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0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疾病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8 20: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0-12-8 12:25 编辑

         疾病的对应状态是健康,要确定疾病是什么,就得先确定健康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有着良好的自稳调节功能,才是完全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拥有这十条标准才是健康,任何一项出现负面现象都不是健康了。

     在这个健康定义的前提下,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定义,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简言之,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以上十条标准中任何一项出现负面现象都不是健康了,
     “健康”一词在中文中最早出自何时何处,尚难以查考,似乎是出自日本汉字,近代日本人将英文“health”一词译成汉字“健康”,后来传到中国,用来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没有健康这一提法,但在《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篇》中却有类似于健康概念的明确描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在《生气通天论篇》中也有类似健康和如何保护健康的描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类,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指五行之气),其气三(指阴阳变化的三阴三阳),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并以真人(神仙一流)、至人(道家修炼者)、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者、如孔孟)贤人(相当于有才有德,身为平民时有志向有抱负,身居高位时能为民造福而不积攒钱财者)四种不同状态的健康来说明健康的层次。
     这些论述概括起来就是说明,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必须在阴阳、天时、人事、精神方面保持适当的和有层次的完满协调状态,那么,中医学的健康定义,应该是人体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必须在阴阳、天时、人事、精神方面保持适当的和有层次的完满协调状态。并应符合以下四个标准:
     1、阴阳调和,阴平阳秘:“阴者,藏精气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      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形与神俱”。就是阴气平顺,阳气固密;形体壮实,精神饱满。
      2、适天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贱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疫不起,是谓得道。”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通,能顺从、适应四时的变化,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3、合人事:“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就是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大小事情都能胜任,不与别人发生矛盾。
     4、固精全神:“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嗜欲有制,房事有节,固肾养精,使元气从顺调和,精神内守而不耗散。
    因此,中医学对疾病的定义,应该是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后出现阴阳失调,适天时、合人事、精神形态完满协调状态发生异常的变化过程。上述四项标准中任何一项出现了负面异常都是疾病。
    从中文字面上看,“疾”,一个病字框,里面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这个“矢”就是“射箭”的“箭”。它告诉人们,那些从外而来侵害人身体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朝你放的冷箭,比如,感冒、风寒、传染病这些外来因素引起的不适就叫“疾”。疾还可以引申为疾驰、疾速,我们由此可以知道,“疾”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防治不当伤人夺命也快,它是从外面来的,最后肯定还得回到外面去,只是个匆匆的过客。再看这个“病”字,“病”字框里面是一个“丙”。在中国文化中,“丙”是火的意思。在五脏器官里,丙又代表心。所以,“丙火”又可以叫“心火”。心里感到不适有火,人就得病了,就这么简单。在古汉语中,疾是多义字,跟医学相关的含义常指一般的生病或轻病;病,常指病得很重。疾病连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病”含有“病急、病重”的意思。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疾病,卒于军。”,另一种情况,“疾病”是同义搭配的双音词,和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同。
      现代医学的疾病,都是按照前面的定义,以多种物理、化学的仪器检验、检测,查出代谢、功能异常,或者查出致病因子,或实质性的脏腑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才算明确界定的疾病,查不出异常的要么视为不是病,要么就视为亚健康。
     而中医学的疾病,是按前面的定义,用四诊方法为主,现在也需适应民众的需求和疾病定位诊断的需要借助现代仪器辅助检查得出病变部位与程度的报告,在这些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八纲、六经、脏腑气血等多种辨证方法来辨证诊断,除了用现代理化仪器检验检测出异常状态的属于疾病外,凡是阴阳失和、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经络阻滞而内生的风、寒、湿、热、燥、火、痰、郁、瘀、毒以及各种虚象全都属于疾病,所谓亚健康状态也属于疾病。
                                 2020.6.24综合整理

