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谈一下中西医理论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0-9 18: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10-27 17:36 编辑

           中医界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中西医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这句话经常见于中医杂志、报纸、中医药论坛、讲话、发言等各种形式上。但是,到底哪里不同,很少有人说清楚。
        请大家谈一下,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23
发表于 2017-12-11 13:28:5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10-28 12:38
现代医学从解剖学出发,局部性对人体生理方面研究,讲究局部,但在整体方面的解释通常简单解释,缺乏系统 ...

中西医的根本不同是二者方法论相反
22
发表于 2017-11-23 16:24:29 | 只看该作者
悉尼张有和 发表于 2017-11-23 04:44
中西医学临床诊治的本质区别
The Intrinsic Qual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 ...

临床实践是检验医学理论的最好尺度,也是中、西医学临床诊疗本质区别的关键所在。西方医学长于〝现代病因病理〞诊治,能充分运用新科技,与时俱进,但忽视了大量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及时有效诊治,且在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的诊疗上存在盲区;中医学以症状、体征为依据,以寒、热、虚、实为基点的证候划分和诊治,在二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疗效卓著的医疗经验,客观上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整体和个体医学体系,其学科定位是〝状态应对医学〞。中、西医学在临床实践和学术上形成互补、互相不能取代的关系。
----------------
比较客观公允,谢谢张先生。赞一个!
21
发表于 2017-11-23 12:4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悉尼张有和 于 2017-11-23 04:54 编辑

                      中西医学临床诊治的本质区别
The Intrinsic Qual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悉尼  张有和  Zhang YouHe Australia
   

    【内容提要】临床实践是检验医学理论的最好尺度,也是中、西医学临床诊疗本质区别的关键所在。西方医学长于〝现代病因病理〞诊治,能充分运用新科技,与时俱进,但忽视了大量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及时有效诊治,且在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的诊疗上存在盲区;中医学以症状、体征为依据,以寒、热、虚、实为基点的证候划分和诊治,在二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疗效卓著的医疗经验,客观上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整体和个体医学体系,其学科定位是〝状态应对医学〞。中、西医学在临床实践和学术上形成互补、互相不能取代的关系。

Abstract: The best scrutiny to demonstrate any Medical theor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Clinical Practices. This is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rinsic qual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strength of Western Medicine is powerful in applying “contemporary pathological aetiology”. It keeps pace with times and takes the advantage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ies. Western Medicine, however, may have overlooked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It can therefore delay possible timely treatment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Chinese Medicine relies on Signs and Symptoms. This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is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of one’s hot/cold, excess/deficient conditions. Having more than two thousands of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Chinese Medicine has accumulated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emarkable clinical experience. Through suc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hinese Medicine has objectively established a modern medical system and contribute to a different meaning regarding Holistic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position of this branch of discipline is “Correspondence of Kilter Medicine”.
The clinical practic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mutually supplement each other. Neither one of them should intend to substitute one another.

【关键词】  本质区别  现代病因病理医学  状态应对医学  
[Key words] Differences of intrinsic qualities, Contemporary pathologica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发表于 2017-10-29 23:45:5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有许多概念糊涂、推论不合理之处,我只挑毛病了,没有全面分析。
19
发表于 2017-10-29 22:51: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以上几位先生的首肯和评论。
18
发表于 2017-10-29 22:27:3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28 15:53
中西医的区别
2009-07-10   沧海一粟

这篇文章能说明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从科学角度已经可以更系统地揭示中西医理论的相互关系。
17
发表于 2017-10-29 15:14:0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28 07:53
中西医的区别
2009-07-10   沧海一粟

客观、公正!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7:36:1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28 15:49
客观看待中西医的区别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眼科 杨光

这篇文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西医,很有见地。
15
发表于 2017-10-28 15:53:2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的区别
2009-07-10   沧海一粟

