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91|回复: 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中医就要像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9-8 13: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中医就要像中医
                                                  学习体会2017.09.08    杨思远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集中体现。在认识论上,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征是格物致知,是通过现象推究事物的原理。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望闻问切,是全面收集事物现象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判断病机、病理、病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和阴阳转换提出治证方法。这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由此可以看出,辨证是中医的关键,证是中医关注的焦点。这个证既是症状、证据,更是求证、质证。但在医闻实践中,有许多所谓的中医,不是把辨证放的首位,而是把病、把西医的各种检查化验结论作为处方下药的依据,丢掉了中医有看家本领。这样的中医,对一般的常见病或许还能免强对付,而一旦涉及新的突发病症、老年性复杂病症,就会束手策,尽显庸医原形。
      坚持中医思维,正确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方法,中医才像中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医的无限潜能。2016年3月、9月《河北中医药文化》刊发的两篇文章《温病大家郭纪生再忆白虎汤》《郭氏大医院传承永恒----悼念郭纪生先生》分别记述了郭纪生先生活学活用白虎汤治疗乙脑SARS建奇功的事迹,不仅充分证明了中医的广阔发展前景,更充分说明了中医坚持中医思维和中医方法的重要性。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根据本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的研究对象就是病。遇到一个新的病例,西医首先关注的是由什么细菌病毒引起的,然后确定病名,寻找杀死相关细菌病毒的药物。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如能找到相关药物,见效也很快。但细菌和病毒种类繁多,而且会不断产生变异。对于突发危重病例来说,根本等不到去做细菌分析培养,然后再去研制药物。即使能等到新药研制成功,病人的体内细菌病毒,可能早己发生变异。而且新出的西药就是针对某种细菌病毒的,而根本不去考虑人体各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预计其毒副作用。这也是西药不断更新又不断淘汰的原因。而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整个肌体的健康,其首先关注的是证以及产生这种证的机理,然后以药的性味升降寒热,去调整人体表里虚实寒热,也就是以药之偏纠人体之邪,维持人体机能平衡,驱邪于体外。因此,中医并不注重是什么细菌病毒,甚至也不过于关注其病名。只要辨证清楚,既可处方下药,并能很快取得满意的疗效。
      郭纪生先生在治疗乙脑、SARS的过程中,就是始终坚持中医思维主,抓住了高热这一主证,重用生石膏,以白虎汤建立的奇功。同样,在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中,还有灵活用大青龙汤、大柴胡汤治愈流感、禽流感,以去瘀血汤治愈被西医定为死亡率百分百的狂犬病的医案。
      由此,我认为作为中医要时刻牢记张仲景关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高度重视“证”的重要性。做中医,就要像中医,始终把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精研细读经典,争做上工。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始终贯穿着辨证论治的思想。其对于病的概念于现代西医的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西医之病是独立的个体概念,每种病都需要针对性的药物。而张仲景关于病的概念是证的类别,是指人体出现了不正常现象。如《伤寒论》中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讲的都是六经中的各种证的集合,而《金匮要略》更多以证起论,如吐哕寒疝腹惊悸……脉证等。中医讲的病是由多种证构成的,而中药方剂也是对证不对病。虽然我们说桂枝汤为太阳病首方,但不能说桂枝汤就是治太阳病的药方。相反,桂枝汤针对的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这一组证,无论什么经、什么脏腑的病,只要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的证,就可以使用桂枝汤。同样,人们都说白虎汤是治阳明热证的主方,但郭纪生先生的实践说明,只要有脉洪数、大热口渴之证,无论是乙脑、SARS,都可用白虎汤。如果象西医那样,拘泥于一药对一病,中医就会走向歧途末路。
      当然,灵活运用经方,首要的前提和基础依然是辨证论治。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两种方法论证了辨证论治和灵活运用经方的方法。一种是以桂枝汤为便于,针对不同证候逐个讲述了桂枝汤的加减化裁方法,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胶饴汤(即小建中汤)等。另一种方法是集中论述经方加减化裁方法,如小柴胡汤,在方后直接列出: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这些都对我们的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南,同时也为我们学好中医指明了方向。
        同时,灵活运用经方,还要对中药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如我们都知道桂枝具有解肌的作用,桂枝汤就是用的这一作用,同时桂枝还有降逆的作用,如治奔豚的桂枝加桂汤,还有助阳平肝的作用,在厥阴、少阴篇中都有用到桂枝的方剂。中药讲究性味归经,有时取其性,有时取其气,有时取其味,这不但对组方关系重大,同时也决定着方剂的剂型和制剂方法。如大黄生用冲泡、与它药同煎或后下等,都是取其不同的性味。忽略这一点,同样会影响疗效。
66
发表于 2017-9-15 09:06: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5
发表于 2017-9-13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9-14 06:12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9-13 19:10
只能说没有实验证明,有待证明。不能断言。有些东西不是象你想的那样简单,研究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

这么说您认为气功属于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您曾炫耀说破解中医需掌握气功及60门以上的科学知识。既然您认为中医是科学,为何还要 用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破解中医呢?
64
发表于 2017-9-13 19:10:52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9-13 18:36
只有主观感觉,没有客观依据能否说明气功是伪科学?

      只能说没有实验证明,有待证明。不能断言。有些东西不是象你想的那样简单,研究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没有研究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也不等于存在。
63
发表于 2017-9-13 18:36:5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9-13 17:08
事实就是练功者的主观感觉。

只有主观感觉,没有客观依据能否说明气功是伪科学
62
发表于 2017-9-13 17:08:40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9-13 10:32
按您说的天人合一完全是主观感觉,谁都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宣称自己天人合一了?气在人中、人在气中岂不 ...

          事实就是练功者的主观感觉。
61
发表于 2017-9-13 10:59:47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9-13 06:24
对如何遵循天人合一观的问题,我能举的例子还很多。但天人合一与天人合一观真不是一回事。误将天人合一当 ...

所以,我不用天人合一解释中医
-----------------------------
奥,这次咱们说好了,您不用天人合一解释中医。
60
发表于 2017-9-13 10:3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9-13 10:42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9-13 09:14
您不相信我,总该相信王教授吧!练气功时所达到的忘我境界是天人合一可是王教授说的啊!
——————— ...

按您说的天人合一完全是主观感觉,谁都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宣称自己天人合一了?气在人中、人在气中岂不成了废话?自然界和人体处处都有气。岂不是说不管是否练气功,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天人合一了?这还用得着主观感觉吗?
59
发表于 2017-9-13 09:26:00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9-13 09:14
您不相信我,总该相信王教授吧!练气功时所达到的忘我境界是天人合一可是王教授说的啊!
——————— ...

谢谢王教授!忘住,是主观感觉。不是客观检测中的忘住是啥意思?不是笔误吧?
58
发表于 2017-9-13 09:1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13 09:28 编辑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9-13 06:31
您不相信我,总该相信王教授吧!练气功时所达到的忘我境界是天人合一可是王教授说的啊!

您不相信我,总该相信王教授吧!练气功时所达到的忘我境界是天人合一可是王教授说的啊!
————————————————————————————————————
          不是忘我境界。是一种“气在人中、人在气中”的与天地合为一体的自我主观感觉。记住,是主观感觉。不是客观检测。
57
发表于 2017-9-13 07:4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9-13 09:0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9-12 23:56
您看,一共说出来两条,您还说不算。到底中医怎样能做到“天人合一”,还得您继续举例。

也就是说,天人合一观保留了天人合一的优点,弥补了天人合一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11:32 , Processed in 0.0590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