      附:关于亚健康
     最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宪章里面首先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健康指的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这个所谓的虚弱状态就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亚健康状态。然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苏联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把亚健康归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有人也称为第三状态或者是灰色地带,也有人称为次健康状态。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另外我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不仅仅认为身体健康就算是健康了,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同时还有一个完好的适应社会的状态,这三种状态合并在一起才能被称为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三种状态如果出现严重的负面现象,就可以被称为疾病,如躯体上具体包括如高血压、溃疡病、冠心病等,心理上自然形成了一些如神经衰弱、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另外还有人存在一些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情况,过于敏感,对社会一些方面有抵触心理甚至敌对心理,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态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但这些临床表现,按中医学的病因病机病证理论判断,仍然属于中医学的疾病范畴。



点评

支持原创,鼓励争鸣。  发表于 2020-12-9 10:18
见解独到,别树一格!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20-12-9 09:20
收藏了,并转发。  发表于 2020-12-9 09:04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20-12-16 08:5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20-12-16 00:51 编辑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20-12-16 00:46
健康就是中国的"身心健康".
          疾病首先是自己感觉异常痛苦(症状),或/和可见的形体改变 ...





             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
Conceptual differences in Human diseases and the Erroneous
              deviations in Clinical Medicine              


                澳大利亚    悉尼   张有和     ZHANG You-he   Sydney, Australia

[内容提要]  疾病与疾病的诊断,两者之间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关系。两者观念的混淆,不仅让世界上每天数百万人〝无病呻吟〞,使中医学蒙受〝不科学〞的百年之冤,也让世人患病时,失去了很多治愈或改善的机会。
         [关键词] 疾病观念   偏差    临床医学    误区
Abstract:The diagnoses of diseases rely on two different yet interrelated perspectives:objective existence and subjective cognition of the disease. However, these two concepts of understanding towards diagnosis are indistinct and confused. Such confusion not only lead to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moan” about their body health without definite clues, for over hundred of years it also  tarnishes the repu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s being “Non-Scientific”. Due to such misunderstanding people are deprived of the opportunity in seeking better cure or improvement regarding their body health.
Keywords:  Concept of disease, Erroneous deviation, Clinical Medicine