中西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这两种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根本性区别。
一、    产生的时代不同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动的深刻体验出发的;根据考古,10万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植物药治病了,中医真正将漫长过程中的药物应用经验总结形成成熟理论的时代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经典理论是《黄帝内经》。由于那个时代科技还很落后,故中医理论如果要求它象西医理论那样使用现代名词术语、运用其它自然科学来进行解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调整人身的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的常态,中医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这种能量状态的消长变化展开的,理法方药莫不如此。如果偏离了这种观察思考的角度,处方用药必将变得毫无方向。所以中医学是以理论为第一要义的,经验只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积累。离开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即使用中药治病,也只能是简单的经验医学,不能归入中医纯粹的辨证施治体系了。
西医是随着解剖学与化学的发展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由于起点远离了直接的生命体验,导致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机械主义倾向。一般来说,西医是把人体当作一部机器对待的,西医的治疗方法除了作用于诸大系统的内科化学疗法外,外科的方法更像是木匠或裁缝工作。这样就忽略了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个人的生命力的能量存在状态,及其作用于人的直接或即发性病理状态。由于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局限,导致了西医治疗学体系的重大缺陷——无法正确诊断能量状态的非常态客观存在。常见的现实如:病人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得到自身的某种不适症状,但经过西医病理检查,却被告知没有病,于是,对于病人来说很现实的客观症状就被歪曲成了一种主观错觉。还有诸如手术后病人已经死亡,却得出了手术非常成功的荒谬结论,等等。
二、思维方式、解释疾病学理不同
中医是一门哲学,其理论充满了辩证法,它的病理解释是用运动的、变化的、联系的观点。当然你不可以说西医没有哲学,只不过西医解释病理,是用静止的(只知道疾病结果不知其过程)、片面的(认为一些疾病单由微生物导致)、孤立的(只看到一个组织/一个脏俯)、机械的(只见内脏、细胞、细菌不见有人)观点。
当然,你可以怀疑中医用五行解说五脏之间互相联系有些牵强附会,但你可以当它不是用科学定义和概念来进行解说而是用直观的形象比喻来进行解说,这种直观形象比喻是当时人们比较易懂的、较为流行的五行学说。甚至可以这么说,因为中医先有用药治病的经验总结(归纳),为了要进行解释这种药为什么能治病,而假托五行学说来进行演绎。故中医解释药理时往往使用取象比类法。这种病理或药理解释,你可以说它不科学,但你只要是进行业内研究,沿着这种“假托”的思路进行治病,会发现它有许多说法是正确的(例如藤状植物象人的肢体,故用之治肢体病,如风湿病等)。可见不科学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真理不等同于科学,同样科学不等同于真理。
现代西医解释疾病当然要讲物质了,什么微生物、矿物质,但西医无法解心脏的血为什么能周流全身,仅仅有物质就可以吗?如果不借助于能量,物质是死的、静止的,它不会自动地运动。世界上任何物体能够运动,必然是存在一种外力,比如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是因为它受一种重力---地心吸引力使然,这种重力会使物体产生势能。人吃了食物会产生热量,热量就是能量,能量能够互相转化,可西医却不用能量来进行病理解释,大概是觉得能量很“虚”,看不见摸不着,要使用仪器测试,也需借助现代自然科学的原理或工具,但目前的科技水平未能提供可以测试人体细微能量的工具。如果西医否认人体内存在能量,那西医无法自圆其说地解释安装心脏起搏器或者当心脏停跳时所采用的锤击起搏方法的原理,这种治疗方法无非是给予病人能量,并不给予病人物质。
三、    治病思维方式不同
