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奥秘——关于轮回 柳智宇
柳智宇 Patient First 2024年03月02日 06:01 内蒙古
转自微博——柳智宇的分享
本文摘述了许多关于轮回的证据,资料大多来自陈兵教授《生与死》及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论》
图片
一、各种生命观的比较
(一)无限生命的观念
从古至今,世界上大部分人是信仰宗教的,各宗教中都有无限生命的概念,虽然其中的描述各有不同,但其共通点,是赋予当下的生命以永恒的意义,留下未来世的憧憬,超越琐碎与孤寂,焕发无限的光彩。
本世纪初的数据,世界人口约60多亿,各种宗教信徒约5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5%,不信教人数约12亿,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在唯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相信无限生命的人依然是主流。更何况科学的发展只是近四五百年的事情。
(二)各宗教中轮回的观念
特别的,轮回的观念普遍地出现在各宗教中,佛教、道教、印度教、耆那教及古埃及人都相信轮回。这一点被各宗教的圣哲、信徒在各自的宗教体验中反复地验证过,有大量相识的文字记载,包括场景体验的描述、理论及基于此的禅修、练功、灵修或祭祀等宗教活动的体系。
直至近两百年,轮回转世一直是犹太教的基本信仰。 犹太学 者路查脱(Rabbi Moshe Chaim Luzzatto),他在《神理》(The Way Of Good)一书中说:“一个灵魂可透过不同躯体,轮回转世无数次。说此而言,它会修正前世的错误;同理,它也会达成前世的理想。”
早期的基督教中也有轮回的观念。《新约圣经》早先曾记载轮回转世的文字,在公元四世纪当基督教成为罗马的法定宗教时,被君士坦丁大帝删掉。君士坦丁大帝觉得这种转世观念,会危害帝国的存在。
在古希腊文献中,据载著名哲人毕达哥拉斯自忆灵魂在几个人身上轮回了二百零九年,并见其友人死后转生为狗。还有古希腊人阿波洛纽斯(Apollonius)等,也自知前生。继承而且发扬毕氏轮回学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认为我们今生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唤醒前世的记忆。
(三)认为生命只存在一世的观念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一些古印度的学者(被称为“顺世外道”),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主要则是近代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他们的观点,并无太大差别。“人死如灯灭”,意识是自然运动的产物,随着死亡时身体消散,意识也灰飞烟灭。
英国十七世纪的机械唯物论者霍布士(1588-1679)认为,物质、运动才是唯一的终极实在,人身就如同机械一般,高级的推理活动也可看作是一种机械的加减。
十八世纪法国庸俗唯物主义的开创者卡巴尼斯(1757-1808),他也认为人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大脑生理活动的产物,从脑中产生思想,就像从肝脏分泌出胆汁、从唾液腺分泌出唾液一样。
然而,科学实验只能说明,人的心识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生理活动的影响,存在“能依”与“所依”的关系,并没有给出任何证据说明这种关系是决定性的,也无法说明人死后心识就随之消散。所以,这种观点只能算一个猜想,只是在一定的时代因缘下,被人们默认为真理了。
人类对脑科学的研究,至今仍处于摸索阶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基于这种生理决定论的脑科学,以研究物质的方法来研究心灵,是很难得到结果的。
反例1:无脑的高材生
2007年法国医生在为一名44岁法国男子的脑部做CT和核磁共振扫描后惊讶地发现,其脑室里充满了脑脊液,原本正常的脑组织由于受挤压薄得 像一张纸。令人吃惊的是,这位“几乎没有大脑”的患者智商竟有75,不仅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甚至还干着政府公务员的差事。7月19日,英国著名医学权 威杂志《柳叶刀》率先刊登了这起罕见病例之后,国际医学界为之震惊。
类似这样的无脑者,目前已发现有数十位之多。