            〝中医不科学〞几乎成为当今世人的共识。
          应当说,这是当今世界医学近百年来的最大冤案。它涉及(1)中医学、(2)病人和(3)现代病因病理医学。冤案原由是:疾病观念,或者说疾病定义出现的偏差。
         如果说现代医学如此高度发达,竟在疾病定义上出现错误或偏差,各位一定认为太过耸人听闻,而笔者从事医学三十余年,也不曾怀疑过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在最基本的定义或观念上,经历了至少三千年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需要给疾病正名?而这一正名的要求,却是由〝中医不科学〞的冤案所引出。
        什么是疾病的正确定义/观念?
        首先,(1)疾病与(2)疾病的诊断,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1)疾病是指身体的病态异常。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
        (2)疾病的诊断,是有关疾病的主观认识。(A)主观认识有对与错的可能性,(B)有认识的角度和层次高低之分。
        因此,疾病的定义(定义从根本上影响着世人的观念),实际上是界定人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之为疾病,并以此为依据与正常人体区分,进而方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   关于 疾病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界定患病与否,首先是病人自己。医生主要是作出诊断,和进行相关的治疗。
       从理论上讲,不论是局部或整体的疾病,都应当从功能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辨识。但是,即便是今天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已经 深入到细胞器、DNA和分子的水平,临床上很多病痛仍然是以感觉异常--症状为主,结合病史和其它资料,进行排除性诊断。例如呼吸不畅,可以是(1)支气管和肺、(2)心源性、(3)精神或神经性和(4)胸壁问题等所至;又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医生未必能在结构上找到与之相应的异常形态。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要以形态结构异常为客观依据才作出诊断,是不符合临床现实的。因此,感觉异常--症状,就成为疾病存在和出现的第一依据。
        众所周知,每个人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或者说痛阈是不同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对麻醉剂的反应:笔者做为见习生时,亲眼目睹自己的年轻外科老师,因兰尾炎做手术治疗,但麻醉药在预定时间不显效,让他疼痛难忍,待手术快结束时才安静进入睡眠状态。又如每次感冒流行,总只是少数人患病。这些事实说明,除了致病因素,人体内部有很多不易度量的元素,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疾病发生只能是个体自我平衡和抗病底线被打破,其第一个标志就是感觉异常-症状。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家一定以为可以用理化检查结果,来界定疾病会更客观和标准。有如前述,对于不同的个体,数据与疾病的界定没有绝对标准,只有参考意义,很多数据的临床意义常有例外。笔者曾见一顾客脉搏36次/分钟,竟没有相关的不适,此人不是运动员,且身体瘦弱。三十年前,曾遇一男子因其它问题住院,X线胸片示左上肺野一实质包块,边缘整齐如鸭卵。这种例子如无心肺功能异常,如果跟踪检查一生无碍,从临床角度亦可不视为疾病。当然,如果血压持续在150/100mmHG以上者,虽然当时没有其它症状、体征,和心脑肾功能异常的显现,其今后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机率可能十倍以上地高于血压正常者。
        另一个例子是:三十年前,笔者工作所在医院的上司寸局长,因尿中有少数红细胞、X线肾盂静脉造影,见右侧肾盂哑铃状充盈缺损,但尿结核菌培养为阴性,却被诊断为肾结核,行抗结核治疗长达十年。后经上海静安区医院放射科王主任,对照发现该”病灶”十年不变,诊断:肾盂先天性异常。寸局长才摘下冤枉十年的肾结核帽子,不用再做痛苦的治疗。
        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到,理化检查客观重要,但不能离开个体功能与结构统一的原则。
        形体异常-体征,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客观依据。体征主要从两方面来辨认,(1)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比异常,(2)与自己正常时比较,(3)有如怀疑某一关节肿大时,应当与对侧相同关节作对比,包括相对的两个关节在同一张X线片上摄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姚明这位蓝球世界明星的身高,应属巨人症,但至少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其身高为病态。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个体内部的反应呈正相关,在客观上只能以感觉异常-症状和形态异常-体征为依据。临床上,尽管可以有理化检查和/或其它异常,但只要该个体没有症状和体征出现,临床疾病的诊断就不能成立;最大限度只能诊断为亚临床疾病。
        症状和体征做为人类疾病的客观依据,既包含了通常情况下的病态定义,同时也强调了相对于不同个体正常状态存在客观的种种差异。在疾病的定义或观念上,我们更强调后者。只有这样,疾病的定义才适用于每一个人。
        疾病是在人体发生的客观事物。它以症状、体征的出现为依据,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而疾病的诊断是主观的,如西医的临床诊断、CT扫描诊断、实验室诊断、病理诊断等,这些诊断只是某种方法和某个层次的相关认识,其本身就有时代和科技的局限。笔者曾从事X线诊断三年,最清楚〝未见异常(不等于无异常)〞的诊断报告,准确地表达了主观认识不能与客观存在等同。
        疾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相对于该个体正常状态的打破,而出现感觉异常-症状和形态异常-体征。在这个前提下,理化检查和其它的数据异常,只供参考。
        笔者认为:狭义的疾病,是以症状、体征为诊断依据的临床疾病。广义的疾病,包含(A)临床疾病与(B)亚临床疾病。亚临床疾病,是指没有症状、体征,但理化检查明显异常者,如血脂过高、血清转氨酶过高、血压异常升高等。
        通常来说,临床疾病是100%需要治疗的,因为该个体感受到了痛苦,且多伴有形体异常。而亚临床疾病则有诸多选择。
        对于西医—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来说,临床上很多病人经多方检查,常难得出一个明晰的病因病理诊断,在这种情况下,以病因病理为绝对优势的西医治疗,就丧失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只能进行对症处理:如止痛、退热、能量补充等。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认为:症状、体征是人体疾病出现的客观依据。换言之,疾病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症状、体征的出现就是疾病』。至于是什么病?则取决于我们采用的方法和角度,且永远是一种主观认识------诊断问题。

