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27|回复: 1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中药生理效应认识中医药的科学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8-25 08: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8-25 00:34 编辑


从中药生理效应认识中医药的科学性
原创:张诚敬
前言:浏览了一些帖子,一是论医理不提及药理效应,二是论药物治疗效应而很少结合医学来讨论。个人不确切地认为,知医理者必知药理,知药理者才能入医学之门,两者的有机配合方构成临床医疗技术。
1991年4月和11月,笔者先后发现对局部代谢具有抑制效应和促进效应的两种外源性代谢调节物质。95年通过在自身和家人的应用中发现,它们是一对相互拮抗影响局部代谢的物质,前者具有抑制代谢的效应,后者具有促进代谢的效应。跟踪研究发现,这两种物质的生理效应与中药的两类药物效应相类似,其中促进代谢物质与温热药物的效应类似,抑制代谢物质与寒凉药物的效应类似。依据两项发现结合个人应用中药的体验反复思考后促成了对中医药医学理的探索,从生理代谢立场对中医药生理效应的探索后认为,“中药的药物效应与机体代谢相关:寒凉药有抑制代谢的生理效应,温热药有促进代谢的生理效应”。因此让本人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泡制出天方夜谭的荒唐残言在此摆个地摊兜售,盼浏览的先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参预讨论。本帖分成多个部分发在同一帖子中,以便于讨论。
1.对中药效应的探讨:现代研究显示,有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是与现代药物是基本一致的,如丹参与现代血管扩张药物有类似的效应,且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的活血效应。有的中药的药理机制尚难以解释,如没有抗菌作用的穿心莲,对炎症治疗有公认的治疗效应,无抗菌作用的中药能治疗炎症,是与西药相似效应无法解释的现象。
1.1对黄连效应的探讨:以黄连为代表的清热药,中医认为有清热的作用,据现代研究确认具有抗菌效应。笔者认为,清热药是以抑制全身或局部代谢产生清热的效应,因为,要降低全身或局部热量的产生,前提是必须降低其相应的代谢水平,如果代谢水平不降低,其产热量也不会下降。其抗菌作用有可能是抑制了细菌糖酵解的结果,让细菌缺乏赖以生存和繁殖的能量理而自行死亡。
1.2对鹿茸效应的探讨:以鹿茸为代表的温热壮阳燥热药,中医认为有增强机体功能的作用,和热量水平的效应,其前提是必须提高其相应的代谢水平,否则机能的增强和热量的增多就缺乏能量基础。现代研究认为,鹿茸含有雌激素,我们知道雌激素有对抗男性激素的效应,为什么还能提高男性的性功能呢?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悖论,最新研究认为,鹿茸中含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此能提高男性的功能,是否如此,尚无定论。   
1.3对穿心莲效应的探讨:穿心莲对炎症的治疗有公认的疗效,现代研究证实,穿心莲体外试验并无抗菌效应,但对炎症却有良好的消炎效果,是有悖于抗菌药物杀菌才能消炎的治疗机理的。对此问题进行反复的探讨后认为,炎症的发生,其原因不应完全归结于细菌方面,还要从机体自身的方面去考滤。中医称“炎症”为“上火”,“火”是由长期的“热”从量变到质变形成的,热是由代谢增强导致的,由于代谢的增强导致产热量过多使机体细胞生存环境的温度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组织细胞的死亡裂解形成炎症病灶,就是中医所称的火。火是热的升级,现代医学称为炎症,这个过程是代谢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出现炎症多伴有微生物感染,这就给人们提供了炎症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证据,中医药则称为是“上火”,就是长期的热导致机体组织细胞的破坏给细菌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让其应运而生。现代病理生进研究认为,炎症是由于致炎因子前列腺素、组织胺、5-羟色胺等导致的。炎症病灶区域出现的微生物感染是细菌危害机体的确切证据,这就是将细菌认为是炎症罪魁祸首的理由。依据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机体的共生微生物中绝大多数是腐生生物,除侵袭性细菌如结核杆菌及真菌等少数微生物外,绝大多数细菌是不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的,必然是在环境中有被破坏的细胞为其提供物质条件时它们才能生存繁衍导致炎症,从微生态立场认识就是环境对适生微生物的选择,也可以认为微生物是应运而生。
1.4对“川芎嗪”效应的探讨: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份,笔者在自身应用中发现其具有改善思维的效应,有可能是其活血作用增加血流量而改善思维的。此外还发现川芎嗪具有增强腋臭和减薄舌苔的生理效应。据此推测,增强腋臭的效应是增强细胞利用氧将脑部鞘磷脂氧化的结果,因为鞘磷脂是一种易于氧化的脂肪酸,其氧化后的物质通过淋巴系统集中到腋下经大汗腺排除体外,再经细菌酵解形成腋臭。川芎嗪减薄舌苔的效应则是机体有氧代谢的增强使舌面厌氧菌类受到抑制的结果。同样川芎嗪也会加重脚臭,是卵磷脂氧化的结果,因脚部淋巴系统薄弱,这些氧化磷脂由汗腺排出体外,经细菌发酵形成脚臭。我们知道大豆中富含卵磷脂,作豆豉时经发酵类似于脚臭味,可证明是卵磷脂发酵的产物。腋臭味与脚臭味明显不同,推测是鞘磷脂经细菌发酵氧化的产物。
1.5笔者在药物的自身应用中发现:与川芎嗪效应相似的能减薄舌苔的药物有肌苷和30%的过氧化氢,应用肌苷口服或应用30%药用过氧化氢溶液漱口,具有减薄舌苔的效应。肌苷是现代药物中为数不多的促进组织细胞代谢的药物,通过促进细胞的耗氧代谢而抑制舌面厌氧菌群,产生减薄舌苔的效应;30%过氧化氢溶则可能是直接杀灭厌氧菌导致舌苔减薄的结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2:0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6-23 04:01 编辑

