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华访谈】朱燕中教授~~浅谈古代文化与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31 07:3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访谈精华】朱燕中教授:浅谈古代文化与中医
2016-01-30 上医网



【嘉宾简介】


朱燕中教授,198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2001年至今,在美国天人相应针灸诊疗中心主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获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中医杂志》英文版特邀编委。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导师。著作:《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辽宁科技出版社,2013年出版。《灵枢真意集成》辽宁科技出版社,2014年出版。<<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人卫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输针灸:<灵枢经>学用解难>>人卫出版社,2015年。


【内容介绍】


悠悠中华五千年,灿若星河古文化。中医,作为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无穷奥义等待着被人解读。


中医文化的源头是什么?

如何学好《黄帝内经》?

如何看懂《黄帝内经》的语言?

如何在中医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天文,历法,河图洛书,易经八卦,术数音律等古代文化和中医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何把古代文化和中医融会贯通呢?


【访谈精华】


大家好,我叫朱燕中,我在美国加州硅谷这地方跟大家做个交流。非常感谢小雨的联系!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聊一个题目,就是“古代文化和中医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其实方面很多,我就找跟中医有关系的部分简单跟大家先介绍一下。古代文化包括我们常说的河图洛书、周易(易经)、古代天文、古代地理、古代历法、古代音律、古代术数、古代文字等等,这些方面都属于古代文化。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我们学习中医,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而不去学习“现代”文化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内经》里面用到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古代文化。比如说:《内经》里的术数部分很多都来自于《河图洛书》;关于阴阳的介绍很多都来自于《周易》或者《易经》,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其实这是易经的理论;比如一些中医术数、象数部分,比如“五行”,五行就是五个象。还包括古代天文,内经里面充满了古代天文所有的知识。又包括古代历法等等,内经里面也谈了很多的历法。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就是因为只有学习明白一些古代文化以后,你才能够看得懂内经。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内经呢?我们学习中医,能不能只记住几个方子、会用一些针法、记一些现代的方剂书呢?比如屠呦呦,她也没有学过古代天文,但人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内经?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中医的源头是《内经》。尽管《内经》并不是起点,但它代表了中医的顶峰时期。我一直在说,中医很像下围棋。围棋就一张盘和上面的黑白棋子,就看你怎么下,那么它的含义是不同的。比如,我们下围棋很有意思,现在有四十多个世界大赛,每个大赛的奖金都很高,但是同样的棋盘和棋子,你用它来下五子棋就没什么意思了,而五子棋以前也有世界比赛,但估计是没有人赞助,关键是没有人看,所以它的趣味跟围棋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为什么同样的棋盘、棋子,大家更喜欢围棋呢?这就是因为它的规则。


中医也一样。中医有针灸、中药等等,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玩,那它可能会缺乏一些趣味。但如果我们按照传统中医的方法去思考、去应用,那它的趣味就是无穷的,而且效果也是不可估量的!那么中医这个方法、规则在哪儿,是谁定的呢?不是今人规定的,也不是诺贝尔奖规定的,而是《内经》定下的!所有规则都来自于内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内经,就是要把这盘棋当中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最好、最有意思。


学习内经是必然之路,没有其他捷径可以走。我们学习中医,你说我们绕道而行,这是不可能的。而内经才是唯一的捷径!开始学习内经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很辛苦,觉得没什么长进。你就算把内经全背下来,能开一个方子吗?能看一个病人吗?这个确实不行,因为内经里面没有方子。但是你在学中医的道路当中,如果不学习内经就失去了一个拐杖,而且你连路、方向都定不下来,找不到学习中医的方向。所以学习中医必须以内经作为拐杖,而且它是指明你所要到达的方向。所以,学习中医必然要学习内经。


那么,学习内经首先要了解内经的语言。就像学英文一样,你如果不背单词,英文怎么能记得住呢?那么,什么是内经的语言呢?内经语言是不是我们今天《新华字典》里的语言(现代汉语)呢?显然不是的。其实,翻译内经的白话文很多,翻译《内经》并不难,现在有人背诵《内经》也不难。难就难在《内经》的很多语言是来自于古代文化。所以,学习古代文化就是学习内经的语言。只有懂得内经的语言,你才能理解、掌握内经。所以学习古代文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可缺少的。


