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31|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发文: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 中医宝典 今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17 20:4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发文: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url=]中医宝典  今天[/url]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孕育下产生的。

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的形成是近代物理学、化学的成熟而孕育的结果。中医与哲学一样,研究对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现象(或证候);西医与近代物理、化学一样,研究对象是物质实体的结构与功能。

中医与哲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综合到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西医与近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是由分析到归纳的实体实验方法。

从《周易》的意义上讲,中医是“形而上”的医学,西医是“形而下”的医学。人们不可能用西医实体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医“形而上”的证候表现,也不可能用中医逻辑思维的方法研究西医“形而下”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人类科学分类学的规律所决定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6月01日   第 09 版)作者:李致重(作者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原主任)



“形而上”的两种解释

“形而上”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哲学上的解释,一个是《周易》里的解释。

在哲学上,“形而上”是一个哲学门类。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 、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在《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解释?原因在于对“形”的不同理解。哲学上的“形而上”是把“形”理解成具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周易》里的“形而上”是把“形”理解成情形、一切外在的表现。

《周易》里的“形而上”,就如孟子所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形”是和内在相对应的存在。那“形而上”者,就是内在的“道”。

“形而下”的内涵

把西医归为“形而下”,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分类。其实西医还够不上“形而下”。《周易》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把“器”理解成器皿、器官,只是具体的物体的话,确实能和西医沾点边。但其实“器”的本来意思并非如此。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黄帝内经》

“器”包括了生命的升降出入的变化过程,并且导致了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这样的“器”不可能仅是指“器官”、“器皿”吧?

西医的定义是“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所发展出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它的最深层次在分子领域。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只是某个切面,只能根据所观所见总结眼前的规律。

所以,西医还够不上“形而下”。

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

正如文中所言,“人们不可能用西医实体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医‘形而上’的证候表现,也不可能用中医逻辑思维的方法研究西医‘形而下’的结构与功能。”

如《伤寒论》所列的那样,中医的疾病分类方法、对疾病的发展阶段的认识、用药思路等,都和西医不同。

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所失者比所得者要多,因为显微镜下只能看到一点,是看不到人的全部生命的。

44
发表于 2020-11-17 16:15:0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的发展规律?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没有规律?中医药是在何时,什么环境下走向消亡的?
43
发表于 2020-11-12 08:56:5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始终都没有人说明白。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中医药发展的固有规律究竟是什么?谁也没有说清楚。谁都可以说自己是按照中医药规律发展的。

守正这个正,究竟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准?还是没有人说清楚。既然守正没有说清楚继承和传承、发展、创新就没有了共同基础。







    《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历史上,得大名者必有奇祸,此非虚言!

司马迁腐刑之耻,韩信胯下之辱,孙膑膑刑之痛,文姬三嫁之苦。

守正者,愿意吗?

      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尊荣显贵啊!

   中医学的发展必然是中西医融合,别无他途。

42
发表于 2020-11-12 08:53:50 | 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钟南山能够同时认可邪热壅肺证与病毒性肺炎是统一的、一致的吗???我在20年前论证过的事实,白纸黑字,有据可查,
41
发表于 2020-11-12 08:3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12 00:39 编辑

   我没有走用西方科学、西医动物实验、药物药理研究等方法研究中医中药的科学化道路,而是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论证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把中医理论中的所有重要节点上的证,逐一找到西医的相应病理状态,建立起证态体系(170多个证态)从理论上实现中西医的沟通。通过方证对应,西医的病理状态能够找到相应的治疗方剂,中医也能够找到证的西医诊断理化指标及其治疗方案,真正实现中西医理论上的沟通!

       170多个证态,涵盖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上的证,通过证与证之间的关系,170多个证变化无穷,能够满足所有中医临床的需要。
40
发表于 2020-11-12 08:21:23 | 只看该作者
    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冠肺炎得到了现在临床实践证实,麻杏石甘汤治疗病毒性肺炎是20年前论证的!
    《融合观》书中的170多个证态,也许还得50年才能够逐一被临床实践完全证实!
39
发表于 2020-11-12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
  二、营血分证
  1、热灼营阴
  
