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37|回复: 1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是“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2-25 22: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络”是“脉”

  “经络”是“脉”,经是经脉,络是络脉。本是清清楚楚的中医槪念,有人硬把经络与脉分离,扑空捉影,搞解剖无经络的游戏,否定中医之体的存在。

  《经脉》指出:“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可知内经论人体之经络指的就是经脉和络脉。“经脉为里”,故伏行分肉之间。“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由经脉分出而橫行,孙脉是络脉分出的分支。二者浮于表,故而常见。经脉以十二经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此外还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何为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决气)“夫脉者,血之府也。”(脉要精微论)脉行营气,营气即是谷气,谷气是五谷入胃化生出的宗气,营气和卫气。宗气积于胸,出于喉,贯通心脉,推动肺呼吸。营气是分泌津液后的精气,灌注入脉,生化为血,外荣四肢,内养五脏六腑,循脉流行,故称脉为血府。卫气是不入经的浮气,运行在四肢末端、分肉、皮肤之间,起着卫外固表的作用。故经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脉行谷气,亦行真气。“真气者,经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刺节真邪)真气即是天气,天食人以五气,由口鼻呼吸出入。“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五十营)可知真气行于脉中,是谷气气化和运行的动力。真气与谷气合并充身,真气是经气,谷气是营血,血无气不行,气无血不藏,血中有气,气中有血,血行气令, 气行血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海论)十二正经分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三阴走五脏,三阳走六腑,由头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头,再由头走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络沟通。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定。

  经脉是五脏之道,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病即是邪“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风雨寒暑即是外邪,外邪侵入“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缪刺论)外邪由三阳经传向三阴经。饮食喜怒即是内邪滋生之因“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者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喜伤心气,悲伤肺气,寒饮伤脾气,三阴具伤。因此,中医治病,诊脉查邪是论治的重要手段。

  “肺朝百脉”,“气口成寸”,是言十二经脉与肺通连。手太阴肺经气口的脉象可以表达经脉脉象,故诊脉法取于寸口。脉象长说明气血调和为气治,脉象短说明气血不足无力为气病,数脉体有热邪而烦燥,大脉邪盛病势发展。邪盛于上则呼吸急促,邪盛于下则腹中胀满。代脉五脏气衰,细脉气血虚少,涩脉气滞心疼,形形色色的脉象是辨证诊治人体五脏六腑的根据。

  《经别》云:“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对人体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诊疗作用,后学者应深悟经脉概念,用于临床,诊治疾病。不应想入霏霏,任意篡改,搞经络与脉分离的蠢事。经脉既是中医的人体结构系统,又是人体内的生命通道,是中医之体,是中医立世的根据。

点评

脉,山有山脉,地有地脉,河有河脉,水有水脉。人体有静脉,有动脉,有经脉,有血脉,有气脉,有筋脉。不一而足。  发表于 2018-2-26 18:06
117
发表于 2018-5-13 09:23:53 | 只看该作者
经络不是血管,血管不是经络;经络不是神经,神经不是经络。这是常识,医学常识。
116
发表于 2018-4-26 14:2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4-26 14:34 编辑

开合枢,是天运当以日光明为见识。伤寒论伤寒例: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二至何以为合?太阳者,盛阳也。日为阳,夏至日之为时昼至长,是盛阳,盛阳则阳盛阴虚,阳盛阴虚,则阳足以以阳导阴。故太阳为开。太阴者,盛阴也,冬至月之为时夜至长,是盛阴,盛阴则阴盛阳虚,阴盛阳虚,则阴足以以阴导阳。故太阴为开。阳盛阴虚,以阳导阴;阴盛阳虚,以阴导阳,少阳少阴自在其中以为枢。阳明为合,厥阴为合,是阳已明阳予之阴,阴已显阴予之阳。是阳明厥阴为合。如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 少阳,即阴已显阴予之阳。
115
发表于 2018-4-26 12:13:1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4-26 12:05
常即平,平人者不病。“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平人气象论)

领悟了,谢谢!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4-26 12:05:46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4-16 20:39
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微而缓条下,成氏注:经,常也。

常即平,平人者不病。“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平人气象论)

点评

领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2:13
113
发表于 2018-4-26 11:49:0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4-26 07:34
常,下裙也。――东汉·许慎《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对于中医医理来说 ...

谢谢提醒
112
发表于 2018-4-26 11:43:54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4-26 08:23
素问阴阳离合论:失常用则天地四塞。其在人也,亦数之可数,下言数,三阴三阳六经数。

谢谢提示
111
发表于 2018-4-26 08:23:37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4-26 07:34
常,下裙也。――东汉·许慎《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对于中医医理来说 ...

素问阴阳离合论:失常用则天地四塞。其在人也,亦数之可数,下言数,三阴三阳六经数。

点评

谢谢提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1:43
望文生义,自以为是  发表于 2018-4-26 09:11
经文你可以看懂吗  发表于 2018-4-26 09:10
110
发表于 2018-4-16 20:39:19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4-16 07:26
从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经络为阴阳成形化气当时存在 ...

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微而缓条下,成氏注:经,常也。

点评

常即平,平人者不病。“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平人气象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6 12:05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20:09:39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4-16 07:26
从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经络为阴阳成形化气当时存在 ...

欢医布道。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20:08:5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4-16 05:31
先生说的好。经络通脏腑,连肢节,当然是人体的组织结构。经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是“人之 ...

经络也是不理。----这是什么意思?请再详细解说一下。
--------------经络也是【医】理。致歉。中医是整辨证,病在何经便是何病。经分阴阳,可分病性。外邪祛,内虚补,不会出大错。象西医对水饮上逆输液,当然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3 02:21 , Processed in 0.0551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