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湿性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23 07:5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3-10 23:32 编辑




              风湿病  (rheumatism) 
  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
  风湿病能否根治:
  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炎性肌病、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瑞特综合症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上百种以上的以累及骨、关节等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总称。
  国际上把风湿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1927?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在我国内科学中,风湿病学是最年轻的一门临床学科, 1985年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会,在此前后国内几十家大医院先后成立了风湿免疫科。经过几代风湿病大夫的努力,我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已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风湿病的知识在我们国家尚未得到广泛普及,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不恰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使相当比例的风湿病患者深受其害,而风湿病的诊治一定要到建有风湿科或风湿免疫科的大医院才有可能保证。
  各种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往往有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损害,具有繁复的症状,常因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成为疑难杂症。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迁延不愈,有些爆发起病,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烦琐和复杂的,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编辑本段]风湿病病因
  根据本类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类如下:
  一、弥漫性结缔组织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幼年型关节炎 (1)系统性起病,(2)多关节起病,(3)少关节起病。
  (三)红斑狼疮 (1)盘状,(2)系统性,(3)药物性。
  (四)硬皮病
  1、局部型(1)线状,(2)斑状。
  2、系统性硬化症 (1)弥漫型硬皮病,(2)CREST综合症,(3)化学物(或药物)所致。
  (五)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六)多发性肌炎
  1、多发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
  4、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
  (七)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
  1、结节性多动脉炎
  2、变应性肉芽肿
  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过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4)与恶性肿瘤相关,(5)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肿性动脉炎(1)Wegener肉芽肿,(2)巨细胞(颞)动脉炎伴或不伴风湿性多肌痛,(3)Takayasu动脉炎。
  5、Kawasaki病
  6、白塞病
  (八)干燥综合症
  1、原发性
  2、继发性 与另一结缔组织病相关。
  (九)重叠综合症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其他
  (十)其他
  1、风湿性多肌痛
  2、复发性脂膜炎
  3、复发性多软骨炎
  4、结节红斑
  二、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一)强直性脊柱炎
  (二)Reiter综合症
  (三)银屑病关节炎
  (四)炎性肠病关节炎
  三、骨性关节炎
  (一)原发性 (1)周围性 (2)脊柱。
  (二)继发性 (1)先天性 (2)代谢性 (3)外伤性 (4)其他关节病。
  四、感染
  (一)直接 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引起。
  (二)反应性 (1)细菌性 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新内膜炎、痢疾后,(2)病毒性,(3)疫苗后,(4)其他。
  五、代谢和内分泌病
  (一)与晶体相关
  1、尿酸钠(痛风)
  2、焦磷酸钙(假痛风、软骨钙化病)
  3、碱性磷酸钙(磷灰石)
  (二)其他生化异常
  1、淀粉样变 原发性、继发性。
  2、血管病
  3、其他先天性病 Marfan综合症、Ehlers-Danlos综合症、成骨不全。
  4、内分泌病 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
  5、免疫缺陷病 低丙球蛋白血症,lgA缺乏症,补体缺乏症。
  (三)遗传性疾病
  1、先天性多关节弯曲
  2、过动综合症
  3、进行性骨化肌炎
  六、肿瘤性
  (一)原发性 滑膜瘤、滑膜肉瘤。
  (二)继发性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
  七、神经血管病
  (一)神经性关节病
  (二)神经性关节病
  (三)压迫性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受压(腕管综合症)
  2、神经根受压
  3、脊髓狭窄
  (五)交感神经反射性萎缩
  (六)其他 雷诺现象(病)
  八、骨与软骨病变
  (一)骨质疏松 全身性、局限性
  (二)骨软化
  (三)肥大性骨关节病
  (四)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
  (五)骨炎
  (六)缺血性骨坏死
  (七)肋软骨炎
  (八)其他
  九、非关节性风湿病
  (一)关节周围病变 滑囊炎、肌腱病、附着端炎、囊肿。
  (二)椎间盘病变
  (三)原发性下背痛
  (四)其他
  1、纤维肌痛、纤维织炎
  2、精神性风湿病
  3、局部性痛
  十、其他具关节症状的疾病
  (一)周期性风湿病
  (二)间歇性关节积液
  (三)药物致风湿综合症
