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9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素问里有关“化”和“气化”的数据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2 09:4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在别的帖子里说过“气化的关键字是化不是气”、“中医的气化说到处都是”。自觉这话说得有些随便,至少没啥底气,肯定离正义人士一贯主张的用事实、数据和逻辑说话有些距离。所以趁周末,我让助手回去把内经素问再读了几十遍,把这个化和气化的数据整理出来,倒像有些新发现,发个帖儿供大家磨磨嘴皮练练拳。

首先是整理出含有‘化’字的排行榜:素问81篇里只有27(刚好1/3)篇共用了605个化字(下面每行第二组数字是次数/累计次数,括弧里的则是占比和累计占比)。
1 306/306 (50.6%/50.6%)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2  59/365 (9.8%/60.3%)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3  54/419 (8.9%/69.3%)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4  43/462 (7.1%/76.4%)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5  35/497 (5.8%/82.1%)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6  23/520 (3.8%/86.0%)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7  15/535 (2.5%/88.4%)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8  14/549 (2.3%/90.7%)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9  12/561 (2.0%/92.7%)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10  11/572 (1.8%/94.5%)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11   8/580 (1.3%/95.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2   4/584 (0.7%/96.5%)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3   3/587 (0.5%/97.0%)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14   2/589 (0.3%/97.4%)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5   2/591 (0.3%/97.7%)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16   2/593 (0.3%/98.0%)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7   2/595 (0.3%/98.3%)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还有10篇只出现1次的从略)


看这排行榜,最显眼的是光榜首一篇就用了所有化字的一半!27篇的20%是5篇,头5篇用了全部化字的82.1%。哗,又是一个80/20数据!

再看这头5篇的标题也挺有意思。首先就是五篇里有4篇都是大论,再看后面出现超过10次的,6篇里也是大论占了4篇。一般认为,九篇大论中作为运气学说核心的七篇是后来王冰加进去的,就这里用“化”字的数据而言,似乎也可为此说增加了佐证。(素问有九篇大论,但这里只见8篇,其中唯一一篇竟然一个“化”字都没有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这点到后面再讨论。)





点评

萧铁自称正义人士,不知何解?正是第一,如正月。义是义父,义子,可见正义人士是否是为第一个干爹拼命的人呀?  发表于 2018-7-22 12:39
这个题目好。  发表于 2018-7-22 11:4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5
发表于 2018-8-1 09:19:06 | 只看该作者
变化,消化,呵呵,其实,在不同的前提下,就会有不同的含义。
24
发表于 2018-7-31 17:5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7-31 18:00 编辑
中医新思维 发表于 2018-7-31 15:57
不错!气化就是代谢。
----------这又能说明什么?
恐怕唯一能说明的就是中医祖先的伟大吧?

气化代谢对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作用是一致的。但气化代谢不能划等号。是因为没有细胞就没有代谢;而人体器官的空腔部分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代谢,但却有气化阳化气阴成形
23
发表于 2018-7-31 16:03:16 | 只看该作者
一旦发现了中医和西医说的是一回事,那么,西医应该比中医说的更明白。
直接运用西医现代科学理论替代中医古代理论,
岂不简单?

研究中医,不是为了翻译它与西医说的是不是一回事,
而是要琢磨它是否含有西医至今尚未发现的医学内容。


22
发表于 2018-7-31 15:5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8-7-31 15:58 编辑

不错!气化就是代谢。
----------这又能说明什么?
恐怕唯一能说明的就是中医祖先的伟大吧?
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就懂得代谢。
西医是近二百年才知道代谢的。


只是西医知道的更清楚,
把古语“气化”一词,用“代谢”一词替换了,
不就得了!
以此类推,

点评

气化与代谢对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作用是一致的。但气化与代谢不能划等号。是因为没有细胞就没有代谢;而人体器官的空腔部分没有细胞,但却有气化即阳化气阴成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31 17:59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5:16:59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前面的数据特别是上面所列出的气化原文,我得出下面几点看法:
 1. 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变化,单用“化”字是个抽象名词,非单用则多是从化的源头/动力或结果去论述。(这和我们今天的理解和使用没有本质上的分别。)
 2. 早期的非大论篇用化字很少,除本病论、刺法论和缪刺论外, 绝大多数没有出现超过2次的。但一到大论,化就成了论述五运六气的主要抓手
 3. 就气化这用语来说
  A) 3篇非大论中有2篇是有关联的,即讲及膀胱气化那2篇。这里的气化可用之前提出的黑盒子标签(或代谢)去解读;但另外一篇的“俞气化薄”,则明显应该用[俞气]化薄的短句结构去解读。
  B) 在大论中,气化指的是天气的五行化,与前面非大论试图用气化去解释人体某些运作机制有本质上的差别。


我仍然认为“气化”是中医一个重要的思维定势,尤其表现在将实体的血管即脉气化成独立于血管之外的经络系统,因为这里的气化之气是血气之气,和七篇大论所构建的天气之气不是同一回事。而作为黑盒子标签,如今经此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实际上只有膀胱是唯一明确使用此一“气化”特定含义的例子。

可能有朋友会说,[王冰后加的]七篇大论不是大大扩展了“气化”的内涵吗?为啥不把它包含进去?