                                二、〝中医不科学〞之冤何在?
        本文一开始就指出,疾病是一大类客观存在的事物,疾病的诊断是人类关于疾病的主观认识,也就是说任何医学都不外是疾病的某种相关认识和治疗,中、西医学均无例外。
        在近一百多年里,批评中医不科学的主要核心在于:(1)中医理论上的粗糙浅略,加之五行等学说的克板牵强,且不能与现代科技对话,无法与现代人的思维沟通;(2)中医对临床多种疾病有效,且能治愈或改善诸多西医难治和不治之病,但这些事实却在中药的现代药理中得不到解释,因而被部份人视为安慰剂,从理论到临床把中医批得一无是处。
        笔者是唯物主义者,读过五年中医,拿到学士学位后,不清楚中医的所为在现代科学中归属那一门科学技术?也不明白病人为何要看中医?
        面对这种困惑,笔者从临床病象的客观存在出发,与中医的核心理论和辨证治疗规则作比较,希望从中找到符合临床疾病的有用部份。
        在就读中医学院之前,笔者学过西医,有五年西医X线诊断和内科临床的诊疗实践,因此在中医学院的五年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中、西医的比较分析。在毕业论文«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基础»中,笔者提出了相对不定位的概念,探讨了相对不定位证候分类等,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未能认识的临床病象。
        中医学的证候,一直是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方法不能解释,而临床上普遍存在于疾病全过程中的客观病象。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分析中,笔者认识到:(1)中医学的证候是一种整体状态的分类诊断,它的本质是病患某一时段的全身综合反应状态,是疾病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2)西医的病则是局部相关器官组织的病因病理诊断。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是整体反应状态与局部器官组织异常的关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临床范畴。这就是用西医方法解不开中医,临床上也不能替代中医药疗效的原因。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关系简述如下:                                
        1.  同病异治   器官疾病例如肺炎,从发病到治愈/或死亡,不同时期病人的全身状态不同,中医把它分为四至五个常见证型,用不同的方药治疗。由于中医在整体状态诊疗上的优势,中药在抗菌血浓度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疗效。笔者有两个病例,其家属是医生可以为证。这说明,中医从整体反应状态对疾病进行诊治,不但可行,且有良效;诸多西医难治或不治之病,就是从这个方面获效。
        2.  异病同治    当不同的器官病出现中医的相同证候时,使用中医同一方药通常可使病情改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同的器官病出现相同的状态,用同一方药治疗亦可使病情改善或治愈。这就是同一中医处方或中成药,适用于多种器官病同一证型—--状态的原理。
        中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两大优势表现在:
         (1)  现代病因病理诊断不明的疾病     因为中医辨证—状态分类的依据是症状体征,所以西医诊断不明并没有妨碍中医的辨证治疗。中医的诊疗绝不是天然药物那么简单:世界各国诸多天然药物疗法,大多是针对局部器官病的个别经验,不成体系,也不可能成为体系,因为现代病因病理医学—---西医对局部器官、细胞和DNA等的认识,已经形成非常有序的科学体系,在器官系统、细胞DNA范畴绝对领先,无出其右者;而从整体状态角度对疾病进行诊疗者,唯中医学自成一个独特诊疗医学体系,积垒了二千年以上的宝贵经验。
        (2)治愈或改善诸多西医难治和不治的疾病          这里指的是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如不孕症、先兆流产、病毒性肝炎、出疹性疾、肺炎和其它急、慢性炎症等,包括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不少理论上西医有效,但临床上却见无效或疗效不佳者。这些方面,有中国近五十年中西医结合的大规模临床验证资料为证。
         笔者两月前诊治一位74岁老妇,因右小腿前侧破损感染后未经适当治疗,伤口恶化至可见胫骨,经Westmead  Hospital诊查,无糖尿病和静脉曲张,考虑其年老体弱,建议裁肢治疗,惟老人为保全身归天,死不肯从;因而咨询笔者,给处方:黄芪30、白术20克防风10、人参10、广陈皮9、当归15、金钱草30、山楂15等,每周服五剂,现伤口已长满肉芽,快愈合了。
       这里再举西人妇女Debra习惯性流产,经西医行手术缩窄宫颈仍不能正常护胎,经郭富宁医学博士用丹栀逍遥散加黄柏、蛇舌草等,清热疏肝养血利湿治疗后成功产下孩子。该西人妇女没有中国文化背景,说明人体状态的辨识和治疗,是人类疾病诊治的一个有重大实践价值的领域。这个病例对西医、中医都是一个重要的典范。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从整体和个体反应角度诊治疾病的临床医学体系。相对于局部器官组织疾病,我们可以把中医的证候理解为状态病。中医学以症状、体征为依据,以寒热、虚实为状态分类的基点,自成体系,积垒了二千多年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今天人类临床医学状态病的诊治,提供了范例和有益的借鉴。
         写到这里,各位不难理解:为中医学喊冤,即是为我们自身的病痛叫屈。
     