  (四)其他 慢性活动性肝炎、多中心性单核-巨噬细胞增多症、外伤等。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病因较明确的疾病,如肿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在内科工作中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中医分类
   (-)按病因分类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命名,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是风湿病的主要分类方法之一.«素问·痹论»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均是以病因之风、寒、湿、热分类。«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以及后世医家明确提出了“风湿”、“湿痹”、“风寒湿痹”等的病名。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从病因分类考虑,一般将风湿病分为一下几种:
  1.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风性走串,故临床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因风为阳邪,“上先受之”,故多发为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膝理空疏,故有恶风,汉出之症。
  2.寒痹:多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且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又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临床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3.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为特点。因脾主湿,而湿性黏滞,阻碍气机,故又多见脾不运湿之症,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如缓等。
  4.热痹:以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为主,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因热为阳邪,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等症。
  5.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失于儒养而引起得一类痹病。因“燥胜则干”,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儒养,故临床以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为主要特点。
  6.风寒湿痹:风寒湿邪兼加而至,为“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本义.临证时需辨析三者之中孰轻孰重.若以风,湿为主者,称为“风湿痹”:若以寒、湿为主者,称为“寒湿痹”;若风寒湿三气兼重,则以“风寒湿痹”名之。
  7.湿热痹:感受湿热之邪为主,或是风寒湿等邪气郁久化热而为换。
  临床所见,一般而热痹多为湿热痹。其临床表现为湿痹与热痹症兼而有之。按部位分类;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早在«内经»中即有五脏痹和五体痹之称,并沿用至今。
      (二)按病变部位分类:
       1.五体痹
       2.五脏痹
  患者的诊断不仅需要详细的病史和查体,而且需要进行各种抗体等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风湿病是难以根治的,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尽管多数风湿病难以根治,但仍是可以治疗的,通过正规、系统的用药,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和挽救生命。如果患有风湿病,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系统,常会延误病情,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风湿病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风湿病的根治?法,如干细胞移植等,正在临床试验中,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风湿病是一定可以根治的。
  风湿病常用治疗方法: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1.风湿病常常侵犯关节、肌肉、骨骼以及软组织,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发热这些症状比较突出,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是治疗这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往往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天新利德、西乐葆、万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使得副作用明显减少。
  2.如果风湿性疾病得不到正确合理的治疗,关节,肌肉,骨骼等病变会导致功能障?和畸形,留下终身残疾,影响生活和劳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从风湿性疾病侵犯的组织看,以往称之结缔组织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乱,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的一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已明确是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往留有关节腔,骨骼,韧带受累。因此风湿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需进行病因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调节,例如使用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疗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新药物不断发现,用于临床,如骁息、爱诺华、帕夫林,新疗法不断发现,如①对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疮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氯喹、mtx的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副作用;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联合治疗,一线药与二线?的联合治疗,二线药之间的联合治疗。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风湿病。
  3.生物治疗及骨髓移植治疗也已试用于临床。
