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解20世纪中西医结合派“全军覆没”疑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15 10:1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15 10:35 编辑

        前言
        建国后,国家搞中西医结合,大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胸怀抱负的医学精英投身于中西医结合发展事业中。 前期多为有成就的西医学留洋专家教授,后续中国自己培养的西医院校毕业生。六十年代以后,步入者主要来自中医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三类人,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进入中草药科研领域以来,在植物药学方面成就卓著。毕竟有西方的“植物药理学”可以套用。
       不幸的是,这三类人一进入中医医学领地,就如同钻进了迷宫,历经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战,最终全军覆没于迷宫之中。不仅如此,还被业内扣上了一个“西化”帽子,被传统中医们灭杀。同时,也给反对中医的丢下了攻击的口实。张教授说,花了国家那么多经费,却什么都没有搞出来。如果把这些经费用于西医,西医会发展的更好。
       这些年来,大家一直都在批评中医“西化”,批判反对派,甚至否定中西医结合道路,倡导“回归传统”。却对中西医结合派 “全军覆没”一案一直不能告破而无人问津。随着时间的流逝,案情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作为事后诸葛亮,我试着解析一下中西医结合大军全军覆没一案的迷底。
      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破解此案?是希望成为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的前车之鉴。 如果没有这个前车之鉴,我们就不知道这条道路风险有多大,更不知道后面的路子怎么走。创建新医学,没有人类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有了失败的教训可以吸取,也是庆幸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一、中西医结合派自寻误导
      西医及现代中医大学毕业人员进入中医理论与技术领域以来,正所谓:“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面对着深不可测的中医理论及经验技术,他们只有勃勃雄心,从战略到战术都产生了“轻敌”情绪。 被误导势在必然。要说是传统中医有意误导科学家,倒不是事实。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西医结合科学家自己也会主动寻找误导。这句话听起来不怎么顺耳?还是换句话说,就是科学家一直有意寻找古代中医遗留下来的种种谜团,千方百计予以破解,以求获得现代医学尚未发现的突破。例如:“解读内经”、“解读伤寒”、“破解经络”等等。
       为什么认为中西医结合派会有意寻找误导? 按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可能分辨不出中医理论中所掺杂的虚假成分,却把虚假之谜当成实体之谜,予以破解,岂不涉嫌“自寻误导”?
        不单单是中西医结合科学家自寻误导,一些业内外著名的大科学家,同样是在自寻误导。例如:钱学森教授寻到的误导是把中医解读成“系统论”;朱清时教授寻到的误导是把中医解读成“复杂科学”;张伯礼教授寻到的误导是中医理论需要“现代话”等等。误把一门原始医学的经验技术看成是什么“系统论”和“复杂科学”,需要“现代话”等等。
       说起来还是杨振宁教授头脑清醒,目光锐利。这或许是因他一直远在海外,不受国内混乱思潮影响,也就不会主动寻找误导。他指出:“中医理论直接沿袭《易经》的思路,而非现代科学化的…..,如果现在我们研究中医理论,仍然坚持将二者统一起来,认为中医理论仍要继续原来的想法,我认为,中医没有前途。”
       杨教授接着说:“中医传承了《易经》中分类精简的精神,分类上坚持阴阳、表里、寒热。这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框架,中医一定没有前途。我们要抛弃中医理论,因为其中掺杂有几近迷信成分,而代之以近代科学化方法”。
      归纳一下杨振宁教授这段话的意思:
      1、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无法统一;
      2、中医理论应该放弃,用现代科学理论替代。
      杨振宁教授是一位具有学术魄力的科学家,曾挑战科学大师,推翻了艾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后期他关注中医发展,提出中医放弃传统理论的观点。看来,顶尖科学家的思维确实不同凡响!

