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7 14:43: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7年5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序言        3
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4
第一章、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7
第一节、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        8
1、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8
2、扁鹊脉学没有失传,仍然有踪可循        9
3、扁鹊不可能生于战国末期        10
4、扁鹊生于春秋末期可考可证        11
5、研究方法不当,扁鹊被众说纷纭        12
第二节、黄帝时代无扁鹊,太古扁鹊是臆测        13
1、误读《汉书·艺文志》,提出个人猜想        13
2、“在赵者名扁鹊”,有深厚历史渊源        13
3、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14
4、“太古扁鹊”的臆想成分很浓        15
第三节、扁鹊讲理不谈“道”,“黄帝内经”不离道        16
1、“道”是老子创立的元概念        16
2、孔夫子问道于老子,传承其学        17
3、扁鹊医学理论,讲阴阳不谈道        18
4、《黄帝内经》是托名,书中推崇“道”理论        18
第四节、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结合时代特征        19
1、春秋末期,私人著作刚刚兴起        19
2、医学著作的形成,应当早于先秦诸子        20
3、扁鹊的著作,没有书名,也不写作者        21
4、师徒学术传承不断,是最可靠的线索        21
5、扁鹊的学术思想,在西汉年间已经分化        22
6、扁鹊《内经》《外经》,名称应由刘向拟定        23
第五节、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24
1、“人物真实”的记载“故事未必真实”        24
2、“因事为文”和“因人为文”        25
3、应辨别“实录”与“传说”        25
4、扁鹊“重术”更“重道”        26
5、扁鹊“脉法”就是“扁鹊医学”        27
第六节、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利天下”        28
1、心里有天下,才能利天下        28
2、随俗为变,为的是利天下        29
3、谦虚有大爱,才能利天下        30
4、重然诺破规矩,是因为有大爱        31
第二章、扁鹊事迹再考证,《史记》记载最可靠        32
第一节、解读司马迁说的扁鹊学医        32
1、扁鹊曾经是一个旅舍经理        32
2、长桑君是一位神仙吗?        33
3、不为人知的学医过程        34
4、扁鹊有透视的特异功能吗?        35
第二节、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        35
1、赵简子的昏迷很蹊跷        36
2、晋国六卿之间激烈兼并        40
3、董安于死于“始祸”        45
4、赵襄子效法赵简子        48
5、赵武灵王补笔有凭证        51
第三节、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合创奇迹        58
1、司马迁与韩婴说的不一样        58
2、虢宫门前扁鹊“受审”        60
3、扁鹊到底有多少弟子?        61
4、虢太子暴厥而死是什么病?        62
5、扁鹊与众弟子一起抢救各显其能        65
6、虢太子在内丘的遗迹        67
第四节、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选择由自己        69
1、扁鹊来到齐国行医治病        69
2、职业良心与眼前利害考验着扁鹊        71
3、医患不和,齐侯丧失治疗良机        72
4、扁鹊痛说“六不治”        73
第五节、司马迁考证扁鹊,表述里籍有难处        74
1、“郣海”与“渤海郡”的变迁        75
2、“鄚州”与“鄭州”的差异        76
3、“卢医”与“卢人”的不同        77
4、司马迁用心良苦,后人误解        79
第三章、扁鹊的著作与学术成就        80
第一节、扁鹊著作之谜        80
1、扁鹊时代有医学著作吗        80
2、扁鹊内外经与黄帝内外经        81
3、扁鹊脉学存在于《脉经》        84
第二节、《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5
1、扁鹊论脉,首重阴阳        85
2、《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6
3、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87
4、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90
5、扁鹊论诊损至脉        92
第三节、《难经》与扁鹊的关系        94
1、关于《难经》的历史记载        94
2、《难经》着重继承扁鹊脉学        95
3、《难经》讲理罕言“道”        97
4、《难经》对虚损病机的阐发        101
第四章、扁鹊医学的源头与影响        103
