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旱震理论 大旱之后必有地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24 10: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旱震理论是耿庆国老先生在80年代提出的地震中期预测思想,目前虽仅作为学术观点,没上升到科学依据,但仍有其学术价值。


在上个世纪,耿庆国老先生收集了近期的气象资料,发现自1972年以来华北以及渤海北部的干旱面积达到113万平方公里,耿老当时就预测在接下来的1—3年时间里,华北及渤海地区,尤其是辽宁与河北,山西这一处很可能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如果3年内没有大震,那么在1975年以后震级很可能会将近8级。

果不其然,在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幸好因为提前做了预案,辽宁也发布了临震预报,在地震前2个小时,将辽宁南部100w人撤离危险区,最终无一人受伤,这件事也成为世界震前报道的奇迹。


经过这次事件,地震局提议对旱震理论进行仔细研讨,于是召开了1976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在会议上,耿老再次提出1976年7月26日左右的两天内,在京、津、唐、渤这一处地区大概率会出现地震,而且级别不会低于4级。

可是会上很多学者对耿老的提议持反对意见,认为耿老理论缺乏足够根据,无法上升成科学层面,耿老反驳学者说,如果你们的震报能预测接下来地震在5级,那么实际上的震级不会低于6级,学者纷纷表示荒谬,认为耿老太过自信,辽宁预测成功也不是耿老一人的功劳,最终地震局将耿老的提议搁置。


可惜的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出现了7.8级特大地震,24万同胞瞬间被灾难吞噬。

时间来到2002年,耿老又一次发现甘肃,四川,陕西等地出现了百万平方公里的旱区,结合之前的经验,耿老预测这里几年后将出现8级左右的大地震,并且在2005年后,坚持要求工作人员填报地震卡,详细记录所有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要详细到经纬度。

但由于地震局的领导与专家又一次反对,直到2007年,青海发生5.5级地震,耿老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更大的地震即将发生,耿老反复要求领导重视事情,但由于种种原因,提议再一次被搁置。


直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别特大地震,那是我们国人沉痛的一天,就连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次灾难的经历者,苦难就在眼前,那种切肤之痛深有体会。

如今耿老已经退休,但直到现在他仍坚持他的旱震理论,虽然一直没有被科学界认可,但耿老说他所作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心中始终忘不了周总理的临危受命。

感谢大家的阅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发表于 2022-9-6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北京钱复业、成都刘友才、北京耿庆国、北京汪成民、青龙冉广岐、青龙王青春。
无法无天掩盖的名字,必须牢记。

17
发表于 2022-9-5 22:57:5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 记者 钱绯璠


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6度,东经102.1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据央视19时许消息,截至目前,泸定地震已致21人遇难,30余人受伤,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9月5日12时56分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北纬29.40度,东经102.1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据四川雅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消息,受地震影响,截至18时17分,已造成雅安市石棉县14人遇难,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交通方面,境内国道108,省道217中断;石棉县王岗坪镇、草科乡、新民乡道路中断;通讯方面,部分干线及本地网受损,基站中断退服79个;电力方面,部分线路跳闸,变电站停运。




泸定县与石棉县位置示意


地震发生后,雅安市迅速启动地震灾害二级应急响应,成立雅安市“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有关情况,雅安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雅安市地震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决定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级别升级为一级。同时,按照《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启动雅安市一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


与此同时,雅安市出动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医疗、公安等救援力量2100余人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道路抢通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其余救援队伍已集结待命。眉山市、凉山州出动消防救援队伍29车120余人紧急驰援雅安。


目前,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治疗。雅安市正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确保不漏一人;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全力以赴转移群众避险,确保不发生因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震中在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海螺沟管理局3人遇难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此次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中在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震中20公里内的乡镇有磨西镇、得妥镇和燕子沟镇。震中距泸定县城39公里、距康定市47公里、距成都市226公里。




此前,据中国新闻网9月5日16时许消息,甘孜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地震已造成泸定县死亡4人、海螺沟管理局死亡3人。


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


走滑型破裂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初步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南与安宁河断裂在康定一带相接,北与甘孜—玉树断裂相接于东谷、甘孜一带,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带历史上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1900年以来,此次泸定6.8级地震震中附近20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6.0-6.9级地震15次,7.0-7.9级地震4次,震级最大的为1955年4月14日四川甘孜州康定县7.5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53千米),时间最近的为2022年6月1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120千米),空间距离最近的为1975年1月15日四川九龙东北6.2级地震(距离本次地震约32千米)。


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初步判断,短期内原震区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余震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地震部门正在进一步密切跟踪研判。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16
发表于 2022-9-5 19:48:18 | 只看该作者
如今耿老已经退休,但直到现在他仍坚持他的旱震理论,

就像中药简单技术从古代到现代都只是经验的,不知如何研究成为科学。
15
发表于 2022-9-5 19:19: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9-5 20:03 编辑

