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防治新型肺炎的方案: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崇汉、张之文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8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20-1-28 04:32 编辑

第一个方案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试用第一版)》的通知
市医管中心、各区卫生健康委、各三级医疗机构:

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试用第一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众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到我局医政处。

联 系 人:张栋 林文慧
联系电话:83970056,83970039
附件: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试用第一版)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20年1月23日
附件: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一版)

根据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状况,专家组认为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戾之邪侵袭肺脏,结合北京当前气候环境特点,属温热夹湿,致肺失宣降,肺气壅闭。临床诊治可参照本方案确定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及预防。

一、成人中医药治疗方案



1、疫毒袭肺证

【症状】初起发热或无发热,恶风寒,咳嗽,有痰或少痰,头身痛重,乏力,气短,口干,脘痞,或有便溏。舌苔白或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透邪、益气化浊。

【参考方药】
生石膏30g(先下) 知母10g 黄芩15g 炙麻黄10g 白蔻6g(打) 杏仁9g(炒) 生苡仁30g 桑白皮15g 苍术10g 黄芪20g 沙参15g 葶苈子15g

【加减】
发热重加青蒿 15g、柴胡15g;
咽痛加银花15g、连翘15g、桔梗6g;
苔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9g。

【参考中成药】

口服:金花清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胶囊等。




2、疫毒壅肺证

【症状】高热,咳嗽,少痰,胸闷胸痛气促,身痛,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便秘或便糖不爽,气短,乏力,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保肺平喘。
【参考方药】  
生石膏45g(先下) 炙麻黄10g 杏仁10g 银花15g(炒) 知母10g 水牛角片30g 浙贝母10g 瓜蒌30g 生大黄10g(后下) 厚朴15g地龙 20g 葶苈子20g 赤芍20g 生黄芪30g

【加减】烦躁舌绛口干者加生地30g、丹皮15g; 气短乏力明显者加西洋参10g;便溏不爽者加槟榔10g。

【参考中成药】
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口服:新雪颗粒、紫雪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等。


3、疫毒闭肺证

【症状】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喘息气促,干咳、少痰,乏力,语声低微,燥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
【治法】化浊开闭,益气敛阴

【参考方药】
全瓜蒌30g 郁金10g 葶苈子30g 丹参30g 地龙15g 蚕砂15g 苍术15g 猪苓30g 生大黄10g(后下) 枳实15g 炒山栀15g 生晒参30g

【加减】
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30g;
口唇紫绀加三七3g(冲)、马鞭草30g;
冷汗淋漓加炮附子10g(先煎)。

【参考中成药】
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口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等。




4、气阴两虚证  

【症状】气短,动则气喘,或咳嗽,神疲倦怠,自汗,心悸、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或舌嫩红,舌苔黄或稍腻。
【治法】益气养阴

【参考方药】
沙参15g 麦冬15g 生黄芪15g 神曲20g 赤芍15g 桑白皮15g 地骨皮15g 枳壳 10g 青蒿 15g 生地 15g

【加减】
气短气喘加五味子10g;
心烦失眠加炒枣仁15g。

【参考中成药】
口服:生脉饮等。

二、儿童中医药治疗预案



1、热毒藴肺证

【症状】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喉干痛,恶心呕吐,纳差,便秘,舌尖偏红,苔白厚,脉浮数,指纹红。
【治法】清热解毒 化湿宣肺

【参考方药】
炙麻黄4g 生石膏20g 知母9g 杏仁10g 生薏仁10g 芦根10g 桔梗6g 桑白皮10g 银花10g


2、疫毒闭肺证

【症状】高热,咳嗽,气粗,痰黄,可伴便秘,口渴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滑数,指纹紫。
【治法】化浊开闭 养阴清热

【参考方药】
炙麻黄4g 生石膏20g 知母9g 杏仁10g 生薏仁10g 全瓜篓10g 熟大黄5g 桑白皮10g 葶苈子6g 水牛角片10g 地龙10g 人参6g

三、中医药预防指导原则



1、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处方一】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麦冬3g、桑叶3g、菊花3g、陈皮2g。
以上4味代茶饮,用于群体预防性投药加黄芪10g。

【处方二】
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

金莲花2朵、麦冬5粒、青果2粒(打碎)、白菊花2朵。
以上4味代茶饮。


【处方三】
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

生黄芪 9g、北沙参9g、知母 9g、金莲花5g、连翘9g、苍术9g、桔梗6g。
上7味以水煎服,每日1次,可以连续服用6天。


2、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处方】
金银花3克、芦根6克、陈皮 2克。  
以上3味水煎代茶饮,用量根据年龄、体重适当加减,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儿童,可以连续服用6天