当然,学习古代文化并不是“为了”古代文化而学习。有的人说我对古代文化很感兴趣,我喜欢易经、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六壬(音译)、论语、道、佛等等,这些是不是我们学中医必须要学的呢?其实不一定。我们学中医并不是非要学道、或入佛门。因为古代文化的知识也是博大精深,内容也非常多,比如说光是周易、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就深刻得不得了。当然,学习周易、易经对中医是不可缺少的,但没有必要把紫微斗数、奇门遁甲都学得很深。我们不是培养算卦大师,不是为了成为王林,往那一坐、能掐会算……这个不是我们学习中医、学习内经的目的。


所以,我们学《道德经》、论语、佛,我们学习仁义礼智信,我们学习《易经》,了解阴阳理论和它的层次,我们接触一些六壬(音译)、包括紫微斗数中的关于古代天文的知识,但我们未必要掌握得很深刻,只要能为内经学习服务就足够了。


有人说,我们学习中医就要把所有的古代文化都学一遍、学得越深刻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一共看了很多经典、知识面非常广……其实学习中医并不是为了单纯拓宽你的知识面,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用一条线就能贯穿始终,中医也一样,它的基本理论非常简单,就是阴阳五行,但是这个阴阳五行贯穿了整个内经的始终。就像下围棋,“会下棋”很容易,它就是一个黑白子嘛,用不了几个小时你就学会了,但是下棋下得好就非常难了。为什么单一个黑白子,大家很感兴趣?棋盘391格,为什么大家天天没完没了地较劲?就是因为趣味无穷,它阴阳五行的层次是无穷的。


所以我们学习中医也一样,不一定知识面要很广,但要很深刻。中医就是沿着阴阳五行的一条线顺下来了,因此一个好的、理论非常清楚的中医师,他的阴阳五行水平、所了解的层次要非常深刻,不是说你学习了越多的方法,比如董氏奇穴、民间的易经疗法等等,水平就越高,其实不是这样的。学习中医关键看你对阴阳五行的理解到了哪个层次,你了解一层阴阳关系就是初级水平,了解两层就上了一个台阶,之后还有三层、四层、五层……你对阴阳关系层次的了解越深刻,对人体的看法也会越深刻。所以,我们学习中医或者古代文化,不要求知识面多么多么广,但是你的思维要深刻,深一层你就上一个台阶。


当然,我们学习古代文化也不是为了打“古代文化”的招牌。比如说,打一个“河图洛书传人”“易经八卦方法”的招牌去看病……其实没有必要,中医的基本思路就是阴阳五行,只是它的深刻程度不一样、层次不一样。要真正地让古代文化为学习内经而服务,这才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宗旨,而不是为了“改行”,不是为了以后改行做算卦大师、或者改行成学习道教的门徒、或者遁入佛门、或者打旗号……学习这一切都是为了学习内经而服务的。


以上就是我简单介绍的“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化”。刚才说过,古代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我在这里就简单举几个例子,今天如果要把古代文化都讲一遍确实也没这么多时间。大家如果喜欢我讲的例子,将来可以看有关的书。现在,我就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来看看古代文化于内经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学习古代文化。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日月星辰”。“日月星辰”,仅从字面上看,显然跟古代天文有关系。这个词我们今天也常用,而这个词也确实来自于古代文化。“日月”就不必多说了,一个代表太阳,一个代表月亮。而“星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么“星”是指什么样的星星呢?实际上,古代人是运用视觉,去看天上日月星辰,对其运动变化进行了解,所以我们今天称为“视运动”,跟今天客观的天体观察有点不太一样。“视运动”就是我们用眼睛去看到和感受,跟今天用客观仪器的发现是两种观测形式,两者今天都是存在的。所以,单纯用眼睛来看就称为“视运动”,如果是仪器发现的就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古人没有这种仪器只能采用视运动,就是看到的天体运动变化。刚才说过,我们学习古代天文不是为了了解古人是怎样测定、观测星星的,而我们的专业是学习内经,所以这部分知识作为了解、点到为止即可。