  4.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改观了疾病的预后,致残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一)情志护理
  由于风湿病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大,患者的思想活动、情志变化更为复杂,如疾病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就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产生了急于示愈、心情急躁、要求医疗效果过高的情绪等等精神状态,都严重影响了治病的疗效,此时虽有"灵丹妙药"也难奏效,所以对风湿病人的护理道德要做好情志护理。
  具体做法如下:1)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2)争取亲属积极配合,使能达到预期疗效。
  (二)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风湿病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经常洗晒,尤其是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铺不能安放在风口处,防睡中受凉。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一刻钟左右,可促进下肢血液流畅。
  对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帮助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对手指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屈伸不利,或两膝关节及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时照顾、处处帮助。
  2、饮食护理: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2)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3)注意饮食宜忌。
  (三)姿态护理(亦称体位护理)
  风湿病人的姿势动态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姿态护理的目的是时时注意纠正病人不良的姿态、体位有利于今后恢复健康,正常进行工作。
  风湿病患者由于肢体麻木、酸痛、屈伸不利、僵硬等情况,常常采取种种不正确的姿态和体位,以图减轻疼痛。因此在护理时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睡眠等姿态均须注意,及时纠正,防止遗害终生。
  护理时还要注意生理姿态的保持。如为预防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髋、膝关节发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时应尽量挺胸、收腹和两手叉腰,避免懒散松弛的驼背姿态,床铺不可太软,以木板床为佳,睡眠时忌用高枕,卧姿采取以俯卧姿势为佳等。
  (四)功能锻炼护理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必须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即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如何指导风湿病患者适当休息和进行必要的锻炼也是风湿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有病时的功能锻炼与无病时的体育锻炼要求不能一律。
  对于风湿病人,锻炼是为了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但锻炼的要求与方法应根据体质、年龄、性别不同而各异,如风湿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全身症状明显或关节严重肿胀,此时应卧床休息,严重者可休息1-2个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关节的功能位置,一俟病情缓解,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锻炼,如关节屈伸运动、按摩肿痛关节等。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下床活动,慢步行下床活动,缓步行走.
  关节肿痛消除后,必须将功能锻炼放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按照病变关节的生理功能进行锻炼,开始时先从被动活动逐步转为主动活动,或两者结合进行,以主动活动为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亦可借助于各种简单的工具与器械,如手捏核桃、弹力健身圈锻炼手指功能;两手握转环练习旋转功能锻炼手腕功能;脚步踏自行车锻炼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以锻炼踝关节;滑轮拉绳活动锻炼肩关节等。
  2、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
  风湿病人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也应因人因病制宜。
  (五)辅助治疗护理
  风湿病是一种比较难治的顽固性疾病,有时单纯服药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风湿病的专家主张要用综合疗法,即用各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疗法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辅助疗法主要有:传导热疗法,矿泉疗法,运动疗法,敷贴疗法,热熨疗法,外搽疗法,薰蒸疗法,药液穴位注射,针灸、推拿、按摩疗法及激光、微波电疗法等。
  (六)并发症的护理
  风湿病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常易合并其它病症,尤其是在气候突变或梅雨季节及台风、暴雨、严冬、酷暑时,更易感受风寒、湿邪及中暑等,对此应予以重视。对于合并肺炎、心衰、高烧不退等严重并发症时应早上医院对证治疗
  风湿病是西医病名,此病多属中医痹证范畴,为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难治性疾病。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主要与正虚、邪侵及痰浊淤血有关。在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热外邪侵袭,痹阻肌肉、关节、经络之间,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畸形。病久不愈,可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皮下结节,肢体僵硬,麻木不仁,且诸症顽固难愈。 中医治疗风湿病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首当辨明虚实寒热。病属实者,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麻木为主症,无正气虚弱表现。病属虚者,伴气血损伤、脏腑亏虚证候。临床治疗风湿病通常按病证寒热性质主要分为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型。目前各药店里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很多,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证型选用,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疗效。
