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99|回复: 1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循经取穴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30 11:4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循经取穴是针灸学中的经典名句,几乎是无懈可击的真理。可是在临床中也并非都很灵验,分析是进入了几个误区所导致的。有以下几个类型是造成无效的原因以供参考:
1、穴位归经错误导致所寻找的穴位与患病的经脉不符。例如:肘髎穴是三焦经的穴位却被归经为大肠经;八髎穴本是督脉的穴位却被归经为膀胱经;水沟穴本是胃经的穴位却被归经为督脉。看来古人传下来的医术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交会穴归经只考虑经穴排列的顺眼或流畅,实际上有些穴位的最强作用经脉并不是所归的经脉。例如背俞穴的归经是膀胱经,但是这些穴位作用最强的经脉却是那些横行的经脉或者是穴位名称所提示的经脉。如果把这些穴位当作所归经脉来使用的话疗效就大打折扣了。
3、串经感传的作用强于归经的穴位。有些穴位对本经的作用较弱,但是却对某一条串经的作用较强。这样的穴位特点就是喧宾夺主。例如手三阳经的下合穴或委阳下一寸的肺经下合穴就具有如上特征。
4、并行经脉的误区。在十二经脉中肾经、膀胱经和胆经都是双线的结构。这成对出现的经脉气血是并行的状态。所以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只能算是一条。但是这两条并行的同名经脉所循行的路线和联系的脏腑是明显不同的。因此在临证时需要分开处理。否则只能有一半的疗效。可是我们循经取穴时并不会考虑这个内容。于是疗效减半(平均)。
5、忽略了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即便是我们取到了患病经脉上的穴位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穴位事半功倍,有的穴位事倍功半,大部分穴位都是具有一般的疗效。这是因为忽略了穴位的特异性。特别是忽略了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特性。所谓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就是指某一个区域或部位的结构密度与某穴位的结构密度一致或十分接近。在生理上和病理上这两个部位会互相影响,在治疗上也会重点关照。例如用阑尾穴治疗阑尾疾病,用孔最穴治疗头皮痛(孔和最都是指的头皮部位)。这时就会一针见效,针到病除。
6、忽略对侧同名经脉的作用。一般的针灸师在选穴时都会选择病侧的穴位治疗。这并没有错。可是有些内脏器官是不对称的,有些穴位作用的部位只在对侧不在同侧。这时候的循经取穴也是无效或低效的。例如右侧意舍穴作用的部位是左侧的语言中枢。左侧小肠经通小肠的部位是位于右侧的十二指肠。
7、复合穴位的取穴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际上我们继承的很多穴位都是由多条经脉上的穴位组成的复合穴位。在远古还没有发明毫针的时代,他们使用较大范围的治疗方法。例如艾灸、指压、膏药等。这时发现的穴位都是一个较大的范围。涉及到1~4条并不交会的经脉。例如三阴交、筑宾、行间、少商等等。当使用毫针以后就需要细分了。因为这些分穴分属于不同的经脉。例如行间穴有四个分穴(肝经、胆经前线、脾经和胃经)。归经是肝经,如果偏一点的话就不是肝经了。所以即便是循经取了穴也只有四分之一的几率取效。
8、全息穴的选取有1/15或1/17作用。在众多的穴位中。有一部分单个穴位是经脉全息的。有经脉交会全息穴,有经脉交会加上串经全息的 , 有本经加上串经的。如果选择这些全息穴,不否认你选对了经脉和穴位,但是这类穴位对患病经脉的作用也只能有全息经脉数量总和之一。即便是个别经脉的作用有所加强也不会太多。因此循经取穴就变成了不具备特点的大接经或全经取穴。
9、针刺深度的差异。有些交会穴位是立体交会的(就像立交桥交叉)。浅刺到一定的深度可以刺中一条经脉,再深到一定位置后才会串连两条经脉。如果该穴位所归的经脉在深部的话,针刺不到位也与所归经脉无关。疗效也就不要想了。
67
发表于 2023-3-19 01:40:12 | 只看该作者
曹冲称重的科学原理就是利用浮力计算重量。
66
发表于 2023-3-18 06:51:12 | 只看该作者
幼儿老师就开始从幼儿阶段教如何做数学实验,没有实验数据的自以为就是,不仅荒唐还愚蠢,辨别不了是自己愚昧,不说话又是哑巴。
65
发表于 2023-2-20 17:57: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4
发表于 2023-2-20 17:50: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3
发表于 2023-2-19 03:01: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2
发表于 2023-2-17 22:56: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1
发表于 2023-2-16 17:47: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0
发表于 2023-2-15 18:29: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9
发表于 2023-2-15 16:49: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6 12:02 , Processed in 0.0536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