的方法或药物,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依据真理,而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新兴的东西,或是传统遗留下来的习惯,我们若用真理作标准,重新衡量这些东西时,就可以发现很多错误。(《现代外科基本问题》序言;人民卫生出版社,1950:第1页)这种宝贵的自省精神,不仅出于医学家的学识和智慧,而且发自责任感,因而它是创造力的一种源泉。然而,现今许多庸医陋术又以各种形式沉渣泛起,蔓延流行,而我们的许多医学家由于懦怯失去了鉴别力和批判力,趋同媚俗,社会责任感消失;甚至由于利益的诱惑,良知动摇,导致各种医疗骗术大行其道。面对前贤们我们应当感到汗颜。
科学是一元的,不分国界,全球认同。如吴宓所说:“原夫天理人情物象,古今不变,东西皆同。盖其显于外者,形形色色,千百异状,瞬息之顷,毫厘之差,均未有同者。然其根本定律,则固若一。”(《论新文化运动》,1920)医学也毫不例外,现代医疗在设定的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重复性与可检验性,好医生虽然需要经验,但绝无玄机与秘术。所以,真正科学的东西,在现代不可能长期被科学界所拒斥,只有伪科学才囿于狭窄的范围里要求“权威”承认和政策支持。如今再把医学分成西方医学和东方医学是不适当的;一切地域的传统医学,如果其中存在积极的因素,最终必将汇入现代医学,在此之前不能称为科学。把一个民族的人口繁衍不衰归功于传统医学,完全是出于缺乏生物学常识的一种主观臆断。对于传统应当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批判地加以继承;不崇古恋祖,不敝帚自珍,才是科学的态度。虽然希波克拉底以他的睿智和敏锐的观察,合乎逻辑的推理,提出过至今犹不失其意义的一些医学理念,记述了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的临床观察,创造过医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并且成为现代医学传统的源头,因而被尊为医学之父或医圣,然而现代的医生决不会从《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去寻找灵丹妙药或灵感的。
当今医学处于鼎盛时期,人类正在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己和生命,许多昔日束手无策的疾病,如今有了治愈、缓解和预防的良术。然而,无论医学怎样发达,人的疾病、衰老和死亡都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不治之症永远都会存在。现代医学作为科学,敢于承认有其真能亦有所不能。这给庸医和江湖骗子留下广阔的空间,于是他们声称无所不能,针对医学的缺陷与不能设计医疗骗术。因此,如今许多庸医和江湖医术在欧美等国也有抬头的趋势,更不用说在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里猖獗蔓延了。许多未经科学评价的和无效的医术或疗法,被冠上委婉的术语鱼目混珠。在“备择或异类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 还有人译作替代医学,实际应译作旁道医术) 或“互补医学” (complementary medicine)这类含混不清的词语掩饰下,为各种江湖骗术鸣锣开道,推波助澜。实际上这些医术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许多正是托马斯在书中所说的陈腐医术的衍生物。这些东西至多起点安慰剂的作用,甚或无益有害。因此,这些名称名不副实,这些医术也根本不能成为现代医学的替代或补充,无助于人们的健康和治疗疾病。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错误的信念可能有令人惊奇的生命力,它无视经验,也无须任何阴谋的帮助而能延续千万年。科学史,尤其是医学史,提供我们许多范例。”(《猜想与反驳》第10页。)温故可以知新。相信读者在读了本书之后,一定会对医学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
