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127|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阴阳是精准的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18 22: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位置: 学术临床  >  [url=]岐黄论坛[/url]
阴阳是精准的科学
时间:2022-02-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张英栋 刘璐


•中医学在吸收了阴阳学说的精髓之后,构筑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医家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阳抽象于实测的天体变化规律,不仅非常理性,而且远远超越人类,是反映规律的确定的知识体系。

•阴阳是精准的科学,而非模糊不清的玄学。阴阳的出现早于科学,但符合现代科学的定义。阴阳是科学但其内涵远不止于科学,其中奥义需要探寻。

阴阳是科学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涉及中医科学性的评价。《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这让我们知道中医学中阴阳的地位——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自然也是中医学的根本规律。可以这样说,“阴阳是科学”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而如果否定了“阴阳是科学”也会让更多人改变对中医的理性评价。

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阴阳是糟粕,认为是迷信,是玄学,其实这些人误会了阴阳。阴阳来源于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及认识。《说文解字》说“阴,暗也……阳,高明也”,古人以日光向背为依据抽象出阴阳,随后完善为阴阳学说——阴阳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用以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医学在吸收了阴阳学说的精髓之后,构筑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疾病防治,这些对后世医家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评价“阴阳是科学”与否,要从当代对科学的定义说起。《辞海》对于科学的定义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的定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综合两者,可以得出: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等形式,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分科的知识体系。简言之:科学是反映规律的知识体系。用吴国盛在《反思科学》一书中的话来讲就是:“科学是一种确定性的知识……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它是推理的、论证的、证明的,一句话是讲理的…第二个特点是超功利的、超越的、是绝对的,因而是自由的。”

综上,科学本质的要点有二:1.科学是理性的;2.科学是超越的。阴阳是否科学,要看阴阳是否符合当代科学定义的要点。

阴阳源于天文历法

站在地球上观测太阳,太阳的运动轨迹叫作“黄道”——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太阳在黄道大圆上运行一度,就是太阳历中的一日。《后汉书·历律下》:“在天为度,在历成日。”日出日入方位也很有规律,《周髀算经·日月历法》记载:“冬至……日出巽(东南)而入坤(西南)……夏至……日出艮(东北)而入乾(西北)。”除了太阳,中华先贤还注意到对月亮、北斗星及其他星宿的观测。对太阳等星球的观测是天文,人类将“日月星宿规律”指导生活的时间节点整合抽象为历法。天文和历法无疑都是客观理性的,也是超越人类的。

阴阳来源于对天文历法的抽象。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历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原早已失传、而在彝族得以保留的十月太阳历,以太阳回归论阴阳,其中有这样的名言“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冬至到夏至,是太阳回归年的前一截,属阳,天气一步步变暖;夏至到冬至,是太阳回归年的后一截,属阴,天气一步步变冷。《苗族古历》也论阴阳,论的是两个点,有这样的名言“冬至阳旦,夏至阴旦”。其中“旦”的意思和元旦的“旦”一样。元旦是新年第一天,阳旦是阳初生的第一天,阴旦是阴萌芽的第一天。可以用定理的形式描述为“冬至开始的半年为阳;夏至开始的半年为阴,此为一年分阴阳定理。”违反“一年分阴阳定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对粮食生产来讲,《韩非子》中说过一句话,“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对医学的影响,从正面讲,要“四气调神”;从反面讲,“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

阴阳与天文历法,不仅有“一年分阴阳定理”,还有“一日分阴阳定理”:“昼者阳,夜者阴”(《周髀算经·陈子模型》)。从节气来讲,不仅冬至、夏至,现行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都是太阳历的内容,都要靠竿下的日影来准确测量。

阴阳可以准确测量

对阴阳最大的疑问,是因为阴阳看不见、摸不着,很是随意。那如果阴阳可以精准测量,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吗?《周髀算经·日月历法》中有“阴阳之数”的表述,阴阳可以测量吗?这要从日影说起。

