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2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医学推举《新四大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1-20 15:5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6:06 编辑

   人类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医学,但都是与巫合在一起的。中国的巫卜医学很有特色,才导致医巫分家。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应该是导致医巫分家的最大原因,从而影响了随后的2500年。
   从医巫分家之后直至西晋八百年,才涌现出了王叔和这样一位杰出人物。中医经典《伤寒论》因王叔和的验方总结而获得飞跃。随后又涌现出了葛洪、孙思邈等多位验方学家。与其同步的涌现出张子和、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吴又可、张景岳、愈嘉言、叶天士等诸多的医学理论家。把中医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大家普遍认为,汉代的中医发达,唐代的中医兴旺,宋元时的中医更是蓬勃,明清时代把中医推向鼎盛。那么,中国中医最辉煌的时代,还要算共和国建国后的新时代!
   自医巫分家到现代2500年,中医虽然蓬勃发展,但并没有质的飞跃。中医处在这一新时代—中西医结合时代,势必够完成一场史无前例的蜕变,最终演化为人类最高端的医学。
   中医一代一代地向前推进,既然建国后的时代把中医推向了巅峰,那么,之前的各个朝代各类验方,各种学说,各大经典,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医的精湛,主要体现在了临床技术的进步。不幸的是,中医的理论竟然滞后了2500年。理论滞后直接导致临床精湛技术的无法普及。临床技术高的人水平很高却人数绝少;临床技术低的人水平很低却数量极大。长此以往,尽管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的医学,也会因临床精湛技术无法普及而日趋衰败。

   新医学的研究目标正是设定在历经2500年演化出的中医最高临床技术上。所以,新医学又称“高端医学”。
        如果说古代《四大经典》主要培养古代庸医,绝少数良医;那么,新医学重新精选推出的《新四大经典》必能大量培养出中医现代高端临床人才。
   新医学推举新的《四大经典》: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3《周次清医案精选》;
      4《杜雨茂奇难病临床指要》。
   四部新经典,分别代表新时代的五位顶尖临床家的最高最新技术, 同时也是中国中医2500年以来的经验演化出的最高最新技术。只需要从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三个面层破解《新四大经典》中任何一部经典或任何一个医案,甚至任何一首处方,新医学的科学理论关键点即可宣告初步突破。



28
发表于 2017-11-23 11:27:51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2 03:37
建议《伤寒论》解读大家——李教授:

例如:西医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肠穿孔,
中医就可以依据西医诊断结果,引用伤寒论——大陷胸汤,
这样应该没有问题吧?

我认识的中医师里有一位确实遇到过一位肠穿孔患者,由于无钱手术,
便来转诊中医用草药治疗。那位中医师就是读过您的书,用大陷胸汤来治疗肠穿孔的。
您估计一下,疗效会如何?

——大陷胸汤是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腹膜炎的,这是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证明的。在现代,因为有了抗生素与手术治疗,已经很少需要应用中药来治疗急性腹膜炎了,但是,在古代,在没有抗生素与手术治疗手段的年代,能够应用中草药(大陷胸汤一类)来治疗急性腹膜炎,是科学而合理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挽救一部分急性腹膜炎患者的生命。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岳毅科在骗人  发表于 2017-11-23 11:2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11:0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3 11:10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1-23 10:59
又在骗人,你了解“洗脚不能治病,是骗人”,洗脚你狗屁不懂,你非要装B说“洗脚不能治病,是骗人”,你 ...

小董:你总在论坛上骂人,不仅显得自己没有素质,而且也给中医丢脸!
你要再不思回改,我就要举报你了!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10:4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3 11:06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7-11-23 02:24
杜雨茂教授医术精湛,震撼全国,波及欧、美、亚!

看来先生对现代中医发展趋势并不了解。

1992年应邀走访了欧美亚多个国家。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替代医学肾病专家”称号。
2001年卫生部中医司与中医药出版社联合评选,杜雨茂被选入《中国中医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之列。而且是其中最年轻,临床成就最突出的一位。


杜雨茂的代表作《奇难病临症指南》1993年出版,后译为多国版本,向世界发行。2012年再版,更名为《杜雨茂奇难病临证指要》,所治疗的病种之难度,千古医案未曾记载过,而且都是中医高手及西医顶尖医院反复医治无效的病。


2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23:4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2 23:48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2 22:52
请教先生,把火车修到航母上,用什么科学?

大陷胸汤万岁!肠穿孔的克星!
24
发表于 2017-11-22 22:52:19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2 11:37
建议《伤寒论》解读大家——李教授:

  请教先生,把火车修到航母上,用什么科学?
2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1:37:50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0 19:57
造铁路的一窝不如一窝,列车越来越短,拉的人越来越少。
    航母与高铁融合,伟大的创举,世界第一人 ...


建议《伤寒论》解读大家——李教授:


有幸读到您的大作,我感觉通过您的解读,中医师就可以实现西医诊断,
中医套用伤寒论经典方,辨病论治!对吧?


例如:西医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肠穿孔,
中医就可以依据西医诊断结果,引用伤寒论——大陷胸汤,
这样应该没有问题吧?


我认识的中医师里有一位确实遇到过一位肠穿孔患者,由于无钱手术,
便来转诊中医用草药治疗。那位中医师就是读过您的书,用大陷胸汤来治疗肠穿孔的。
您估计一下,疗效会如何?


点评

请教先生,把火车修到航母上,用什么科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2 22:52
那不是把铁路修到航母上的人一样吗。请问先生,你说呢。  发表于 2017-11-22 22:49
22
发表于 2017-11-20 19:57:08 | 只看该作者
    造铁路的一窝不如一窝,列车越来越短,拉的人越来越少。
    航母与高铁融合,伟大的创举,世界第一人。
21
发表于 2017-11-20 19:51:53 | 只看该作者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3、《周次清医案精选》;
      4、《杜雨茂奇难病临床指要》。
四位新经典是不是读四大经典?还是请教一下夫人吧。
20
发表于 2017-11-20 19:49:1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11-20 18:14
他们都像你一样,否定四大经典?你回家问问夫人,这四位哪一个人没有读过四大经典,或者说否定四大经典。 ...

      也就知道您的辛劳是不是过时了?
=========================================
      不过时。
      航母与高铁融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发展与拓宽。修铁路的人根本不懂。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8:1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0 18:18 编辑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1-20 18:08
1、《蒲辅周医案》;
      2、《祝选施今墨医案》;
    ...

他们都像你一样,否定四大经典?你回家问问夫人,这四位哪一个人没有读过四大经典,或者说否定四大经典。
------------------------------------------------------------------------------


我不用问也知道!他们都是自幼攻读四大经典的人。这一点我不否认。
但是他们练就了“百毒不侵”之功,才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髓”。
先生是西医出身,压根没有听说过中医里还有“百毒不侵”之功。
所以,一入中医门,就中毒了。
被误导的去解读什么《伤寒论》?


先生不需问上述大医,问问你您们医院中医科的人就知道了,
看看他们遇到急性腹膜炎是不是用大陷胸汤?

也就知道您的辛劳是不是过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9 10:14 , Processed in 0.1377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