    因为西医强调物质说,所以它探寻病因就沿着寻找物质这条思路深入下去。这个病有没有致病微生物?这个病血液里增加或者缺少了什么物质?于是对病人进行生化检查,试图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在找到了微生物后,就研发、使用化学药物消灭这些致病微生物;发现病人缺少了某些物质,就采取体外输入进行补充维持方法进行治疗;发现人体内局部坏死了,就进行置换或者切除。如果说西医治疗由于微生物致病的疾病是对因治疗还勉强说得过去外,对于非微生物致病或者由微生物、其它心理的、理化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的疾病则无法做到对因治疗。事实上,人类大多数疾病并非是单纯由微生物所导致的,所以西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只能是支持疗法,即平常我们所说的“治标不治本”(严格地说应该是治果不治因),简单例子是,缺钙/缺铁,西医治疗的办法是补钙/补铁,并未对造成缺钙的原因进行探寻和治疗;各种血液病,西医治疗还是采取输血的支持疗法;糖尿病打胰岛素,也是支持疗法;尿毒症进行透析,也是支持疗法;器官移植,也同样是拿别的器官来嫁接,仍然属于支持疗法;各种疼痛,给你打止痛针,如杜冷丁等,一会儿神仙般舒服,药效过了又来痛,这叫对症治疗吧,并没有消除疼痛的原因;又如肿瘤病,西医治疗不外是采用放射的、化学的、手术切除的办法消灭或者缩小肿瘤组织,但并未弄清楚肿瘤的病因,根本未能发展到对因治疗---消灭肿瘤的成因。所谓现代医学进步神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神话,《财富》杂志就指,对于癌症的治疗水平,30年来原地踏步,癌症死亡率直线上升。为什么治疗肿瘤的仪器设备不断涌现出新,而还说西医治疗肿瘤的水平原地踏步呢?恰恰是因为那些仪器设备不外是工具,新仪器所起的作用不外是提高放射的准确度、减轻对人体的损害,但并不是对因治疗,新仪器设备治疗原理与旧仪器设备毫无差别。西医只要未能发展到对因治疗,在临床上就无法有进步,我们现在所看到西医学进步,不外是实验室上对动物试验的进步、分子研究等基础理论的进步(说不好听的话,就是书呆子的进步,因为你如果叫实验室的大师们去搞临床,可能一个病人也治不好,那些实验室的医生不过是“兽医”、“分子医”、“细胞医”、“论文医”,但绝对不是人医),而真正落实到临床上的,西医一百年前不能治的疾病现在也不能治疗,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西医100年前未明病因的,现在也绝大多数未弄明病因,西医100年前采用支持、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的疾病现在仍然如此。
由于西医的以上局限,它治病的办法特别是支持疗法(仅起维持生命,延长生命时间作用)多数是烧钱办法,相当于美国打伊拉克,一粒导弹要几百万美元,天天发射导弹,天天烧美元,一直把病人家庭的钱烧光而作罢。因为不是对因治疗,病人到医院接受治疗当然是没完没了。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支持疗法的作用,对于急救,我们确实也需要支持疗法。否则人已死了,还谈什么治疗?中医把这叫“留人治病”。
那么中医治疗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呢?
中医有几句名言,不得不让你佩服:
“病向浅中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疾病在轻微时治疗最易愈,花钱也最少。有些疾病,在中医看来已经是病,在西医看来还不是病——即检查不出有什么异常时,使用中医治疗,能够杜绝疾病向更深层次发展。比如功能性疾病就是。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古人已经知道疾病会在脏腑间转移,故先要提高将要转移的那个脏腑的免疫功能。此中包括联系的观点。
“肝胆相照”、“疏肝利胆”:肝病常影响到胆,肝功能不正常有可能会黄疸;胆病常影响到肝,切除了胆囊的人患肝癌几率大。故中医治疗肝胆常顾及胆,治疗胆病常顾及到肝。此中包含联系的观点。
“治病必求本”,虽然中医所说的“本”---病因,也许你会觉得没有科学性,但我们可以把中医理论当作一种“假说”来看,沿着这种假说探寻病因进行治疗确实能够取效。比如,鼻出血,用中医理论辩证原因为肺热时,我们使用清肺热的桑白皮、白茅根治疗很快就能止血,但如果用西医辩证病因属于虚寒性出血,我们使用以上两味药止血不但没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时我们就得换其它药,比如人参,常用来治疗产后大出血和各种虚性出血。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即年纪大的人常会有这种经历:有时牙齿松动、牙痛并没有炎症,不是西医所说的任何牙病,这种病中医辩证病因属于“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治疗是使用补肾药(如肉桂、骨碎补等),结果牙齿真的不痛了也不松动坚固如常了,如果用西医治疗此种牙齿松动、牙痛会如何?西医的牙科医生肯定告诉你:拔掉再镶。因为中医讲究治病求本,故治肝病也下脾药、胆药、肾药,治鼻炎使用清肺、胃热药,治眼结膜炎使用清肝药,治耳聋使用肝药、肾药、心药,治糖尿病使用肾药、脾药......只要辩证“本”在哪个脏腑就使用归那个经的药,结果疗效也应验。你说,中医这种理论会是胡言乱语吗?我有时甚至觉得这种“不科学的胡方乱语”比标榜为“科学”的西医理论更具实用价值。
四、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一)在诊断上:
1、西医对部位比较明确。但由于两种理论的不同,西医所说的部位是指发生器质性(有形实体)病变的部位,而中医所指的部位是按功能分类进行归纳的部位,不一定与发生器质性病变的部位重合(既包括有形的实体又包括无形的功能)。因为许多业外人士没弄通这一点理论区别,故常常无理指责中医关于脏腑理论的荒谬。西医有现代科技所生产的仪器设备(影像检查)帮助以及它的理论是针对实体器官组织的,故对部位的明确自然比中医优,但这种诊断方法,对于一些未产生实质病变的疾病无能为力,解释不了。