7
发表于 2006-9-25 16:01:3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刘易斯·托马斯 著  周惠民 石珍荣 周云 译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前言庸医和江湖医术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所述的以外,还有也许是最重要的,即利益驱动。医疗保健是一种最容易被利用作为营生谋利的行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命愈加重视,对健康的期望愈高,对保健术的追求愈加迫切,因而容易失去理智,滋长轻信和盲从。利益集团根据人性的这个特点,积极利用广告手段制造舆论。高效率的现代传播媒介使庸医和骗术无孔不入,使谎言更加动人,媚俗更易产生诱惑效果。其次是由于医疗高技术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升高,当局迫于压力或者为了寻求降低费用的替代途径,因而逐渐容忍和接受一些非正规的旁道疗法。同理,在发展中国家普及现代医疗保障显然存在经济上的巨大障碍,因而提倡就地取材,发挥当地传统医疗的作用,成为无可指责的理由,这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这除了维护官僚政府的无能之外,于大众健康实际无补。最后然而却是根本的原因是文化土壤,在中国特别泛滥应归于传统的文化,和近半个世纪对中医无批判的保护和发展政策。现在国内报刊上常声称世界流行“中医药热”,这有点吵作的味道。其实中医药主要在东南亚华人中有不小的影响,20世纪后期亚洲人特别是华人大量向西方国家移民,无疑也增加了这些国家对东方传统医药的需求。
此外,在西方还有哲学上相对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影响。文化相对主义原先是西方人类学家为了消除对外来文化的偏见,现在则成为否认科学上存在共同的、合理的客观标准的基础。相对主义否定认识上和道德上存在绝对的标准;评价科学上的是非不是根据观察、实验、逻辑和理性作出判断,而是取决于各个团体的宣传策略和论辩技巧。因而,有些人认为传统医学是一种文化,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效果无须客观检验。解构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相对主义,反对科学词语或文本有固定准确的意义,消解真与假、正确与错误、事实与假说、客观与主观等词意的对立和界限,因而无需事实、逻辑和理性作出判断。在大众中则有一股反科学思潮泛滥,有些人对科学的医药,甚至化学产品、精密仪器产生逆反心理,刻意追求“天然”医药。
但是,衡量一种医疗的价值必须有科学的标准,即它的可检验性或可证伪性。而许多传统医药基于人类发展早期的原始宗教和玄学的思维模式,其基本的观察陈述是个人的、主观的知觉经验,主体间无法重复和检验,因而自身不能积累客观的知识,建立公认的理论体系,因而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
《最年轻的科学》由青岛医学院刘惠民与石荣珍二位教授翻译,于1986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初次出版,迅即售罄;最近由译者修订并补上附录,由青岛出版社再版。中文译本准确流畅,平易近人,读起来颇为轻松,然而其中深刻的内涵则是需要仔细体会的。“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从读这本书中加深了对这一诗句的理解。我与译者原不相识,由于这本书的媒介作用,现在与周惠民教授成了笔友,可见这本书的魅力。我不揣浅陋写下一点感想,向爱读书、爱思考的同志们推荐这本好书。
(此文原是应译者周惠民教授之约,为中译本所写的“译序”,后来略加修改,刊登在《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1期。此次发表又有些修改。)
