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08|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认识的《黄帝内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17 15:3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木沉香 于 2019-9-17 15:35 编辑

                                              我认识的《黄帝内经》
                                                                                                                  王子良
                                                         
1. 问题的提出
网上浏览,见有中医初学者或欲矢志中医的年轻人,买来《黄帝内经》作为入门之学,学起来一头雾水,颇觉吃力,于是上贴询问,请人指点迷津。有人回复说:“书读百遍理自通”云云。
作为一个过来人,想就自己对《黄帝内经》的认识,负责任地告知初学者们正确认识和如何去学习《黄帝内经》。争鸣嘛,说得有理,读者引以为借鉴;错漏之处,请高人指点。是故,无论对与错,都是善莫大焉。

2. 学习经历
大学期间5年,有一门必修课叫“《黄帝内经》选读”。选读者,当然不是全部,共选36篇。其中《素问》25篇(总共为81篇),《灵枢》11篇(总共81篇),其中又有多篇是节选。可见所学也只是皮毛而已,或者只能属于“师傅领进门”罢了。我没有调查过,毕业后还有多少人主动、继续、深入、研习过《黄帝内经》。
我有幸在后来的继续教育时被迫通篇学习了《黄帝内经》,老师是专门研究《黄帝内经》的学者,授课水平在黑龙江省也是颇有名气的,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留给我等的一句话:“以后你们不会在有这样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了”。那时学得蛮有兴趣,期间还不知量力地写过几篇论文。多年过去,果如老师所言,从没有翻阅过是书,那认真记录的学习笔记也一直被束之高阁,现在提起恍惚有如遥远的陈年旧事。当时熟知的什么五运六气、子午流注推算之法,已经是一问三不知了。

3. 关于《黄帝内经》成书
有人喜欢把它推论到春秋时代,似乎成书越早,越能显示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医的伟大。
中医理论的的产生,必须要经历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总结经验使之系统化上升为理论。自从有了人类,就存在疾病和寻找与之抗争之法。这些经验当没有形成可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时,不能称之为医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用秦朝与汉初是通用的小篆写就,其内容粗糙,还不足以构筑起中医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集此前医学发展之大成。汉初老庄盛行,各家又都推崇皇帝,社会广传“今不如昔”风气,许多著作欲使人接受,均借前人名字,托名皇帝,寄希流传。私以为其成书不会早于西汉。秦朝的统一,为医学集成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但秦朝暴政,焚书坑儒,持续时间很短。到了汉代始发大开门路及献书之策。鉴于书册散亡颇多,成帝时诏求遗书于天下,刘向父子受命校书,广罗遗本,较之异同,校勘整理,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篇名,写定正本,为经世致用之学。撰写时鉴于古代很多书册都无名,《黄帝内经》是奉诏整理古代医书时起的名,也是有些根据的。另如《战国策》就是献后定的书名。而西汉以前的著述,从未见有《黄帝内经》或《灵枢》、《素问》字样。这里不作详述。

4. 此《黄帝内经》非彼《黄帝内经》
最早的《黄帝内经》是个什么样子,今人不知道。只是从东汉固班的目录学《汉书·艺文志·方技论》中只有目录记载,两百年后的东汉末年张仲景习医时参习过,也不知是不是原本或全本。我们知道早期的书是写在竹简上,这才有了藏书“汗牛充栋”、读书“韦编三绝”之说。
《黄帝内经》原本早已亡佚,现在我们看到的最早版本都是经后人补入的不全本,分不清哪些是原文,哪些是后加。《素问》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王冰编注的二十四卷本。《灵枢》部分最早的则是南宋·史崧自称的家传秘本。其中最著名的“七篇大论”已被确认是后人加上去的,谁知道其中还有多少篇章是后人补缀?存在多少错简、衍文?其中一句“是动所生病”就争论了上千年,被历代医家解释得玄乎玄,直到1978年马王堆出土医书得以证实,顿把千年争论化作一场闹剧:其实很简单。

5. 正确认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排除神仙所授、外星人遗留之书,它毕竟是两千年前的古代著述。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可能超越现代人对自然界与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可避免地渗入了许多错误的内容。同时它不是一部纯中医理论书籍,而是集当时思想之大成,它是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到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等,当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生命哲学杂书。古人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条件下,最先重视的就是生命与健康。所以在《黄帝内经》中做多论述的也就是生命与健康。主要谈及的是理论,所列13方,均不为今人所用。庄子有云:“内者谈理与本,外者言其奇迹。”或许《黄帝内经》讲的就是医理;《黄帝外经》讲的则是医疗,此书早已亡佚,内容已不得而知。
所以学习《黄帝内经》千万不要把它看成全部都是句句真理,字字珠玑,篇篇奉之圭臬,把书中错误,理解成自己没有认识上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相对真理,都需要进步,中医也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结合当今新思想、新成就,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促其发展。
要知道天上地下,人居其中,现在的天地已经不再等同于秦皇汉武时代了,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和生存条件,人体状况,饮食结构等等的差异,其结果已经不仅是“古方今病不相等也”,古人理论也未必完全符合今人的状况。

