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65|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良春先生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7 18:3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良春先生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及其优越性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我在1961年7月号《江苏中医》、1962年3期《中医杂志》曾就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作初步的探讨。80年代,我又在北京、厦门、洛阳、江苏等地讲学中再度结合临床实践讲述过这一问题。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利于深入发掘中医宝库,提供新的研究线索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给予综合性的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也就是根据病情,运用四诊八纲,结合病因,加以归纳、分析,区别证候的属性,辨识邪正的盛衰,推测疾病的转归,从而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疗措施。西医的"辨病论治"则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的。证候是疾病反映的现象,疾病是证候产生的根源,因此,"证"和"病"是一种因果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个人认为否定或肯定病和证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而两者结合,则是创造新医药学派的重要途径。

       辨证论治的优点,为不论对如何复杂的病情,都可依据症状,从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中,运用四诊八纲的方法归纳分析,提出综合治疗的措施,但缺点则是对疾病产生的具体机制、肯定的诊断,缺少现代科学依据。例如西医对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诊断,除了有关的主要症状外,还必须具有肝肿大、压痛以及肝功能异常等客观检查指标。而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则可有肝脾不调、肝郁气滞、阴虚肝旺、肝肾两亏、脾虚湿阻、血瘀癖积等的不同证候归类,而这些不同证候也可同时出现在其他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这种中西医之间在诊断上所存在的客观差别,如果不经综合参考分析,有可能导致医疗上的严重失误。例如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易与慢性痢疾混淆,如果不经运用西医学方法早期确诊,中西医结合,严密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就很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癌肿转移,甚至不治。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目前西医学对许多疾病的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透彻,不少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能被完全阐明,如果单纯采取西医学"辨病论治"的方法治疗,有时临床疗效也不理想。如能"辨证"与"辨病"密切结合,研究疾病与证候的关系,探索临床诊治的规律,则相得益彰,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当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关键问题在于西医学习中医。50年代以来,许多西医同志系统学习中医以后,在中医文献整理和中医理论机制研究等方面,获得了成绩;在临床实践方面,采用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如小剂量穴位注射、中药穴位电离子导人等等。对某些严重、顽固的疾病,提出了恰当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如:对伤寒之偏于湿重者,运用化湿宣中之中药配合合霉素治疗;对慢性肾炎之水肿,久治无效,以脾肾阳虚为主者,以"壮火制水"法,适当配合双氢克尿噻,脾肾阳虚而兼见阴虚者,以"温肾养肝"法配合激素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在病理机制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探讨,例如上海市伤科研究所研究发现肾上腺皮质有调节钙磷平衡、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从中受到启示,进而运用中医"肾主骨"的原理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证明补肾法确能改善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维持骨的正常代谢,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这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对中医理论的阐发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几年来,我在临床研究工作中,也深深感觉到西医学的基础知识能给予我们很大启发与帮助,使我们找到了许多新的疗法。例如我们从蚯蚓液治愈下肢溃疡的经验中,理解到蚯蚓液具有修复溃疡面的作用,从而启发我们引用以治溃疡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倘若不结合"辨病",而仅从"辨证"着眼,是无论如何不会采用这种咸寒之品来治疗的。又如(未完)
39
发表于 2017-5-17 21:0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5-17 21:23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5-17 19:30
参考一下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的研究成果: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

---------------------------------- ...

不论过去和现在,辨证是中医的看家本领。这个问题不会随中医的发展而改变,它是由中医理论本质所决定的。
辨病和辨证应该相结合。
辨病医治虽可治好病,但往往不能发挥病人自身免疫功能;
辨证治疗虽利于控制病情,发挥病人自身免疫功能,但如果不明病情凶险,可以会错过治病良机,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当病理不明时,无法对病医治,时间就是生命,则采取辨证治疗就是重要的医治手段。例SARS。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8
发表于 2017-5-17 20:29: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7
发表于 2017-5-17 20: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5-17 20:15 编辑


对于西医治疗后的二手病人,以及由西医治疗不当引发的次生疾病,传统辨证论治是无效的。

一一没有依据的话,不是胡话?你问问论坛里的所有中医药专业人士,你这里所讲的,有没有依据,是不是事实?
-----------------------------------------------------------------
你以为这样的信息,你们专业人员的想不到,我一个业余爱好者能编出来吗?
你也太高估我的编造能力了。


36
发表于 2017-5-17 20:06:0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5-17 19:50
对于西医治疗后的二手病人,以及由西医治疗不当引发的次生疾病,传统辨证论治是无效的。

一一没有依据 ...

