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34|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十个医生十个方 《失控》中的中医各流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5-13 12:3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1-5-13 04:45 编辑

十个医生十个方 《失控》中的中医各流派

原创 管弘中 于建成 [url=]导航中医药  今天(2021年4月13日)[/url]


01十个中医十个方找中医看病,十个医生会诊断出十个“证”来,开出十个不同的处方。这让以西医为标准,秉持笛卡尔单因单果简单逻辑的人大为光火。甚至有些西医和现代中医断言,中医不知道病毒、结核杆菌,怎么能够治疗感冒、肺结核?话说轻点,中医是前科学;话说重点,中医就是伪科学。然而,只要坚持中医思维和理法方药,都会取得疗效是不争的事实。中医学界没有给出解释,这是为什么,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让中医各流派间,纷争不断,都以为自己才掌握了中医的真谛。
02凯文 凯利《失控》为了说明十个中医十个诊断十个处方都有效的机理,我们先看一看凯文·凯利在《失控》中的一段论述:1948年以前,钢铁行业中的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想要生产出厚度统一的薄板,却都失败了。他们发现,影响轧钢机轧出的钢板厚度的因素不下六七个--比如轧辊的速度、钢铁的温度以及对钢板的牵引力。他们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不遗余力地一项项调整,然后又花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同步协调,却没有任何效果。控制住一个因素会不经意地影响到其他因素。减慢速度会升高温度;降低温度会增加拉力;增加拉力又降低了速度,等等,等等。所有的因素都在相互影响。整个控制进程处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的包围之中。因此当轧出的钢板太厚或者太薄的时候,要想在6个相互关联的疑犯中追查到那个祸首,简直就是在耗费力气。在维纳那本《控制论》提出他那睿智的通用化思想之前,问题就卡在那儿了。而书出版之后,全世界的工程师就立刻把握住了其中的关键思想,其后的一两年里,他们纷纷在各自的工厂里安装了电子反馈设施。实施过程中,以一个厚薄规测量新轧出的金属板的厚度(输出),然后把这个信号传送回控制拉力变量的伺服电动机上,这信号在钢材进入轧辊之前,一直维持它对钢材的影响。凭着这样一个简单的单回路,就理顺了整个过程。因为所有的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只要你控制住其中一个对产品的厚度直接起作用的因素,那么你就等于间接地控制住了所有的因素。不管出现偏差的倾向来自不平整的金属原料、磨损的轧辊,或是不当的高温,其影响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自动回路要进行调节,使最后一个变量弥补其它变量。如果有足够的余地(确实有)调节拉力,来弥补过厚或热处理不当的金属原材料以及因为轧辊混入了铁屑而导致的偏差,那么最终出来的将会是厚度均匀的钢板。尽管每个因素都会干扰其他因素,但由于这种回路具有连续性和几乎瞬间响应的特性,因此仍然可以把这些因素间的那个深不可测的关系网络引向一个稳定的目标,即稳定的厚度。


03中医固有理论框架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是一个系统流程,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一个致病原作用于生物体的特定组织器官,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上,发生不同的病理状态,表现出不同的身体心理精神的一组症状。按着《控制论》原理,只要有效地控制一组症状的其中一项,就等于间接控制了所有症状。成熟于科学技术落后远古时代的中医,没有能力像西医一样利用科技手段找到具体的致病因素,却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方法正是西方新兴的控制论的系统科学方法。

        1.病因学说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天地之气、心神志意三者各自所包含的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结合才构成致病原因,即“病因”。《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灵枢·百病始生》:“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三者包含了西医遗传、先天、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气候、心理、精神、社会等等,认识到没有认识到的所有致病因素(西医的病因),内因和外因诸多因素相结合才构成中医的病因,发生疾病。虽然,不能像生命科学一样找到具体的致病因素,但任何一个致病因素都会有外在的症状表现,把这些症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给出一个理论模型,就像牛顿不知道引力现象的本质,但不耽误牛顿构建力学模型一样,这就是科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医把生命及与生命相关的所有自然人文因素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大体是这样的理论模型。
       2.阴阳学说 人的一生活着的机能在减少,死亡的机能在增加,把这两个机能定义为阳和阴,阳为生之本阴为死之基,疾病根本上就是阴阳的时空状态的失序,按着现代科学的说法就是熵与负熵,有序和混乱。涉及现代科学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广义进化论。

3.藏府学说 把生命及与生命相关的所有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人文因素进行分类,这就是中医的五藏(五神五情)六府精气津液血脉,这种方法现代科学称之为黑箱法。