我们知道,天上的星星分两类。一种是“行星”,古人只看到了五个,即所谓的“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土。至于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古人没有看到,所以古人认为行星有五个。除行星外,还有一种是恒星。恒星就包括很多了,我们今天常说的“十二星座”也是恒星的一部分。恒星相对不动,所以称为“恒星”。那么,“日月星辰”中的“星”指的其实不是行星,而是恒星。


为什么呢?因为古人看到运动的天体一共有七个(日月和五大行星),其他的星体都称为恒星。“星”实际上所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象”,比如我们抬头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发现:星空沿着赤道(就是我们所讲的“天球赤道”),古人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分别有七个星座。东方的七个星座所构成的图像表现出来是个龙的形象,所以称为“青龙”,所以有“东方青龙”的说法;西方的七个星座呢,称为“白虎”,它的形象类似虎,所以有“西方白虎”的说法;南方就是“朱雀”,像一个神鸟的形象;北方的七个星座就称为“玄武”,“玄”是黑色的意思,“武”是代表乌龟的形象。所以,二十八星座也称为二十八星宿。


那么,“日月星辰”中的“星”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那么二十八星宿究竟有什么意思呢?古人为什么要定“二十八”星宿呢?他们是不是真的只看到二十八个星宿呢?我想应该不是这样的。他至少应该看到了很多,不止28个,或多或少。所以,他们确定28个星宿是有含义的。


为什么确定28个星宿呢?就是因为,月亮在天上运行一周的平均天数是28天。那么月亮每天的位置如何来确定呢,所以必须要有固定的天体作为背景。如果没有背景,你如何判断月亮今天在哪儿、明天在哪儿呢?月亮28天转一圈,这是从视运动也能看到的。为了确定月亮每天的位置,就要借助它背后的恒星,因为恒星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因为月亮的运行周期的28天,所以它背后的星宿就被确定为28个星宿。那么二十八星宿是月亮每天所“住”的地方。这个“宿”啊,就是宿舍的“宿”字,二十八星宿也称为“二十八星舍”。所以“宿舍”二字,就来自于天上这28颗星座。这28星宿,类似28个星座,月亮每天住一个星座,转一圈28天。


那么,“日月星辰”的“辰”是什么意思呢?“辰”是“十二辰”的意思。如果说二十八星宿是代表月亮的背景,那么这个“辰”是代表太阳的背景。同样道理,太阳一年转一圈,在这一年当中,把天球分为12个部分,后来也叫“十二辰”。一年可以分为12次,而一天可以分为12个时辰。所以这个“十二辰”实际上是12个时辰的意思。1个时辰等于2小时,而一年的12次不是按照太阳的规律来定的,它是按照“木星”的运行规律来定的,木星在运行一圈是十二年,所以1次代表一年。而一天是按照太阳运行分为十二时辰,古人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或者其他天体的位置是用“辰”来记录的。


那么这样,“日月星辰”代表的意思我们就知道了:“日月”代表的是太阳、月亮,“星辰”代表的是太阳、月亮运行的背景。“星”是二十八星宿,代表月亮的背景;“辰”是十二时辰或十二次,代表天球的12个部分来确定太阳的位置。


了解这些东西,跟我们的中医、内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看“日月”。内经说:“人有双目,天有日月”,就是说天上有日月,人有眼睛,两个眼睛代表日月。另外一个就是“日为阳,月为阴”。那么,“日月”代表什么样的含义呢?我们知道,太阳带给地球温暖和光亮,这个“光亮”,我们知道是五行当中的君火的作用,这个“温暖”实际上是相火的作用。内经上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讲的就是太阳的功能。所以太阳所代表的就是阳气的升降状态。那月亮呢,月亮和太阳是阴阳关系。那这种阴阳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呢?月亮其实并不是太阳的反面。比如说,太阳带给地球以光明和热量,但是地球的寒凉不是因为月亮。地球的寒凉实际是太阳的升降过程的体现,阳气的收藏才使地球上出现了寒凉和黑暗,不是因为月亮。月亮反而能给地球带来一些光亮,所以内经里才说“日月者,双目也”。


