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357、35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10 21: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方九。[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评注:这条“伤寒六七日”,没有说是否治疗过,但邪热一直都在消耗人体的津液;此时又大下之,劫去了人体的津血之源,导致人体津血骤虚了,以致寸口脉沉而迟,手足也出现了厥逆;身体下部的脉也摸不到了(这应该是指足背部的趺阳脉),咽喉因缺少津液而咳痰不爽、唾脓血,胃肠道因津血流动量减少而泄利不止。这是太阳伤寒因为失治、误下引起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少阳太阴合病了,比较难治。处方中用麻黄升麻、石膏黄芩知母辛凉透热,当归芍药、玉竹天冬甘草活血补津液,桂枝干姜、白术茯苓温阳利水,协力共治此坏证。
    在《伤寒论》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与麻黄升麻汤证是两个比较难理解的方证;如果理解了这两个方证,才说明是真正理解了少阳病。而且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内经》的脏腑经络学说以及后世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其实都搞错了人体的结构生理与病机病因;尤其是用《素问》从自然界观察而来的物理的对抗性原则用于治疗人体疾病,多数都不符合人体自然的驱病机能,临床疗效根本就不能与汉唐时的经验方相提并论!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358]
    评注:这条“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有阴阳两端,其中还有多种可能;条文明显有问题,根本无从解释!
2
发表于 2022-5-11 06:06:15 | 只看该作者
357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提示】
有人认为非仲景方,暂存疑,方亦不录。
358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词解】
趣:为“趋”之误。
【语释】   
伤寒四五天,腹中疼痛,假使有气下趋到少腹的,这是将要腹泻的征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02 , Processed in 0.0584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