                                    三、 每天数百万人〝无病呻吟〞
         我们说每天有数百万人〝无病呻吟〞,也许人们会说笔者夸大其词。如果您是一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每天至少有10-20%的病人我们不清楚其病因病理。做中医生的则有更多的病人,是在西医那里〝看不出病〞,因为痛苦困挠求中医诊治。在不少医生的下意识中,诊断不明常常与〝无病〞等同。这样一来,全世界六十多亿人,每天几百万人〝无病呻吟〞,已是绝对低估。
        临床上不少西医生,无视病人症状、体征的客观存在,把反复理化检查未见异常,看作是没事或没病;更有甚者,我们带中医硕士的教授,竟说中医的证不是病。在这种临床现实之下,中医、西医的门下每天有多少人的痛苦都属〝无病呻吟〞之列。这种把诊断不明等同于〝无病〞的下意识从何而来?这就是疾病的定义有偏差的结果。
        为此,笔者查阅了中、西医权威专著中有关疾病的定义(见本文末);也请教过一些医学教授和著名临床医生,竟无一人答对。他们的共同点是:用主观认识代替客观存在,试图从病因病理角度全面地、毫不遗漏地给疾病下定义。大家知道,主观认识是有限的,而且存在错误的可能性。临床医疗实践中,每天数以万计的误诊、误治早已是常识。苦于病痛被医生们视为〝无病呻吟〞者,真是冤案遍地。
       疾病定义存在严重问题,从而出现 疾病观念的偏差,世人和医生习惯上把诊断(主观认识)与疾病(客观存在)等同。既然西医这样的顶尖科技也不清楚中医学的证候是何物,中医还能说是治病救人吗?难怪80年前读医学出身的著名文人鲁迅,说中医有意无意地骗人;中华医学会某著名教授,对老朋友送来的中医文稿不屑一顾;连号称一流中医学府的中医教授,也说中医的证候不是病。
        说到这里,难道还有人说疾病的定义只是文字游戏?在这样情况下,中医学受屈是小,大量的西医难治或不治的病人,失去了中医有效治疗的机会,才是人类生命财产的真正损失。虽然有一些西医不治的病人,也抱着试试的心理求治于中医,但数量或不及应当看中医的5%;因此,疾病定义导致疾病观念的偏差,对整个世界患病人群的损失,被〝科学〞地扩大了。
         事实上,这些偏差与失误,并非现代病因病理医学-西医的错误。
         笔者知道,现代病因病理医学是一门唯物主义的科学。它从来没有说自身是医学的唯一代表,在很多检查报告中,只是反映事实。问题出在有些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医生、教授,把数十亿没有绝对相同的个体,放在本来就不是绝对标准的诊治规范上,再加上把自己主观的、有限的认识,与客观存在混为一谈。人为的失误,就这样在全世界人类的大脑里,潜移默化成为下意识的错误的疾病观念。
         从本文完成到公开发表之后,即便医学科学界接受:疾病的客观存在以症状体征为依据,与疾病的诊断是什么,不能混淆。但要重建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疾病观念,至少需要三十、五十年的时间。把中医的证候,真正视为疾病存在的一种形式,表面上只是为中医正名,而实质上是让世人名正言顺、科学地运用中医解治病痛,创造一个正常的舆论空间,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临床医学的误区。


         附:维基医学字典对疾病的定义
         疾病是由于某个人机体或情志的异常,引起的不舒服,功能紊乱,病态或死亡。广义上,亦包括受伤、残废或其它异常。因此而引起的综合征,感染,临床症状,机能异常,奇怪行为等,也包括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狭义上,疾病是由于病原体的入侵。(杨伊凡译)