许多“无脑儿童”能够存活很久,这在医学上也无法解释。
反例2:脱体体验
心识已经离开身体,在体外存在并能看见自身的肉体,这类事例在全球范围内也可说是层出不穷。1970年,雷蒙·穆迪博士(Raymond A.Moody,JR.M.D.),在对一百五十人作过相关调查后,他写了一本名为《一生又一生》的书。
艾默利大学的心脏科医师萨门(M.B.Sabom)起初在看到穆迪的《一生又一生》之后,并不相信其中所说的一切。为了核实书中观点的正确与否,他便开始对自己服务医院中的病人进行测试。这些人中,有一个病人的心识的确从自身体内跑出来过,并从高处向下俯视,看到了医生正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治疗,他所描述当时的情景与事实完全符合,他还清晰地描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仪器的特征。
部分的心识活动有可能是依大脑产生的,但若就此认为所有心识皆是大脑的产物,这种观点则明显与事实相违。实际上,心识离开肉体之后,反倒比以前更为敏感、聪慧。
反例3:前世体验
一些人生来记得前世,即使不记得,通过催眠和唯识沟通,一个人也能回忆起前世的记忆。心理学家已据此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前世疗法”,来治疗心理疾病。这一点在下当详述。
二、西方科学家对轮回的认可
许多开明的西方科学家其实早已不再将自己的研究放在生命只有一世这一轨道内。
早在1963年,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英国著名医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Sir John Eccles)就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过:“联系神经细胞并存在于它们中间的那些无颜色、无形状的东西就是意识。”他还说道:“在人的身体内确实有非物质的心识、意识,或者叫做心力的自我这种东西隐藏着,在胚胎时期或极年幼时,这种‘自我’就进入到人体内的大脑之中。它能操纵大脑的一切功用,就像人脑掌控电脑一样。人所拥有的这种无色、非物质的意识,可以指挥、控制属于血肉之躯的大脑,它能让大脑中的相关神经细胞从事在它指令指导下的具体工作。这样的非物质形态的‘自我’或心识,在大脑死亡之后依然存在,并仍拥有生命活动的形态,而且可以永生不灭。”
任教于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罗杰·史柏理博士(Dr.Roger Sperry),在详细分析了人脑的两半边功能后也开始造论立说,并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发明奖。他也这样认为:“人们所谓的‘自我’实际上是超越物质并且非常崭新、重要的一种非物质,它只出现于复杂分层结构组织的肉体大脑中,并实际控制大脑每一部分的活动。”
英国基勒学院的唐纳德·麦楷博士(Dr.Donald Mackay)也如是论述道:“心识的这种‘自我’特性可以统治大脑,当脑死亡发生之后,心识还将持续存在。”
而蜚声全球的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博士(Dr.John Von Neumann)同样直接阐释道:“人的非物质的‘自我’应该存在,它可以控制大脑,并能遥控物质。”
心理学家荣格,基于佛教中的轮回观念,研究了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所包含的远古记忆。他在《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一书中说:
轮回是一种肯定,一种必须被纳入人类的原始肯定之列的肯定。这些原始肯定的基础是我所谓的原型。所有与超感官领域有关的肯定归根到底始终受制于原型;基于 这一事实,关于轮回的肯定能够被发现同时存在于最为广泛地不同的民族之中也就不足为奇。这些肯定的背后必然有作为基础的心理事件,这是心理学所要讨论的内 容——无需进入到关乎其意义的所有形而上学及哲学假设之中。
在这本书中,他将轮回的思考限制在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范围内,而实际上也可以说他用心理学的方法证明了轮回的存在。
他还更进一步地希望超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直接研究生死的本质。他评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基本上并未超越投生中阴领域的各种经验, 弗洛伊德对于灵魂的看法是典型西方的。”“如果我们凭着西方的新经验科学之助, 理解一些投生中阴的心理学特征, 那么我们的下一个课题, 就应当思考我们投生之前的中阴阶段。”