阳虚有两种情况,一是阴正常时的功能衰退引起的阳虚,二是阴胜引起的阳虚。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7:5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6-22 09:57 编辑

村人认为:脾气虚就是脾阳虚,因为内经中认为“阳化气”,故气虚就是阳虚。
99
发表于 2018-6-21 21:08:28 | 只看该作者
  1.1对黄连效应的探讨:以黄连为代表的清热药,中医认为有清热的作用,据现代研究确认具有抗菌效应。笔者认为,清热药是以抑制全身或局部代谢产生清热的效应,因为,要降低全身或局部热量的产生,前提是必须降低其相应的代谢水平,如果代谢水平不降低,其产热量也不会下降。其抗菌作用有可能是抑制了细菌糖酵解的结果,让细菌缺乏赖以生存和繁殖的能量理而自行死亡。
————————————————————


哈哈,说得非常好!有益的探讨,向先生学习了。

98
发表于 2018-6-14 10:27:12 | 只看该作者
【甘温除大热】是用阴阳学说无法解释的了的。
97
发表于 2018-6-12 12:37:39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8-6-11 17:37
让沉渣再浮起一次吧!

张先生的研究和见解,有不少是有价值的。可惜张先生对五行的认识,还是缺少了一些。张先生知道中医学有一句话,叫甘温除大热吗?
96
发表于 2018-6-12 09:15:55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12-8 08:38
笔者认为:研究中药的药理效应必须独立进行,用原生药物来实验,采用提纯的物质时其中已经少了许多中药的成 ...

赞同。
中药治病是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有人认为的“有效成分”!
95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17:37:23 | 只看该作者
让沉渣再浮起一次吧!
94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7:36: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证多以寒热属性来来定,然后再推定是阴的胜虚或阳的胜虚。
9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07:1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12-25 23:26 编辑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理论上并无根本之区别:中医是对证施治,就是针对疾病的寒热属性治病;西医是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疾病的病理表现治疗疾病,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中医的热证即为西医的炎症,中医的寒证即为西医的萎缩性炎症,热证本质上是一种代谢亢进性功能增强的疾病,寒症本质是一种代谢抑制功能削弱的疾病。
9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6 08:0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12-16 00:10 编辑

   流涎症是小儿和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村人去年不幸患了此病用一味草药一周谅治愈了,西医有药物能治愈流涎症的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13:22 , Processed in 0.0577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