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气规律辨析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寒温属性 文/王世保 对于这次己亥年末爆发的武汉疫病,西医从还原意识的角度将其定性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感染所致。中医则有着五六千年的治疫历史,早在周朝末期就形成了系统的疫病认知体系,理论上有周朝末期的《黄帝内经·素问》阐述的五运六气理论,诊疗上有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明朝末年的《瘟疫论》和清代的《温病条辨》等治疗疫病的经典著作。如何定性这次被西医称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疾病的寒温属性,当下中医界也有着不同认识。有中医家从临床辨证结合经典理论认为它仍然是温疫范畴,有中医家则认为这次疫病发生在冬季,理所当然的就是寒疫,从国家卫健委先后公布的三、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防治内容的差异就可以看到他们认识的分歧所在。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判定这次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寒温属性? 一、从运气规律看武汉肺疫发生的必然性 虽然中医对瘟疫在明清时期才形成完善的辨治体系,但是早在周朝末期的《黄帝内经·素问》里就对夏商周三代的疫病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素问》对上古疫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原则都记载在运气九篇大论里,即从《天元纪大论》到《至真要大论》九篇经文。五运六气理论既是阴阳五行理论的来源,也是阴阳五行理论在古人认识自然气候、农业和疾病流行实践中的应用。运气规律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疾病流行的自然规律,正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所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中医经典要求中医家能够通晓运气理论,知道每年六淫邪气的盛衰,用于指导临床辨治。运气规律决定了每年气候与疾病流行的情况,时疫虽然具有地方性,但它是整个运气规律决定的气候背景下发生的,既有运气规律的共性,也有地方的区域气候特征。所以判断这次武汉肺疫的寒温属性必须从运气规律进行判断。 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角度看,己亥年末爆发的武汉肺疫具有其必然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载有相关的内容,即“凡此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其病温厉”,“温厉”就是说民众在本气会流行瘟疫。比如内蒙古在2019年11月12日发生鼠疫、武汉市在2019年12月8日发生的肺疫,都属于“温厉”之病。内蒙古的鼠疫通过采取快速的隔离与治疗措施,在12月23日之后已经消除。武汉肺疫则在2020年之后继续扩散,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瘟疫。 武汉肺疫从2019年12月8日开始,有关医院发现前来就诊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发热症状。2019年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通报发现27例感染者。2020年1月9日,专家确认是新型冠状病毒。1月19日,武汉通报一夜新增136名患者,从此开始迅速增加感染患者。从武汉肺疫发生过程来看,该病是从大雪节之后开始发生,经过月余酝酿,大寒节前患者开始大量增加。大寒节为2019年和2020年的运气交变之日,2020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运为金运太过,大寒节之后虽然司天为少阴君火,会加剧烧灼肺金的趋势,但是客气首气为太阳寒水,加上客运首运燥金太过,金水相生,寒凉之气会去火润燥,武汉肺疫的发生本会减弱,但是2019年终之气和终之运郁积的火气仍会在大寒节之后爆发出来,并在2月18日雨水节之后逐渐减弱,或在进入3月20日春分之后就会逐渐消失。 二、从运气规律辨析武汉肺疫的寒温属性 2019年为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运为土运不足。上半年出现倒春寒,下半年出现暖冬,与运气规律完全吻合。从自然变化规律来看,冬季本应寒冷,万物藏精,以待春季更好地生长,但是本年度终之气为少阳相火,畏火司令,导致气候反常,出现暖冬,生物当藏不藏。尤其是从11月9日开始,终运为火运太过,运气皆为火,加剧冬暖。 由于2019年中运属于土运不足,上半年厥阴风木泄水,下半年少阳相火制水,导致江西、湖南、安徽、湖北以及河南南部发生严重的大旱。与湖北其他地区大旱有所差异,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属于水湿之地,受到在泉终气相火和终运太过火运的叠加影响,导致此地水湿蒸腾,湿热之邪比全国其他地区都要强盛。2019年中运为不足土运,脾虚容易出现湿滞;终气和终运皆为火,会烧灼肺金,导致肺阴亏虚,容易受邪。加上武汉市湿热之邪强盛,就会引起湿阻中焦、闭郁肺气,发为时疫。所以本次武汉肺疫发病部位在肺脏和脾脏,出现发热、干咳、咽干、咽痛的肺阴亏虚症状,浑身乏力、酸痛以及腹泻的脾虚湿困的症状。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少阳在泉,寒毒不生。”本次肺疫是因武汉的湿盛和少阳相火叠加火运太过所致,既然少阳相火之气不生寒毒,那么本病就仍然属于中医温疫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和脾。本次武汉肺疫是运气规律大背景下发生的时疫,具有运气规律决定的共性,但是对于发病的具体病人则需要个体化的辨证治疗,尤其是进入大寒之后受到太阳寒水之天气和太过金运之地气的影响,使得整个后续发病的患者病机出现了复杂化,这就更需要中医家在临床中仔细甄别患者到底是寒湿还是温湿,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说明:本文写于2020年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