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华夏古人心目中的猪象关系
徐江伟
笔者已经论证过“易”的起源,指出它原本是关于猪鸟关系的学说,乃是原始苯教固有的观念。但古时易学又称“易象”,这“象”又是什么呢?自然界中的野猪与大象会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的确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苦思冥想也没想个明白。 后来笔者潜心学藏语,得来全不费功夫,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藏语中的大象就叫“大猪”!古代藏人认为大象就是野猪的一种化身。 藏语“大象”读作lang pa qie (朗帕切)。藏语“风”读作lang,“野猪”读作pa,“大”读作qie。直译就是“风猪大、神猪大”。字义已经告诉我们,古代藏人认定大象是被某种神秘力量充满后的野猪。 在原始苯教中野猪乃是天祖之形象,故只有神灵所属的帝王才能以“豕”自称。这“象”作为特大号的“豕”自然就是大吉大利的王者形象了,是“易”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了! 应知华夏古人并没有现代动物学那种动物科属分类的概念,这种概念直到近代才从西洋传入。并且,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自古就不产大象,古人难得见到大象,没有仔细观察大象习性的机会,他们甚至可能从未见到过大象,只是从传闻中得知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动物。如此,他们把大象误认为是一种大号野猪就不奇怪了。 野猪的特点是有两颗自下往上长的獠牙,而大象刚好也有两颗弯弯上翘的大牙。野猪有短而小的尾巴,大象的尾巴刚好也特别短小。野猪有大大的耳朵,大象刚好也长有大耳朵。怎么看大象都是被神风吹大了的特大号野猪,野猪之王! 造字方式也在告诉我们,古人确是把大象看作一种大野猪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的“象”都是在“豕”头上加一颗长獠牙来表示,如图:
金文象字 篆文象字 古籍《五杂俎》有言:“龙与豕交生象。” 这可能是华夏古人关于豕与象关系最为清楚的表述了,与藏语的“朗帕切”是同一个意思,藏人也认为风是龙所为。 考古显示,早在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野猪獠牙就已经成为最高军事权威的象征,有时候墓主人与野猪同卧。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心大墓中,墓主人通常手握野猪獠牙,或者雕成獠牙状的玉器,墓中大量陪葬野猪的下颌骨,因獠牙都是长在下颌骨上的。山西“尧都平阳”中心大墓中,考古学家发现墓主人头部上方的神龛部位,就竖立着一个长有大獠牙的猪下颌骨。 獠牙在古汉语中叫作“克”,来自满洲语獠牙的读音“畏可”。古人把战胜敌人就叫“克敌”。此“克”就是军事统帅的代名词。故博物馆中也常见叫“克鼎”“克簋”“克壶”之类的礼器。《辽史·国语解》曰:“克(剋),官名。北克、南克,掌军之官名。三克,统军官名,犹言三帅也。”可见这种獠牙崇拜、以獠牙为帝王之爪牙的习俗,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是一直延续着的。 考古学家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也发掘出土了许多野猪獠牙,还有陶塑的野猪,这些他们已见多不怪了,让他们迷惑的是还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埋象牙又作何用呢? 当我们知道了在原始苯教中猪与象是何种关系后,谜团就烟消云散了:因为古人把这些象牙看成了特大号的猪獠牙,随葬大量象牙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大墓中随葬大量野猪獠牙是同一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