4.形体学说 内在的藏府其生理病理现象会表现在体表特定的部位之上,这就是中医的人体自相似性,按着现代科学的说法,这就是全息,涉及量子纠缠。

5.藏象学说 阴阳和五藏六府生理病理具有时间节律性,尚表现出气候风热湿燥寒样的性质,这就是中医的藏象学说,一个过程分为五个相位,就是五行。采用了系统科学方法、涉及时间医学、发育生物学。

6.经络学说 阴阳和五藏六府生理病理具有空间性,这就是中医的经络学说,时间在空间上的表达,现代科学对此没有根本性研究。

7.气化学说 精气神形是相互影响和转化的,药食之气作用的途径,这就是中医的气化学说,现代科学对此没有什么认知。

8.方剂学说 至于组方原则,也就是正负反馈构成的回路更是灵活多样,既可以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君臣佐使;又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五行克制;又可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用五行的生化。一个咳嗽,有的医生从风热湿燥寒入手,有的从时间入手,有的从经络入手,有的从藏府精气津液血脉入手,有的从真气入手;有的是祛邪,有的是扶正;有的清上,有的泻下;有的针灸,有的推拿;有的抓住的疾病的早期,有的抓住的是疾病的中期病理状态;更为有趣的是一个热,寒凉派是热者寒之,温热派是热因热用,究其原理属于复气学说,寒气不足者必有热气不足来复,借用西医术语比喻,是药物灭杀,还是免疫灭杀。
每个医生抓住的是一个致病因素,按着控制论原理,也只有抓住一个致病因素才更具效率。很多医生都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治法来解决临床复杂疾病,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流派,金元四大家如此,活血化瘀的王清任如此,一个太溪穴治疗全身病的鼓楼张太溪亦如此,正是一针顶破天。当然,控制论中还有个最佳控制理论,那是另外的话题。不过呢,不管什么流派,不管是创新,还是曲解,任何一家都没有跳出《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构建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去。浪费学术资源进行的统一伤寒与温病研究,岂知温病不过是伤寒的冰山一角。这不是对流派的不屑,一针顶破天,一个思路走到底就有无穷力量。

04中西医差异和融合中医无须知道SARS病毒,照样可以治疗非典;知道了,结核杆菌,也未必把目光定在抗结核上。抓住了一个致病因素就控制了整个系统,这正体现了控制论的思想原则。




不过呢,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两虚相得,天之虚,无外乎生物因子、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人之虚也就是西医称之为的亚健康状态(现代中医称之为体质),阴阳、藏(神志)府精气津液血脉、藏象、经络等。中医借鉴明确的致病原,会如虎添翼;西医借鉴中医的方法,也许会更加有效。西医易感人群的研究,正朝向这儿发展。
以中医的胆和西医的高血压为例,说明一下中西医认识角度的不同。胆(借用解剖名词,黑箱法构建的虚拟器官),为中正之官,又称清净(中精)之府,主决断。调整脏腑器官的活动强度,使之与其它器官配合恰到好处,这就是“中正”的意义。借用西医的话说它就是“阈”,胆的强弱决定“阈”的调整效果。所以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用西医的“高血压”病打个比方,虽然称为“原发性”,其实各有各的原因,如果在治疗时不考虑其血压,而是看他还患有什么“疾病”,当补则补,当泻则泻,往往随着这个疾病的缓解,血压也恢复正常,而且十分稳定。如果只是一味降压,无论使用西药,还是选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草药,其效果是一样的,都得终生服药。这就是因为患有其它“疾病”,“胆”必须把血压调到一个较高的值,以维持运行,形成一种不正常的“稳态”。而所谓“其它疾病”,从西医的病理学看来,往往与“原发性高血压”毫无关系。中西医融合,超越中西医结合盗墓式挖掘中医经验,方法论和认识论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中西医融合点,就是前面论述的病理状态。变进贡为纳贡,变用西医手段研究中医证明给西医看为用中医手段研究西医为中医所用,变拆分中医系统为拆分西医系统,把西医的理化指标作为症状之一加以辩证施治研究。如何拆分西医,举个例子,精神本属大脑功能,然中医却各有所属,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最后再重复这句话,一针顶破天,一个思路走到底就有无穷力量。


这是对中医原理的阐释,不是为不明就里,胡乱用药的开脱。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调研项目“中医药国情调研”组长陈其广博士:“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能够真正用传统中医思维模式和理法方药治病救人的中医药人才,估计只有一万人左右。”这一万人当中,绝大多数还属于下工水平,故学经典、跟明师、重临床,应该是大多中医坚持的方向。龙胆泻肝汤事件,永远是医学的警钟,没有中医思维请勿滥用中药及其它中医手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58:2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20 22:55
一个病人,十个处方,都正确。信不信!
        一个急性腰扭伤病人,有十种正确的治疗方法。针 ...