2、西医多运用量化指标进行诊断,医生容易把握。虽然西医确诊疾病仍然需要综合各项指标并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除了医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考虑症状体征)外,其它的基本上都是量化指标。而中医的诊断指标都是定性化的,且由于中医理论本身的古奥,令行医者在把握标准(说中医诊断没有标准的人都是行外人士,中医不是没有标准而是这些标准都是定性而非定量的)时常会出现偏差。
(二)用药上
1、西医的药物临床双盲试验,并没有给西医带来多少优势。主要原因出于双盲试验的样本过小,试验时间过短,所得出的数据没有代表性。多数药物在试验时没有发现的毒副作用在临床过程中逐渐出现(如息斯敏等药),药物的剂量也不一定是合理的常需修改(如别嘌醇等)。化学药物由于其不可避免的耐药性,使得西药各领风骚三五年就销声匿迹(阿期匹林这种百年老药是极少数例外),更新换代的研发成本昂贵,这些成本必然转嫁到患者身上。而中药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观察,所记载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可靠性高,且中药是取之于大自然,成本低。
2、西药治病是使用单一成分的,使得它无法兼顾多病种进行治疗。如果一个病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则西医治疗往往顾此失彼,况且西医如果同时使用多病种药物,由于其双盲试验时没有进行此种试验,故无法预知两种以上药物对病人的会产生何种效果:有协同作用还是抵销作用?增强了毒性还是减轻了毒性?而中医由于其理论不同,对多病种集于一身时,只要找出“本”脏---主要矛盾进行施治,则次要矛盾迎刃而解,同时由于中医使用复方治疗的年代久远,有经验兼顾多病种用药。比如一个病人既有糖尿病,又得了高血压,还有高血脂症,病人常感头痛,西医如何治疗呢?肯定是给降糖药,并且同时给降压药,又要止痛药;但中医不必如此麻烦,中医辩证此人属气血虚,不必理会他得的诸多病种,直接治气血虚就行了,开出八珍方加黄芪,方中黄芪、人参既补气又能降压,方中川芎既行血又可以止头痛。一个方子兼顾了多病种,你说妙不妙?这就是中医辩证治病与西医辩病治病的区别。
(三)治疗上
1、对于基本上由微生物单一因素致病的疾病治疗,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确比中医见效快。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意指,世界上任何疾病病因本来都不是一维的或者说单一因素的,但当其它次要因素对疾病形成影响过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假定为单一的微生物致病。例如细菌性肺炎,当病人的免疫功能尚好时,滴注抗菌素恢复得很快。这里说“免疫功能尚好”就是指病人的免疫功能对病人恢复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把病因归结为感染了致病菌单一因素。但当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此时免疫功能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时(病因变成二维而非单一因素),西医治疗就不那么拿手了。例如老年人肺炎或者艾滋病人肺炎,因为他们免疫功能斧正,单纯使用抗菌治疗,收效小甚至无效。此时如果使用中药提高病人免疫力,再配合少量抗菌素滴注,则收效快。
2、病毒性疾病,由于西医使用的是对抗杀灭方法,目前尚无杀灭病毒特效药,往往只能消极使用支持、对症治疗方法。而中医采用的是抑制、排泄、增强病人防护屏障功能办法,优于西医。例如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西医,且中药对肝脏的毒性比西药小。
3、多因素致病、或者多病种时则西医不如中医。西医对多因素或多病种是采取简单的合成办法,1+1+1,但可能1+1+1<3;而中医将其抽象出最原始的病因:气血阴阳进行治疗,有可能实现1+1+1>3。
4、西医的一些支持疗法,甚至可以说不是治疗。西医补钙、输血只能说是维持生命,不算治疗。中医治疗则必须找到“本”在哪,比如根据肾主骨,骨生髓,髓造血的循环链条,径直以补肾的办法治疗骨质疏松、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中医的补钙,补肾中还辅以健脾胃增强吸收功能,补肾作用不外是防止钙的流失,吸收与贮存两个环节都考虑到。
5、对于外伤性的疾病,西医的手术,起的作用也不外是复原作用。当然中医也不排斥手术,扁鹊就是中医外科手术鼻祖,华佗进行了发展,但后继无人在手术治疗上没有多大进步。对于肿瘤病的放疗或手术,根治性治疗少,起的多是姑息作用(延缓扩散、恶变时间),并非对因治疗。但目前尚无分组对比以证实放射、手术治疗确起延长寿命的充足证据。手术治疗是加速扩散了还是延缓扩散,放疗、化疗对人体的损害大还是治疗作用大,病人是被肿瘤害死的还是被西医治死的,哪个西医生都说不清楚。有的中医治疗癌症,其生存期比西医还长,这并非没有确切的案例(此种案例已不少)。
    中西医孰优孰劣,面对不同的具体病种、面对不同素质的医生,有不同的答案。毕竟造福人类是医生这一职业神圣的使命。