那么,为什么内经说“日为阳,月为阴”呢?日月的阴阳关系如何体现的呢?实际上,太阳是阳气升降的状态,而月亮有阴阳圆缺,是太阳的“镜子”,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所反映的是太阳的光照。张衡在他的书里有记载,说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的光亮是来自太阳。月亮虽然不发光,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一个月当中有“阴阳圆缺”的变化。这种不同的变化在中医当中代表什么样的含义呢?它实际上代表的是太阳阳气升降的根本,就是“精”。所以月亮也称为“太阴”,代表“月之精”,因为太阳的阳气升降变化是以“精”为根本的。内经说“天有精,地有形”。太阳的“精”也有周期性变化,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这是由月亮的圆缺来表示。月亮代表太阳的“精”的多寡,所以初一是新月,十五是满月。这是日月的变化。


那么“二十八星宿”呢,是月亮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代表藏精的。月亮是指精的状态,二十八星宿所代表的月亮状态,是藏精的。十二时辰代表阳气的升降。这些跟中医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八星宿。在人体当中,跟二十八星宿有关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数字来对比发现。古人对数字非常敏感,比如:“五”代表五行,所有与“五”相关的东西都是五行,比如五味、五运、五脏、五个方向、五个季节等等,都跟五行有关,都由五行来代表,这就是古代术数的特点;“二”代表阴阳,“太极生两仪”;“三”就是“三材”,“天地人”三材,与三有关的东西比如精气神、上中下三焦、浮中沉去等等;“四”就是四时、四方、四季等等。


同理,如果有“二十八”这样的数字,那一定对应着二十八星宿。大家知道中医里面与“二十八”相对的有哪些内容吗?我想有些人应该很清楚:内经说,天有二十八星宿,人有二十八颗牙齿。所以,与二十八对应的首先是人的28颗牙齿。我们知道,齿为骨之余,而骨为肾所主,肾主藏精。而二十八颗牙齿也代表了四个方向,上下左右,各有七颗牙齿,代表七颗星宿,与藏精有关。因为肾主藏精,肾主骨生髓,所以骨也与藏精有关。这样,28颗牙齿就能与二十八星宿对应起来了。


但还不仅此而已,我们再举个例子,人体经脉有两套系统。第一套是营气运行,称为“五十营”,内经灵枢经第十五篇篇头就叫“五十营”,第十六篇叫“营气篇”。“五十营”顾名思义,营气一天在人体内运行50圈。一圈有多长呢?一圈是二十八经脉。这“二十八经脉”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十二经脉,双侧合计为二十四经脉,再加上冲脉、任脉、阴跷脉、阳跷脉,一共二十八脉。内经说,男子属阳,女子属阴。所以跷脉有阴阳两条,两侧都有,比如男子在身体两侧有两条阳跷脉,女子同理。因此,营气一天运行50圈,一圈运行二十八经脉。那么,二十八经脉有什么含义呢?刚才说过,二十八星宿对应的是月亮运行的状态,那显然是藏精的。所以气血的二十八经脉也与藏精相关,它是指精的变化,也就是收藏与气化。这是气血运行的一种方式。


其实人体当中气血运行不仅仅这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经脉”的运行。在灵枢经第十六篇的篇头叫“营气篇”,营气篇介绍的气血运行是十二经脉。它的运行方式是一天运行一圈,而且运行速度与前一种“二十八经脉”的一天五十圈相比差不多是100倍的差别。五十圈一天,运行得很快;十二经脉一圈一天运行得很慢。


那为什么在中医当中存在两种气血运行方式?是不是古人记错了?或者内经出自多人之手,前言不搭后语?我认为其实不是这样的。古人应该是看到了大体解剖,“解剖”二字就来自于内经,内经说人死之后解剖而视之。内经对人体的解剖非常仔细,可以把每个脏器的位置、长度、体积测得很细致。既然测得这么细,那我想动静脉这两条脉也是很容易看到的。古人看到的两条脉,一条是动脉,一条是静脉。而且这两条脉运行的速度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简单地看一个现象:当一条动脉破裂的时候,血是喷射出来的;但是静脉出血时,血是流出来的。动脉血流动速度快,静脉血速度慢,这两种是古人看到的。这两种系统,今天分为动脉系统、静脉系统。但是,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古人分为“一天五十度”和“一天一度”两种方式,为了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


