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针灸经验举要 一针止痛的穴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4 12:4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的针灸经验举要 一针止痛的穴位:
腕痛太溪肘阴陵,肩刺条口中渚颈,
背痛内环腰印上,手麻后溪透劳宫。
颞颌关节手三里,髋求合谷跟大陵。
肋间丘墟膝曲池,踝痛合谷泻无踪。
头痛前针中脘穴,后寻至阴偏太冲。
胃痛中脘胆胆囊,急腹三里肾精灵。
上牙下关下合谷,咽痛廉泉目光明。
臀针奇穴向腋窝,网球肘泻冲阳轻。
痛经十七椎下刺,口疮玉枕不留情。
乳痛肩井痔支沟,休厥失语刺人中。
扁桃体炎二商血,心胸内关加膻中。
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
公孙穴— 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痛风针灸治疗取穴:太白、公孙、太冲。整体取穴:内关、阴陵泉。效果很好。
他对俞穴理解是:
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一般急性病压痛较显著,慢性病雎痛范围较小。五脏虽位于胸腹,但脉气发于足太阳膀胱经,故五脏俞均在背部,如咳呛病在肺俞、胆囊炎在胆俞,都有按痛,可作辅助诊断之用。针刺治疗要有一定的感应,称为得气。他认为针刺感应的放散程度是由经络路线及穴位性能来决定的。如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内关、少海清热安神,针感向下;中府、列缺凋肺利气,都向下放散。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合谷能升能散,手法正确,针感可到肩髑,甚至到头颈,曲池走而不守,针感也可向上。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里和胃止痛补气,针感向下可到第二趾;委中清热利湿止痛,感应从』:向足跟,阳陵泉镇痉熄风止痛,针感向下。足之三阴,从足走胸腹。行间、太溪向上放散;尤其是三阴交可放散到腹股沟。获得这些放散感应与经脉走向关系较大。阳经有阳经的传导路线,阴经有阴经的感应方向。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扎针时可以用改变针尖的迎随方向,来改变放散路线。如内关穴属手厥阴经,一般感应是向下放散至中指,但也可运用催气手法,使酸胀感应向上放散,越过肘关节上行,使「气至病所」,能立止心绞痛等胸痛。因此,在临床上除了要熟悉经络循行,还必须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提高疗效。
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上常用的取穴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理论,他认为有时循经远取治疗,比局部取穴效果为好。如咽干,取双太溪,用阴刺法,效果明显;胁痛取阳陵泉,胸闷欲呕泻内关、太冲,急性扁桃腺炎刺合谷、少商,均有较好的疗效。这都属于循经远取法。又如手阳明大肠经在面部循行路线由人中而交叉,故口眼歪斜取合谷,右针左,左针右。经络之中的十二经筋是随着十二经脉分布的,它循行于体表而不入内脏。在临床上,对于经筋之病,常用「以痛为腧」的方法来治疗。如网球肘,是较顽周的常见病症,在检查病人肘部时,可发现一局限的压痛拒按处,就在该点上施以较强的恢刺或合谷刺手法,以泄其邪,然后配以艾灸温针,常能缓筋急而收到较好的疗效。如足三针选穴内庭、太冲、足临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上肢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针(中诸、间谷、手临泣)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肩胛关节炎等病症。下肢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腹痛,胃肠功能性疾病,妇科疾病等。肘部:天井、尺泽、腕部:阳池阳溪治疗肘关节炎,腱鞘炎,鼠标手等。膝部三针(梁丘、血海、膝眼),踝部三针:(解溪、太溪、昆仑)治疗膝关节炎,膑前韧带损伤,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颞三针(率谷、角孙穴、曲鬓穴、天冲穴),其中颞一针通过率谷及角孙穴,前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后者为手足少阳之会,颞二针通过手足少阳,阳明之会的悬厘及足太阳少阳之会的曲鬓穴。颞三针位于天冲穴的附近,该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会穴,前额痛取攒竹透鱼腰,两侧少阳头痛取太阳至角孙,后脑痛者,取督脉配风池、京骨、外关。头顶痛属厥阴痛者取百会配行间、太冲。针刺印堂学治疗失眠症,至阳穴放血治疗乳腺炎,挑刺龈交穴治疗扭伤性疼痛和痔疮病。痛经三穴取关元、三阴交、太冲。耳聋耳鸣取耳门、听宫、听会、少海、窍阴。白发症取风府、风池、后顶、翳明、角孙、头维等。过敏性鼻炎取迎香、曲池、合谷等穴。都是他拜师学艺的结果.他将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眼针和腹针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电针与手法相结合,艾灸与推拿相结合,中医药与点穴相结合,按照症候与风重加风池、风府,火重加外关、太冲,痰重加阴陵泉,瘀重加血海、膈俞,虚症加足三里、太溪、涌泉。这些治疗的方法都是他多年的临床总结,很多病例能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点评

很好的内容,值得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7-8-3 10: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7-7-31 20:17:46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谢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4-21 17:41: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 13:39 , Processed in 0.0513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