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不可通约与可比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8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18 01:59 编辑

不可通约不等于 不可通 中西医具有可比性

关于中西医不可通约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不过,即使不可通约的提出者库恩也认为:不可通约不等于不可通,只是说两个理论体系的概念无法实现完美的翻译,或者说等值转换,不过他认为不同范式下的概念也可以相互理解,也就是可以通,不过要注意语言上的范式转换。概念不可通约,并不代表两者的概念不具有可比性,库恩承认不同范式下概念的可比性,因为概念总是来源于事实(指征,指概念反映的事实上的代表物),事实是唯一的,可以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互链接和语言背景,理解它所描述指征的具体的事物,从而达到相互理论的共融共通。

中西医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人体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论视角(当时的文化使然),使用了不同的参照系,在不同的参照系视角下对人体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库恩叫做分类辞典),导致所形成的概念只能在自身的概念系统内流易,在自身系统(理论框架)内具有逻辑的相对自恰性,却无法自如的转换为另一个系统内的概念。只有找好中医分类所采取的参考系,才能达到对中医理论的切实理解,而不能用西医的概念胡乱模糊中医。

在对概念解读的理解上,库恩强调了语言的问题,不同的理论体系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这套概念体系是以语言作为它的承载体,对这套范式的研究,库恩反对简单的翻译(生搬硬套),而是强调语言学习,中医的理论以文本的方式传承下来,历代典籍是中医语言的承载者,在传承中医的时候,要注意跳出西医的概念体系,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尤其是要学习《内经》的文本框架结构,找到中医理论的根源,找到中医建构的人体分类体系,切忌见一而忘全,要进行全面的评判,实现《内经》文本的现代转换。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现代文本的转换方面不如人意,一方面陷于玄,玄而又玄,不知所云;一方面陷于对现代西医的生搬硬套(名之为科学),两方面都有,各成一派,归根结底都是没有找到中医基础理论建构的真谛,所以说不清楚中医理论的内涵,导致中医从理论到临床的一片衰落和乱象。中医目前主要是吃老祖宗的老本,发展实在乏善可陈。

要发展中医,必须首先回归中医,回归《内经》,学习内经的框架结构,理论内涵,这个工作做不好,以后的工作都没法进一步进行,因为你所采取的、所提问的都可能是在一个错误的预设基础上的,无论用多么尖端的技术和仪器,都不可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答案。


http://vdisk.weibo.com/s/aiLqAvGuE0XC8
17
发表于 2018-11-18 17:30:33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18 10:51
谢谢李教授。

《伤寒》、《金匮》是临床的著作,并不是基础理论,基础理论的源头在《内经》。先生根据 ...

有一定的道理。融合观先生的研究中医学的方法,还是没有抓住中医学的本质问题。他的研究方法,将导致中医学越研究越复杂,把人累死了,也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16
发表于 2018-11-18 12:06:3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不想说清楚。认识不到一定地步,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想要把客观存在的真理清楚的认识与阐述出来,是很困难的。

——中国革命的规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是一个真理,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很清楚。然而这个简单清楚,是建立在多年的中国革命实践基础上才逐步形成清晰起来的。
15
发表于 2018-11-18 12:02:3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说并不是说证概念不好,只是说证概念的提出并没有严格阐明它的内涵和外延,说清楚证和传统中医理论的关系……

——不是不想说清楚。认识不到一定地步,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想要把客观存在的真理清楚的认识与阐述出来,是很困难的。


14
发表于 2018-11-18 11:5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18 04:14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18 03:05
坦率得说,证态、象态虽然比证有所进步,但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提出证态,你就要回答证的概念问题,回 ...

实际上,证是建国后中医专家们发展出来的新概念,并非是古已有之。这样说并不是说证概念不好,只是说证概念的提出并没有严格阐明它的内涵和外延,说清楚证和传统中医理论的关系,却改变和吸引了建国后中医研究的着眼点,属于沙滩上盖大楼之类,根基不稳,最终漏洞百出。

——西医临床诊治体系与中医临床诊治体系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西医以"病"(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核心在病因)为临床诊治基本单位,而中医以“证”(相对于病因而独立存在的病理过程或状态)为临床诊治基本单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1:4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18 04:03 编辑

库恩说: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而不是语言翻译来理解过去的科学理论,



通过语言学习,以隐喻为通道,从而进 入另外一个语言所表达的可能世界.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1:0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18 03:1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18 02:11
共同参照系是:象态与证态。
           中医的藏象与西医的正常生理状态融合,称为象态。西 ...

坦率得说,证态、象态虽然比证有所进步,但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提出证态,你就要回答证的概念问题,回答证的概念,又会堕入证的研究的混乱,既往的研究说明了这个方法解决不了证实质的问题;象态,你要回答象的概念问题,如果是中医的藏象,又必然会遇到中医之脏和现代解剖器官不符的问题,五行的问题等等,没法克服和解决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在深刻的矛盾,所以这个共同参考系是不完善的,至少是没有坚实基础的,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证是建国后中医专家们发展出来的新概念,并非是古已有之。这样说并不是说证概念不好,只是说证概念的提出并没有严格阐明它的内涵和外延,说清楚证和传统中医理论的关系,却改变和吸引了建国后中医研究的着眼点,属于沙滩上盖大楼之类,根基不稳,最终漏洞百出。



11
发表于 2018-11-18 10:5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18 04:12 编辑

中西医概念不可通用(如中医的脏象,心肝脾肺肾),但可以相互诠释(中医的脏象不是解剖学概念,是生理学概念,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生理功能或过程的集合)。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0:51:3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11-18 01:55
先生,有心人。很久没要到论坛来,是去认真研究问题了。

谢谢李教授。

《伤寒》、《金匮》是临床的著作,并不是基础理论,基础理论的源头在《内经》。先生根据《伤寒》的比较得出了证态、象态的概念,可是这个概念的内涵,在《伤寒》中是得不出来的,也解决不了中医的源头参考系问题,还是要在《内经》中去找,看看古人是如何认识人体、建构理论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0:4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18 15:30 编辑

库恩强调:不可通约的两个词典尽管结构不同,但分类范畴也有相当大的覆盖面,足以保证诠释或语言习得的进行,从而是可比 较、可交流的。

中西医也是如此。中西医面对的是同一个人体,分类系统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当大的覆盖面,是两者共同的。强调中西医的差异以及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是应该的,可是夸大中西医的不可通约也不适宜。要看到,西医虽然以还原为主流,但也不是单纯的还原,作为一个严格遵照事实的医学,就不可能单纯靠还原来建构理论,
整体依然在它的视野之内循证医学、流行病学也都不是还原论的。

西医的临床一样强调个体化,只是没有建立适合个体化的理论体系,所以中西医应该是通其可通,存其可疑,中西医结合的条件历史上不成熟,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但还是没解决根本的问题,相信随着中西医各自理论的逐渐完善,中西医相通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并逐渐实现中西医的有效融合,未来可能是中西医各自贡献了医学理论的一部分,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可以等来的,这中间更需要社会、国家和个人的不断努力去最终促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1:45 , Processed in 0.0581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