  2、热入心包
  
  3、热盛迫血
  4、血热动风
  
  5、气营(血)两燔
  
  6、热结肠腑
  
  7、热耗真阴
西医概念体系
  SIRS
  MODS
  1MODS早期
  
  2、中毒性脑病昏迷
  
  3MODS合并DIC
  4、中毒性脑病痉挛
  
  5MODS合并颅内高压
  6MODS麻痹性肠梗阻
  7MODS晚期异常消耗
证态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SIRS证态
  二、营血分-MODS证态            
  1、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2、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3、热盛迫血-DIC证态  
  4、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5、气()血两燔-颅内高压证态
  6、热结肠腑-肠梗阻证态
  
  7、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中药方剂
  
白虎汤
  
  
清营汤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地黄汤
  
羚角钩藤汤
  
  
清温败毒饮
  
  
大承气汤
  
  
加减复脉汤

38
发表于 2020-11-12 08:1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12 00:14 编辑

这次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完全证实了以下2个图表的正确性

          表1 西医的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热病病理过程的融合



西医感
  
染病
     前驱期
急性典型期
          SIRS
     MODS
     MOF
死亡
  
伤寒论
  
  
太阳
  
     表证
  
  
阳明病、
  
     少阳病
  
  
阳明
  
气分证
  
  
阳明
  
热实证
  
  
内闭
  
     外脱
  
  
死亡
  
  
温病
  
  
  
     卫分证
  
  
脏腑
  
     气分证
  
  
气分证(白虎
  
     汤证)
  
  
营血
  
     分证
  
  
内闭
  
     外脱
  
  
死亡
  



      2外感染热病证态概念体系举
中医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
  二、营血分证
  1、热灼营阴
  
  2、热入心包
  
  3、热盛迫血
  4、血热动风
  
  5、气营(血)两燔
  
  6、热结肠腑
  
  7、热耗真阴
西医概念体系
  SIRS
  MODS
  1MODS早期
  
  2、中毒性脑病昏迷
  
  3MODS合并DIC
  4、中毒性脑病痉挛
  
  5MODS合并颅内高压
  6MODS麻痹性肠梗阻
  7MODS晚期异常消耗
证态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SIRS证态
  二、营血分-MODS证态            
  1、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2、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3、热盛迫血-DIC证态
  4、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5、气()血两燔-颅内高压证态
  6、热结肠腑-肠梗阻证态
  
  7、热耗真阴-
中药方剂
  白虎汤  
  清营汤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地黄汤
  羚角钩藤汤  
  清温败毒饮  
  大承气汤  
  加减复脉汤



请高手把这个表整理好,谢谢。







37
发表于 2020-11-12 08:0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1-12 00:07 编辑

        中西医的发展,必然是中西医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医学体系。这一点大家已经有了共识,问题出在中医西化还是西医中国化,即在路线上、方法上的分歧。不可通约性告诉我们中西医沟通、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相互解释,而是一个相互包容、涵盖、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西医各自都要舍去一部分二者不相容的部分。
         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中西医实现了病症结合,但是中西医在理论上没有实现沟通,西医不知道为什么使用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起了什么作用?中西医结合学派不知道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敢承认张仲景能够治疗新冠肺炎!!抗击疫情的结果是:麻杏石甘汤把新冠肺炎治疗好了!实践跑到了理论的前面,张仲景的四个方剂: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温病学的藿香正气散、达原饮、甘露消毒丹等,治疗轻型、重型感染;危重型使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大承气汤;余热未尽期……。这是产生于临床实践的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理论根据是什么?中医院士们没有说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有说。所以,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参考系),能够沟通中西医的理论体系,让中医院士与西医院士能够沟通的理论体系。要让张伯礼与钟南山能够彼此沟通,彼此相信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新冠肺炎的机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证明:邪热壅肺证与病毒性肺炎在临床上是统一的,张仲景所说的邪热壅肺证就是病毒性肺炎,方证相应,麻杏石甘汤就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余类推,上述所列诸多方剂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理所当然了。
36
发表于 2020-11-10 11:40:0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7-18 06:09
李致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支持先生观点!
李致重在中医界似乎有些头脸,即便是在人民日报上发文,也只能代表他个人观点。
“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为什么不能?难道你害怕吗?
这是一种研究中医的方法而已。同理,也可以用中医的方法研究西医。
或许某种研究方法最后走不通,都是一种以进取为目的的探索,没什么能和不能的。成功就是弯道超车,不通可以另谋蹊径。探索研究永不止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1:58 , Processed in 0.4400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