第一节、扁鹊继承前人的整体观        103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萌生于女娲        103
2、炼五色石蕴育五行学说        104
3、抟土造人启发中医气血理论        104
4、伏羲神话晚于女娲神话        105
5、伏羲创立哲学体系,综括天地万物        106
6、伏羲的时代也是医药萌生的时代        107
7、女娲伏羲神话对扁鹊的影响        108
第二节、龙文化对扁鹊的影响        109
1、龙文化八千年,寄托古人理想        109
2、虚拟的龙,体现智慧        111
3、中医之龙是藏象,“天地在心腹”        113
4、扁鹊“尽见五脏症结”体现龙文化        114
第三节、河图、洛书对扁鹊可能的影响        115
1、《河图》与《洛书》,有数无文字        115
2、天地相配合,生数与成数        116
3、天地之数,左旋与右旋        116
4、炎黄变废为宝,启迪扁鹊智慧        117
第四节、扁鹊医学体现内外相关、内病外治        118
1、扁鹊脉法,西医认可的部分        118
2、扁鹊阴阳脉法,让人与自然连在一起        119
3、扁鹊脉行“五十度”与卫气“五十营”        119
4、精密计算的“损至”脉影响深远        121
第五节、对扁鹊治虚损思想继承与发展        123
1、扁鹊虚损脉对《内》《难》的影响        123
2、张仲景继承扁鹊虚损理论        126
3、《辅行诀》吸收虚损理论        129
4、金元医学争鸣与虚损病机        135
5、邓铁涛、朱良春先生论虚损        145
6、曹东义继承发展虚损思想        149
后记        157









4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51: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扁鹊虽然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很遥远,但是关于他的学术讨论,一直没有停歇过。他为中医学术打造的特色,深深地融入中医的根脉之中,至今难于撼动。
网络里有些人痛恨中医,也把矛头指向宗师扁鹊,网名“川耗子“的人,就写了《扁鹊,我凭什么崇拜你?》,歪批历史,污损扁鹊,把中医的宗师说成是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他说:“扁鹊,这位中医药行业的鼻祖,是中医药界人人尊敬推崇的神人,因为,在司马迁的笔下,他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医学奇人。最近,重新阅读《史记》这一篇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位行业鼻祖,发现他却是一位不太光鲜的角色,多少年来,中医药界把他奉为医学神人而加以崇拜,在这位扁鹊先生学医和行医方式的影响下,使中医药的发展走上了一条神秘而怪异之路,他的一些所作所为至今还为中医药产生着很坏的影响。”他说扁鹊是个“中医盲”,但却喜欢自我吹嘘,是个“名欲狂”;扁鹊的医术是“吃”来的,使中医的学习传承方式充满了神秘诡异,中医的学习方式也一直摆脱不了“只可意会”的心悟之法;扁鹊脉学成就是“以‘切脉秀’来欺骗病人”; 扁鹊的“六不治”是治病耍滑头;他说,扁鹊行医天下“随俗为变”是“在行医过程中随心所欲,不顾实际医疗能力的医学风气,至今还大有市场。中医常常敢言‘包治百病’,或许就肇端于扁鹊先生吧?”
被司马迁称颂,历来受人尊敬的宗师扁鹊,在这位自称“川耗子”的笔下,逐渐被妖魔化了,他自称这样做是为了中医学的发展和振兴。这种深受科学主义毒害而不自知的人,在中医界不是个别现象。

第一节、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
《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2月20日、23日,连续报道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10部医书,并概要介绍了这10部医书出土的意义及其内容,引起大家的热议。有专家称这批医书是扁鹊学派的著作,也有的专家认为扁鹊不是一个学派,扁鹊不是一个人,是很多先秦、甚至是汉代众多医家的统称。笔者读后感慨良多,愿把自己的看法就正于海内同道,就积极撰写有关论文,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 。
1、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司马迁认为,扁鹊是一个称号,他的本名“姓秦氏,名越人”,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其生其死皆有据可考,其学医、行医、学术成就都很明确,因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名闻天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在司马迁的心目之中,为中医学开辟道路、集大成的宗师,是扁鹊,而不是传说之中的黄帝、岐伯,所以司马迁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脩序,弗能易也。”《汉书•艺文志》虽然有“医经七家”,其实只有七部书、三个人,除了扁鹊《内经》《外经》占两家之外,黄帝“内、外经”两家出于托名,“白氏”失考 ,我们能够追溯的史实人物,就只剩下扁鹊了。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对于有把握的信史人物就实写,对于没有把握认定的人,比如老子的生平等,常使用“莫知其然否”的求实笔法。对于传说之中的长桑君,司马迁说他“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在《史记》里,扁鹊的事迹首先见于《赵世家》,是为了叙述历史事件,这些记载资料应该得之于《虞氏春秋》等赵国史书;后见于《扁鹊传》,是为了写人物,这些文字的原始依据,应该是司马迁取材于各种记载,是对考证事实之后的叙述。当然,司马迁对于扁鹊这个具体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于扁鹊诊治患者的“背景人物描写”,在程度上是有所不同的。这就像我们看电影,如果描写运动中的人物,背景往往是模糊的;假如背景是清晰的,那么人物就有可能是模糊的。司马迁为了让主要人物清晰,作为扁鹊背景的患者,相对而言有所模糊。