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从地球形成的第一天起,地面上就有了日影。“日中立竿测影”(《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测到的日影是一条直线。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工具的标准化及准确的测量数值,测中午日影的工具叫“圭表”,表的尺寸在《周髀算经》中定为“周髀长八尺”;每天中午测量后,发现日影在长短两极之间变化,日影最长点影长1.35丈,日影最短点影长0.16丈。日影长短在两个极点间的变化,体现的是地球与太阳渐近渐远的关系。日影1.35丈的最长点是冬至,为阳,是地球北半球的远日点;日影0.16丈的最短点是夏至,为阴,是地球北半球的近日点。不仅阴阳有精准的测量数值,阴阳的变化过程也有精准的数值,这些数值出现在《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小寒、大雪1.255丈,大寒、小雪1.1514丈,立春、立冬1.0523丈,雨水、霜降0.9532丈,惊蛰、寒露0.8541丈,春分、秋分0.755丈,清明、白露0.6555丈,谷雨、处暑0.5564丈,立夏、立秋0.4573丈,小满、大暑0.3582丈,芒种、小暑0.2591丈。我们留意一下《周髀算经·天体测量》的内容与篇名,内容是历法中的节气,篇名是天体测量。简言之,“日影测阴阳定理”,测的是天体的相对位置,目的在制订人文的历法。

“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黄帝内经》)。万物生长靠太阳,阴阳是地球人类研究如何“靠太阳”的科学。日影长短对人类体现的是精准的节气时间变化,而对于星球来讲体现的是精准的相对空间变化——冬至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夏至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冬至夏至对地球人来讲是时间点,对地球来讲是空间线。不仅中午日影可以精准测量,日出方位向南向北的变化、地球公转椭圆轨迹的变化、一日之内日照方位的变化等,都可以精准测量。阴阳抽象于实测的天体变化规律,不仅非常理性,而且远远超越人类,是反映规律的确定的知识体系。

阴阳是数理化科学的核心

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作为科学是没有异议的,而阴阳是这些学科的核心。

先来看阴阳与数学。《九章算术·序言》中提到“观阴阳之裂变,知算数之根源”,东方数学最早的产生,是为了解决观察太阳回归这一实际问题的。太阳回归的规律体现在以阴阳为核心的太阳历中:一日复一日,出现了加法;一岁分四时,出现了除法;一岁分五行,出现了减法和除法;回归年的计算,出现了加法、乘法、除法。随后演化出了东方算数,又逐渐演变为机械化算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东方数学的使命》,他认为东方数学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目前适用于计算机的数学正是《九章算术》建立起来的机械化算法。以阴阳为核心的东方数学,不断地发展演绎为计算机科学。

阴阳在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算数方面,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奇偶之数的核心是阴阳,《周易·系辞下》曰:“阳卦奇,阴卦偶。”《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曰:“阴道偶,阳道奇。”第二,音律、历法、度量衡等数学的核心在阴阳,《汉书·律历志》记载:“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律历度量衡都源于八卦,而八卦的核心在阴阳。第三,直角三角形的核心是阴阳,《周髀算经》记载:大禹治天下,广泛运用竿与日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测远、测高、测深。“立竿测影”的核心是阴阳,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在《周髀算经》中叫商高定理,给周公解答了“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的直角三角形原理。

再来看阴阳与物理。物理学界的成果层出不穷,且边界不断被扩大,相对论揭示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量子力学揭示了相对论的局限性,薛定谔的猫揭示了量子力学的局限性。现代物理的理论一再展示出其局限性,而《黄帝内经》中提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阴阳作为核心的“万物之”“理”是相对永恒的。从“绝对”这个角度评价,阴阳远比近代物理学要更科学。物理学界的权威人士也有类似的共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惠勒在《物理学和质朴性》中引用了太极图——图解阴阳;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也引用了太极图——图解阴阳;量子力学家玻尔视阴阳为并协性的象征。这些物理学界的权威都把阴阳作为了物理学的核心。

最后来看阴阳与化学。元素是化学的核心内容,每一种元素均被分为阴阳两分结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其中原子核属性为阳,核外电子属性为阴,“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元素在相互碰撞之后,所形成的物质也是阴阳离子团的结合体。就拿我们常见的小苏打来举例,它里面就是既有阳离子团,又有阴离子团。物质的形成变化,物质之间的碰撞反应,都离不开阴阳,阴阳是化学的核心。

阴阳源于天文历法,可以精准测量,作为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核心,其科学性不言而喻。

刘明武在《中医十大基础问题》中不厌其烦地说“……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这不就是一种理性的、超越的、反映规律的知识体系吗?阴阳是精准的科学,而非模糊不清的玄学。阴阳概念的出现早于科学的概念,但符合现代科学的定义。阴阳是科学但其内涵远不止于科学,其中奥义需要探寻。前提是认同“阴阳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能开始思考如何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中找到作为地球人类应该顺应的“阴阳”规律。(张英栋 刘璐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分享到





45
发表于 2022-3-19 07:50:19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2-3-19 01:12
经验就是如果有心肺虚时不是只用治补心肺虚中药治心肺虚,还要用补肾虚的中药治肾虚 。

实际中药治症状有用的要用的不是中药治疗经验解释的什么气,液,精或者什么木士金水之类的这些简单联想的说明。
不知道不有这些什么气,液,水精古代简单联想说明,只要知道肾虚与心肺虚与是有关的,会用补肾虚中药,就能治心肺虚。
44
发表于 2022-3-19 01:12:10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2-3-18 19:32
中药技术简单猜测的迷惑性在于。
是先有中药治疗经验后有的中药治疗经验解释说明。
但是学中药经验技术 ...