点评

这篇文章能说明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从科学角度已经可以更系统地揭示中西医理论的相互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22:27
14
发表于 2017-10-28 15:4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0-28 07:51 编辑

客观看待中西医的区别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眼科 杨光

  中西医无疑是有着明显和巨大区别的,比如: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依赖的文化不同,哲学基础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具体治疗技术不同,采用药物不同……,等等。专家们说,西医是还原论方法,是实验医学,中医是整体论、形象思维,是经验医学;老百姓说“西医治急性病,中医治慢性病”,“西医擅长手术,中医擅长调理”……等等。从不同角度、层次,站在不同立场,中西医确实是千差万别。

  但是,中西医其实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比如,中西医的对象都是病人,目标都是治病救人,恢复健康,这是中西医最大的相同之处。在治疗思想上,中医人最爱说的是“治病必求于本”,老百姓也爱说“中医治病治根儿”。其实西医何尝不是“治病求本”,如:细菌感染致病时使用抗生素,消灭了细菌,红肿热痛等症状也随之消除;维生素A缺乏导致夜盲,补充维生素A后夜盲痊愈,等等。只有在找不到病因或无法针对病因治疗时,才暂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如,中医讲究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西医也不例外,如:不管是肺炎、疖肿还是牙周脓肿,只要是同一种细菌感染,就用相同的敏感抗生素——异病同治;同样是肺炎,治病菌(或病毒)不同,药物就不同——同病异治。再比如,中医讲“辨证施治”,西医要“个体化治疗”。病邪严重时,中医要“实则泻之”、“祛邪以扶正”,西医要“清除病灶”、杀菌抗毒。体虚为主时,中医要“虚则补之”,分别阴阳气血和不同脏腑而补益;西医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分别补充蛋白、不同血液成分、脂肪、微量元素等等。感冒发热时,中医要“发汗解表”,西医要解热镇痛,如此等等。

  可见,具体治疗技术、药物虽不同,但思想方法是一样的,即尽量弄清现象后面的原因而纠正之,把不应该有的或者超过限度的东西去除掉或减弱,把应有而没有或不足的东西给予补充;暂时弄不清原因,就退而求其次,先把不正常的现象抑制、减轻、缓解一下。仔细想来,其他行业不也是如此吗?古人早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中西医最大的不同在哪呢?笔者以为,在发展观上。其实所谓西医,也是在古希腊等传统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医在开始阶段发展缓慢,并不断和神学斗争,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渐步入坦途,发展越来越快,至今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其中的关键是,在观念上不拒绝、并追求发展,在具体理论与技术上尽量吸收任何有益的新东西,并勇于抛弃过去的错误。希波克拉底虽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但他的经典的“体液学说”早已为现代生理学的体液学所替代。

  中医的情况不妨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牛痘是中国人发明的,唐宋时期的中医就已将种痘术应用于临床,但将此技术深入研究、提高、推广而造福于全人类(包括发明它的中国人)则是西医;中医早就认识到人老了会患一种渐渐失明的眼病——老年性白内障,并且早就认识到“万般神药应无益”(白居易语),并早在唐代就采用(从印度引进?)“金针拨障术”进行有效治疗,经过不断改良,到上世纪六七年代其技术在国内几乎达到了当时白内障手术的顶峰。但后来没有再继续发展,而西医将光学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光学材料等先进技术引入眼科手术领域,不过一二十年时间就使白内障手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将拨障术远远抛在后面。还有,我国在唐代已能配制义眼,宋朝已开始使用眼镜,但这两项造福眼病患者并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技术都是西医结合现代工业科技发展起来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当然,我们可以为上述情况找到很多原因,比如说历史条件所限,中国工业不发达,旧中国政治制度腐朽没落,西医的侵入挤压,等等。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前中医的外部环境从未如此良好,作为中医人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学习西医之长,学习其他学科之长,与时俱进,造福人类。

http://www.tjtcm.cn/system/2011/08/30/010085778.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09:38 , Processed in 0.0567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