      二、中医创新的正常工作程序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最初是从实践经验开始,积累经验之后才总结理论。后来用其理论继续指导实践,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理论。然后继续实践。
      那么,中西医结合新医学,是否应该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先从实践开始,逐渐积累经验,然后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新理论。再把新理论返回实践中加以验证。应该是创建新医学的合理途径。
      这不仅符合传统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也符合实践论。由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直至飞跃。
      这个工作程序古代中医最清楚,中医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不过,这是传统中医的秘密,忘记了告诉中医界的新成员。失败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17
发表于 2017-5-5 19:0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5-5 11:16 编辑

      27楼的观点:中医理论是可以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来验证的。其方法很简单就是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或用现代方法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
      无知村人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不知诸位是否注意到了内经医学同现代中医学中“阴胜、阳虚同寒”与“阴虚、阳胜同热”的关系,从生理学立场分析:实质上就是细胞膜结构过强导致功能削弱同寒的现象产生与细胞膜结构削弱导致功能增强同产热量变化的现象产生之间的细胞代谢规律,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比现代医学所认识的病因与疾病的发生更为具体,是从体细胞结构的强弱导致功能的弱强同产热量减少或增多之间细胞代谢的必然规律 ,不仅仅是值得珍惜而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理论。
16
发表于 2017-5-5 17:30:01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5-5 10:05
与眼光无关,出资者有病你可以把他治好,并且返老返童,才是别人赞助的理由。

董建军   王老师你的理论与教材有关,与中医经典有出入。
————————————————————————————————
        确实与教材有关。但也是对《内经》有关原文进行了核对的。教材的内容是内经的观点是一致的。内经的内容不全,教材本身的研究尚不到位,未搞清上面那一系列问题。
15
发表于 2017-5-5 15:0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7-5-5 15:09 编辑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7-5-5 13:20
我有不同意见:
1、中西医结合并没有全军覆没
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即西学中在临床上取得的成绩已经超过单纯 ...


“4、中医理论是可以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来验证的。其方法很简单就是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或用现代方法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
此点若能视为“哥德巴赫猜想”的话,那么谁是陈景润呢?医学实验应当是机械式的重复,而中医治病实践(不是简单重复)则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点评

关于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早已不是猜想而是经过几十年的历程了,就是简单的机械式重复。古人都能做的我们还做不到吗?只要肯做就能做出来。  发表于 2017-5-5 21:12
14
发表于 2017-5-5 13:20:17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不同意见:
1、中西医结合并没有全军覆没
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即西学中在临床上取得的成绩已经超过单纯的老中医或西医;第二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博士生为中医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其中不乏有人提出了对《内经》和经络的有意义的新思路和新家说。
2、杨振宁对中医的理解有明显的错误。不过他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更不是中西医结合的行家,所以就不和他计较什么了。
3、中医理论并不是来自于经验或哲学而是来自于古人的医学实验。其中哲学只是后来借用的。经验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4、中医理论是可以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来验证的。其方法很简单就是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或用现代方法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17-5-5 12:28:1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5-5 10:05
与眼光无关,出资者有病你可以把他治好,并且返老返童,才是别人赞助的理由。

治好病,得分啥病。返老还童,全世界只有小董能做到,我可没那本事。
12
发表于 2017-5-5 09:24:5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5-5 09:17
拙著载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编撰的2013年度《国医年鉴》。

还有一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
发表于 2017-5-5 09: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5-5 09:24 编辑

拙著载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编撰的2013年度《国医年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发表于 2017-5-5 08:44:21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5-5 08:40
王老师既然你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就应该有人为你出资出版书籍,我想出书就有人出钱,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 ...

      我出版的是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尚未出版。
      关于资助出书的事,我还没张罗。遇到有眼光者,真正重视中医的人,就可能会赞助。
9
发表于 2017-5-5 05:5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5-5 17:27 编辑

