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14|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6-3-13 17:5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 于丽珊  本报记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促进中医药科研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日前已完成,该课题总报告中提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向西医药看齐
  几千年来,中医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从未停止过。从最早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记载的242种中药,发展到《神农本草经》的365味,再发展到《本草纲目》的1892种。东南亚地区产的乳香、没药、檀香等经过医疗实践过程辨清其性味归经后纳入了中医药体系,就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典型范式;而医学诊断模式由《黄帝内经》的三篇热论到张仲景创建六经辨证,再到明清温病学派提出三焦、卫气营血辨证,则是中医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典型。
  遗憾的是,不少人认为既然提出中医药现代化,说明中医药不科学。那么,谁科学呢?就是西医药科学,因此要学西药的单体,学西药的杀灭病菌病毒,学西药的制造、检测方法,学西药的标准等,认为向西医药看齐就是现代化。由于现在不少人误解了现代化的提法,主管部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予以引导,医药现代化是要振兴中医药,造福13亿人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而不是向西医药看齐。另外,不仅中医药要现代化,西医药同样也要现代化。
  误区二:现代化就是搞清中药的有效成分
  近几年,中药现代化成了中医药科研的指导思想。对现代化的片面理解使中药研究陷入误区,以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搞清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分离出单体物质,再走化学合成的道路。
  如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治疗禽流感的特效药达菲,是从植物八角茴香中提取有效成分后合成的,临床使用的时间不长,但临床已证实流感病毒通过快速变异,对其已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从而导致达菲在许多情况下失效。这就是中医与西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区别,如果我们舍本逐末,放弃中医的优势,将中医学改造成西医的水平,以药物提纯为单体、作用靶点明确为最终目标的话,势必造成中医邯郸学步的窘境,不但不能提高自身的水平,反而会迷失方向,造成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实质性下降。
  误区三:中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有人说,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开发出多少一、二类新药,中药研究总是在低水平重复。实际上,除非是新发现的药材,中药很难有一、二类新药。中医药是成熟的理论医学,不可能天天推陈出新。而且中药与西药机理完全不同,它用于调理五脏平衡,调动患者体内的自组织能力即自康复能力,因而不易产生耐药性。此外,只要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中药也不易产生毒副作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首选汤药,中成药起辅助作用或在汤药治疗得差不多时再用。中医每天诊治许多患者,开的每种汤药都是创新的。
  误区四:中药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性的医学,周边国家受中华文化影响,也用中医药,但其水平远低于我国,西方国家根本不懂中医药。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几千年的中药标准制定我们的中药之轨,再向外铺轨,让他们与我们接轨。
  中西医药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医疗保健体系,二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标准来判断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决定中医药的发展,否则只会导致中医药丧失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误区五:中药就是植物药、天然药
  由于对中药现代化的误解,中药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入到植物化学研究,或按照病名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来分析中药的成分和药效,试图筛选出治疗某病的专药,然后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因此,国内纷纷开发植物药,误以为植物药就是中药,中药就是植物药。
  世界上主要有四种药,即西药、生物制药、植物药和中药。前三种都是辨病论治,只有中医是辨证论治。中医化繁为简,西医化简为繁。我们必须坚持中医特色,决不能让中医药跟在西医药、植物药后面跑,不能按照西医药的标准去做,否则,中医药将永远难以国际化。
  当前,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使人精神振奋,而自主本身就是中医理论的内核和创新的驱动力。一旦中医药能够自己做主,必定能够以新的姿态开创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局面。因此,自主创新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启蒙,让人觉醒。而只有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我主人随,这是中医药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发展战略。
90
发表于 2009-12-22 07:55:11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中药创新,理论先行
89
发表于 2009-11-2 19:22:17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王胜泉先生好久不见音讯了,他怎么了?
88
发表于 2009-11-2 17:49:42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支持
87
发表于 2009-11-2 17:31:22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中医药的创新,个人认为主要是中药方剂的创新,也就是多研发一些好的,适应症广的好方剂。再做成名产品向全世界人民推广。中医才能发扬光大。
86
发表于 2009-10-10 00:12:31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认同,不过做起来不易
85
发表于 2009-9-23 20:06:18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愚以为中医的现代化须有几点,1,管中医的必须懂中医。即精通中医,又懂西医,又懂得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又懂管理的管理人才能出现吗?不能出现就别谈现代化。象现在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使中医败落。2,即精通中医,又懂西医,又懂得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一大批中医临床工作者能出现吗?要达到此要求,他{她}们大概需活到150岁。活不到就别谈现代化。一边是中医,一边是西医,2者合起来搞现代化是行不通的。3,中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发展。脱离中医理论指导的中药不是中药。4,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是厄杀中药。中医的现代化暂不可能,中医的发展是可能的,其关键是中医理论的发展。
84
发表于 2009-9-23 09:15:50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时下大多数的人们放弃中医而去跟随西医,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利益”。西医眼前的快也是肯定的;所以来钱快。当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要素以后,不要说中医,就连大部分基本的伦理道德都被抛弃或蹂躏了。这个问题很大,很复杂。
83
发表于 2009-9-5 21:47:06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中医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却经不住实验室的检验。因为中医是实践医学而不是实验室医学,故中医不符合现代医学科学概念下的科学,但他必然符合未来的医学科学的标准,科学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
82
发表于 2009-9-5 21:17:12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中药的疗效靠配伍得当而施现,不是靠某一单味功效如何而施现。故有好医才能有好药。

