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学文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的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7 10:5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学文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的经验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治疗半身不遂的一首著名
方剂 , 其用药、 配伍特点集 中代表了他对中风病发病原 因机理 和传统 气血理论 的认识 。张学文教授潜 心 医教 研 40 余 载 , 灵 活运 用补 阳还 五汤 颇具 匠心 。
1.胸痹 案
段某 , 男 , 65 岁 , 2001 年 3 月 5 日初诊 。主诉 :胸 闷、 心慌两年余 , 加重半 年 。曾在 当地 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近半年来有时心前 区疼痛, 发作不定 时 , 疼痛时心慌 出汗 , 不能动 , 自感 疲乏无 力 , 纳
少 , 消瘦, 舌质淡而暗, 苔薄 白, 脉细弱而涩。综合脉症 , 诊为胸痹 , 证 属心脉痹阻 , 气 虚血弱 , 治 当益气除痹 , 畅通血行 , 方拟 补阳还 五汤加减 : 黄芪 30 g, 当归12 g, 川 芎 18 g, 赤芍 15 g, 桃仁 6 g, 红花 6 g, 地龙 10g, 栝楼 l5 g, 薤 白 10 g, 炒枣仁 15 g, 生 山楂 1 5 g。6剂水煎服。2001 年 4 月 5 日二 诊 , 患 者述 上 方 服 6剂后感到有明显疗效 , 胸 闷胸痛减轻, 四肢有力 , 纳
食增加。因路途较远 , 交通不便 , 当地医生建议不必更方 , 继续服上方约 30 剂 。二诊 时, 诸症大减 , 胸 闷偶发, 胸痛已未发作 , 再求巩 固之方, 鉴于患者年岁偏大 , 按气虚血瘀治疗已获 良效 , 故仍 以上方为主加补 肾药杜仲 、 寄生 , 作成散 剂 , 每 次 冲服 6 g, 以防再发 。
(按): 冠 心病心绞 痛临 床有瘀 血 阻滞 、 痰湿 痹 阻、气阴两虚 、 胸 阳不振 等型 , 分 型施 治多有效 验。然此例患者除心脉痹阻外, 还有其它两种情况在治疗时应予以注意。第一, 气虚症状甚为明显, 气虚无力鼓动心脉, 可造成心脉痹阻; 第二 , 心气不足, 饮食减少日久 , 心血亦虚 , 血不 养心 , 则 可 出现心慌 心 悸脉细等症。故治以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为主, 加栝楼 、 薤白以宽胸行气通痹 , 炒枣仁配 当归以补养心血 , 生 山楂既能活血化瘀又可以消食健 胃。故用后效果十分显著 , 因此 , 只要抓 住气 弱乏力 、 纳差 、 脉 弱 、 自汗等气虚之症, 再加瘀血症状 , 即可放心使用。
2.头痛 案
张某 , 女 , 53 岁 , 2001 年 6 月 3 1 3 初诊 。主诉 :头痛半 年。患者半 年前 因受外 伤而头 痛如 锥刺 , 固定不移 , 动则加 剧 , 经服 中药后好 转 , 继服 原方 则无效 。现仍感 头痛 隐隐 , 夜间尤重 , 伴 气短 乏力 , 上肢麻木 , 舌 暗红 , 舌下脉 络迂 曲青紫 , 脉细涩 。诊 为头痛, 证属气虚血瘀 , 治当益气活血, 祛瘀醒脑 , 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 黄芪 30 g, 当归 10 g, 川芎 10 g, 赤芍10 g, 地龙 10 g, 细 辛 3 g, 白芷 1 0 g, 磁 石 30 g( 先煎 ) , 菊花 1 5 g, 天麻 1 0 g。水煎服 5 剂而愈 。