很多人不善于读《史记》,认为《扁鹊传》里的患者都是真实的,只有扁鹊不真实,是很多人的“大杂凑”:在空间上横跨秦国和越国,在时间上从春秋到战国,甚至说黄帝时代就有扁鹊,所有好医生都可以叫扁鹊,日本某些学者甚至提出“扁鹊就是砭石的代称” ,不是具体哪个人。这样以来,具体、真实的医学家扁鹊就被虚拟化了,成了子虚乌有的传说。这是从唐代之后就有的“疑古论”,它在扁鹊周围形成了浓厚的雾霾,因为“误读”而造成了很多谜团,给有关研究设置了障碍,也虚化了中医的历史。
但是,只要认真辨别史料,就可以考证扁鹊的生平事迹,他与孔夫子一起生活在春秋末期。也就是说,在老子说“道”,孔子谈“儒”,墨子主张兼爱,孙子论述兵法的时候,扁鹊建立了中医的学术体系。
3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44:30 | 只看该作者
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扁鹊是一个历史名人,司马迁说他“名闻天下”,而且出名非常早,在老子创立道家、孔子谈论儒学,墨子主张兼爱、孙子论述兵法的年代,扁鹊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并靠这些突出的成就而“为方者宗”。
扁鹊所创立的中医学,是一个与西医很不一样的医学体系。全国文联副主席郑一民先生建议我用“国医”来称呼中医。他说,不应该由中国人说“我们是中医”,而应该说这个医学是中国人发明的国医。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也符合近百年、几十年的实际状况。
中医,或者国医,有过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辉煌,也有过一百多年的坎坷与屈辱,历经劫难,却屹立不倒,并且逐渐走向了世界,在“西学东渐”之后,开辟了“东学西传”的新时代,引领着曾经同是“岁寒三友”的国学、汉字,一同走向了世界,正在影响着,或者即将影响世界的格局。
世界未来的发展,需要东方文明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优秀文化宝库的钥匙,李克强总理说要用中国方式解决世界性的医改难题。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振兴,而发展中医、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文化寻根”,这就不能不谈老子、孔夫子和扁鹊。当然,他们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他们只是集大成的宗师,是中华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不能不谈他们的祖先:是谁启迪了他们的智慧?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位不同学术流派的宗师之间,可以互有学术交流,老子追朔世界的本源,把“有物混成”,天地未开的自然存在称之为“道”,由此创立了道家学说。孔夫子问道于老子,并把“道”作为一个基本学术概念,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播。《论语》之中使用“道”达80多处,孔子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又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见道家与儒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尽管我们今天见到的《素问》《灵枢》,早就被称为《黄帝内经》,但是其中使用“道”的概念达200多处,可见其受道家影响之深。然而,流传下来的扁鹊有关论述,几乎没有使用“道”的理论。扁鹊之前的医缓、医和、楚医、齐医也都没有使用“道”的概念。由此可见,扁鹊医学来源之古朴和久远。
扁鹊是一个大文化,历史求真实,文化尚演绎。缺乏历史真实的文化,就容易流于荒诞;缺乏文化包装的历史,很容易失传,也不好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扁鹊文化必须以历史真实性为基础,只有这样的发展变化,才能使扁鹊开创的中医学立于不败之地。
中医文化寻根,我们不能不谈扁鹊。
扁鹊不是一个传说,很多人都与扁鹊有缘分,因为扁鹊的事迹早就收录在中学课本里了,那是韩非子所写的“医扁鹊见蔡桓公”。尽管其中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是,扁鹊给很多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在他们心中打下了古代医学神秘的烙印。
进入中医学院学习,大家都要学习《医古文》节选的“扁鹊仓公列传”,进一步把更多的扁鹊信息传授给大家。但是,这种裁剪丢失了很多有益的信息,也为有些人误读和改写历史提供机会。但是,司马迁的考证结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学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病方法,恰如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所说:“‘脉诊’向为祖国医学不可或缺的传统诊法之一,虽居四诊之末,却负冠冕之誉,故习俗称中医看病为‘诊脉’、‘方脉’、亦以‘大方脉’、‘小方脉’以概中医内科及其他各科;以脉性、脉理作为衡量医者诊疗水平之高低,以辞窥义,可见一斑。但观之当今中医界,言脉者泛泛,重脉者寥寥,部分中医仅视诊脉为装门点面的形式而已,令人慨叹。”[朱良春著.朱良春医集[M].第一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20.]