一、中西医结合派自寻误导
      西医及现代中医大学毕业人员进入中医理论与技术领域以来,正所谓:“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面对着深不可测的中医理论及经验技术,他们只有勃勃雄心,从战略到战术都产生了“轻敌”情绪。 被误导势在必然。要说是传统中医有意误导科学家,倒不是事实。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西医结合科学家自己也会主动寻找误导。这句话听起来不怎么顺耳?还是换句话说,就是科学家一直有意寻找古代中医遗留下来的种种谜团,千方百计予以破解,以求获得现代医学尚未发现的突破。例如:“解读内经”、“解读伤寒”、“破解经络”等等。
       为什么认为中西医结合派会有意寻找误导? 按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可能分辨不出中医理论中所掺杂的虚假成分,却把虚假之谜当成实体之谜,予以破解,岂不涉嫌“自寻误导”?
        不单单是中西医结合科学家自寻误导,一些业内外著名的大科学家,同样是在自寻误导。例如:钱学森教授寻到的误导是把中医解读成“系统论”;朱清时教授寻到的误导是把中医解读成“复杂科学”;张伯礼教授寻到的误导是中医理论需要“现代话”等等。误把一门原始医学的经验技术看成是什么“系统论”和“复杂科学”,需要“现代话”等等。
       说起来还是杨振宁教授头脑清醒,目光锐利。这或许是因他一直远在海外,不受国内混乱思潮影响,也就不会主动寻找误导。他指出:“中医理论直接沿袭《易经》的思路,而非现代科学化的…..,如果现在我们研究中医理论,仍然坚持将二者统一起来,认为中医理论仍要继续原来的想法,我认为,中医没有前途。”
       杨教授接着说:“中医传承了《易经》中分类精简的精神,分类上坚持阴阳、表里、寒热。这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框架,中医一定没有前途。我们要抛弃中医理论,因为其中掺杂有几近迷信成分,而代之以近代科学化方法”。
      归纳一下杨振宁教授这段话的意思:
      1、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无法统一;
      2、中医理论应该放弃,用现代科学理论替代。
      杨振宁教授是一位具有学术魄力的科学家,曾挑战科学大师,推翻了艾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后期他关注中医发展,提出中医放弃传统理论的观点。看来,顶尖科学家的思维确实不同凡响!

      二、中医创新的正常工作程序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最初是从实践经验开始,积累经验之后才总结理论。后来用其理论继续指导实践,实践中不断修改补充理论。然后继续实践。
      那么,中西医结合新医学,是否应该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先从实践开始,逐渐积累经验,然后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新理论。再把新理论返回实践中加以验证。应该是创建新医学的合理途径。
      这不仅符合传统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也符合实践论。由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直至飞跃。
      这个工作程序古代中医最清楚,中医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不过,这是传统中医的秘密,忘记了告诉中医界的新成员。失败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x———————————
         这一段时期由于忙于老人及家中事务,未能到论坛上细看。隔三差五上论坛看一眼动态,偶尔插一句而已。今天才看到思考者先生写的这篇文章,写的的确不错。应当点赞。       我对这一段的评价是,大方向是正确的,应当肯定,但对于偏颇之处需要提示如下:
      
        

       1、对于我国中西医结合过程及现状进行了反思,确实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之处,认识深刻。给予点赞。             

       但必须认识到,以往,我国的中西医临床结合工作并没有白做,已在临床工作上取得了许多成绩,这就不用多说了。虽然在中西医理论方面缺乏实质性突破,但拙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的出版,就标志着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和统一已经打破了这层困扰中西医汇通派、中西医结合学界100多年的坚冰,标志着中西医理论的结合和统一已经从这本近40万字的著作开始了。所以,还不能武断地说全军复没。既然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都有重大突破,就不能说全军复没。      以往确实看到有不少文章说中医界或中西医结合学界“在中西医理论结合研究方面没有重大突破,只是中医与西医两层皮的贴合,临床方面是配合”,但也有一些细小理论的新认识,这样说才算符合事实。当然,我的理论研究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的科研经费,而是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和个人工资完成的,所以,不算在有经费者的头上也对。但是 ,就总体而言,拙著这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能够自圆其说,拙著的观点都是首次系统地提出的。对此,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专著《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拜读后,甚感钦佩,是‘寻回中医失落元神’的精辟之作;专著确是破解千古之谜的杰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找到了物质基础,令人口服心服,可喜可贺也!”这也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所以说,思考者先生的结论有失偏颇。这是偏颇之一。     
      

       2、中医学具有两套医学理论体系,一套是内经、难经体系,一套是伤寒、本草体系。前者是基础医学,探讨的是天人相应的病因、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现象、针灸技术经验、养生气功经验等,后者是临床医学,是专门论述临床治病经验技术的。这两种中医理论由于联系不太紧密,往往被认为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我要指出的是,两种理论原本就是2000前两个流派各自做的工作,相互之间没有多少交融,实际上,这正是后世医家应当努力的方向。当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已将二者的关系拉近。
      一门学科,只有临床技术,没有基础理论,就是一个跛足的半拉理论,不能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二者都完备了,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说临床研究重要,基础理论研究就不重要。研究基础理论,肯定不是自寻误区,实际上,两条腿可以同时走路。只不过是研究基础理论更加超前。据我个人推测,如果拙著不发表的话,大约超前50年到100年左右。理由是,目前许多中医人看了拙著,只能看明白其中一部分内容,看不懂深入的部份。所以,尚需要我亲自做必要的解释,才能广泛传播。目前,正如申维玺先生所说,中医学界最缺的就是跨学科研究能力的人。
      总之,临床和基础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基础研究比临床研究难度要大得多。所以我认为,只强调临床研究,轻视基础研究是不对的,特别是反中医者所反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不解决它,中医的伪科学帽子就摘不掉。因为中医治病往往被当成经验,而经验是不可靠的,所以,反中医者以此否定中医理论。不承认基础研究是偏颇之二。
      
