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1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广莘关于中医药治病机理的探讨 ——试答梁启超“中医愈病之理由”之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27 20:2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学是一门追求人的健康及其以自组适应、自主疏通、自稳调节为动力机制来决定其养生治病实践和效果评价的医学,是一门极端个体化的动态的动员医学。

•扶正祛邪,并不是“扶正”和“祛邪”两个动宾结构词组的并列对称,而是重心偏移的扶“正祛邪”,是“扶助正气以驱逐病邪”的意思。正气是健康的主导,医学的功能仅仅是“扶助正气以驱邪”而已。

•命门学说既把前人之心肾和气血统一起来,视为维持正常生理和防御疾病能力的主宰的机能概念,并突出其“先天”的特殊性质。命门的真阴真阳,即是水之主和火之原;同时又把命门的功能地位,提高到超出传统的尊心为君的程度。

20世纪初,梁启超深有感慨地说,“中医尽能愈病,总无人能以其愈病之理由喻人。”为了弄清楚“中医为什么能治好病的问题”,正确回答“梁启超之问”,已故国医大师陆广莘对中医治病的机理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综述了大量文献,总结了个人的心得与经验,发表了一系列论述。这些论文都收集在他的著作《中医学之道》一书中。

陆广莘说:“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关于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规律和动力的科学。防止发生由健康向疾病转化是预防医学的内容;帮助实现由疾病向健康转化是临床医学的任务;回答上述转化过程的规律和动力,从而能动地指导防治实践,是理论医学的职能。”

今日,重温陆广莘关于中医药治病机理的探讨,不仅对防治新冠肺炎具有现实意义,对发展、振兴中医药更有深层次的学术意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陆广莘说,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是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奋斗过程,也是和各种微生物共存、共处、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此期间,人类具备了“七自一包”的生存能力和防卫功能,即“自选择,自清除,自组织,自演化,自稳态,自适应,自调节的能力和皮肤作为‘形者生之舍’的整体边界屏障功能”。“七自”和“一包”功能,形成内外一体的天人相应论。这是超乎物质层次的高级生命体所特有的形而内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

这种生存能力,就是人的正气,对传染病而言,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这种正气,是自然的、内在的、本能的、天人相应的生命力。

当西医研发和使用疫苗的同时,中医则在扶持和提高人的正气方面发力。“七自一包”的主体防卫能力和自愈能力,简称为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其中包括人体的抗病反应和免疫力。陆广莘说:“中医学是一门追求人的健康及其以自组适应、自主疏通、自稳调节为动力机制来决定其养生治病实践和效果评价的医学,是一门极端个体化的动态的动员医学。”

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在健病之变中,人的正气起主导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他经常引用黑格尔的一句话,任何“对生命体发生影响的东西,都是由生命体独立地决定、改变和改造着的东西”。因此,他特别强调生命体对象的主体决定论,而否定机械对象的外因决定论。提高正气,首先是养生。《黄帝内经》在“上古天真论”中,对养生之道有全面论述。这段众所周知的典文,既谈环境卫生和饮食起居,又谈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一方面,对生活方式要求“有度”和“节制”,另一方面,用中医补益之法进行食补和药养,以补气血的不足,加强扶正的功能。针对某些传染病的预防,应时应地投服某些驱秽解毒的药物。

1959年,陆广莘在《北京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四年来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初步总结与探讨》一文。在谈到前人的启示时,陆广莘说,“明·王安道(履)提出温病治疗原则以治里热为主,亦有治里而表自解者。清·喻嘉言提出,未病前,预服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邪既入,则以逐秽为第一要义,兼以解毒”。

陆广莘指出,中医养生治病的机制问题是中医生存的立足点。弄清楚这个问题,将揭示医学的本质,预测医学的未来。1970年,德国医学家拜因豪尔说,“同调节机制和防卫反应机制有关的问题,今天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弄清了调节机制和防卫反应机制的活动原则,就意味着医学在发展中有质的飞跃”。西医是如此,中医也是如此。陆广莘非常同意这个看法。

可惜直到今天,对这种质的飞跃,中医自己还不能完全说清楚。一些中医权威也不想用中医思维去说清楚。另一些中医权威正在试用或正在等待他人用西医科学来阐明。而怀疑和否定中医的人,更认为中医根本说不清。
13
发表于 2021-10-5 09:51:10 | 只看该作者
陆广莘,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典型的师古不泥古,见解有源头,有创新。为人谦虚,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无限缅怀陆老师。
12
发表于 2021-9-28 19:3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9-28 19:47 编辑

其次,中医的拮抗疗法是通过机体的自组织以后发挥作用的,一般来说,并不是药石的直接对抗

中药根本就不是拮抗病因,中药是对病因消除作用,中药是症状消除作用
11
发表于 2021-9-28 19:22:29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9-28 19:22
主要体现以探索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和抵御疾病的机能枢纽,寻求医药手段调整或加强它,以实现祛病延年的崇高目 ...