Well,这就回到对待内经是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一方面,很多人坚持要[通过各种主要是考证手段]发掘掌握内经的“原意”或“本意”,另一方面却对明显是后来加进去的论述抱着“米已成炊”的态度,在正义人士眼中,直情系纵容作伪的“修正主义”行为,退一万步说,也与今天鼓励创新、保护产权的新时代理念相违背。

这帖子的本意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事实如何提升成数据,而这些数据如何为某些想法或主张(譬如我原来以为这“气化”理论在内经被广泛应用)提供支持或否定的证据。这就是新时代中医学术研究应该达到的用事实、数据和逻辑说话的原则高度(而不是只为哗众取宠而没有验证的信口开河)。欢迎大家在事实、数据和逻辑上尽力质疑,共同提高。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5:13:52 | 只看该作者
----- ><> 出现在【六元正纪大论】的3种气化用语的特别形态 -----
气化运行”:12,15,18,20,24,26(2)
12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凝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
【按】其后在所列段数分论“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而这最后一个厥阴司天与其他六个有些不同,多了一句“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又,这“司天”的是三阴三阳,但五行气只有五个,所以如何把五个气分配到6个阴阳司天位是个大难题。


邪气化日”:54,56,58,60,62,64
54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按】后面五段都有类似的某两种五行化(A化B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的说法,如接着的第56段:“丁卯丁酉岁,……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


邪气化度”:66,68,70,72,74,76,78.80,82
66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按】与“邪气化日”类似,后面八段都有某两种五行化(A化B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度也”的说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邪气化*的说法,只发生在乙/丁/己/辛/癸为天干的年份

----- ><> -----

从53-82共30段是用来解释“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占了此篇内容的2/3。具体的解释,从甲子/甲午起行1圈12年*2,6个正[气]化日*2,6个邪气化日*2;接着从丙子/丙午,又行1圈12年*2,又6个正[气]化度*2,6个邪气化度*2,至此共48年,剩下从戊子戊午起的6年*2,继续用3个正邪化度完成,所以化日有12(共24年),化度有18(共36年)。

“邪气化日/度”啥意思?“化日”和“化度”有啥不同?为啥“化度”数是“化日”数的1.5倍?

由此研究引发出对九篇大论/运气学说的一些看法,另文再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5:06:17 | 只看该作者
前面的数据虽然表明“气化”这说法在素问里并非用得很多,这里的数据倒是能显示气化在大论和非大论同时出现的X化用语中是排在首位的。进一步检视这个气化的原始材料,则发现第3个关键数据3:
 - “气化”虽然排在X化用语中的首位(共29次),但主要出自3篇大论(26次,排第3),全部72篇非大论中才总共在3篇中各出现1次
 - 而在3篇大论26次中,光《六元正纪大论》一篇独占24次!


于是再细看这《六元正纪大论》(此文即以306个化字数/47种用语排在榜首的大论),发现这“气化”用语还有3种特别的形态共出现22次:“邪气化日”(6), “邪气化度”(9), “气化运行”(7)。因此,排除此22次,此文的“气化”使用次数骤降至2次。

下面先把6篇所有7个“气化”原文/段数列出,之后再把上面提到的3种特别形态各取1个列出。
【生气通天论】/5: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灵兰秘典论】/13: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交变大论】/31:      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六元正纪大论】/30: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六元正纪大论】/121: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刺法论】/26: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
【至真要大论】/14:      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5:01:30 | 只看该作者
如此这般又重复了几十遍,才得出下面这个605化字的用语统计/排行,虽然还没有完成对规则应用全部结果的检查,但我想对使用得最多那20%化字用语的排名应该不会有很大变化:


由此得出关键数据2:
 - 非大论19篇34种105次:化11次,X化23种/59次,化X10种/35次
 - 大论8篇90种500次:化54次,X化76种/400次,化X13种/46次
 - 全部27篇里,化/X化/化X次数占比分别为10.7%/75.9%/13.4%


从605个化字,目前归纳成120+种用语,按照80/20法则,理论上我们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使用次数最多的20来种就能大体上把握住素问里化字~80%的用法。很自然地,我们首先应把在大论和非大论里都有出现的用语抽出来(表中红字者),合起来共263次,只有605总次数的~40%左右。我们再查看数据,找出使用次数较多的(譬如次数8或以上)的用语共9个207次(表中紫字者),合起来共27种470次,占总次数的77.7%。再一次验证了80/20法则的有效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14:58:3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7-22 09:49
我于是让助手再重新把化字分成大论和非大论2部分处理。(顺便说说,我这助手其实很蠢笨,但胜在做事极其高 ...

隔了整整超过一周,先把之前关于内经素问里“化”字的第一个关键数据发现简单复述一遍:
关键数据1:
 - 81篇中只有27篇含“化”字共605个,其中8篇大论共含500个,另有1篇大论(四气调神大论)竟然一个“化”字都没有;19篇非大论合共使用“化”字105次。


接下来想做什么?Well,“初心”是想验证一下“气化”之说在内经是否“到处都是”,现在的数据其实已经足以否定此一说法。但按现在发现的新情况,我想继续对这605个化字作进一步分析,目标大致有2个方向:
 o 搞清楚“化”字在内经的使用情况,然后在此背景下检视“气化”在内经的使用内涵
 o 通过用语的数据分析,发现[运气学说的]9篇大论和其他篇章一些[可能尚未为人发现的]关系


要提取能作出上述解读的数据,第一步需要将简单的“化”字按前后文分为“X化”和“化X”2种用语形态。(实际上还有另外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化”字单独使用而不属前面任何一种形态,另一种是“化Xx”,但这后一种情形不是特别多,暂时先搁一旁。)过去一周多时间,基本上就是花在设计些大小规则,让我的助手可以据此把化、X化和化X分辨出来,然后按大论和非大论整理,再把结果弄成我很容易检查的形式(见下图:所有与化有关用语都用颜色字标出,但红色用于特别聚焦的用语,如左方为化源,右方为气化);我看结果后再补充或修改规则,然后助手又重新去读内经按最新的规则提取数据做报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5 17:19 , Processed in 0.0582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