      3、经络现象研究也是必要的。其背后是一个综合结构体系,神经只是主要物质基础之一。经络现象早在我国60、7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神经”说,但没有得到承认,原因是“神经说”只能解释经络现象的一部分,解释不了全部。我首次提出了“经络感传”的原理探讨——“神经传导学说”,先后在1984到1986年一次省会议、二次全国会议、二次杂志上发表,还未见有一人否定。“神经说”不是今天提出的,已经是历史事实了,它不是全部,这一点务必清楚。所以,经络基础研究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不能否定。假如以往没有经络的实验结果做为铺垫,中医就不会有近几十年来国外对它的慢慢接受。也许有人会说,针刺有效外国人就会承认,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在一开始连一点科学道理都说不出来,外国人是不会让你扎的。针刺在国外的传播,是基础研究结果和临床疗效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不承认是偏颇之三。      
      

       4、杨振宁先生的认识只对一半。必须承认,中医是古代的理论,而古代是没有分析还原研究的,对于内脏的认识只是大体器官的表浅认识,重在从外在表象上认识内在变化。但归根到底,不等于内在的变化。所以,中医的理论的经验是整体观念的传承。这是有用的一面。      另一方面,杨振宁先生说对了一半。中医理论的缺陷也是就整体论整体,这一点钱学森院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说过了。由于不知内在关系,只有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进行描述,难免掺入神秘的迷信成分。这种理论的缺陷是,有的说对了,但也有说错的地方。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弄明白,要是弄明白了,就不会说“医者,意也”,就不会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杨振宁先生说的抛弃中医理论,是不现实的。真实的新中医理论,是不可能完全抛弃中医理论的,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认为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不能统一,也是没有根据的。这是偏颇之四。   

      以上拙见,请批评指正。

      (以上文字尚未来得及修改)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1&extra=#pid529829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21:37:27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7-4-17 09:31
钱学森和朱时清提出 的系统沦和复杂系统论结果都是一样的,和杨振宁相同。系统论和复杂系统论实际 ...

  钱学森和朱时清提出 的系统沦和复杂系统论结果都是一样的,和杨振宁相同。系统论和复杂系统论实际没有什么自己的理论基础,只是把数学、物理、力学和控制论的一些结论性东西综合起来,只可定性地说明问题,无法具体量化和提示内在物理性质,对解开中医理论几乎无用。上当的学者不少。
----------------------------------------------------------------------------------------------
黄先生这一见地非常高明。
系统论及复杂科学有一个别名,叫“不解决问题”。
古今中医人家把问题都解决了,只是让我们研究一下原理而已。
研究不出来不要紧,不能说中医“不解决问题”。

       西医的知识结构中主要以实验性理论为主,没有解释中医理论的知识内涵;

-----------------------------------------------------------------------------------------------------
说得很对!
科学的核心是逻辑,而不是实验。西医的知识缺乏逻辑,却富有实验。

       中医理论中实际有许多是不准确的描述,比如经络、气等,这些只是人体的感受,由于古代缺少现代科学概念,只能用一些形象的东西去比拟这些对象,结果现代中医却把它们当成有形的东西去理解和寻找。
-------------------------------------------------------------------------------------
中医数千年临床发现诸多,都没有条件研究,也无法准确把握,只能是形象描述或比拟。
研究中医,主要是体会他说话的意思,而不是去寻找实体。
中医理论对现代人来说,主要还是体会他的思想方法及思维高度,而不是去寻找他所说的东西在哪里。
就拿“五行”来说,各个系统,各个脏器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一种病可以引起多种病,而治疗一种病也可以消除多种病。
一旦把它具体化,心肝脾肺肾,很难用实验证明,谁生谁,谁克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23:35 , Processed in 0.0634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