这是事实
45
发表于 2021-5-21 06:55: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病人,十个处方,都正确。信不信!
        一个急性腰扭伤病人,有十种正确的治疗方法。针刺、艾灸、拔火罐、推拿、按摩、红外线照射、理疗、封闭、膏药、中医不同的方剂、刮痧、捏脊、平板床卧床休息、止痛片、筋膜疗法……都是正确的方法,都能够治愈。
44
发表于 2021-5-21 05:4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1-5-21 05:53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21-5-20 20:57
我是说,患同一个病的话,证若不同,肯定不是指同一个人,因为同一个人患一个病在同一阶段只能有一种表现 ...
        王氏诡辦:
        从外表与形式上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却是采取混淆概念和偷换论题或虚构论据等手法,作出颠倒黑白的推论,例如,中医的“证”,本意是指“证候”和“证名”。“证”的差异,绝对不会是同一种病。

         锡民,你进退都无据呀!


点评

辨证施治的证,这个“证”还需要解释吗?一个外感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证;如果两个人患同一个外感病,常因个体差异而表现为两个不同的证,这还用解释吗?鸡蛋里挑骨头,太没意思。  发表于 2021-5-26 19:59
43
发表于 2021-5-20 21:09:46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21-5-20 20:57
我是说,患同一个病的话,证若不同,肯定不是指同一个人,因为同一个人患一个病在同一阶段只能有一种表现 ...
         什么是中医的“证”?
42
发表于 2021-5-20 21:0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21-5-20 21:04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21-5-20 20:55
中医“证”的差异,还是同一种痛吗?

小喻啊,咋学的中医。“辨证”,辨的是一组症状、体征,不是辨一个症状。拔犟眼子。
41
发表于 2021-5-20 20:5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21-5-20 21:00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1-5-20 18:48
增添了"证的差异",意思就不大一样了。疾病的个体差异性,这个是客观存在,病有轻重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不同 ...

我是说,患同一个病的话,证若不同,肯定不是指同一个人,因为同一个人患一个病在同一阶段只能有一种表现,不可能有两种表现。所以是说,必是两个人患同一个病表现为不同的证,这种情况下,两人患不同的证的原因应当是有个体差异。 若是没有个体差异,就会出现相同的证。

点评

王氏诡辦: 从外表与形式上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却是采取混淆概念和偷换论题或虚构论据等手法,作出颠倒黑白的推论,例如,中医的“证”,本意是指“证候”和“证名”。“证”的差异,绝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1 05:47
什么是中医的“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0 21:09
40
发表于 2021-5-20 20:5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1-5-20 21:06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21-5-20 20:49
亡阳证与腑实证,差别不会特別大吗?
————————————————————
看明白再说话。好好动 ...

        中医“证”的差异,还是同一种病吗?
39
发表于 2021-5-20 20:4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21-5-20 20:52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21-5-20 18:48
亡阳证与腑实证,差别不会特別大吗?

亡阳证与腑实证,差别不会特別大吗?
————————————————————
看明白再说话。好好动动脑子。
我说的是”治同一个病有效”的话,同一种病虽然“证型”可不同,但病理层面必有相同之处,不一定非得全同。几个人都能看懂,就你看不懂。
你说的“亡阳证与腑实证”二者是一个病吗?又是什么病?

点评

中医“证”的差异,还是同一种痛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0 20:55
38
发表于 2021-5-20 18:48:47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21-5-15 11:41
为了说明十个中医十个诊断十个处方都有效的机理。
————————————————————
           ...
       亡阳证与腑实证,差别不会特別大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发表于 2021-5-20 18:4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1-5-20 11:31 编辑

增添了"证的差异",意思就不大一样了。疾病的个体差异性,这个是客观存在,病有轻重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不同,但疾病在性质上应是一致的。所谓证的差异,这个不是个体差异,这个是性质上的不同。同一个病人同一时间就诊,这个"证"(病理过程或状态)应当是一致的,不变的(客观存在)。如果诊断上有多个,这个是主观认识的差异性(包括误诊、漏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8:34 , Processed in 0.0720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