(按) : 头痛病属瘀血者甚多, 然瘀血程度不同, 头痛之性质、 轻重迥异。观此患者先期病历 , 初期独用大剂量活血化瘀之药 以祛 因外伤而致之有形瘀血 ,实为急则治其标, 有形之瘀血已去故头痛渐缓 , 而隐隐头痛当责之无形之瘀 血 , 此无 形 之瘀血 实 因患者年事已高, 气虚无以助血畅行 , 西医多责之动脉粥样
硬化 , 血液粘稠度增高等。此时若守原方独用活血祛瘀之品, 恐有伤正之嫌 , 对医治头痛似无裨益。治之上法应是补气使气旺以助血行 , 佐祛瘀通络则头痛 自去。现代 研究 亦 证 实补 阳还 五汤 能 扩 张脑 血管, 增加脑的血流量 , 改善脑的血液循环, 药证相符 ,故效若桴鼓。
3.水肿案
龙某 , 女 , 32 岁 , 2001 年 5 月 6 日初 诊 。主 诉 :颜面、 四肢浮肿 3 年, 加重半年。患者 3 年来晨起即感颜面、 四肢浮肿, 至午后则足不能履 , 劳累后加剧,伴周身乏力, 少气懒言, 曾查心、 肾、 肝功能无异常,经多方 医治无效 。症见面色淡黄 , 眼睑浮肿 , 唇色 青紫,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按之如泥, 舌暗红, 苔 白厚腻 , 脉滑缓 。诊 为水肿 , 证 属气虚血 瘀水滞 , 治当补气活血 , 利水消肿 , 方用补 阳还 五汤 化裁 : 炙黄芪 30 g, 当归 12 g, 川芎 1 0 g, 桃仁 10 g, 红花 12 g, 赤芍 12g, 益母 草 15 g, 白茅根 30 g, 泽泻 15 g, 茯苓 12 g, 威灵仙 12 g, 炙 甘草 6 g。7 剂水煎服 。1周 后复诊 , 诉药后 四肢 、 颜 面浮肿较 前大 为减 轻 , 晨 起 如常人 , 唯午后下 肢稍感肿胀 , 周身亦较 前有力 。效不更方 , 上方去桃仁 、 泽泻 , 加 巴戟天 10 g, 鹿 衔草 1 5 g 补 肾助气化 以利水行 , 又 7 剂而愈 。
(按) : 此例 当为特发性水肿 , 即是指非心 、 肾、 肝或其它 已知 原 因引起 的水 肿 , 多 见 于 20 ~50 岁 的妇女 , 主要表现为 面部及 四肢肿 胀 , 有 紧迫感 , 以手按之或有 凹陷 , 或 随手 而起 , 朝轻而暮重 , 夜消而晨发 。中医学多责之肾、 脾、 心之功能失调, 认为气血 同病是一个重要 原因 , 气助血 行 , 气虚 则血 郁 , 甚则瘀 而不行 , 血不利则 为水 , 日久 则气 血水 同病而 致水肿 。此患者少 气懒言 , 周身 乏力 , 必是 气 虚无疑 ; 因其职
业原 因( 售货员 ) , 日间久 站 , 下肢 血液 循环 不畅 , 加之又有气虚 , 故血瘀 当属 明症 ; 气 虚无 以助 津运行 ,血瘀则津血在脉管内外的物质交换受阻而成水瘀交结之症 。循 气 虚—— 血瘀一水 肿 之病 理过 程 , 投补 阳还五 汤 , 顽疾 自去 。
4.血证案