三、研究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研究中,人们追求绝对的客观,以为仪器的测量是唯一绝对可信的。但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已经告诉我们,观测者的态度会决定实验的结果。特别是在对人心识的研究中,这种方式只能起到辅助作用。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
近二十、三十年来,佛教静修方法,在欧美已非常广泛的被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心理疗法中。自从Mark Epstein的著作---《没有思想者的思想——佛教视角中的心理疗法》于1995年出版后,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不具佛教视角的心理疗法看着像是一种过时的东西”。
宗教或灵性体验中的一部分已经可以被现代仪器所证实,如当一个人起慈悲心时,可以检测出他大脑的左前额会充血。通过对生理显现的观测能部分地对应心灵的状态,但这只是初步的。后现代的思潮猛烈批评用科学解释一切的“唯科学主义”,乃至有一个专门的学科“科学哲学”,其中的很多学者系统地批判科学研究方法的得失,还原科学知识产生的原始过程。所以在近十年里,以第一人称谈个人修行体验作为另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已经在美国心理学的研究圈子里被接受。
四、佛教中无限生命的观念
(一)无限的相续
生命是无限的相续。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就如同昨天和今天的关系一样。前世认识的人,今生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只是我们不记得他们;前世所习惯做的事情,今生也会得心应手。每一生的造作决定着未来生的品质。依品质的高低,有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从天堂到地狱的六道。
这种造作称为“业”,它是推动生命前进的力量。
(二)心田的守望
业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人的心就像一块田野,我们的行为在其中不断种下善和恶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发芽、开花,结出鲜美可口或是恶臭有毒的果实。
田野中长出什么果实,就看农人如何耕耘。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生命彼此相连,我们对每一个众生的态度最终会回馈到自己身上。当死亡来临时,今生所有善业恶业会现在眼前,其中最重的业会主导亡者的整个心灵,牵引他走向来生。
(三)生命的学校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得到宝贵的人生,就是为了完善和净化我们的心灵。每一生都有我们学习的课题,这就是要面对我们前世造下的业,前世与我们有缘的众生。除去内心里的阴影,将纵欲转为知足,将仇恨转为慈悲,将迷蒙转为智慧,将嫉妒转为随喜,将恐惧苛责转为平和宽广,以忏悔和改过换来谅解…
如果我们没有完成这些课题的学习,生命注定是痛苦的轮回,是低水品的重复,而且来生要用更大的努力才能有所转变。
(四)佛教经典中轮回的喻证
龙树菩萨的名著《大智度论》卷三十八,从多方面批驳人死后“但见其灭,不见更有出者受于后身”的论点。龙树所举的人死非断的理由,大略有八点,现略举一部分:
1. 众生生来天性不同
若身死永灭,无有前生,便难以解释众生生来便有的天性。不同的孩子智力、性格、习惯上的差异非常巨大,有的孩子学某种技能会特别快。如果生来是一张白纸,完全由后天习得,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即使用遗传基因,也无法解释一些特殊的与生俱来的特点。而如果认为人有前世,这些都很好理解。实际上,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在研究了人的认知和心理规律之后,都不得不承认,婴儿不是一张白纸。近代精神分析疗法在追溯到童年记忆之后,许多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得不追溯到前世。
2. 感官的局限性