A  disease or medical condition is an abnormality of  the body or mind  that  causes  discomfort,  dysfunction,  distress  ,or death  to the person afflicted or those in contact  with the person .Sometimes the term is used broadly to include  injuries,  disabilities, disorders, syndromes, infections,  symptoms, deviant  behaviors, and atypical  variation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hile in other contexts these may be considered  distinguishable categories. In the narrow sense, a disease is the invasion   of  the  body  by  pathogen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承蒙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黄振兴教授、原澳华中医学会会长杨伊凡医学硕士、广州. 杜同仿教授、陈建运中医硕士、德国. 张亮中医师审阅指导,谨此致谢。)
        (Email     youzhang@tpg.com.au   )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有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的价值,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5,12:68-70
2.          张有和,状态病与器官病,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5,11:58-65



                           ( 2007年3月  初稿;  2009年10月修订)
14
发表于 2020-12-16 08:4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20-12-16 00:48 编辑

          健康就是中国的"身心健康".
          疾病首先是自己感觉异常痛苦(症状),或/和可见的形体改变(体征)。很多病痛经西医多种检查未见异常(但不等于正常),而且很多病痛找不到明确原因。临床医学就是:全世界每天数百万人“无病呻吟”(西医诊查不明)。
          出现症状、体征就是疾病。症状是指各种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体征是指可以客观可见的各种人体形态异常。
        疾病包括临床疾病和亚临床疾病。狭义的疾病,是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诊治,称临床疾病;亚临床疾病,是指理化检查指标异常,如血细胞、血脂、胆固醇、血糖和血压指数等异常。亚临床疾病的治疗取决于医患的共识。

点评

人类疾病观念的偏差与临床医学的误区 Conceptual differences in Human diseases and the Erroneous deviations in Clinical Medicine 澳大利亚 悉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16 08:50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3:57:1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20-12-9 01:27
先生见解独到,人老心不老,不是墨守常规,而是勇于探索,深思苦练,故而,值得学习和敬佩。
我个人认为一 ...

谢千总版主评分、点评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3:56:3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20-12-9 02:20
疾病的定义是:自稳态失衡。健康就是维持自稳态平衡,疾病与健康是生命系统的两种状态。

一一个人较支 ...

谢谢陈总版主评分、点评支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3:55:2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9 01:02
谢谢分享。敢问这是先生自己的见解,自己写的文章吗?学习了,应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谢谢李先生评分、点评支持!
10
发表于 2020-12-9 11:1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2-9 03:29 编辑

         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拥有这十条标准才是健康,任何一项出现负面现象都不是健康了。
==========================================
     这十条标准是怎么得出来的?科学实验测定出来的?动物实验得出来的?这十条标准符合科学标准吗?根据是什么?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没有一个健康人。

9
发表于 2020-12-9 10:29:16 | 只看该作者
一一中医的健康概念,强调的是平衡,包括阴阳的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机体的生理活动与过程中,充满了对立统一,如肺的呼与吸,心的收缩与舒张,肾的分泌与重吸收,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及五行的平衡(以五脏平衡为主体,机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上保持平衡与稳定的状态)。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524

8
发表于 2020-12-9 10:23: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20-12-9 02:25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20-12-9 01:27
先生见解独到,人老心不老,不是墨守常规,而是勇于探索,深思苦练,故而,值得学习和敬佩。
我个人认为一 ...

我个人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人的阴阳气血,上下内外,具备平、正、满、通、和、五个条件就属于健康,上面,无论那个方面一失常,即为病态。个人意见,经供参考。

一一千总提出的"平、正、满、通、和",和李先生的"自稳态平衡",实质精神是差不多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有不同。前者较文学化。
7
发表于 2020-12-9 10:20: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9 01:20
《融合观》下篇第一章  重新认识疾病。158页。
    疾病的定义是:自稳态失衡。健康就是维持自稳态平衡 ...

疾病的定义是:自稳态失衡。健康就是维持自稳态平衡,疾病与健康是生命系统的两种状态。

一一个人较支持认同这个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15 , Processed in 0.0633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