注:旁道医疗或异类医疗(alternative medicine) 又称作补充疗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非正规疗法或传统疗法,系指声称有治疗效果,但未经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加以评价或证明,医学界未予公认的各种医术或医疗方法。这类医疗在理论上与现代医学是不相容的。例如:手法整脊疗法、顺势疗法、天然疗法、全息疗法、平衡疗法、草药、针灸等。国内有人将旁道医疗译作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尽管现代医学有很大的进展,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人类仍然由于癌症等慢性难治性疾病,治疗的方法大都有毒副作用、严重反应或遗留下残疾,因此各种旁道医疗便乘虚而入,有了进入的余地。在这方面,医生的态度可能起好的或不好的影响。
近年旁道医疗热在全世界广泛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当今的反科学思想——宣传、文化相对主义和解构主义密不可分。三者结合一起逐渐渗透到医学中来,使人们转变信仰,相信原本无效的、甚至有害的医术或疗法。传播媒介的宣传和文化相对主义使庸医和江湖骗子大行其道。
(感谢祖述宪教授)
 
8
发表于 2006-9-25 16:01:50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刘易斯·托马斯 著  周惠民 石珍荣 周云 译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一、阿米提大街一、阿米提大街

在我的记忆中,我记性总是不好,但它还没坏到把事情都忘个干净,只是记不清把它们都存放在哪些地方。我需要有点什么来勾起记忆;但是从我儿童时期以来,能勾起记忆的东西大部分都发生了变化,我的记忆也就随之消逝了。
我出生和生长的那个小镇已经不复存在。我住过的那座有护板的旧房子坐落的地方,所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那条长岛铁路。这条铁路现在还是在一条深谷里穿过这个小镇。在那条深谷的某个地方,一堵水泥大墙后面,就是当时我家那个房子的后院。其它的都消失了。那个院子现在已经被一座高大的公寓房子覆盖了起来。由公寓大楼包起来的整个那个街区,和过去我们邻居的那些有护板墙的房子和屋后花园所处的附近街区,都建得连到一起,好像形成了很多细胞联合为一的那种合胞体。那些树木,多是些枫树、榆树,也消失了。我们大家大多数星期天都去的那个礼拜堂还在那里,已经有些破旧,年久失修。门前的标志表明那已经不再是荷兰新教堂,而已经成了朝鲜耶酥教会。两边高耸的公寓大楼几乎都要挨到马路崖子,把马路遮挡得昏暗如隧道一般,我驱车驶过时,看不到半点能勾起我回忆的东西。
因为没有了旧日的景物,我真不能肯定埋在我脑子里的那些零散记忆是否还有点真实,也许那是我臆想出来的,也许那是记录下来的梦境。我的确不时地梦见符利辛根,梦见我在阿米堤大街和麦迪逊大街之问的波鲁姆大街骑自行车。(现在这些街名都消失了,都用号码替代了!)城里的马拉垃圾车就在这里,赶车的是脾气暴躁、头发火红的年轻人——疯癫咸利。他坐在车上高高的座位上,沿街廷车,嘴里还自言自语。这个记忆是相当实在的;但我却不明白录入在我大脑硕叶之内的这个情景为什么会随时准备停当,在那么多深夜之内重新演示出来6但除此之外,其它情景却那么稀少2我现在记得,有个星期天傍晚,我们家有个朋友全家从很远的地方(可能是俄亥俄州)来作客,名叫“割爱机”。好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人家叫葛胡第。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家的女帮工告诉我,在沙箱下面的铜(湿施施、松而容易碎的那片东西)足以保全我们家的财产(我的确知道我们家的财产真需要保全一下),可是过了些年之后,我才知道她说的一定是地毯(cDpet),而不是铜(copper),这样我就失去了那份财产。在我们后院靠近那个水泥墙,有一棵高大的樱桃树。树出了点毛病(我现在猪是死了),被伐倒了。在院子里锯解开来。但是在60年后的今天。在我脑子里,仍然存贮着那棵树的美妙气味。那气味充满了庭院和我们家所有的房间,在后来用车把它运走的那几天里,到处都是那芳香的气味。