-=-=-=-=- 以下内容由 董庭汉2009年09月05日 09:32pm 时添加 -=-=-=-=-
中药的开发已进入误区。1,绝大部分研制中药的药厂厂长及科研团队不懂中医中药。他们根本不知到哪个方子好,连同仁堂药厂都不例外,生产了很多配方不和理的药。2.。。。
81
发表于 2009-8-30 10:26:09 | 只看该作者

中药--走出误区 自主创新

‘中药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大题目,但确实是一个值得同行们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身处21世纪能否与时俱进,还是满足于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对此,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仅仅坚守“纯中药”这块狭隘阵地,还是整合他人优势,创新发展?
这里包括: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分析化验手段、高纯度的植物提取物与天然药物、先进的(医药级)化学原辅料与添加剂、纳米生物材料与药物、基因生化技术(台湾已经走到该层面)、靶向制剂技术、组合给药新技术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具有宏观调控意义的:《28号局令》、《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特殊审批》是药监管理部门“与时俱进”的产物,但是该前进步伐还是小了一点。因为原《17号局令》中的“现代”字眼被全部删除。
2、可否跳出“名称概念紧箍咒”的束缚,放弃中医或西医“认祖归宗”的无休止争斗,提倡现代医学新理念与和谐社会医疗观?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现代的“80后”、“90后”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写中文都感到“累赘”,在网上聊天中大量使用网络符号与QQ语言,我们如何让他们接受古老深奥的中医语言?要跳出“以我为中心” 这一陈腐思维方式圈子,大力弘扬“行医济世、普渡众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个人名誉地位与经济利益得失”的崇高思想美德。
3、产业做大与创新发展均以“人”为基本要素,我国现行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主要是综合型人才)队伍的培育与药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普药生产厂多如牛毛,经营举步维艰,以“饮片”为主的低水平重复,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其根源在于姓“中”,就不能生产“西”字号产品,中医药行伍出生的厂长不敢或不能生产西药。为何我们不能别开生路办一个综合性的加工型药企,从事中、西药粉末配方压片、胶囊灌装、针剂输液车间等全方位服务?把各种原材料生产让给不同的专业厂进行,以利于质量控制与提高经济效益。但从目前体制看来这可能是天方夜谭。作为一个厂长,任期一般不超过8年,然而一个新药开发至少要10年以上,谁愿意去搞一个自己在任期间看不到结果的项目?而且要承担巨大风险,如果搞到动物实验或临床前预实验失败,不仅企业经济损失,自己脸上也无光。所以大量的改剂型、仿制药应运而生,尽管企业配套有精良完善的研究所,搞新药开发还不如受让现成的批件来的简便稳妥,且厂长个人还名利双收。这一理念同样适合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公司,他们只注重眼前或短期内可以“进账”的“成长型”的企业项目,青睐那些即将上市的“快速发展”企业。这一理念还适合更高层面的各级主管。
由此可见,‘中药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几代国人持之不懈的努力与付出,方可见到曙光之长远战略方向。2009-8-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4:13 , Processed in 0.0790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