第二个方案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
方案提供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崇汉教授供中医临床医生参考

疫情肆虐,发展到目前,已经不是“熬大锅汤”能解决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不一样的症状,中医在临床上针对此次防治,应该根据病情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病症表现上考虑。要能抓住重点的同时提前考虑病情发展。

目前得到的实例病情,大多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也有非典型、难鉴别的案例,症状不限于:纳差、乏力、神差、四肢及腰背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心慌;结膜炎等。

在治疗上,中医医生面临不同的病人出现的具体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的不同阶段,应当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作用,一两味药的差别都会影响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卢氏提出以下建议,仅供临床中医生用作防治参考,大众请勿盲目效仿!!!

预防阶段


根据临床病情,医生可以考虑用:
桂枝20g、苍术15g、石菖蒲20g、白芷15g、陈皮15g、茯苓15g、法半夏20g、南山楂20g、炙甘草5g、生姜30g

第一阶段


发热、恶寒、头项僵痛、肌肉酸痛等:
桂枝法+葛根20g+黄芩15g

适用症状:
明显的发热;鼻腔、口腔感觉明显有热气呼出;口渴或不渴;出现阳明的症状。

首先,发烧症状尽快的缓解。
其次,最重要的是截断自身体内的病情演变!此次病情发展很快,如果已经导致了病邪犯肺,引起肺实质发生病变,那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所以前期阻断非常之重要!

第二阶段


保护肺体免于受到实质性伤害。考虑病邪对肺脏的影响,此阶段医生应在桂枝法的基础上考虑疏导肺络。在潜伏期之后,出现症状的初期,大约1-2天的病邪侵袭肺及呼吸道。所以在此阶段,医生一定要考虑到它对肺的影响。

可在桂枝法的基础上增减:
广紫菀15g、杏仁15g、木蝴蝶20g、苏子15g、广桔梗15g、黄芩15g

第三阶段


综合考虑病情病症。在没有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情况,医生要提前介入防范,先于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只有这样,才能使肺的宣降功能不受大的伤害,减缓一切可能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若肺气不能降,则影响了肺的宣。此次发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体弱多病者,大多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则易加剧其本身病情的危险性!

视具体情况可作为如下考虑:
疏肺、化痰、宽胸、降气。

在桂枝法的基础上增减后,医生应灵活增减:
广紫菀15g、杏仁15g、苏子15g、瓜蒌壳15g、北沙参30g、炙百部15g

若出现黄稠痰,上方的基础上,医生应灵活增减:
黄芩15g、芦根15g、浙贝15g

若出现壮热、热毒壅盛,医生可以考虑用白虎汤,但必须兼顾肺的问题,加减入疏导肺络的药物。

第四阶段


恢复期。如果能够切断病情在体内的发展,病人恢复起来就容易得多。目前医院收治的病人,不可能纯中医用药,一定是用了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等。根据以往的经验,造成后续的后遗症如:肝肾功能影响、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概率不容小视,后续中医医务人员也要考虑到这个层面。


第三个方案(家庭隔离防治)

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指南对当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症状表现轻微者提出“家中隔离”相关建议。

指出适合居家隔离的情况有:

一是症状温和(低烧、咳嗽、鼻涕、无征兆的咽痛)且没有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脏疾病、肾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考虑居家隔离;

二是不再需要继续住院、但仍有症状的病人。《指南》同时明确指出,决定是否进行家中隔离,需要谨慎临床判断,并且需要评估病人家里的安全性。

从疫情趋势来看,这类人群正需要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方案参与者、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授冯全生介绍说,本方案遵循WHO指南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诊疗方案,并从中医药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疑似病例)进行中医治疗及调理,希望能为战胜本次冠毒疫情、为健康中国贡献成中医智慧和力量!

以下方案详细内容: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居家中医调理方案(建议)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之文教授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除了遵循WHO指南中的建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诊疗方案外,本方案从中医药角度对居家人员调理进行建议,供参考。本方案也适合流感轻症居家人员。

卫生防疫


住所勤换气,每天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最好半个小时;隔离不外出,特殊情况(如去医院)外出需戴口罩(保护自己、不传他人),更不能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按六步洗手法、用流水洗手),特别是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手脏时、接触动物粪便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煮熟食物,尤其是熟肉和蛋类;避免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包括在公共场所吐痰,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尽早就医。

居家护理



空气消毒

《内经》云需要“避其邪气”,古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 “一人病气,足充一室。”因此,要做好室内空气消毒。