  一、 风寒湿痹 症状:肌肉筋骨关节疼痛、肿胀,肢体麻木,展伸不利,恶风畏寒,得热痛减,遇冷痛增。舌苔薄白或白腻。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及着痹之分。行痹以感受风邪为主,肢体关节多呈窜痛,痛处游走不定;痛痹以感受寒邪为主,肢体关节痛剧,痛有定处,喜热怕冷;着痹以感受湿邪为主,肢体关节肿胀,痛处固定,肌肤麻木、沉重。 治则:散寒、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中成药:风寒湿痹冲剂、风湿关节炎片、追风透骨丸、疏风定痛丸、小活络丹、宝光风湿液、风湿骨痛丸、祖师麻片、麝香风湿片、老鹳草膏、史国公药酒、冯了性药酒、骨刺消痛液、护骨酒、木瓜酒。 外用药:骨友灵擦剂、麝香壮骨膏、天麻追风膏、狗皮膏。
  二、 风湿热痹 症状:肌肉筋骨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甚者痛不可及,得冷稍舒,或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全身表现,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 治则:清热、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中成药:湿热痹冲剂、二妙丸、四妙丸、痹隆清安片等。
  三、 其他证型 症状一:若病人肌肉筋骨关节肿痛,而无局部冷热与皮色异常,亦无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症状,则多属感受风湿之邪。 治则:以散风除湿为主。 中成药:散风活络丸、舒筋活血片、活络丹、天麻丸、风湿关节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风痛宁等,并可外用追风膏、伤湿止痛膏。 症状二:若病人肌肉筋骨关节肿痛,怕冷亦怕热,关节局部喜暖亦喜凉,多为寒热错杂淤血阻络。 治则:散寒清热、通经活络。 中成药:通络开痹片。 症状三:若风寒湿痹病人兼有气血两虚,可见面色萎黄、乏力气短、自汗心悸、食少便溏。 治则:益气养血。 中成药:大活络丹、活血通脉片等。 症状四:若风寒湿痹病人兼有肝肾亏虚,可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健忘尿频、关节强直畸形或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遗精;偏阴虚者,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盗汗;偏阳虚者,形寒肢冷。 治则:补养肝肾、强壮筋骨。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益肾蠲痹丸、壮骨关节炎丸、灵效丹系列等.
[编辑本段]风湿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疼痛,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本病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常见的风湿病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增生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红斑狼疮、产后风、顽固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干燥综合征等。
  在日常生活中,风湿病的注意事项:
  (1)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2)洗濑宜用温水,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还可以消肿痛,除风湿。
  (3)风湿病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肾虚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4)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
  (5)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6)风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轻重,遵照医嘱,调理饮食和忌口。
  (7)风湿病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8)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
[编辑本段]风湿病患者禁忌以下行为!
  患病以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切忌以下几种行为的发生:
  一、早期不在乎,认为自己会好。有的人早期只有一个手指、足趾或腰、背、髋关节疼痛,但却不在乎,等到病重了才去医院,结果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二、未经医生诊断,自己乱吃药,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包括激素引起的骨坏死、骨质疏松等;抗炎止痛类引起的胃部不适、溃疡、出血、肝肾损害等)。
  三、为图省钱或方便,看街头小广告到非正规诊疗机构吃所谓的“验方”。由于不知道“验方”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吃药后症状看似缓解了,病人就认为有“疗效”,其实往往会掩盖病情。要正规系统中医中药治疗,选用灵效丹系列、骨神康系列治疗。效果佳。
  四、见好就收,不彻底治疗。有的病人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见病痛减轻,就停止治疗,等再犯病时再治疗,结果使病情不断发展,越来越重。
  风湿骨病类疾病易反复,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要做到“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十二字方针”(早期、及时、有效、系统、足程、足量)平时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加强饮食。定期随诊。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7:36:4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痹病大全》就记录此类有关病名400余种并探索了分类方法。前人对风湿病命名与分类的记载,其内容十分庞杂,这既表明风湿病这一大类疾病本身的复杂性。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7:17:34 | 只看该作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进一步阐述:“有暑伤气湿热入络而为痹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亦指出:“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