扁鹊的成就让人不敢轻视,司马迁赞誉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由此可见,学中医的人们与扁鹊的缘分已经很深了。
我与扁鹊特殊的缘分,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开始的。
1988年,我从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硕士毕业,回到河北省会石家庄,想为中医文献研究做一些事情,很快就来了机会。时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的高濯风先生,他在“王好古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使我意外地与扁鹊有了进一步“对话”的缘分。高老曾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在保定时期的老专家,对河北省的历代名医很有研究,但是有一件事情困扰了他很久。他说,山东两次召开省内、全国的“扁鹊里籍研讨会”,发邀请函请河北省中医学会派人参加,他们说过去人们认为扁鹊是河北省任丘鄚州人不对,根据最新研究扁鹊应该是山东长清卢人。“这样的会怎么参加啊?同意人家的观点吧,心里没底,也不是滋味儿;不同意人家的观点吧,人家有备而来,我们也拿不出不同意的根据。”因此,山东两次召开有关的会议,我们都没有派人去参加。他说:“你们搞医史文献的人,应该好好研究、研究,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符合历史事实,我们就不做声了;假如他们的观点,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扁鹊老先生请回来。不能在我们手里,把中医的祖先扁鹊让人家山东请了走,我们河北省弄丢了人!”
我虽然学习的是医史文献,但是听了高老先生的话,如芒刺在背,却不敢做声,不敢说自己可以接过这个事情来做。这也是因为心中没底。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后来,河北中医学院医史教研室李渡华教授说,他手里有一本山东寄来的《论文集》可以借给我看看。我看后,其中涉及的资料很多,大多是先秦的著作,因此就到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省博物馆访问有关专家,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理清了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阅读了大量古人、近人和今人的研究文章,发现围绕着扁鹊的研究,各位学者提出的疑问非常多。
扁鹊秦越人从名字、生活年代、籍贯、行医地区、生平事迹、著作、学术贡献、墓庙等方面,都存在众说纷纭的许多说法,互相矛盾,似乎各有根据,好像都有道理,让人如坠雾中,难以取舍。甚至,现存的扁鹊庙、扁鹊墓,也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个省区,达十余处之多,哪一个是真墓?很难说。它们可以“穿越”两千五百多年,历经风雨剥啄,仍然建存于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不能不说扁鹊的魅力,让很多称雄一时的历史人物黯然失色。不仅传说之中的曹操七十二疑冢与扁鹊不可同日而语,就是秦皇汉武的陵墓尽管高大雄伟,但是它们也比不了扁鹊被世人的爱戴。
我带着一种无比钦敬的心情,走近扁鹊秦越人,去一一拜访有关专家,考察有关的文物遗迹,去查阅可以找到的文献。这期间得到河北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被列为科研课题,也得到国内很多著名医史学家的鼓励与帮助,件件不同寻常的往事,令人没齿难忘。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辑的1991年《中医药情报》专辑(1),该刊刊载了我写的《燕赵名医祖扁鹊》一文,寄送全国各有关单位,引起了一些专家的重视,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鸣。温如杰先生先后在1991年和1994年的《山东中医》杂志发表了与我不同观点的商榷文章。我回应其商榷的文章,没能在《山东中医》杂志刊出,就刊登于《河北中医》《河北中医学院学报》上,并就扁鹊生平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在《天津中医学院学报》《中医药信息》《中医杂志》《中医药学报》《中医基础理论杂志》等进行讨论。
1993年,我主持的扁鹊研究课题顺利结题,当年还获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的科研报告《神医扁鹊之谜》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引起全国有关学者的重视,得到鼓励与好评。山东省有关专家也高度评价这部书,2002年他们编写《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写到有关扁鹊在山东的医学活动。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专门把有关稿件寄给我,请我为其做鉴定。并说:“您是位卓有建树令人敬仰的医史学家,我们的《志》稿中力求客观地记述各家的观点,免失偏颇。其中涉及您的观点处尤多。为此,特请您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否全面地、准确地记述了您的观点,凡有错讹、失当、遗漏,均请指正。二、对别家观点的记述是否允当。三、其他建议。请您不吝赐教。”
我拿着这个请求鉴定的信件,找到了时任河北中医学院院长的宗全和教授,他看后说:“他们把这个球踢给你,看来是动了脑筋了。”我说,不怕,只要是尊重历史的研究,我们就可以有礼讲理。我高度评价了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他们的系统研究也给与鼓励和赞扬,同时指出其采用材料,尤其是对于采纳新近研究成果方面存在的某些欠缺和不足,比如他们虽然尊重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其初稿之中吸收的内容不多。我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漏和缺憾。”
我给山东的鉴定结果寄出之后,引起他们的重视。2005年《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其中的《扁鹊·仓公·王叔和志》的内容,吸收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收到书后,赞扬了这种求实的学风。
我主张,扁鹊是一个大文化,不要狭隘地看待扁鹊的里籍问题,要从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高度看待扁鹊。应该把司马迁所说的“扁鹊言医为方者宗”的历史事实搞清楚,把扁鹊如何在故乡学习医学知识,如何“名闻天下”开创医学临床各科,如何依靠医学的力量战胜巫医,如何宣传治未病等内容阐述明白。
