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82|回复: 2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经》是本什么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0 18:5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易经》是本什么书?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今通行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儒生经师之手。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

近/现代学者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旧序》说:
“《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
《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古代算卦,一般是巫史的职务。巫史们在给人算卦的时候,根据某卦某爻的象数来断定吉凶,当然有些与事实偶然巧合的地方,这就是他们的经验。他们把一些经验记在某卦某爻的下面,逐渐积累,成为零星的片段的筮书,到了西周初年才有人加以补充与编订,《周易》古经至此才告完成。所以实际说来,《周易》古经不是一个时期写定,更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我们从它的内容和形式观察,它的完成当在西周初年。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说‘文王作卦爻辞’,马融、陆绩等(《周易正义》引)说‘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这在先秦古籍书中没有明证,难于置信。今人有的说是东周作品,更不可从。”
“传的部分共七种,就是《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因此《易传》共十篇,旧称《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解释。这七种都作于东周时代,并非出于一人之手。司马迁(《孔子世家》)、班固(《汉书·艺文志》)等说是孔子所作,是不对的。近代有人说其中有汉人作品,也没有坚强的证据。
《易传》的解经,诚然有正确的成分,但是有许多地方不符合经文的原意。而且《易传》的作者们常常假借经文,或者误解经文,或者附会经文,来发挥自己的哲学观点,又夹杂一些象数之说。讲《周易》固然不能抹杀象数,然而总是讲不圆满。总之,《易传》七种仅仅是《周易》古经最古的、有系统的、值得参考的、有正确成分的解释,绝不是什么‘不刊之论’。初学《周易》,如果处处拘守《易传》去体会经文,那就难以窥见《周易》古经的原意。然而我们如果不管《易传》解经的是非,而只就传文所表现作者们的思想体系而论,那么《易传》还是古典哲学中异常重要的著作。

因此,我认为研究《周易》古经,首先应该认识到《周易》古经本是上古的筮书,与近代的牙牌神数性质相类,并不含有什么深奥的哲理。其次应该考释经文,参阅旧说,探索它的原来义蕴,对于《易传》只看做旧说的重要部分而已。有的可以引用,有的可以不采。”

现代治《易》学者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周易>导读》说:

“其实‘经’和‘传’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其性质完全不同,应该分开来论述。分而言之,《易经》是一部占筮书,以占筮成分为主;《易传》是一部哲学书,以哲学成分为主。……也就是说,《易经》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占卜书,《易传》是带有占卜色彩的哲学书。”
“从卦爻辞的内容看,《易经》是部占筮书,是周人占筮的典籍。……周人发明占筮时,最初只有八卦,以八种不同的形象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判断占问某事和吉凶的辞句,称为筮辞,是占问某事时的原始记录。《周易》六十四卦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爻辞,皆来源于筮辞。筮辞并非某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不同时代的人长期积累的结果。
掌卜筮之人将多次占卜的结果(包括所得兆象和占断辞句)记录下来,然后加以整理、统计,将应验的兆象、辞句挑选出来,进行重新加工、编排。有的卦辞经反复修改、安排,仿若一首诗歌,并能体现出一个中心思想。如渐卦、剥卦、复卦、临卦、明夷卦等。编辑加工的目的,仍是为了占筮系统性的需要。不过,大多数卦辞、爻辞仍属于筮辞的堆砌,卦、爻辞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卦爻象与卦爻辞的意义
《易经》经过加工、编纂,体现了一定的意义和思想。
《易经》卦象和卦爻的符号系统是长期的原始卜筮过程中,逐渐把数和象整齐化、有序化、抽象化的结果,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通过对立面的排列、组合,反映人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就八卦来说,分别由奇(—)偶(- -)对立两画,构成四个对立面。就六十四卦来说,又分别由八种对立的卦象构成,组成三十二个对立面。就卦序说,六十四卦又是“二二相偶”,成为与对立的卦象相配合的系列。这种思维是承认卦象存在着对立面,并由对立面所构成,其变化表现在其中的基本要素——两画的配合上。体现了以对立面的相互关系说明事物变化的思想萌芽,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易经》卦爻辞的文字系统,涉及宗教迷信、人生态度、伦理观念、宇宙认识等各个方面。反映了殷周之际奴隶制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以及当时所具备的历史、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知识,体现了初民以卜问形式、卦爻结构解释客观事物变易规律的企图和寻找宇宙因果联系的努力。
《易经》继承了原始的巫术文化传统,反映了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将当时以德配天的天命神学观念与卜筮相结合,构成了一个以天人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巫术操作系统,其迷信成分有所增加。但扬弃了原始占筮那种单纯根据蓍草排列以定吉凶的思维模式,在蓍与卦的外壳下蕴藏着一定的哲理。
《易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承认事物的对立面,承认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向其反面……
《易经》反映了编纂者的世界观——天道和人事具有一致性,人的生活遭遇可以转化,人事的吉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行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易经》虽是一部占筮书,是巫术文化的产物,但并不是一般的迷信书,不像龟卜那样只简单地告知吉凶结果,而是增加了人为的因素,增加了趋吉避凶的价值选择因素。《易经》在言占筮中,还具有帮助人们安身立命、稳定情绪、安慰心理的作用,因而带有一定的人文色彩。