我对我母亲最早的记忆是她那高高的身材,独自一人站在后院爱地的中心,看着那些小爱,慢慢地绕着因子在地上寻找。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我母亲(我们全家)遇到了困境的一个微细的信号。有时她只在那里站一会儿,有时却能站上5分钟。突然。她弯下腰去,掐到一棵她所寻找的4片叶子的首蒋,把它带回屋里。假若我恰好在后廊里看着她走来,她总会对我笑笑,说:“上帝会赐给我们。”
这是我所知道的她唯一的迷信,至少可以说是她唯一见之于行动的迷信。这个行动总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让我父亲的病人付他们的医药费。
病人很少有立即交费的。有不少人从来也不交。有的几个月送来一个小额支票。有少数可能是富裕的病人当时交款,而且分文不少。出现了这种情况,我父亲看完病上楼时就极其高兴。
([英国病人]扫描)
 
9
发表于 2006-9-25 16:02:08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刘易斯·托马斯 著  周惠民 石珍荣 周云 译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一、阿米提大街虽然大家都不大提到钱,但大家总是为钱担忧。家里的人都知道父亲到月底总要为进项发愁。我们知道他一定要在每月的第一天完全付好他所有的账单。他认为欠账是最大的灾难,所以,账单一到,他就一切照付,杂货账、肉账、烧煤账、税单,还有供给他诊所的那些仪器药品账,不过要看他在银行里有多少现款。不管怎么说,尽快付大夫的医药账并不是那个时期的风尚。
那个时期是大家公认的好日子。大萧条还没到,那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那个小城繁荣昌盛,但是大家都认为行医不是个绝对靠得住的谋生行业,大家都不相信行医能致富,最不相信的是医生自己。在我生长的这个城镇里,有两三个医生家庭似乎比较富有,但那些钱都是过去的家底,而不是行医的收入。我父亲其他的那些同业每个月都依靠病家所付给的现款生活,都做了许多不收报酬的工作,这并不是由于他们愿意这样做,也不是由于有点慈善心,而是由于这就是当时的风尚。
我父亲在一个台历里记着他自己的账。用他那漂亮的斯宾赛手写体记录着他每天病人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跟着我父亲所定的该交的钱数,这个数字后面是收到的钱数。最后的那个数字才有意义。我母亲仔细盯住这个数字,她总是在每个月快到月底的时候到爱地里找她那4片叶子的首宿。
我怎么也弄不清她怎么能找到它2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到了七八岁,我就喜欢当她为全家寻找幸运的时候陪她同去,尽我所能帮她寻找;尽管我的眼离地面比她离得近,可是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棵四叶首宿。我站在母亲旁边,想和她查找相同的一块块爱地,我眼睛瞪得大大的。但是甚至到她弯腰去掐的时候,我还是看不到它在哪里,等我看到时,那已经是在她手指之间了。
很久以后,当我已经是哈佛四年级医学生的时候,我才比较客观地知道了一些有关医学经济方面的事实。1937班的年鉴是由我的同班好友孔斯主编的。我参加编辑小组是因为我写过一首比较长的有关医疗和死亡的歪诗,题目是“爱伦街”。孔斯为这年鉴设计了一个调查表,在1936年末,寄给了哈佛1927、1917和1907三个班的毕业生。表上的问题主要是问这些毕业离校10年、20年、30年的哈佛医生,问他们对实习大夫期间和住院大夫期间的哪些训练最为赞许。但是还有几行,委婉地询问回信人预计他1937年能收入多少,并且保证保密。然后在纸的最下面留了很大的空白,请他们写些总的评论,对1937班提些建议。
出人意料,有60%的调查表填好奇了回来,境的内容使孔斯、我和我的同班都很感兴越。大多数单子上都不太注意实习和住院大夫的培养,而着重于钱的问题。毕业10年的大夫平均年收入约3500美元;毕业20年的约7500美元。有位泌尿科医生回答说年收入5万,这很不一般;所有其他人所挣的钱,以U37年的标准来看,数目是过得去的,但并不怎么可观。