================================================

          是指传染病中的骨关节炎。参考《中西医融合观》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6:5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3-10 23:13 编辑

          五体痹是邪气聚集于肢体经络所产生的一类疾病,根据感受邪气的季节和部位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脏痹是淫邪之气久而未愈内舍于脏腑所产生的一类疾病,根据受累脏腑分为肺痹、脾痹、心痹、肝痹和肾痹。《内经》中所言:"五体皆合于五脏",反映出五体与五脏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因此了解致痹之邪在五体与五脏中的传变规律对于痹证的预防、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反映了四肢、躯体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的结构层次,也反映了疾病发展的层次与先后以及病情严重的程度。
        五脏痹与五体痹的对应关系:皮痹-肺痹、肌痹-脾痹、脉痹-心痹、筋痹-肝痹、骨痹-肾痹,既是五行学说的具体运用,也反映了由五体痹向五脏痹发展的途径与联系。


          以西医而言,风湿性疾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不仅仅表现在骨关节的病变,而且涉及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
         
           心痹可见于红斑性狼疮合并心、脑损害,类风湿关节炎中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或并发心肌炎,雷诺氏征等疾病。现代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病变,系统性硬化症、弥漫性纤维化心肌炎等可出现类似心痹的症状。


            肺痹的特征接近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如咳逆上气、喘息气促、憋闷、喘息烦满不得卧,甚至气奔喘满以致昏塞、胸痞呕恶或身发寒热、皮肤麻木如虫行等。


              肾痹的症状主要是腰痛,足膝偏枯,骨骼酸痛或冷痛,或小腹胀,遗尿,骨重不举,偻曲不伸,甚或面浮肢肿,骨节疼痛变形,坐卧难支,步履艰难,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脊椎炎腰骶关节、胸及颈椎受累或兼淀粉样变性、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及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变形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


              脾痹主要可见四肢肌肉疼痛,怠惰无力,消瘦,麻木不仁,肌肉萎缩,脘胀、呃逆、嗳气,食即呕吐,舌强语謇,胸腹痞满。多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累及消化系统病变,或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损害,或并发出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肌肉萎缩等。


                肝痹的特征是口苦咽干,关节疼痛、拘挛变形,胸闷,两胁疼痛,夜寐多惊,筋挛节痛,甚或腹水,阴囊收缩,痛引少腹,或夜卧则惊,多饮,小便数,呃逆,易倦乏力,脉弦细等。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肝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肝肾淀粉样变等。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6:52:15 | 只看该作者

1、病因


(1)六淫邪气杂合入侵


《素问·痹论篇》明确提出风寒湿邪气是形成五脏痹的病因。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后世医家对“杂至”“合而”有不同的看法。一说为邪气杂合,即风、寒、湿邪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复合在一起侵入人体。一说为程度次序不一。因此痹证有行痹、痛痹、着痹的分类方法。正如《素问·痹论篇》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童氏指出引起五脏痹的风寒湿邪是一种变异的风寒湿邪,五脏痹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姜氏认为:“合”为“合之”含义,“之”代表诸多体内致病因素,如合营卫失调可为风寒湿痹,合脏腑虚损可为脏腑痹,合皮薄、肉削、筋挛、骨松为相应的痹证;合六腑所伤为腑痹;合气血不足为萎痹等。华佗首次提出暑邪为致痹因素。如《中藏经·论痹》曰:“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进一步阐述:“有暑伤气湿热入络而为痹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亦指出:“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提出风毒致病。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杂合而为痹。”顾松园《顾氏医镜》认为感受湿热之邪可致热痹,同时风寒湿痹“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也可转化为热痹。


(2)内伤因素


五脏功能失调是五脏形成痹证的内因。有学者明确提出痹证的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各种内伤性原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若有外邪侵袭,则易变生脏痹。如《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说明饮食不规律,则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外邪内舍而形成脏痹。《杂病源流犀烛》引申其原意,认为五脏“不特三气入舍于其合而后成痹,即七情过用,亦能伤脏气而为病,以气淫,则燥能消阴故也”;“诸痹不已,益入内而伤脏气”,遂发五脏痹证。


(3)瘀血顽痰


瘀血顽痰既是机体的病理产物,也是疾病的致病因素,它可出现在痹证的不同时期。人体调养不慎,内生之痰浊与致痹邪气相夹,可形成痹证。故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痰饮治法·控涎丹》提出“支饮作痹”。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另立“痛风”一门,明确提出痰导致痹痛。喻嘉言《医门法律·中风门》也认为风寒湿邪与痰相合成痹。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瘀血是痹证的主要病理产物。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特别强调痹证与血结凝涩的关系,认为此为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所伤,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倡导活血化瘀。王清任《医林改错》亦阐述活血化瘀在痹证中的重要作用。李氏指出五脏痹是风、寒、湿热等外邪,与痰浊、血瘀等继发致病因素相互搏结,导致热毒壅盛、痰瘀痹阻而成。