那么,古人为什么看到这两种方式就想到了经脉也有两种运行方式呢?就是因为在自然界当中,气血运行的变化也有两种方式。我们知道在一个地区里,气的运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河流,比如说在一个地区如果有一条河经过,那该地区的土地会非常肥沃,像埃及,气候非常干燥,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但就是因为有一条河(尼罗河)经过埃及,所以让它能成为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也是这样,长江、黄河周围很肥沃,所以人口密度很大。但是,河流只是地球供养人类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除了河流以外,还有湖泊。湖泊里的那些水从哪儿来的呢?甚至说河流的水是怎么纯净的呢?实际上是靠着天地云雨的变化。如果一个地方只有河流、没有云雨,那这条河也是要被污染的。


那么,河流的变化就类似于二十八经脉的变化、运行形式。因为它是一种封闭的、在血管内不停流动的、无始无终的、像河流运行一样的、平面的运动方式。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垂直的,就类似于天地云雨的变化。人体除了河流式的运行方式,天地云雨的变化也是非常普遍的。刚才说过,营气十二经脉的运行就是从内到外的,即所谓从经脉到发络的过程。关于经脉的运行,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讲。


刚才说过,二十八经脉的变化代表的是精的变化,十二经脉运行代表的是气的变化。因为十二辰是太阳的背景,所以代表着太阳升降的变化,所以也代表气的升降变化,这与天地云雨的变化是相应的。内经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所以云雨的变化就是天地之气的转化。


以上就是“日月星辰”的例子,体现与中医的气血运行的关系。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督脉上有28个穴位,那么这28个穴位与二十八星宿有关系吗?我想是有关系的。古人定28个穴位的时候不是随意定的,不是像有些人说古代的穴位是“经络敏感人”、“内景”发现的……我觉得这种观点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所有穴位都是按照自然、天地运行变化而设定的,并不是完全的客观实在,需要天人相应,这28个穴位就很典型。督脉的28个穴位所对应的正好是二十八星宿,那这有什么含义呢?刚才说过,二十八星宿是月亮所经过的位置,月亮代表精的状态。所谓“精的状态”就是两种,一种是精的收藏状态,还有一种是精的气化状态。我一直在强调“精的状态”。因为人体以精为本,内经说“精者,身之本”。


那什么是“精”呢?精,实际上类似于我们家里做饭用的煤气罐里的煤气,它在收藏状态时是液体的状态,当它气化时成为一种能量的气体状态。所以,阳气的根本来自于精,而督脉是藏精的,所以“督脉主一身之阳”,因为阳气的根本是精所化生的,就像煤气罐里的煤气,你只要打开煤气罐,点上火,它就能用来做饭。天地当中的“火”是从哪儿来的呢?实际上都是精的转化。所以,督脉主一身之阳,但它的精化气而来,或者说精的气化而来。


那又有人说,你讲的太巧合了。督脉正好是28个穴位,所以配上了二十八星宿,这是不是很巧合呢?我觉得这个肯定不是巧合,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任脉。任脉有多少穴位?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共24个穴位。于是有人说,24不是12啊,哪来的联系呢?我说,24确实不等于12,但24是12的倍数。而且24所对应的是“二十四节气”。前面说过,28对应二十八星宿,那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星宿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二者存在阴阳的关系。刚才说过,二十八星宿是月亮所经过的位置,而二十四节气正好是太阳所运行部位所形成的节气。


说一句比较通俗的话,也是有部分人比较不清楚的一个概念,就是:二十四节气指的是阳历。虽然它出现得很早,在内经出现之前,但它是阳历。为什么是阳历呢?就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所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当中包括了我们的四季,春夏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与我们今天阳历的四季一模一样,同一时间、同一天。为什么一模一样呢?就是因为大家都是按照太阳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的,中国古人很聪明,古代历法是用阴阳合历,中国的农历是阴阳的合历。关于这部分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说,今天就简单提一句。