在纸下面留的空白里,对这个情况有些评论,多数人意见比较一致:医生是最好的职业,但不是挣钱的最好办法。如果能办得到,你应该娶个有钱人家的姑娘。
当大夫是很艰苦的工作。所有的男子汉(在那些哈佛的班级里没有女学生)都对工作说了一句半句:工作时间长,没有休息时间,假期太短。他们对1937班的劝告是:准备做艰苦工作吧,不要想发财。
孩提时,我几乎每天都看着我父亲工作。他的诊所设在家里,符利辛根所有的大夫都是这样。我们的房子是个挺大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在底层有间候诊室和一间诊疗室。在当时其他家庭里,这两间就是客厅和起居室。我们家的起居室在二楼,但饭屋在底层,和病人的候诊室只隔一个门,所以我们家的孩子一直到大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吃得快,吃得没有声响。
在大萧条以前的好年头,我们有个住在我家的女帮工,住在三楼;还有个洗衣妇,在地下室里浆洗。大萧条的头几年,就剩了半个女帮工;最后半个也没了。我母亲总是自己做饭,有女帮工时也是她自己做饭。后来家里的浆洗和其他事都由她来做。再空下来,她就到屋后庭院的四边的园地上爱劳。我记得20年代初期我们曾经有个花匠,是住在格罗夫大街的一个意大利人吉米。吉米和我母亲每天都议论那个园地庭院的开发,他挥手示意用又快又有激情的意大利腔说话,而她则侵条斯理稳重地说那坚定的英语;但是他们俩相处得很好。后来大萧条的年代,我母亲自己耕种整个园子,我们这些孩子则修剪爱地。
([英国病人]扫描)
 
10
发表于 2006-9-25 16:02:3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关系的科学原理

刘易斯·托马斯 著  周惠民 石珍荣 周云 译
《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
一、阿米提大街有两条特别的街吓得孩子不敢去:一条是格罗夫大街,它就在长岛火车站的下面,几十家意大利入住在那里。他们都很穷,在家里都说意大利文,在别的地方就说些不成句的英文。另一条是黑人居住的林肯街。林肯衔不是少数民族的居民区,它就在符利辛根的中心,是我们这个小城镇最好的地区,可是林肯街有两个街区住的都是黑人。我常常奇怪这是怎么摘的,但从来也没有人能解释明白,它过去一直就是这样。
悼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和国庆日(7月4日)是这个城镇的重大事件,这两天街上都有游行。悼念日那天,游行队伍从北布列瓦德先到市政大厅,然后到南北内战纪念碑,在碑那里让一个鱼子军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有一年是我背诵的)。国庆日的游行队伍是从梅因大街沿着桑福榴大街向上。街两旁站满了人,等待着那些敞篷汽车。车上坐着南北战争时代的老兵。年龄都在80以上,身着联邦制服。头发灰白,颇有老态,而且眼神迷离。后面跟着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没有人想到给这个大战编个号码,只把它叫做“大战”)的军人,年轻,精神抖擞,身着卡其制服,打着绑腿。军乐队,旗帜,共济会会员和哥伦布骑士团的成员,村里的警员和消防队员,潮水般穿着男女童子军、女先锋队、航海童子军制服的孩子。还有教会学校更小的孩子,穿着日常服装,都是面泛红润,高兴非常。
有两位全城都认识,而且受到尊敬的最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在公立第20小学教一年级的盖伊小姐,另一位是校长皮尔斯先生。盖伊小姐的地位极其显赫,她教过符利辛根几代的人。皮尔斯先生的社会地位则只是由于他居于高位,他不过是10年之前才来到这个城镇。
那时符利辛根所有的孩子都是些不道法纪的恶少。我们傍晚在城里游荡,拉完人家的门铃,就跑到房子旁边躲藏起来;在人行道边用彩色粉笔胡涂乱画,像过万灵节那样地胡闹。当我们成了真正的破坏考时,我们就砸人门窗,把垃圾罐扔进人家的前院,把街上的路标转到错误的方向。我们到伍尔沃思商店顺手牵羊,到贾尼斯电影院把装在座位最后的投币取糖的机器撬开;买些皮德蒙特卷烟坐在梅因大街的马路崖子上抽起来;这都是我们川岁左有时干的。真是一群坏家伙。