赵某 , 男 , 45 岁 , 2001年 3 月 12 日初 诊。1 年前在西藏工作 时 , 时觉 头 昏 , 但 血压不 高 , 只作 高原 反应对待 , 未加 重视 。以后发现颜面浮肿 , 口周及舌 发麻 , 检查血、 尿 、 便常规均未发现异常 , 但上述症状逐日加重 。随即定时查血 , 发现单项血小板增多 。在 当地 治疗 无 效 , 后转上海某医 院住 院诊 治 , 确 诊 为 “ 特异 性 血小 板 增 多症” 。采用西药和“丹参片” 以及血小板分离等方法治疗 , 效果仍不理想 , 出院后 欲 以 中医治疗 。刻 下症 : 观 其肤 色 晦滞 , 面颊虚浮 , 舌质黯淡 , 舌下有瘀点 。精神 萎靡 , 自觉 口舌麻木 , 时感两胁不舒 , 饮食 尚可 , 二便 正常 , 脉象沉细 , 辨证属气虚血亏 , 瘀 血 内阻 , 治 当益气养血 , 活血化瘀 , 方用 补阳还五汤加减 : 黄芪 30 g, 当归 1O g, 川
芎 10 g, 赤芍 12 g, 桃仁 1 0 g, 红花 10 g, 丹参 30 g, 郁金 12 g, 云苓 15 g, 川牛膝 30 g, 益母 草 15 g, 鸡血藤30 g。7 剂水煎服。丹参注射液 2mL 肌肉注射 , 每 日
2 次 。上方连 服 7 剂 , 自觉浮 肿及 口舌麻 木 均有 好转 , 按 久病初效 、 效不更方 的原则 , 继进 7 剂 ; 诸症继续好转 ,后 以本 方 为基础 , 稍 事加减 , 共服 35 剂 , 注射 丹参注射液 60 支 , 症状基本消失 。后 因患 急性 黄疸 性 肝炎 , 中断此病 治疗。经询问, 黄疸愈后 , 血小板仍在 3 × 109 L -1左右 。
(按) : 血小板 增多 症 比较少 见 , 而且 确 属难 治之病 , 依据患者所表现 的证候 , 辨为 气虚血瘀 , 施益气活血法告愈 。因气 为血帅 , 气虚运行无力 , 则血滞瘀生 , 瘀 阻气机不畅 , 可致肝失疏泄 , 脾失运化 , 使上述
诸症加重 。补 阳还 五汤调整气机 , 疏利血行 , 据此益气补 血 , 活 血化 瘀 , 补 中有 活 , 活 中寓补 , 则 疗效 显著 。
5.心悸案
张某 , 男 , 43 岁 , 2001年 3 月 l8 日初诊 。主诉 :心悸气短 3 个月, 伴周身乏力 , 时有头 昏, 夜寐差。刻下症 : 心悸 , 面色淡黄, 唇甲青紫, 心肺 听诊无异常 , 舌 暗红有瘀 斑 , 苔薄 白, 脉 涩 , 心 电图提示 : 心肌缺血。综合脉症 , 诊为心悸, 证属气虚血瘀 , 治当补气行血 , 祛瘀通络 , 方拟补阳还五汤加减 : 黄芪 30 g,赤芍、 川芎各 10 g, 桃仁、 红花各 12 g, 丹参 10 g, 山楂15 g, 太子参 15 g, 柏子仁 15 g, 夜交藤 30 g, 甘草 6g。7 剂水煎服。1 周后复诊 , 诉心悸 已愈, 精神转佳 , 面色渐见红润 , 仍守原方去桃仁、 红花, 加麦冬15 g, 五味子 1 0 g, 龙眼肉 1 0 g。5 剂。养心脾 , 安心神 , 以巩 固疗效 。
(按): 心悸常 由心之气血不足 、 瘀血 阻络 而成 。心主血脉 , 心脉的正常搏 动 , 依赖 心气 之充沛 , 才能维持其正常 的心力 、 心律和心率 。若 心气不足 , 鼓动无力 , 血运不 畅 , 则 既 不能濡 养周 身 , 也 不 能濡养 心脏本身 , 故 而心中悸动不安 , 面色萎黄 , 气短无力 ; 唇 甲青紫, 舌暗有瘀斑 , 脉涩是瘀血所致 , 而瘀血则是 因气虚搏动无力 , 血运受 阻而 来。故 治之单 独补气 行血则瘀血难 去 , 一味活血祛瘀则气虚依 旧 , 故 当益气
行 血 , 活血化瘀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2:49 , Processed in 0.048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