(4)毒邪


“毒”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种特殊的病邪,亦是痹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周氏指出毒有外受、内生之别。外感“伏毒”,一是由六淫蕴酿而成,一是感受天地间戾气而生。内生“伏毒”常始于微而成于著,是在多种内伤疾病发展过程中,因多种病理因素,如湿、热、痰、瘀等蓄积体内,不得化解,转酿而成为毒,伤害脏腑功能,导致实质性损害,虚实互为因果,形成质变。内外二毒不仅能单独致病,且能内外相引,因果错杂为患。刘氏指出毒与痹证有关,认为痹证初起表现在经络关节,但病变根基在全身,病理关键在于毒。


2、形成途径


(1)由五体痹传至五脏


脏痹可由体痹传入。《素问·痹论篇》认为,脏痹的形成是由体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脏腑而成,明确说明皮、肌、脉、筋、骨痹病久不愈,复感风寒湿邪气,可内传入相应的肺、脾、心、肝、肾五脏。蒋氏指出,五脏痹多由于肢体痹久不愈,外邪循经(俞)入内,正邪搏结于经络脏腑之间,气血循行阻滞,五脏气机紊乱而功能失调所导致,是一个外内形气相合,由表入里,邪舍于内的动态病理过程。体痹之间亦可以相互传变,形成多个体痹合病,病久不去,感邪各舍于其所合之脏,形成多个脏痹,即五脏痹。


(2)脏腑直中,形成五脏痹


脏腑功能失调亦是形成五脏痹的途径。胡氏指出:“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饮食所伤,导致脏气痹塞,造成五脏实质的损害,形成五脏痹。”童氏指出:“何脏之气躁动,则痹气停于何脏,而形成何脏之痹。”脏痹之间可相互传变。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肺痹可传肝,形成肝痹,其余脏痹亦可相互传变。


(3)禀赋不足,伏毒伤脏成痹


禀赋不足是痹证的内因,包括营卫不和、气血不足、阴精亏损等。如《古今医鉴》记载:“由元精内虚而三气所袭……久而成痹。”《友渔斋医话·痹》认为痹“盖因气血不充,兼受风湿而成”。《素问·痹论篇》曰:“荣者……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周氏提出疴毒深伏于内,必然损伤脏腑,暗耗正气,邪盛正怯,或复加新感引触,则“疴毒”乘势从里外发而为病。若藏匿深伏,性质多端,则可交错为患。宋氏等认为邪毒内伏是痹证不易根治且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


3、证候特征


对五脏痹的描述最早由《内经》提出,如《素问·痹论篇》说:“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除此之外,对它的描述还散见于《内经》的其他篇章。


在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中,李氏指出心痹可见于红斑性狼疮合并心、脑损害,类风湿关节炎中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或并发心肌炎,雷诺氏征等疾病。董氏指出现代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病变,系统性硬化症、弥漫性纤维化心肌炎等可出现类似心痹的症状。


肺痹的特征接近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如咳逆上气、喘息气促、憋闷、喘息烦满不得卧,甚至气奔喘满以致昏塞、胸痞呕恶或身发寒热、皮肤麻木如虫行等。


肾痹的症状主要是腰痛,足膝偏枯,骨骼酸痛或冷痛,或小腹胀,遗尿,骨重不举,偻曲不伸,甚或面浮肢肿,骨节疼痛变形,坐卧难支,步履艰难,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脊椎炎腰骶关节、胸及颈椎受累或兼淀粉样变性、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及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变形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


脾痹主要可见四肢肌肉疼痛,怠惰无力,消瘦,麻木不仁,肌肉萎缩,脘胀、呃逆、嗳气,食即呕吐,舌强语謇,胸腹痞满。多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累及消化系统病变,或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损害,或并发出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肌肉萎缩等。


肝痹的特征是口苦咽干,关节疼痛、拘挛变形,胸闷,两胁疼痛,夜寐多惊,筋挛节痛,甚或腹水,阴囊收缩,痛引少腹,或夜卧则惊,多饮,小便数,呃逆,易倦乏力,脉弦细等。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肝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肝肾淀粉样变等。