6.《黄帝内经》何以局面火热?
近几十年来,西方医学的生物模式遇到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困窘,进而形成当今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很多新学科都乐于从《黄帝内经》中汲取营养,编书晋级,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使中医学不仅仅是遗产,而成了宝藏。区区不足15万字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被渲染成无所不及的万花筒。各种讲解与著述泛滥,诸如:《黄帝内经》与预测学、《黄帝内经》与治未病、《黄帝内经》与时间医学、《黄帝内经》与美容、《黄帝内经》与养生、《黄帝内经》与饮食,等等。
有部叫《黄帝内经》纪录片是这样说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刚刚兴起的如医学地理学、医学心理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等先进学科,却在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得到了极为完善的表述。当今世界上,还找不到一部著作能像《黄帝内经》这样,将哲学、医学、养生学、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心理学、甚至美学、乐理等等学科融会贯通、凝聚一体;还难以找到一部像《黄帝内经》这样独一无二的、天才的、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巨著。这是一部不朽的奇书,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我担心,把《黄帝内经》炒的过高过热,成为中医的圣经,国学的圣经,所昌的也不一定是正道。

7. 对初学中医者的进言
不要率先选择艰涩《黄帝内经》。我曾学习过王力主编的四大册《古代汉语》,自持有雄厚的古代汉语基础,读起《黄帝内经》也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还要依靠老师帮助解读。如果年轻人以它为入门之学,恐怕结果会事与愿违,没能学进去,反而被学出来了。最好是先学习《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循序渐进,待具备了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有兴趣的话,再去学习《黄帝内经》,还要注意选择一个好的版本。
试想,每个学中医的人,都从根部的《黄帝内经》学起,四大经典、九大经典、唐宋元明清各家著述,恐怕皓首也难穷经,继承不能,何言发展?《黄帝内经》等还是留给专业人员研究、校正、整理、总结,删繁撮要,供后人不走弯路,学以致用。

罗嗦这么多,以上为一家之言,也不值当否。(2013-2-28)
附:这是多年前写下的一个短文,原来注册的中医网站突然消失了,初到此处,无暇新作,转发旧文,算作报到参与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5
发表于 2019-9-27 14:39:30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9-9-27 02:39
表虚(有汗)者施桂枝汤(解表);表实者(无汗)用麻黄汤(发汗),具体治病时,还有“因人、因地、因时 ...

      谢谢先生赐教。
     我在这里主要强调中医药可以治疗西医的疾病,至于中医药治疗治疗感冒的方剂与适应症,在《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里,有详尽的讨论。
24
发表于 2019-9-27 11:24:57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9-27 10:58
你有没有发现,中医学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治疗感冒的市场份额,因为现代医药速效感冒胶囊含有发汗的成分, ...

我国民间还有不用花钱,比出门买西药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治风寒感冒的方法,你知道吗?
23
发表于 2019-9-27 10:5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
发表于 2019-9-27 10:39:3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9-27 08:08
病人、疾病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当一个病人坐在西医面前,而后坐到中医面前,这个病人的疾病是唯一的真实客 ...

表虚(有汗)者施桂枝汤(解表);表实者(无汗)用麻黄汤(发汗),具体治病时,还有“因人、因地、因时、因病”治宜的问题,如北方人发汗,需用麻黄,药力才达,南方人用生姜、桂枝即可。
21
发表于 2019-9-27 08:0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27 00:10 编辑

  病人、疾病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当一个病人坐在西医面前,而后坐到中医面前,这个病人的疾病是唯一的真实客观存在,中、西医的诊断名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效果是相同的治愈了,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感冒,中医诊断为太阳表实证,麻黄汤,一汗而愈;西医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阿司匹林类,一汗而愈。仅就这一个病人而言,麻黄汤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没有问题吧。100个、1000个这样的病例,能不能说明问题。
20
发表于 2019-9-27 06:03:49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9-25 22:59
有人是打着伤寒对证起家的,伤寒是六经人体,对证是对六经脉证,要查其脉证,知犯何异,隧证处理。但是, ...

是的,很对。一本《伤寒论》,本来就是“循经证治”,可被《伤寒论》张冠李戴的书名,在一千八百来年中搞得昏头转向、浑天黑地、找不到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19-9-25 22:59:41 | 只看该作者
周现强 发表于 2019-9-25 19:07
一吐了之先生,总是如此责任心的发言,值得尊重。

有人是打着伤寒对证起家的,伤寒是六经人体,对证是对六经脉证,要查其脉证,知犯何异,隧证处理。但是,不能用经方对西医之病,西医有六经吗?所以,用经方对西病是没有道理的。
18
发表于 2019-9-25 19:07:5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9-22 22:47
不读内经就不是真正的中医。一心成名,必不择手段,故投机取巧最为时毛。黄煌是用经方对西医的症,名于此 ...

一吐了之先生,总是如此责任心的发言,值得尊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9-9-23 18:00: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1:53 , Processed in 0.0939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