我认为,把扁鹊与《灵枢》《素问》《难经》《脉经》的关系;他对仓公、张仲景以及其他医学家的启示和影响等搞清楚。进而把扁鹊奠基的中医学术特色用时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说清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哪里。如此等等,这是一个庞大的医学工程,也是一个高深的学术研究课题,需要大家凝心聚力,集思广益,下大力气去深入思考,而不应该“只说一点,不及其余。”
不能用狭隘的眼光看待扁鹊。“利天下”是《易经》阐发的中华精神,扁鹊的生平事迹充分体现了这个思想。
通过研究扁鹊,我与很多学者、同道成了朋友,不仅在扁鹊生地、学医之地的任丘鄚州,封地、葬地的邢台内丘我结识了很多朋友,而且在扁鹊当年行医之地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都认识了很多朋友,还有热心于扁鹊文化的出版社、报社的编者、著者、读者朋友,可以说故事很多,难以尽述。相信随着这一本书的出版,我又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一起探索中医学术,研究中医文化,发展中医事业,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2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4:44:12 | 只看该作者
序言

中医是我国原创的医学体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有过名家辈出的辉煌历史,也有长达百年的近代坎坷,更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回顾中医的历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副院长,20多年之前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师从余瀛鳌先生,长于医史文献研究。10多年前,又拜师于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矢志于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名师高徒传承中医。我与东义主任相识也有20来年,他勤于笔耕,时常把新书送给我,我也很留心他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一些文章,可以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深入交谈的机会并不很多,有些见解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我很高兴看到他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对于他不断探索的点滴成绩也持赞赏态度。近来我们接触和交流的事情比较多,尤其是我们一起在中医学派研究,拍摄河北中医历史文化专题片,协助内丘建设中医药强县等系列活动之中,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珍惜这种忘年之交的缘分。
曹东义1996年就主编和出版了《神医扁鹊之谜》,那已经是多年研究的学术成果,最近他又在此基础上,旁搜博采,不断思考,围绕扁鹊文化、中医历史、学术传承等广阔的话题,集成了又一部有关扁鹊的学术著作,我想这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书成之后,曹东义请我为该书做一篇序言,我觉得这个请求难以推辞,也应该借此机会谈一些我的有关感想。
扁鹊是司马迁经过考证而收录在《史记》之中的第一位医学家,也是被誉为“方者宗”的集大成的先师,是中医学发展史上开宗立派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带给中医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为中医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以诊脉为名”的扁鹊,他的思想反映在《难经》等古典名著之中,也对张仲景、王叔和等历代名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对今天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中医,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怎样评价传承的效果?何谓学术创新?这些问题是当今中医界面临的大问题。不久前我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我的有关看法,“以脉定证”的学术主张,与扁鹊脉学也存在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我认为中医传承发扬的核心内容是辨证论治,各种科研必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否则无论冠以何种名目都不属于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这一观点受到很多读者的赞同,也得到曹东义的积极响应,他进一步阐述了“理论自信”对于传承发扬的重要性。
中医辉煌历史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历史上中医的传承,兴衰相继,断断续续,高潮低谷连绵不绝,坎坷发展到如今,既有师徒相遇的偶然性,也存在着学术发展的必然。
每一个学术流派的形成,有其必然的历史条件,也有其鲜明的学术特征,是道与术的不断拓展,也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结果。没有继承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就形不成流派,没有流派就难以发展壮大。
由此我想到,曹东义对于扁鹊生平事迹、学术思想的再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的某些观点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扩展思维,以便促进有关学术的发展。因此,展阅书稿,乐为之序。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
二零一五年四月
序于河北中医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27 , Processed in 0.1818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