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是古代简单技术发明家不是科学家。
地动仪技术是简单的原理不是简单的原理是复杂的原理是科学的
14
发表于 2022-9-5 19:16:58 | 只看该作者
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不能用现代知识去诠释,

就像中药的药理不能只用现代药理说明。
13
发表于 2022-9-5 19:14:46 | 只看该作者
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以古代"候气"的理论,即"葭灰占律"的方式,所以称为"候风地动仪"。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不能用现代知识去诠释,更不能只关注它的尊体。 "都"即固定,是针对远古逐水草而居所言,"都柱"即固定的柱,用来感受来自地下的地震波,张衡用"候气"的原理把这种"波"定义为"风",所以称它为"候风地动仪"。"候",如果是读过包括《后汉书律历志》在内的古代文献,完全能够理解"候"在这里的含义。 其具体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是:在选定的位置深埋入地一根大柱,像远古人们建房时的草房的中心柱,这个柱子用来感应来自地层的地震波。为了避免地面环境对"都柱"的影响,在适当的深度把柱周围掏空,或者先掘土井,然后将大柱埋入压实,距离地面相当距离使柱体与井壁分离,避免来自地面影响对"都柱"的干扰。柱顶收缩为一个有凹面或空心管的顶端。顶端凹面或空心管上置一铜球,铜球直径和顶端凹面或空心管直径可以根据灵敏度需要制定,这就克服了"倒立柱"制作中摩擦系数的难题。都柱顶端放置铜球,犹如旗杆顶端的装饰圆球。在"都柱"开始收缩处,按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八个方向伸出八条轨道。当埋入地下的"都柱"感受到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会使都柱产生相应的位移。都柱受力位移,位于都柱顶端的铜球中心偏离重心,向力量来源相反方向脱落,都柱四旁八条伸向不同方向的轨道之一承接并导引向相应方位,触动龙口机关,龙口所含铜珠吐出,从而判定地震来源方向。
12
发表于 2022-9-5 19: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9-5 19:15 编辑

张衡传》列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曾有一次,地动仪朝向西边的那条龙突然吐丸,但当时洛阳城里并无震感,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地动仪不可靠。过了几日,送信人来到洛阳,报告说甘肃发生了大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动仪的精妙。


地动仪能预测地震

11
发表于 2022-9-5 19:10:29 | 只看该作者
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显然,所谓候风地动仪,是用来测报地震的仪器。围绕这一名称,学界曾有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候风地动仪包括了候风仪和地动仪两种仪器,"候风仪"是用于测风的,"地动仪"才是用于测地震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候风",即是"候气",古人认为地震是由于地"气"变动所引起的,所以叫"候风地动仪"。

从引文来看,"候风地动仪"应为一件仪器,而不是两件。这里我们把它作为一件仪器进行介绍。根据引文,"候风地动仪"制成于东汉阳嘉元年(132年),是用精铜铸造的。仪体形状就像汉代酒樽。樽上装饰有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樽的内部立一根铜柱,张衡称之为都柱。都柱周围有八条滑道,称为"八道"。仪体的外部装有八条龙,分布在八个方位,龙口各含铜丸一个,龙头下方各放置一个张口向上的铜蛙(蟾蜍)。仪体内部装有机关,与体外龙头相连,一旦发生地震,机关被触发,龙口打开,铜丸落入铜蛙口中,发出声音,使掌管人知晓,并能判明地震来源的方向。显然,地动仪是利用"地震产生推(拉)力使地面物体发生位移"的特性制成的仪器。张衡通过自己巧妙的设计,使地震时仪体与都柱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利用这一运动触发仪内机关,从而将地震报出。张衡地动仪的灵敏度很高,《张衡传》列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曾有一次,地动仪朝向西边的那条龙突然吐丸,但当时洛阳城里并无震感,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地动仪不可靠。过了几日,送信人来到洛阳,报告说甘肃发生了大地震,大家这才信服了地动仪的精妙。
10
发表于 2022-9-5 19:06:04 | 只看该作者
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米八-九的样子,其外形像一个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和它周围的八套牙机装置。候风装置候风摆的周围与8组牙机机械装置之一部关相互靠近。此处为底座上的沟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风摆运动到关的位置触发牙机。就是记载的“施关发机”施读音易四声。再机发吐丸。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个龙首,口含小铜丸,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如果有地震被检测,都柱之内侯风摆则轻微摆动,此即可触发牙机。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牙机的触发需求小到可以在地震波第一时间运作,称为合契若神。
牙机是由一对杠杆构成。水平杠杆负责龙口开合,直立的负责牙机触发。由于牙机立杆和侯风摆的位置关系,由关连接。关就是牙机立杆的一部分。关注道内水平状,几乎挨到侯风摆之上,距离之近不到一毫米。这是候风地动仪得以成功的关键。此外,张衡还设计了一套机械反馈装置,叫“巧制”。这套设计利用反馈的办法,阻止了候风部件的连续摆动。巧制设计比西方出现机械反馈设计早很多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13:18 , Processed in 0.0914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