经验就是如果有心肺虚时不是只用治补心肺虚中药治心肺虚,还要用补肾虚的中药治肾虚 。
43
发表于 2022-3-18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2-3-17 21:17
肾虚还有肾阴虚经少肾阳虚阳萎。
用治肾阴虚经少肾阳虚阳萎的中药是能对于肺虚的咳也有治疗作用。
但是 ...

中药技术简单猜测的迷惑性在于。
是先有中药治疗经验后有的中药治疗经验解释说明。
但是学中药经验技术的人学了这些中药治疗经验解释说明认为是先有的中药治疗经验解释说明。
才有的中药治疗技术。
而实际在中药治病治症状时有作用的不是这些中药治疗经验解释说明是其中的经验简单技术。
42
发表于 2022-3-18 14:30:58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22-3-18 14:17
如今西医才开始研究控制论,这是几年以前中医作过的事。钱学森已肯定了中医的价值。

钱学森用党性支持过中医、气功、特异功能的科学性,钱还支持过粮食亩产万斤以及水变油。
41
发表于 2022-3-18 14: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22-3-19 02:20 编辑
过往不究 发表于 2022-3-18 08:17
中医学从来就没有系统化理论,中医理论是一种事后解释,而且全部是碎片化的片段。中医学是先有治病事实然 ...

如今西医才开始研究控制论,这是几千年以前中医做过的事。钱学森已肯定了中医的价值。朱子曰:天地之间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未有天地之先,必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40
发表于 2022-3-18 08:17:02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22-3-18 06:46
中医理论阴阳,阳为清阳 阴为浊阴。而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脏归五脏,归五脏者无小便,乃卵生;而清阳实四肢 ...

中医学从来就没有系统化理论,中医理论是一种事后解释,而且全部是碎片化的片段。中医学是先有治病事实然后才主观臆造了理论,用来解释所谓的治病经验。五十二病方只有病方没有理论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马王堆出土的经络循行只有十一条,说明经络循行不是基于发现而是主观臆造。中医学就是经验治疗加上主观臆造的理论的集合。废医验药就是抛弃无用的理论,验证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否认中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否认传统医学理论是伪科学理论,吹捧中医学理论是科学超科学理论,处心积虑分裂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科学的联系,这才是妖魔化中医学的种种行为。百年来的中西医之争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争论,是科学与愚昧之间的斗争,是传统医学拒绝科学改造导致的一系列争端。

废医验药旨在废除伪科学的中医理论和伪科学的中医脉诊,引入双盲实验用现代医学科学方法揭示针灸中药治病原理,促进中医针灸中药方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融入现代医学范畴的一场学术革命。废医验药真正保护的是广大患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无疑会损害一部分中医人的切身利益,盲目反对废医验药废经验穴的是传统中医旧势力和不明真相的中医粉丝。
39
发表于 2022-3-18 06: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22-3-18 07:05 编辑

中医理论阴阳,阳为清阳 阴为浊阴。而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脏归五脏,归五脏者无小便,乃卵生;而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归六腑有小便,有小便者为胎生。卵生有固定的生殖期,为根于外。胎生胎育时间超过四个月者,生殖殖无限。四肢力强,能用口唇吸水。这是脾开窍于唇,脾主四肢 ,生育上是脾不主时的道理。
38
发表于 2022-3-18 05:0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2-3-18 05:04 编辑
武极 发表于 2022-3-18 04:39
男子以肾为事,肾中有气,所以主气化,行也津液,而润心肺者也

中药古代简单技术解释说明最大的混乱与迷惑就在于,本来是在用中药中发现这些肾虚与心肺虚之间有病理联系 。
在古代却又被逻辑联想混乱的解释成肾与心肺有生理联系了。
37
发表于 2022-3-18 04:44:49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2-3-18 04:43
此气既虚,则不能上至,气不至则水亦不至,

这像是讲病理肾,气津液与肺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8:41 , Processed in 0.0881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