所以,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一部分。有人会说这怎么是阳历呢、不应该是农历来的吗,其实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并不是阴历。最典型的,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没错,那它不是农历吗?其实不能这样简单说:清明是农历,但不是阴历,而是阳历。为什么是阳历呢?因为清明节总是在阳历的4月5日这一天。如果是阴历的话,我们知道阴历与阳历的日期是不相合的,所以它不会固定在一个阳历日期。为什么清明节总是在4月5日(偶尔在4月6日)呢?就是因为它是阳历。


所以,任脉的24个穴位所代表的是阳历、是气的状态。刚才说了,阳历是太阳运行的方式,是气的状态。那既然是气的状态,它所对应的是气的升降,任脉的24穴位在脐以下是阳气升的状态,在脐以上是阳气降的状态。所以我们补气的时候在脐以下,清热的时候在脐以上、或胸以上,这些穴位是任脉清热的部位。你补气的时候在脐以下,像关元等等都在脐以下。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二十八星宿与督脉28个穴位是相关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从二七天癸至之后,到七七天癸竭之前,女子都是有月经的,从14岁到49岁的年龄段之间。月经正常来说,一个月一次,才称为“月经”。古人称为“月事”,内经说“二七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为什么称为月事呢?因为它一个月来一次。“月经”的“经”是经过的意思,“月”是月亮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月亮所经过的一个周期。


那月经的周期是多长呢?最准确、最正常的运行周期应该是28天,所以才被称为月经,而不是日经、周经。这个28天,首先与月亮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既然相对应就说明月经是精的变化(收藏、气化)。我们都知道月经有出血,从出血那一天算第一天,那排卵是第十四天,正好在中间。什么意思呢?出血那天是第一天,排卵正好在中间那天。这样的状态跟月亮阴阳圆缺是相合的。初一是新月,看不到月亮;十四之后是十五,是满月,正好可以对应人体月经排卵的那天。所以,人体月经的划分可以按照月亮的阴阳圆缺来划分。月亮从新月到满月作为一个划分,从满月再到下一个新月又是一个划分。月经也可以这样划分,可以按照月亮的周期而划为4个周期,比如说:出血期(约5-7天)、排卵前卵子生成期(约7天)、排卵后黄体生成期(约7天)和月经前期(约7天),这样划分就可以把月经周期划为四期、或者六期,关于这部分以后我再说。而且,我们在治疗女子月经异常、促进排卵、不孕等等的时候,都和月亮周期可以挂上关系。


倒不说让人体的周期调得跟月亮一样,不是这意思,就是说通过月亮与人体月经的相对应,我们可以了解月经是如何变化的:按照月亮的阴阳圆缺来变化的。所以我们掌握了古代天文、古代文化之后以后,我们就了解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意义所在。


当然我只是从“日月星辰”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古代文化部分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我刚才举的“日月星辰”也一样。通过日月,我们才能了解人体的阴阳是如何变化的。阳气有升降,类似于“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样的云雨变化。但是阴精的变化不是这样的,阴精实际上是按照开阖来变化的。开的时候,精化气;阖的时候,阴藏精(精的收藏状态)。只有有了精的气化、收藏状态,才有了阳气的升降。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变化,在人体当中这是到处都有的,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按照阴阳五行来产生的。


阴阳的变化还包括在六经当中。六经中有“开阖俞”,包括有阴阳的开阖俞,所以六经的三阳称为“阴中之三阳”:阴中之太阳、阴中之少阳、阴中之阳明,而六经中的三阴称为“阴中之阴”。原因就是无论三阳、三阴,它们的气的变化都来自于精的气化与收藏,所以它们是同一个根。


