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6-17 12:21 编辑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②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③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多年以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三架马车,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设有中西医结合专业,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中设有中西医结合医师职称系列,中西医结合医院遍布全国各省市区,还有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等核心期刊和多种中西医结合医学专著出版。通过多年的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不仅促进了中西结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且使中医、西医都得到了互补,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医疗卫生界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态度,无论中医、西医,赞成、支持是主流,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是正常现象,持反对意见或反对态度毕竟是个别,但说中医界“那么多人反对”,“哭声、喊声、骂声连成一片”却并非事实,即使有几个人哭、喊、骂,那也决不是一个“那么多人”的群体,更不是主流。现在获得国家认可有执业资质的临床中医师,大部分人是在省、市、县各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各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其他的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工作,在临床上即使完全单用中医药诊治疾病而又卓有疗效的,在诊治过程中,也很少绝对不引用一些现代医学的概念、观念者。 汉末的张仲景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临床实际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开启了中医发展的新篇章,以后历代医家不断拓展,吸纳新知,使中医学得到了传承、充实、发展。现在的中医,面临西医这个用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要么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取彼之优补己之劣,拿来、移植为己所用,要么中西医结合,排斥是无益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之长与优势,推动中医药发展。但对传统中医、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也不应蔑视、贬斥或轻易否定,而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更新、完善。传统中医学及其理论体系存在了几千年,现在和今后仍有它存在与应用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实在是祖国的医学瑰宝,因理解不了或用科学解释不了而用不来用不了那是另一回事,比如不大会游泳的人总不能责怪水的不是吧! 总之,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早已形成定局、定势,反对无用,排斥无益。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医三种医学服务于人民健康,是我国卫生体系有别于其它国家的显著优势,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显著特色。
2018.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