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怎么认识的炎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9 10:2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2-9 02:47 编辑

      炎症这个词,是西医的核心概念,指血管系统的防卫反应,现在已经成了大众词,可是它并非历史上的中医词汇,而是从外输入的。

   据现代人考证,“炎症”一詞,首见于見於咸豐七年﹝1857﹞合信(Benjamin Hobson, 1816-1873)與管嗣復合譯的《西醫略論》:
     “若身體間,一處不安,其處血運流更急,微絲管發大,血內之輪,疊聚而至,愈聚愈多,遂壅塞於管徑之內,此管被停血所逼,血內明汁肉絲等物,滲出管外,積聚肉中,其肉漸紅漸腫,漸覺熱痛,名曰炎症。﹝西國方言曰炎法美順,譯為炎熱之意,故名曰炎症﹞……”
     所謂“炎法美順”,即為英語inflammation的音譯。合信為英國人,管嗣復為江寧上元人,江寧話“炎”字唸﹝in﹞,“炎法美順”這個音譯詞,很可能就是管嗣復按自己的方言譯的,就猶如林紓﹝1852-1924﹞按自己的福州話譯Dumas為“仲馬”一樣。“炎法美順”縮略為“炎”。
    據《西醫略論》所說,身體中可引發炎症的部位極多,除了外體,內體器官亦有機會受到感染而發炎,概言之,肝、心、髀、膀胱、肺、喉嚨、胃、舌、眼、腸、腦等都是。發炎這一概念在中國人的醫學觀念中是不曾有的,《西醫略論》詳細談到各種炎症的徵狀,如“……症在肺,則呼吸咳嗽皆痛;症在喉嚨,則失音氣促;症在胃,則食物嘔吐;症在舌,則腫痛不知味;症在眼,則矇矓赤痛;……紅腫熱痛,四者不必全見,但見二三,少久者即當以炎症論也。” 這是“發炎”這個病理概念在漢語裡第一次的論述。”

   炎症是临床常见的情况,发炎这个概念在中国人的医学观念中真的不曾有么?中医历史上又是怎么认识炎症的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8-12-9 15:46:16 | 只看该作者
  痰证与血瘀证之间的关系,西医炎症与血液凝固之间的关系,中西医也是对应的。
4
发表于 2018-12-9 15:43:5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续》这本书用了大量篇幅论证了痰-炎症证态。这本书的全文,我已经发布在中西医融合观个人专栏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请多多批评指正。
3
发表于 2018-12-9 15:38:53 | 只看该作者
         炎,是一种疾病,把病字头加到炎字上,看看是什么字!中医就是这么认识西医的炎症的!痰!
2
发表于 2018-12-9 11:1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2-9 03:16 编辑

火、热、毒、湿……等病理性质或病理因素,与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关联较大。虚、瘀、痰浊……等病理性质或病理因素,与慢性炎症关联较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9 00:45 , Processed in 0.0728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