逻辑混乱
10
发表于 2021-9-28 19:22:03 | 只看该作者
主要体现以探索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和抵御疾病的机能枢纽,寻求医药手段调整或加强它,以实现祛病延年的崇高目的。
9
发表于 2021-9-28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武极 于 2021-9-28 19:21 编辑

主要体现以探索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和抵御疾病的机能枢纽,寻求医药手段调整或加强它,以实现祛病延年的崇高目的。

做为医药学并不是加强什么人体生理功能抵御疾病。
神仙学才是加强人体功能作用或超生理作用。
8
发表于 2021-9-28 19:11:48 | 只看该作者
是接受生命体的自主调节之后发生作用的”。

逻辑混乱,调节是人体生理作用。
中药不是生理调节作用。
7
发表于 2021-9-28 19:06:16 | 只看该作者
王叔咸教授经过研究和思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药不是有效成分对作用靶点的抵抗物,而是前体药,是经过生命体自组织、自演化以后产生效应的,是接受生命体的自主调节之后发生作用的”。

中药是治症状的,中药靶点在症状系统
6
发表于 2021-9-28 06:23:28 | 只看该作者
        请看:融合观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5
 楼主| 发表于 2021-9-27 20:30:54 | 只看该作者
认识枢纽,考释命门

陆广莘说:“医学理论,是关于生命和疾病的本质的解释。”

针药治其外,神气应乎中。这个“中”在哪里?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深藏在哪里?

陆广莘在读王履的《医经溯洄集》的时候,发现王履的治疗学观点,“重点在心肾”。“心是火之原,阳气之根;肾是水之主,阴气之根。心肾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根本的所在。”积热沉寒,求属心肾。这个医学观点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研究性命双修,长生不老,到明代发展改造为命门真阴真阳学说。

陆广莘说:“从学说发展的历史看,命门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长期以来,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内》《难》以下,几乎所有的医籍均涉及它。迄今犹是大家热烈争辩的题目。它作为临床上一个重要命题,主要体现以探索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和抵御疾病的机能枢纽,寻求医药手段调整或加强它,以实现祛病延年的崇高目的。命门真阴真阳学说,不仅在内伤疾患,而且在外感热病的治疗学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历史上有关扶正治疗经验长期发展的产物。”

“命门学说既把前人之心肾和气血统一起来,视为维持正常生理和防御疾病能力的主宰的机能概念,并突出其‘先天’的特殊性质。命门的真阴真阳,即是水之主和火之原;同时又把命门的功能地位,提高到超出于传统的尊心为君那样的程度。”陆广莘说。

“在扶正治疗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伴随要求对此‘正’作进一步正确的理解。怎样才是‘正’?这‘正’又有什么来维持和主宰?”陆广莘说,“命门学说讨论的全部历史,可谓即是此种探索的努力过程。前人是单从临床观察获得此种认识的,是难能可贵的。命门学说探索了基本生命过程及其机能调节枢纽:它是禀之于先天,是人类长期种族发展的产物,它保证各器官执行其正常机能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故曰‘守邪之神’和生生之本。这调节能力之强弱,关系到健康和寿命问题,故曰‘命门主寿夭’。它是情感和欲望的生理基础,在生物学水平理解是生存的基本动力。”“命门学说综合了历史上全部助阳和助阴治疗的结晶。”“至此,可以认为命门学说才是最后完成说明体内生理和抗病机能调节枢纽的理论概括。”

1962年前后,陆广莘关注命门学说,专门写了《命门学说源流考》一文,于1963年发表于山西《中医研究通讯》第8期。

陆广莘晚年多次把中医学定位为生命科学。因为迄今为止的所谓科学,指的都是物质科学。而医学是高于物质科学之上的生命科学,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这个观点,和命门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命门学说是陆老对中医治病机理的极其重要的探索。终其一生,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把钥匙交给了我们。(诸国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04 , Processed in 0.0542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