人的肉眼等感知能力,有其局限性,非一切能见,不能以有局限性之感知否认自己不能感知到的东西的存在。如未见自己的祖先,不能否认自己祖先的存在。通过修行,人的感知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无数修行人的实际经验表明,在深入禅定的状态下,肉眼的界限可以突破。
3. 相信圣言量
以圣言可信故当信有他生后世。佛教徒守持五戒,妄说自己所证悟的境界犯大妄语,然而从古至今,所有的祖师皆如是说。了解佛、菩萨、祖师一生的行仪,而信赖圣人的智慧、人格,相信他们所说得轮回转生之事真实不虚。
五、古代及近代的轮回例证
(一)印度古籍
印度佛典和婆罗门教典,所载记忆前生事极多,多属由修道而发能记忆宿世的“宿命通”。 婆罗门教典《圣薄伽瓦谭》记述了一位巴拉达国王三世轮回的故事:此王晚年弃位,勤苦修道于山林,然因迷恋一头小鹿,死后竟转生为鹿,悔过、修行,再生为人,明记宿命,隐忍潜修、终臻解脱。佛经载:佛祖释迦牟尼,常以宿命通说法,随缘向徒众们讲述自己多劫修行的故事,并就现在之事,追溯宿缘。这类事例散见于多种佛经、律典中。
(二)中国古籍
以重史著称的中华民族,对此类现象的记述最多。尽管正史的编撰者们多秉持“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对神鬼幽冥之事持严肃态度,但在官方敕修的二十四史中,也还是有不少关于此类事件的记载。
如《金史·五行志》云: “大定十三年(1173),尚书省奏:宛平张孝善有子曰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旦,以疾死,至暮复活,云本是良乡人王建子喜儿,而喜儿前年已死。建验以家事,能具道之。此盖假尸还魂,拟付王建为子。上曰:若是,则恐佞幸小人竞生诈伪,渎乱人伦,止付孝善。”
某人死后复活,人格、记忆完全转换为另一已亡故的人,有证据可验。这种怪事称为“借尸还魂”,比记忆前生的事件要少见得多。然而往往关涉民事诉讼,故正史中较为重视。张孝善之子合得旦亡暮活,精神变为王建亡儿喜儿,能具道王建家事,虽然借尸还魂,证据确凿,但金世宗为防止奸邪之徒竞为诈伪,还是判归张孝善。然此事毕竟惊动皇帝,永垂史册了。
(三)死后复生
死后复活,体验一下死亡和死后境界,无疑是死而不亡 的有力证据。中外古籍中,如柏拉图《理想国》中战士艾尔死而复生的记述甚多。其所言死后经历,大多是入冥上天,与已死亲朋相见,以被冥府误捉而放回复活者最多。所说死后经历、冥府地狱及天宫情状,多甚为详悉。
多数所谓死而复生,述上天入冥经历者,是休克或昏厥一至数日,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而心窝尚暖。如《史记·赵世家》载:春秋时起简子病笃,“五日不知人”,召名医扁鹊视之,扁鹊看后说:“这病不要紧。昔日秦缪公曾如此,七日而寤,醒后告公孙支与子舆,说他到天帝那里,玩得很是快乐。今主公的病,与秦缪公同。”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过来,告诉大夫:“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钩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这位赵简子也神游天国,欣赏了人间所无的音乐歌舞。秦缪公与赵简子神游中,都蒙天帝预告以国家的兴衰,醒后命人书而藏之,后来皆应验。
苏轼《东坡志林》记有死后复活事二件:卷二《李氏子再生说冥间事》。卷三《陈昱被冥吏误追》,事亦相类。
(四)生摄冥职
当事者自觉被冥差请去,任冥官或冥差,理阴间及阴阳交涉之事。其身则如熟睡或休克、晕绝,事毕而醒。
近代名人黎澍、章太炎,也各有任冥官事。民国四年(1915),章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期间,章有书信与友人宗仰和尚,具述其事。略云:去年十二月初,夜梦有人持名片请吃午餐,视其主名,则明武宗时贤相王鏊也。从此,每晚辄梦到署视事,所审以械斗谋 杀、诈欺取财为多,无重大案件。唯星期日无此梦。一日自书请假条焚之,夜亦无梦。服人参以安心神,并于晚饭后静坐观心一小时,思欲去此幻梦,终不可得。
(五)借尸还魂
对此再举几例。
一例发生于民国初年,山东一张姓青年,因呕气喝煤油而死,复活后,不识家人,操外国语。原来系一崔姓朝鲜人借尸还魂。身体康复后,人格大变,且有原所不会的探知地下水的技术。此事经当地方官员查询,见报,尤智表《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及王小徐《佛法省要》等书皆引述之。
藏密和道教等所说“夺舍”,则是一种自主的借尸还魂法。西藏活佛,也偶有以此法转世者。如《安多政教史》载,三世东科尔活佛杰瓦嘉措(1588—1639),圆寂于甘肃凉州(今武威市),遗体被送往东科尔寺途中,碰到送殡队伍,死者为19岁的汉族青年,这青年当时复活,自称东科尔,遂被认定为三世东科尔活佛夺舍转世,青海却摩寺最后一代却摩仓活佛,也以夺舍法转世。