4、治疗


《内经》在五脏痹治疗中多针药并用或用酒剂、热熨等综合疗法,但较少论述其药物治疗。明代医家在五脏痹治疗上总结出“在外者祛之犹易,入脏者攻之实难;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如王肯堂提出五脏痹的具体治法:“五脏痹宜五痹汤,心痹加远志、茯苓、麦冬、犀角;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肾痹加独活、官桂、杜仲、牛膝、黄芪、萆薢等;脾痹加厚朴、枳实、砂仁、神曲;肝痹加酸枣仁、柴胡。”晚清时期林佩琴、费伯雄等医家博采众长,总结了大量五脏痹辨治经验及其方药。


近现代医家亦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五脏痹的具体治疗方法及药物。李氏等治疗五脏痹的思路是顺应五脏功能及作用趋势,用加强锻炼、针灸、汤药等方法调整整体功能,增强抗病力。李氏自拟心痹汤、肺痹汤、肾痹汤、脾痹汤、肝痹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刘氏提出心痹治宜益气养心、安神凉血,方用茯神汤加减;肺痹治宜宣肺补肺、祛风祛湿、活血通络,方用小青龙汤加减;肾痹治宜补肾活血、祛风散寒,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脾痹用温中补脾汤加减;肝痹用补肝汤加减治疗。亦有采用古方治疗者,如王氏等葶苈大枣泻肺汤、泻白散、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痹。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6:45:14 | 只看该作者
           “痹”,为形声字,从疒、从卑,卑有举、予、低下、卑微之义。《说文解字》云:“痹,湿病也。”痹在现代作为中医的专有名词,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内经》中痹有病机、病证、病因方面的含义,并将痹证按部位分为五脏痹,指五脏气血闭阻的一类疾病。近代将五脏痹概念进行了扩展,包括外痹和内痹。外痹即五体痹(皮痹、肌痹、筋痹、脉痹、骨痹),内痹则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即肝痹、心痹、肺痹、肾痹、脾痹。五脏痹是痹证的严重的阶段,一般继发于体痹之后,是体痹与脏腑痹的统一体。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0:17:08 | 只看该作者
           在细菌性痢疾的恢复期,有时经过1-2个月以后,可能出现关节炎,首先是膝关节炎。在临床经过上,大多数病例类似类风湿性多关节炎,具有变态反应性-中毒的性质。有时在关节腔形成渗出液,这时病变就很顽固。预后大部分是良好的。
     ==========================================
      
痢后风 (宜参后大防风汤) 痢后偏生痛脚风,一般五积自能攻,于中去却麻黄味,酒煮多多服见功。(《澹轩》)
         
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双软,若痛若痹,遂成风痢(风痢当易位)。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或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孙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杜仲、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 煎汤熏洗。(《要诀》)
         
血痢止早,恶血留于经络,作痛甚者,四物加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甘草煎,生姜汁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多服自验,于委中刺黑血妙(按此说本出丹溪)。凡久痢后,两脚酸软痛,或膝肿如鼓槌,此亡阴也,宜以芎、归、熟地等补血药治之,自愈。挟气虚者,加参、 。挟风湿者,加羌活、防风、白芷之类。
         
切不可纯作风治而用风药,反燥其血,终不能愈。(《六要》)


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09:29:39 | 只看该作者
  “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未必是疼痛引起来的,是历节病固有的一类临床症状,即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不同的临床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局呼吸道、消化道的病变,以及临床表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07:1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2-24 01:29 编辑

        《圣济总录》卷十:“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   此处汗出,可能是指关节局部汗出?


          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
           ”简称“历节”,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
        8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未必是疼痛引起来的,是历节病固有的一类临床症状,即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表现不同的临床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局呼吸道、消化道的病变,以及临床表现。

7
发表于 2019-4-23 09:0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9-4-23 01:08 编辑

劳损一类的疾病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转归、治疗上有自己的特点与规律,应当将其与一般的风湿病(如风湿热、类风湿等)区分出来,作专门的分析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3:32 , Processed in 0.0613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