《易经》中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理性思维等因素,成为中国哲学和中华人文文化的源头。”

那么,《周易》之经——《易经》有哪些内容呢?

即卦形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除了卦形之外,文字共450(所谓辞,就是长短不等的一段话,有的只有几个字),经文共4940个字。《易经》本是占筮书,就是通过蓍草的演变,以求得一卦,根据所得卦象和卦爻辞,以定吉凶祸福。


20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0:14:48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8-14 09:17
我国古代占卜,有官占与民卜之别,前者有文字记录于案,试想:倘若测人事不能灵验,有实用价值乎?能传 ...

那么,试问柴胡汤先生——刘邦得天下是靠占卜吗?
202
发表于 2018-8-14 09:17:46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8-14 09:00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太卜,官名,盖事占卜之职也。
或 ...


我国古代占卜,有官占与民卜之别,前者有文字记录于案,试想:倘若测人事不能灵验,有实用价值乎?能传至今乎?

点评

那么,试问柴胡汤先生——刘邦得天下是靠占卜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4 10:14
201
发表于 2018-8-14 09:0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8-14 09:04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9 08:37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 ...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太卜,官名,盖事占卜之职也。
或曰:《连山》,夏《易》也;《归藏》,商《易》也。

点评

我国古代占卜,有官占与民卜之别,前者有文字记录于案,试想:倘若测事不灵验,有实用价值乎?能传至今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4 09:17
200
发表于 2018-8-13 17:18:10 | 只看该作者
易有二义:易与不易,以易(变化)为总则。
199
发表于 2018-8-13 17:15:22 | 只看该作者
“未学易,先学筮”。
《易经》是卜筮(卦)书、也是哲理书。《易经》可用于人事预测,也可用于认识事物的思想指导。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象数”与“易理”两大学派。
198
发表于 2018-8-13 16:09:07 | 只看该作者
易传,虽然更多的谈的,更多研究的是哲理,可是,易传,是由易经发展而来的。
197
发表于 2018-8-13 16:07:1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9 08:37
《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 ...

就算易经是一本算卦的书,但是,他一定包含了哲理。而易经影响大的原因,还真的可能是因为他的非主流的东西,给后代的影响更大。所以,我支持先生的观点。

点评

1831年,电学的开拓者法拉第用一个磁棒和铜线圈做实验,发现了电流,因而写下了《电学实验研究》,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正是从此他开辟了后来无比辉煌的电气化时代。  发表于 2018-8-13 16:43
196
发表于 2018-8-13 15:0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8-13 16:37 编辑

有人做过初略统计:前人研究《周易》之文献,多达三千多种,按今之无知者的说法,这些文献的作者,均是愚昧无知者?!
195
发表于 2018-8-13 14:56:37 | 只看该作者
看过《周易哲理与现代人生》、《周易占测入门》、《周易预测学》、《周易象说》者,就不敢对易经胡说八道也!否定者,未读之过也!
194
发表于 2018-8-9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前人已经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就看你自己是否具备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取其正者而立之。你选择站在巨人肩膀上,还是站在侏儒肩膀上。
       《伤寒论》《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古今往来,解释、注解、训诂考证……浩如烟海,我们怎么样才能鉴别、区分正确与错误?找到巨人?大海捞针!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法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9:25 , Processed in 0.0593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