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认识内经中阴阳的胜虚与寒热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6 07:4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6 00:18 编辑

       无知村人的认识:阴胜阳虚与寒的关系:阴胜就是人体的结构增强,导致血液中的五味物质不易进入阴中,造成产生阳的物质缺乏导致功能的衰减就是阳虚,阳虚时人体产生热量会减少,让人体感到身寒如水中出就是内经所讲的寒。阴虚阳胜与热的关系:阴虚就是人体的结构削弱,导致血液中的五味物质容易进入阴中,造成产生阳的物质充足导致功能的增强就是阳胜,阳胜时人体产生热量会减少,让人体在与别人在同样的衣着和气候环境中感到身寒如水中出就是内经所讲的寒。前述系无知个人的观点,若有谬误欢迎朋友们批判挞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0:5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31 04:57 编辑

        陈总版主认为:器官功能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阳,功能也还能分阴阳。一一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呼与吸,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吸收与排泄,循环系统心脏之收缩与舒张,神经系统之兴奋与抑制……这些都具有阴阳关系,可以分为阴与阳属性。
       无知回复:陈总版主的分析有道理,如内经中夫言人之阴阳,则内为阴,外为阳。,对脉博的表述是“至者为阳,去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腹为阴,背为阳。言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对人体结构与功能而言:阳化气,阴成形。中医对治病而言就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观点,内经中对变化关系而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表明内经时代阴阳的涵义就是指不同范畴具体事物中的两个方面,是用阴阳观点认识事物产生的阴阳概念。但内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所讲的却是哲学范畴的阴阳:其涵义是讲阴阳是认识天地间诸多事物的道理,也就认识意识,因意识是个抽象概念,导致阴阳了阴阳无形观念的产生,流传至今,造成了观念与概念不分的混淆局面。现代哲学一分为二就是一种认识意识,但在认识具体事物的时候就成为了该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的道理是相同的。由于村人哲学知识浅薄,前述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陈总版主热情给予的指导!!!!!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06:5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30 23:12 编辑

        千秋版主的回复:很欣赏先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但是先生对阴阳的认识是片面的,死板的。因为人体的阴阳是相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器官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阴,器官也可以分阴阳;器官功能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阳,功能也还能分阴阳。
       无知在讨论中的发言,仅仅是个人的观点,千秋版主指出个人认识的片面性是肯定存在的,本人当吸收多方面的意见及见解,加深对中医阴阳关系涵义的认识和理解,从多方面认识阴阳的涵义
,尽力避免片面性的发生。最后在此真诚感谢千秋先生的劝导!

点评

阴阳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阴中也可有阳,阳中也可有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表于 2018-7-31 11:3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18-7-31 06:4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31 07:26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7-30 22:12
人体的阴阳是特有所指的,人体的阴是指构成人体的物质结构即组织器官,依据是内经中阴成形的阐述。人体的 ...

器官功能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阳,功能也还能分阴阳。

一一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呼与吸,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吸收与排泄,循环系统心脏之收缩与舒张,神经系统之兴奋与抑制……这些都具有阴阳关系,可以分为阴与阳属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8-7-31 06:3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31 07:26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7-30 22:32
很欣赏先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但是先生对阴阳的认识是片面的,死板的。因为人体的阴阳是相对的,也不是一 ...

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
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

一一严格的讲,不应当说:脏为阴,腑为阳;肝脾肾为阴,心肺为阳……

而应当阐述为:脏为阴属性(属性上为阴),腑为阳属性(属性上为阳),余类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8-7-31 06:3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31 07:25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7-30 22:12
人体的阴阳是特有所指的,人体的阴是指构成人体的物质结构即组织器官,依据是内经中阴成形的阐述。人体的 ...

很欣赏先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但是先生对阴阳的认识是片面的,死板的。因为人体的阴阳是相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器官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阴,器官也可以分阴阳;


一一千总说的非常好。

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

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

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

……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06:1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30 22:46 编辑

        陈总版主的回复:一,机体没有阴阳,只有阴阳属性。阳属性是指机体具有的外,上,动,升,热,功能等特征或属性;阴属性是指机体具有的内,下,静,降,寒,物质形态结构等特征或属性。
       二,关于寒热,从生理与病理学来分析,机体出现全身性(非局部性)寒热,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一个是外感病(感染与传染性疾病),畏寒(或寒战)与发热,其实是一种病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体温上升期与高热持续期。还有一个见于内伤病,即所谓阴虚与阳虚,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从现代医学来讲,主要是与机体基础代谢水平相关。而机体基础代谢水平,主要取决于机体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有着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无知村人的回复:个人并未认为陈总版主的理解有何欠妥之处,我发表在论坛的观点仅仅是个人的认识,阴阳的胜虚同寒热的关系三言两语也难于讲清楚,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是因为思路不同而导致的。论坛的讨论就是各抒己见而已,任何医学道理都应该用依据、理由和逻辑进行论证并具有说服力才有可能被认同。我的观点仅仅是表达自己个人的思路,中医数千年积蓄下来的理论千头万绪,要理顺非常不易,仅仅从一条思路上去思考提出的问题肯定会具有其片面性。海量中医资料中所讲的道理千头万绪,在论坛发表的议论是从不同立场去理解同一问题得出的一些不确切认识,若有不当之处,敬希谅解并指出谬误!谢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18-7-31 06:12:01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7-26 00:19
谢谢陈总版主的回复!                无知认为,人体的阴阳是特有所指的,人体的阴是指构成人体的 ...

人体的阴阳是特有所指的,人体的阴是指构成人体的物质结构即组织器官,依据是内经中阴成形的阐述。人体的阳是指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依据是内经中阳化气的阐述。
-----------------------------------------------
很欣赏先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但是先生对阴阳的认识是片面的,死板的。因为人体的阴阳是相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器官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阴,器官也可以分阴阳;器官功能也不是一定总是属阳,功能也还能分阴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04:5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30 21:05 编辑

       王锡民先生指出:张先生做为一个中医行业之外的爱好者,做出如此大的努力,已非很多中医人所能相提并论。受知识限制,努力过就行了。其实,在你迷茫的东西中,许多我都已揭示多年,不必灰心。  
       无知村人:感谢王先生的理解和多次的鼓励和支持! 个人的四无头衔注定了内经理论探索
命运。真诚希望王先生早日获得成功,是中医药发展之幸运!
7
发表于 2018-7-30 21:4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31 07:26 编辑

一,机体没有阴阳,只有阴阳属性。阳属性是指机体具有的外,上,动,升,热,功能等特征或属性;阴属性是指机体具有的内,下,静,降,寒,物质形态结构等特征或属性。

二,关于寒热,从生理与病理学来分析,机体出现全身性(非局部性)寒热,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一个是外感病(感染与传染性疾病),畏寒(或寒战)与发热,其实是一种病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体温上升期与高热持续期。还有一个见于内伤病,即所谓阴虚与阳虚,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从现代医学来讲,主要是与机体基础代谢水平相关。而机体基础代谢水平,主要取决于机体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有着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5 23:15 , Processed in 0.0575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