我一直把你当朋友,才愿意与你多谈一点。
看来,还是怪我看错人了。


下来,我问你,如果我拿出证据,你该怎么办?
35
发表于 2017-5-17 19:5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5-17 11:52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5-17 11:36
陈斌:你作为总版主,怎么也学会骂人了?不知道中国传统是讲文明的吗?论坛的风气你都不顾了吗?

对于西医治疗后的二手病人,以及由西医治疗不当引发的次生疾病,传统辨证论治是无效的。

一一没有依据的话,不是胡话?你问问论坛里的所有中医药专业人士,你这里所讲的,有没有依据,是不是事实?



34
发表于 2017-5-17 19:4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5-17 19:44 编辑

看来你根本就不懂现代中医。甚至没有读过一本有真才实学的临床家的书。没有听说过,不丢人,今天不就听说过了吗?
虚心一点吧,不要以为自己当上了总版主,就自以为是。




33
发表于 2017-5-17 19:3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5-17 19:44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5-17 19:34
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只适合天然疾病下人体天然状态。
对于西医治疗后的二手病人,以及由西医治疗不当引 ...

陈斌:你作为总版主,怎么也学会骂人了?不知道中国传统是讲文明的吗?论坛的风气你都不顾了吗?
32
发表于 2017-5-17 19:34:17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5-17 11:30
参考一下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的研究成果: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

---------------------------------- ...

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只适合天然疾病下人体天然状态。
对于西医治疗后的二手病人,以及由西医治疗不当引发的次生疾病,传统辨证论治是无效的。

一一满嘴跑火车,胡说八道。
31
发表于 2017-5-17 19:3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5-17 19:36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5-16 18:36
参考一下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的研究成果: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 ...

参考一下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的研究成果: 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

-------------------------------------------------------------------
陈先生好!
前几天我搬出了李教授的观点与您讨论“中医没有病理,西医没有病机”。
今天先生也搬出李教授的研究成果来讨论。

1.大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
【中医别名】热实结胸证,大陷胸汤证,结胸证。
【临床表现】热实结胸证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如下:
(1)疼痛:心下痛;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2)腹诊有拒按、按之石硬的体征。
(3)发热:日晡所小有潮热,即下午3~4时发热。
(4)不大便五六日。        
(5)舌上燥而渴,即口渴舌燥。
(6)短气(呼吸急促)、躁烦、心中懊憹、恶心呕吐、躁扰不宁等。
(7)舌质老黄,苔黄厚腻,脉沉紧有力或浮滑。
【证态概念】
源于《伤寒论》
128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
129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130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解说:以上三条是结胸证与脏结的鉴别。按之痛与不痛是首要鉴别点。按照西医的观点,对一个包块或者在病变部位进行按诊,有压痛的首先考虑炎症,无压痛的首先考虑肿瘤,参考其它临床表现,如有发热,烦躁不安,剧烈疼痛,不大便,饮食减少等表现,这是炎症;如果病人不发热,表面上没有什么病症表现,饮食如故,但是病人的脉象和舌苔表现出机体处于全身虚弱和寒凝聚结的状态,不仅考虑是肿瘤而且考虑可能是恶性肿瘤。所以藏结与恶性肿瘤是一个证态。
131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葶苈子熬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密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位效。禁如药法。
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大陷胸汤方
大黄去皮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由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135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137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脯所小有潮热,(一云日脯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说实话,李教授在《伤寒论》现代注经方面是天下第一人。
但由于过于真实, 落后也就成为必然。

您想想,《伤寒论》距现在已经有1700年。中医一直都在发展。
且不说现代医学的冲击,即便古代,随着新辨证方法--八钢、三焦、营血等辨证方法的不断确立,证,这个概念也在发生演变。
到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从辨证论治发展到辨病辨证论治。到了2010年后,演化成辨病论治

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只适合天然疾病下人体天然状态。
对于西医治疗后的二手病人,以及由西医治疗不当引发次生疾病,传统辨证论治是无效的。


新中医采用的是辨病论治,主要针对的是经由西药治疗后的二手病人,在西药作用下,舌苔脉象都被扰乱,中医不可能准确辨证。故时代要求必须改进。

所以,新中医的辨病论治,是依据当代社会需求而创立的。
辨病论治法不是适用所有的病。西医无诊断的疾病就无法用。
当然,西医无诊断的病,也就不会用药治疗,仍可以采用传统辨证论治法。
30
发表于 2017-5-17 12:09:51 | 只看该作者
大柴胡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50 , Processed in 0.2529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