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88|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证态”概念的看法[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16: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2-23 08:5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证的现代医学本质就是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相融合形成证态新概念,证态概念不仅涵盖了证的定义,而且准确的表述了现代医学中病理状态的定义。

一一
一、证的现代医学本质是病理过程和(或)病理状态。

二、将具体证的具体病理过程或状态阐释出来即可,可保留原有证名,似无必要再创造一个"证态"的新概念。中医的证诊断,证分类体系,西医的病诊断,病分类体系已经够多够复杂了,再凭空来个证态新概念,证态诊断及证态分类体系,有叠床架屋之嫌。

个人观点,仅供李先生参考。
56
发表于 2016-3-13 21:30:24 | 只看该作者
gonmai 发表于 2016-3-13 05:21
请先看39楼吧。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99324&fromuid=13831

      先生可以看看45楼,46楼,回答的就是39楼的问题。
55
发表于 2016-3-13 13:21:4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3 04:19
中医理论所呈现的立体形态意识及此一意识所涉指立体存在是不能,也不可能消失的。必须跳出现有西医理 ...

请先看39楼吧。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99324&fromuid=13831
54
发表于 2016-3-13 12:19: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所呈现的立体形态意识及此一意识所涉指立体存在是不能,也不可能消失的。必须跳出现有西医理论框架,寻求中医理论的实体形式。
================================================
        回复:
         【 中医理论所呈现的立体形态意识】是什么?请先生赐教。
           【中医理论的实体形式。】是什么?请先生赐教。
53
发表于 2016-3-13 09:11:16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千秋雪的可耻之徒,大又可持消减我威望积分的手段,对我进行报复了,有本事,归0我的积分呀!
52
发表于 2016-3-13 09:02:5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1 08:04
在伤寒论中所呈现的由表到里的传变态势,表、里、半表半里,等,立体形态意识,应有其实体的客观存 ...

遗憾,没能改变你的认识。但也不得不指出:
1。"少阳里证"?这样的理解能对吗?
2。你的中医六经证、卫气营血证、它们间的传变形式等,可以,并且存在与西医的外感或感染性疾病时的临床形式相关联或相应对,但证的病理学形式形态却不是你所认为的这种形态。如中医的”表“‘是脉态的表,而决不是,也不可能是体表的表;中医的”里“,也不是人体的里面,都是脉态形式的。
3。中医理论所呈现的立体形态意识及此一意识所涉指立体存在是不能,也不可能消失的。必须跳出现有西医理论框架,寻求中医理论的实体形式。
我难以左右你,但我希能引发思考。谢谢!

51
发表于 2016-3-13 07:51:2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3-12 03:49
古代没有抗菌素及外科手术,感染性疾病除死亡率高之外,其后遗症,并发症慢性感染及其复发比现代多的多, ...

        谢谢先生的赏识,《医学与哲学》1999,20(11)51-52发表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之后发表了10余篇论文,出版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中西医融合观》、《中西医融合观续》三本书。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是我学习中医30多年的结晶。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1:49:4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1 08:08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可相融性探讨

         1、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 ...

古代没有抗菌素及外科手术,感染性疾病除死亡率高之外,其后遗症,并发症慢性感染及其复发比现代多的多,且病情更为严重,所以在上述典型急性感染过程之后,慢性病例、营养代谢、机能障碍、衰竭、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必然成为医学家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六经辩证中的三阴经病。在西医这些慢性过程多属内科范畴,在中医则与杂病相伍。许多伤寒学家根据《伤寒论》中的许多治法与方剂与杂病的治疗相同,特别是现代经方的应用远远超出了感染性疾病的范围,就有“六经钤百病”之说,确有道理。

——六经钤百病之正解。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1:4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3-12 04:0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1 08:08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可相融性探讨

         1、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 ...


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是病因,炎症(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是病机、病理,发热是临床表现(症状)。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侵入不同的器官系统会引起不同的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根据机体机能状态及其它因素,局部炎症反应的程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有很大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讲,症状明显期的各种临床表现是由各系统器官局部炎症所发生的特异性定位症状及体征与全身炎症反应各种不同病理状态所产生的症状及体征(往往不具特异性)的不同组合。反过来,可以从一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这组临床表现所反映的病理状态组合(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这就是病机,即中医证的实质。显而易见,由临床表现推论病理状态的过程具有很大的误差,这是中医的缺陷,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可以弥补中医的不足。

——中医也并不满足于对症状的认识与处理,也在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在寻找着从本质上去认识处理疾病。但中医所认识的疾病本质,并不是病因,而是病理过程或状态。中医诊治的核心思路与内容,是症状—病理过程或状态(证)—方药,中医人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自觉的认识。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1:45:1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11 08:08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可相融性探讨

         1、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 ...

陈灏珠院士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本书还概述了‘感染’与‘传染’的关系,阐明‘传染病’是‘感染病’的一部分”。这种认识上的升华对于“伤寒”与“温病”之争以及寒、温学派的统一有启迪意义。

——温热病偏重于烈性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狭义的伤寒病偏重于系统感染性疾病。这是两类不同病因,不同性质的疾病,具有各自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规律与方法。从这个角度言,寒温学派分开是进步,统一无必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2:41 , Processed in 0.0955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