所以只有提高了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才能追溯中医理论的源头,不光是为了学习,而且非常有意思,就像下围棋。只有使用中医的经典理论,中医才会变得有意思,而且你才会去思考。中医不是说你记的方子越多你的水平就越高,不是这样的,其实反而是你思考、了解的东西越深刻,你所站在的阴阳层次越深刻,这时候你中医的水平才能体现出来,否则一盘散沙、任何事物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对中医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帮助的。你方法记的再多,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因为你不会使用,所以你只能是今天看这个方法好,明天再换另一个方法。你不停地换方法,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就只能举这一个例子了,就是古代天文当中的一个例子“日月星辰”。其实古代文化的部分与中医的关系还有很多很多方面,我以前在群里讲过几次课,一个是河图洛书与中医的关系,还有一个是易经八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与内经的关系。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谈谈术数(中国古代的“象数理”)和中医的关系,还有包括古代历法(比如阴历、阳历)与中医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中医理论,它的最终根结还是在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的源头实际上还是来自于古代天文。我们刚才说过,天上运行的天体有七个,即所谓的日月加上五大行星。我们今天知道,其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然后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古人为什么要用五行来规范五大行星呢?而且为什么这样排列?因为古人认为,水星、金星离地球很近,所以转速快。而日月当中,月亮离地球更近,所以它的转速也快,转一周28天,而太阳要365天才转一周。所以古人就认为水星、金星是附着在月亮周围的;而火星、木星和土星就离地球远,所以附着在太阳周围。所以这样,就根据附着在月亮周围,水金为阴;根据附着在太阳周围,火木为阳。土星在最远的位置,所以阴阳关系里偏于居中,绕地球转一圈是28年,但它相对与水金,仍然被认为是附着在太阳周围。这样的话,五大行星的五行关系就确定了:水金为阴,木火为阳,土居中。


除了五大行星以外,其他两个星体(日月)就简单了。日代表阳,月代表阴。这里的“阴阳”不是寒热、也不是亮暗,不是这样的关系,而是“阳化气、阴成形”,精的收藏与气化的不同。因为太阳代表阳气的升降,月亮代表阴的收藏(藏精)状态。满月的时候,藏精盛,有些女孩就会不舒服,有时失眠、有时月经不适等等。满月说明是精盛,藏精有余而气化不足。在新月时,相对就是气化有余而藏精不足,相对亏虚,内经就说新月的时候不能针刺,针刺最好的时候就是满月。当然啦,今天的针刺条件和古人已经不一样了,所以今天的我们在新月也可以针刺,但是要提醒大家:在新月时,自然界的精相对不足,人体内的精就没有受到自然界相应的补充、所以就有可能不足,这时候针刺就尽量用补法。


好了今天大家聊这么多了,时间也到了。关于古代经典的学习呢,我觉得除了看内经以外,一定要学它的语言,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了解这些内容以后再去读内经,你就会发现内经逻辑性非常得强,不是静坐、内观得出的结论。内经的结论一定是出自天人合一,所有内容的基础都是来自于对自然界的观察。所有穴位、经脉的制定,都是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丝丝入扣的、绝不是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或者“经络敏感人”感觉出来的。


所以,正是因为中医(尤其是经典中医)具有这样客观性的存在,所以它才能传承和延续,我们也才能够学习和重复。如果是一个神人制定的,那我们没法学了,你怎么能学神人单凭脑子想象出来的东西呢?你只有记忆,没有学习,你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你怎么能够找到它的逻辑关系?所以你只能靠着临床经验去总结它的理论,我觉得这样这种方法太慢了,而且不利于传承,我们必须要找它的根源,其实内经里头都有,其中的所有理论都没有错误,只有我们看不懂的地方,没有它写错的地方。


今晚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啦!

4
发表于 2016-2-1 10:0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镜先生 于 2016-2-1 10:05 编辑

衣食住行有了很大的提高,都是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
日月星辰随着科技进步,也更加光辉灿烂。
人也比以前更加高大英俊,五官也都具备,手脚都长出了指头,还有很多人长出了三头六臂。。。这个中医论坛就有很多人科技到了这样先进了。真的是太令人振奋了。。
3
发表于 2016-2-1 09:08: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31 08:07: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古代文化土壤长出一株奇芭。没有文化认识不到这一点,鼓吹中医科学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13 , Processed in 0.0539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