熏蒸处方1:
白醋50ml,加入水100ml,持续煮沸;

熏蒸处方2:
板蓝根10g,石菖蒲10g,贯众10g,金银花15g。加水1000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150ml。

使用方法: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熏蒸方药液加入洗净的家用空气加湿器中通电熏蒸或者再锅中持续蒸煮挥发,每天1-2次。

香囊处方:
藿香10g、肉桂5g、山奈10g、苍术10g。

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以预防疫病。

做好卫生清洁。包括衣服清洁、个人清洁、口腔清洁等。


增强正气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合理饮食:
饮食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芦笋、山药、蒲公英等。切记不能吃野味。

调畅情志:
要求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静养。

合理运动:
在家活动运动适度,不要太剧烈,以免加重肺部呼吸负担,可做如打太极拳等柔和的运动。

中医治疗



治疗处方

初起风热夹湿,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可予陈平伯风温初起方加减。

处方:金荞麦15g,前胡15g,杏仁15g,银花15g,桔梗10g,桑叶15g,薄荷15g,藿香15g,苍术10g,甘草6g。

若出现轻微干咳,低热或不发热,乏力,周身肌肉酸痛,头痛,纳差,舌淡或红,苔白或微黄腻,脉濡或滑,可以三仁汤加减:藿香15g,黄芩10g,薄荷15g,杏仁15g,薏苡仁15g,白蔻仁10g,芦根20g,竹叶15g,牛蒡子15g,甘草6g。

若邪在少阳,时有寒热,一身酸楚,口干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可予蒿芩清胆汤加减。

处方:青蒿15g,黄芩15g,碧玉散10g(包),枳壳10g,陈皮15g,姜半夏10g,竹茹15g,甘草6g。

加减:
1、咳嗽痰多,加竹茹20g、瓜蒌皮15g;
2、大便稀溏,可合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连6g。

邪在肺胃,干咳痰喘,舌红苔黄,脉数,可予麻杏石甘合小陷胸汤。

处方:麻黄10g,苦杏仁10g,石膏20g(先煎),甘草6g,黄连6g,姜半夏10g,瓜蒌皮15g。

加减:
1、肺胃热甚,加黄芩10g、虎杖10g、金荞麦30g;
2、喘甚,加紫苏子15g、葶苈子10g、莱菔子10g。3.大便不通,酌加生大黄。

余邪恋肺,疫病后期,口咽干燥,干咳少痰,舌面少津或干,或少苔,可予桑杏汤加减。
处方:桑叶15g,苦杏仁10g,川贝母10g,北沙参15g,竹叶10g,梨皮10g,甘草6g。

加减:
1、口渴甚,加天花粉15g;
2、大肠津枯便闭,加松子仁15g、柏子仁15g、陈皮5g、桃仁15g。

以上处方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5分钟,连续熬两次,将两次所熬药液混匀服用,每剂3次,每次150ml,每日一剂。


中成药参考

藿香正气液、荆防颗粒、肺热咳喘颗粒、莲花清瘟胶囊、抗病毒颗粒、虎杖解毒颗粒、板蓝根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等。
以上药物需咨询专业中医生辨证使用。


预防处方

防风15g,黄芪20g,金荞麦15g,连翘15g,黄芩15g,藿香15g,甘草6g。

煎服法:此方泡1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成600ml,2日1剂,亦可以茶饮。
(以上来自川渝中医传承交流群今天早晨9.27的消息,原标题是
《中医出手了!三套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医方案供全国临床医师参考,你最赞同哪一套?》,
笔者转发编辑了标题,标示了方案次序。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2:35:4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0-1-28 04:22
每一个个体都有不一样的症状,中医在临床上针对此次防治,应该根据病情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病症表 ...

谢谢点评、回复!
3
发表于 2020-1-28 12:22:07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个体都有不一样的症状,中医在临床上针对此次防治,应该根据病情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病症表现上考虑。要能抓住重点的同时提前考虑病情发展。
==============================================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赞一个。向第一线的医生、专家学习。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2:06: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三个防治新型肺炎的方案,个人认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方案适于北方地区,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崇汉教授方案适于西南地区,但春季气候温暖以后可能还须更新,张之文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老三届毕业生,著名的温肺病学专家和中医肺科专家,笔者1980年代初在那里进修,张教授主讲温病讲得非常好,他推荐的轻症家庭隔离治疗方案适于西南地区。
内经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导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冠状病毒,也是随自然界气候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随机侵袭伤害人体,所以中医药防治方案了也应针对六气变化的不同情况和地域环境的不同而采用防治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6 02:12 , Processed in 0.0865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