在我的儿童时期,人们觉得孩子除了坏还是坏,觉得我们好不了,根本没有一点良知,所以就不去启发我们具有的那些良知。但是,由于孩子都有“对着干”的习惯,所以我们反而变好了。
我父亲的诊所从来没有护士,也没有秘书。有人叫门,我母亲去开,或者在跟前的孩子开。如果当时我父亲没有病人,他就自己开。应诊是在每天下午一点到两点,晚间7点到8点。我记住了这些数字就像记住那些古老的诗歌一样,是从我母亲一次次回答电话的时候记住的。我母亲抑扬顿挫的声调十分悦耳,说起来有点像唱歌:午后一到二,晚间七到八。
开诊前一小时,候诊室就开始有人等。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些病人在前廊里站着等,或者在他们乘坐的车上等。我父亲一般一小时看l o个病人;我猜一半是新病人,另一半是以前来过,回来复诊的。
除了应诊和匆匆忙忙吃饭之外,我父亲的时间都花在路上了。他是当地地区医院的外科主任。他一大早去那里查病房,看看外科病房里的病人和他自己私人的病人。上午的其他时间和下午,他到病人家里出诊。我父母从纽约迁来符利辛根,是因为这里是个乡村小镇,树木多,花园多,但是还有火车能通到城里。当他们刚来这里的时候,我父亲有辆自行车,一年以后,他有了一辆单驾小马车。他对这两种交通工具都不喜欢。在我出生前一年左右,他已经富裕得买了一辆汽车,先是一辆马克思韦尔汽车,它者出毛病,弄得我父亲的脾气总是不好。后来有了一辆扁鼻子的富兰克林轿车,最后是一辆相当局贵的富兰克林小轿车,车头已经是摩登的现代式样了。他很多时间都花在这些车里,驾车去医院,然后在镇里走,到邻近的城镇,看完这个病人再看那个。多半要在晚上9、10点钟才回到家里。
但是在我们全家已经入睡、夜深之后,我父亲最艰苦的工作才算开始。夜半以后,电话响了起来,在我的卧室里,我能听到过道远处他那疲惫又因刚醒来而含糊的说话,在问详细的情况,然后是在黑暗中挂上电话的声音。他常常会骂一下。平时他只说:“该……”,有时他气得够受,直接说出“该死了。”偶尔我听到他气极了,就骂到:“真是该死。”此后,我就听到他从床上起来、穿衣服的声音,过道的灯亮了,然后从后门的台阶上走下去,进了院子,上了汽车,离家去出诊;每天晚上至少有一次,有时有三四次。
我在黑暗中从来也弄不清都是为什么要求出诊,听来总是急得不得了。有的时候,在电话上谈得很久,我听到父亲告诉对方该怎么办,并且说他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可是更多的是他说得很简短,挂上电话就穿衣服。有些是为了生孩子。我所以能记住,是因为我记得听到我母亲在更晚些的时候在电话上说:“大夫不在家,去接生了。”可是并不都是为了接生。有时是医院来的电话,深夜来了急诊。有的时候是人在家里刚得病,被突发的急病吓坏了。有些是在床上破临死亡的病人,还有些是已经死在床上的。我父亲一定在许多深夜为了濒死和已死的病人出诊。
20年之后,我在图兰医学院工作期间,已经完全从事于这门科学,我对医疗的这个方面又有了一次仔细的观察。密西西比中部一个县医学会的年会邀请我去讲一讲抗生素。年会是在当地饭店里召开的,请我去的是医学会刚刚当选的主席,40多岁,是位全科大夫,工作很有成绩,要在宴会后以就职来祝贺他的成就;在那个社会里,选为县医学会主席是个很大的荣誉。晚宴正在进行,有电话找他。几分钟后,他接完电话回到餐桌的主位,向大家道歉,说他要去应个急诊。晚宴进行了下去,他的就职仪式是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尴尬进行的。我做了演讲,晚间的会结束了。大家刚要出门,他回来了,看来很懊丧也很疲乏。我问电话为什么找他,他说是一位年老的妇人,他为她治病已经多年,那天晚间早些时候她故去了,电话找他就是为了这事。他说他知道,那一家人都十分悲痛,需要他,所以他必须去。他对那天晚上没能留在会场很是遗憾。他说,过去一年里,他一直等待着那天晚上的大会,但是出了这件没有办法拒绝的事。
这是在本世纪50年代的初期。那正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但是那古老的技艺仍然还在那里。
([英国病人]扫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16 , Processed in 0.0705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