(六)倒立而化
以下是邓隐峰禅师的故事,翻译自《佛祖纲目》
禅师先问信众:“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信众道: “有。”隐峰禅师道:“还有倒立者否(还有倒立而化的吗)?”信众道:“未尝见有。”邓隐峰禅师于是倒立而化。奇怪的是,他的衣服居然整整齐齐地顺着身体,没有倒挂下来。后来,众人商量着把他的尸体抬到火化窑里荼毗,却发现无论怎么用力,他的身体却屹然不动地倒立在那里。远近前来看热闹的人,都惊叹不已。当时,邓隐峰禅师有个妹妹,是个比丘尼,也在场。她看到哥哥这个样子,于是上前拍着他的尸体,呵斥道:“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ying)惑于人?”说完用手一推,其尸体偾然倒下。
(七)往生净土
宋魏世子者。梁郡人也。奉法精进。儿女遵修。唯妇迷闭不信释教。元嘉初。女年十四病死。七日而苏。云可安施高座并无量寿经。世子即为具设经座。女先虽斋戒 礼拜。而未尝看经。即升座转读声句清利。下启父言。儿死便往无量寿国。见父兄及己三人。池中已有芙蓉大华。后当化生其中。唯母独无。不胜此苦。乃心故归启 报。语竟复绝。母于是乃敬法云。(《法苑珠林》)
详细记载历史上往生案例的有《净土圣贤录》,近代亦多有相关报道。
七、现代的轮回证据
从一百多年前起,有一批重视自身灵性的西方人,便开始用近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正统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超常现象,这种研究称为“心灵研究”或“心灵学”(Psychical research),曾略译为“灵学”。
近几十年来,心灵学、超心理学,及国内新建立的以超常心灵现象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的“人体科学”。受社会思潮的左右,主要着重于与人体潜能开发有关的“超感官知觉”(ESP)和“心灵致动”(PK)两类特异功能。但还是有一些研究者对再生、魂灵、濒死等现象继续进行研究,成果不少。
这方面的研究者们,从百余年来的探索中,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学风,一般都尽量抛开传统宗教观念,力求客观周密,不轻易下结论。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运用了统计学的技术和电子计算机。他们所记述的有关生死之谜的大量事件,自然要比古籍中的同类记述更为真实可信。
(一)有前世记忆的儿童
(参考Discovery节目《前世今生——轮回的故事》)
记忆前生的情况大多类似:大多发现于2—5岁的儿童中,常自称是已死的某人,能详细陈述前生的经历和家庭状况。对前生的亲人深怀感情,认得前生常走的路径,认识前生的熟人,表现出前生的人格和嗜好,知晓前生所藏的财物,等等。这些,按他(她)们今生的经历,是不可能有的。
美国华尼西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系的I·史蒂文森教授,多年来从事这一现象的研究,他从印度、日本、缅甸、斯里兰卡等国,调查收集到一千六百多例自动记忆前世的事件,从中筛选出二十个证据最确凿者,写成《说明再生的二十人事例》(1966)一书。美国加州的心理学家海伦·万巴赫搜集有1088宗记忆前生的案例。英国Joseph Head与S·L·Cranston合编的《东西方轮回事迹汇编》,瑞士Guenther Wachsmuth著的《灵魂转世》等书中,都载有大量记忆前生之现证。
在没有轮回观念流传的土耳其,竟然也有此类案例发现。1956年出生于亚达那地方的男孩伊士迈记忆前世的奇闻,曾一度轰动世界。事件的经过大略是:当伊士迈一岁半时,一天忽然以大人的口吻对其父梅菲默特说:“我不愿再在这个家住下去了,我要回去和我的子女们团聚。”他自称是前被人杀害,家住一公里以外的五十岁男子阿比,说出阿比被害的情况,及原配妻、第二个妻子、一儿一女的名字。一再恳求回到儿女们身边去,其又怒叱而不许。一天,见到一个卖冰淇淋的小贩,伊士迈以大人的口吻与其打招呼,道出那人从前卖西瓜蔬菜,自称曾为那人行过割礼,那人惊愕 之余,不得不承认他是阿比再世。伊士迈对阿比遗族关怀眷恋的骨肉之情与日俱増,常在就寝时梦呓般呼唤阿比子女的名字,有好吃的东西,便要求其父送与阿比的妻儿,后来终于与前世的妻儿团聚。
超心理学研究者们所调查的“再生人”,有些还带有前世的伤痕,能不经学习而讲前世所用的语言。如前述土耳其男孩伊士迈,生来头顶便有黑色疤痕,恰是前生阿比遇害时被击破之处。
(二)濒死体验与临终视觉
对这种透露出死后境况的信息、暗示着死后续存的特殊体验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有新的进展,成为新兴的“死亡学”之重要内容。美国医学哲学家雷德·穆迪博土于1976年出版的《生命之后的生命》(一译《死后见闻》),分析了150名濒死复苏者的自述。美国心脏病科专家迈克尔·萨博竟毅然以身家性命为赌注,亲自“去地狱出差”,他建立了一个由有、无濒死经验两类人组成的小组监督,一个高水平的抢救小组负责“起死回生”,以医学方法亲自体验了死亡,复活后写成名著《死亡的回忆》,宣称濒死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奇迹。1985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成立了“国际濒死经验研究协会”。1988年,纽约世界民意测验研究所在全美国所作的广泛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竟有800万美国人声称自己有过濒死体验,经历了“地狱之行。”
(三)脱体经验
这类在中国古籍中屡见不鲜的特殊经验,在西方人士中也非属罕见。前述十七世纪瑞典著名科学家斯威登堡,从55岁到84岁逝世,每日接连做神识脱体的“白日梦”,在“梦”中神游天上地下,会晤天使和众多古代帝王、圣人的魂灵,对其神游经历有详悉的记述。
据有关专家们的调查统计,脱体经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体验,有这种经验的人出乎意料地多。从美国、英国、冰岛、荷兰等地调查的大学生和市民中,承认有过脱体经验的人,竟然占8—34%,有许多人有数次脱体经验,个别人声称能任意引发这种经验。大多数脱体经验,出现在身心松驰,如正要躺下去休息、松弛地坐着之际。有的脱体经验中有能遥视远方等超感官知觉。1973年,美国奥西斯测试的l00名受试者中,有15%能提供脱体后辩物的可信证据。
(四)通灵和附体
西方心灵学调查研究的与生死有关的超常心灵现象,还有魂灵、作祟、降神、着魔、神动、自动书写、巫术、超感官知觉等,多属古籍中所载的那些与鬼有关的奇闻异事。
当今在中国许多中小学流行的 “请神游戏”、“笔仙”算命等,即属此类,然而这些方式容易使参与者被一些鬼神、非人所控制,对身心容易造成伤害,故佛教反对这些通灵和附体的尝试。
(五)催眠
十九世纪法国研究者艾伯持·德罗卡斯用催眠术对此作了系统的实验。用听觉、视觉刺激及暗示等方法,使人精神松弛而又集中,进入非睡非醒的被催眠状态,可使15%的人随催眠者的暗示退回童年,有些人甚至可退回前生,表现出先前人格。一些催眠术者宣称能用催眠方法使任何人回忆起前世。这种“催眠性倒退”的成功案例的确很多,但往往受催眠者暗示及被催眠者潜意识的影响,多数都难以获得证实。然而,“在极少的案例中,被试者产生出极少为人所知、但又得到证实的资料。当今流行的这类书籍有美国魏斯医生的《前世今生》,台湾医师陈胜英的《生命不死》等。
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案例,是1952—1953年,美国青年实业家莫烈·凡斯丹对社交界著名女士鲁斯·西蒙斯施行催眠术出现年龄退回,引出前生记忆的报告。报告以《寻找勃莱狄·玛菲》为题,连载于拥有数百万读者的书报,被翻译为二十几种语言,其录音唱片售出了数万张,全美的报刊杂志,争相报导此事,成为当时的爆炸性新闻。
图片
(六)临终助念
怎样判定一个人是否往生呢?净土宗十三祖师印光祖师曾述三个标准:1.全身 柔软;2.全身凉透;3.头顶独热。
有时死者刚死时身体僵硬,经过助念变得很柔软,在科学上难以解释。现今各地的助念团,多有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对生死问题的研究,正在引发越来越多东西方学者的兴趣,也慢慢采用越来越多的各种高科技手段。在这个领域,融合佛教及各宗教的传统智慧及现代科技,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会有巨大的发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欢迎有志青年深入这个领域的研究。
八、结语:让生命没有局限
知道了生命是无限的相续,我们该怎样重新审视每一天?
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因为它不只有这一生。当下的造作会影响到无限长远的未来。
积极地生活,以更豁达的生命观,帮助自己和亲人。
慈悲地对待一切众生。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成佛利生:无限生命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